古代剩女重生记-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仕途遭遇最大挫折的储凤栖,对柳沾衣恨得咬牙切齿,纳了两个通房——纳妾不能,他睡那个通房丫鬟,谁能管得着?但他小看柳沾衣了。这次柳沾衣不往娘家去,而是直接去了端王府,对阮星盈一番哭诉后,满意的回去。
阮星盈则在端王回府后,跪迎请罪,称自己年少无知,本以为储凤栖人中龙凤、柳家沾衣是她的闺中姐妹,素来知书达礼,二人结合是天作之合。没想到竟结成了一对冤家端王虽看重储凤栖,可也不会为了外臣责罚妻室,略说了两句,便罢了。倒是惠太妃知晓后,召了阮星盈过去说话。阮星盈早就准备好了,见到惠太妃主动请罪,会被认为是心虚,便把始末原由加加减减,说了一遍。特意强调自己的无辜。
于是,惠太妃听到的版本是:柳沾衣曾经与家人一道礼佛时,遥遥见过储凤栖一面,当时就相中了。因柳沾衣的身世特殊,她与嫡姐、嫡母的关系极好,可毕竟是庶出的,嫁人是万万不敢肖想权贵门第。刚巧储凤栖是状元,人年轻、又生得高大英俊,数来数去,再也没更适合的,便央求到阮星盈这里。
阮星盈当然要帮闺蜜了,再说能跟钦安候多一层关系,也是对端王极好的,于是出面撮合。她也不想弄出怨偶啊惠太妃能从宫廷搏杀出来,倒不在乎柳沾衣为自己择夫的念头。只是不明白,明明顺心遂意了,怎么闹得这样大?第二日就通过阮星盈把人招进府中。面对惠太妃的逼问,柳沾衣声泪俱下,痛骂储凤栖人面兽心自己有眼无珠。
储凤栖做了什么?他什么也没做
惠太妃简直不敢相信,让两个积年的老嬷嬷验身,果然,成婚一个月的柳沾衣还是完璧之身连基本的敦伦之礼都没成,算什么夫妻?
“出嫁前,嫡母便教导沾衣要孝敬婆母,沾衣自幼熟读女诫的,自然谨记在心。可他储凤栖,厌弃沾衣是庶女出身,连碰都不碰我一下故意在新婚之日睡陪嫁丫鬟。”
“婆母逼沾衣拿嫁妆养家,沾衣答应了;小姑觊觎嫁妆首饰,沾衣也给了;可即便这样,他睡完了八个陪嫁丫鬟,也不肯过来看沾衣一眼冷冷淡淡,就当沾衣是个摆设。除了回门时候共处一车,沾衣连他的衣角都没沾过。”
“沾衣也是被父母娇养着长大的,虽然是庶出,可嫡母待沾衣好比亲生,跟姐姐一样看待。难道我柳家的闺女养大了,就是送给别人家虐待的吗?哪怕打我几下、骂我几声,沾衣也不会心冷”
惠太妃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种事情。旁边阮星盈听了,“大惊”道,“储状元嫌弃你是庶出的?可我明明白白跟他提过你身份的啊他不满意,怎么不早说?”正经侯府嫡女,哪个肯嫁七品芝麻官啊?储家又不是什么世家大族。
惠太妃听了,更气一层。心理料定储凤栖是那等狭隘无耻的卑劣之徒,否则新婚不睡新娘,睡陪嫁丫鬟,一般人也做不出来。沾衣弱一点,忍气吞声,外面风平浪静的,还觉得她嫁了状元郎,多少幸福呢这种男人,甭管外表看着怎样,只会欺负女人,就该千刀万剐“好孩子,你委屈了。起来起来,你有什么打算?若是不想过去了,本宫为你做主。”
“谢太妃垂爱。可沾衣是柳家的女儿,不能只顾自己。倘或和离,岂不是让善待沾衣的嫡母和姐姐平白受人指点?沾衣想析产分居”
析产分居虽然能带着嫁妆单过,可这辈子也等于守活寡了。阮星盈泪盈于睫,“好妹妹,我害了你”
“如何怪得侧妃娘娘,都是沾衣有眼无珠,看错了人。”
两姐妹手握这首,相对垂泪。
至于内里如何,只有她们才知道了。
不到两日,在惠太妃的催促下,储家跟柳家办了析产分居的协议,柳沾衣六十四抬嫁妆原封不动的抬走,以后就住在她自己的陪嫁庄子里。原本储母不答应,好容易娶了金山回来,怎么肯放手。沾衣微微一笑,让人告诉储母,要是不同意,她把自己还是完璧之身,储凤栖房事无能的事情满世界宣扬
储凤栖外放那日,柳沾衣没有去送,而是跟着阮星盈来到安乐候府。年少时候的友情,不比其他,俞清瑶看着明显清减的沾衣,惋惜不已。
可柳沾衣扑哧一笑,得意洋洋道,这正是她的生平所求其实她的嫡母并没有那么喜欢她,否则也不会捧得那么高,等到说亲再言明是庶出。而一起长大的染衣,感情有,可在威胁自己婚事时,也顾及不了那么多。柳沾衣也算看透了,清清静静,自己过日子有什么不好?她永远都是储凤栖的正妻,死后葬入储家祖坟,连后顾之忧都没了。
阮星盈笑着点头,横竖有她这个侧妃在,沾衣一辈子的安稳不用担心了。
俞清瑶不是蠢人,见柳沾衣压根是借储凤栖离开柳家,一步步,好像事先算计好了——谁能相信一个花季少女,竟然对情爱早就死了心?所以,连惠太妃那么精明的人都被瞒了过去。
可这件事的帮手阮星盈肯定知道
避开柳沾衣,俞清瑶忍不住埋怨,“阮姐姐,你怎么能这是关系沾衣一辈子幸福的大事啊你就由着她?万一那天她后悔了呢?”
“后悔也好啊,改嫁呗反正也是两三年之后了。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什么目的?”
“让天下人知道储凤栖的真面目尤其是你那位生母。若嫁过去的是你,今天的沾衣,就是你了让你的亲娘知道,当初她自以为是做的好媒,差点害了你看她还好意思觉得自己有多为你着想?”
二八六章 分身无术
二八六章 分身无术
“阮姐姐你”
俞清瑶万万没想到,阮星盈绕了这么大圈子竟是为她出气的心理不是不感动,只是后怕来得更快——代价也太大了在惠太妃眼皮底下搞鬼,一个不好,阮星盈不仅是会失去端王的尊重,也会被惠太妃厌弃。到时她空有侧妃名分,没有子嗣保障,如何在端王府生活至于柳沾衣,更是赔上了终身
阮星盈紧紧握着俞清瑶的手,“好妹妹,我知道你的心思。其实你想,沾衣若不是主动相求,我怎么出此下策?到哪里寻不到几个人来实在是沾衣看透了人情虚伪,也不愿留在京城世家圈子里白受气了。她有此意,我才成全。”
俞清瑶想起自己前世,一样的老大未嫁——某种程度上来说,跟柳沾衣的情况相似。没有男人依靠就一定不好吗?那时她过得多自在啊唯独一样不好的,她得孤身一人打拼,为生活来源苦恼。而柳沾衣既不用对储家付什么责任,又可以安享平静的生活,若真对情爱死了心,倒也不失为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想来想去,终于作罢。她终究是个外人,日后多照顾沾衣也就是了。
随着储凤栖外放,柳沾衣独自搬到郊外的田庄,储家为京城民众贡献的谈资渐渐少了,但余波犹存。不少权贵家族引以为戒,可不敢轻易把娇生惯养的女儿许给家世一般的进士了。否则也闹出一二事来,还要不要脸?
不知沐天华得知外表看起来像金龟婿,实际上是烂草包的储凤栖家庭真实状况,可有反思之意。或许有,不过端王待她向来是小心翼翼、呵护周到,遮掩都来不及,怎么会在她面前提及伤心事?反思之后的醒悟,显然不太多。因为俞子皓从国子监退学之后,并没有听从端王的安排去兵部,而是住到了舅父安庆侯府上,又往定国公府走了两回,几日后就南下游学去了。
走时留下一封信,回来后就与江家女大婚,劳烦舅父、舅母为他操持。
对端王方面,招呼都没打一声。
安乐候府倒是收到消息,可俞清瑶跟俞子皓的姐弟感情只剩下面子情,叫人送了一百两的程仪,并衣衫、鞋袜等物,礼尽了就不理会。
许是锦娘那一巴掌让俞清瑶吃了大亏,端王知道俞子皓走时往安乐候府通了消息,却没通知自己,竟没找借口寻麻烦,连带沐天华的消息,渐渐也少了。
东夷使者代表新国主递交了国书,与大周鸿胪寺等官员进行的友好的和谈。关于通商、贸易,以及文化传播达成了若干协议。关于迎请长公主回国一事,使者巴不得大周方面提也不提——真的把长公主接回来,当国母养着么?新国主可不想平白多了一个嫡母!
所以气氛一直非常融洽。唯一的分歧在于,储凤栖上个月在两国边境线上开放了关卡,让许多东夷的逃民入境。本来大周接纳受灾的东夷百姓,东夷应该感谢才是。可数目是不是太多了些?
数万人口,对大周是九牛一毛,对领土本就不大的东夷却不是小数目啊东夷使者怕开了这个口子,以后东夷的民众想走就走,流失严重,那岂不是人口锐减、国将不国和谈的官员自然是好脾气的点头答应,称储凤栖已经回京娶亲,如今外放到南边去了。两国的边关早就恢复原状,不会随便接纳东夷民众了——话说接纳受灾的百姓,也是为东夷方面减轻负担不是?
东夷使者只能苦笑。一转头,立刻命人传递消息回去,东夷受灾的百姓当然应该由东夷方面救助,五大世家必须联起手来共渡难关,别指望别人了。至于岁礼,再也没有理由提了。
随着协议的达成,两国因几场小规模战争引起的紧张关系,无疑得到大大的缓和。再者,前任皇子和公主留在京城,充分说明了对大周的敬仰之心。最善于闹事的书生士子们都安静了。
使者代表东夷新国主签订国书那日,满朝文武的恭贺、庆祝且不提,长公主当天进宫,对正宫皇后娘娘道自己身体不适,要到郊外修养。
长公主年纪大了,要休养也是常理。皇后明知道这回十有八九是假病,可对这个大姑子不敢得罪,好言温语的安慰,并送了一堆药材,同时命太医院的太医随侍。长公主一一接受,末了离开时才说,她病了,身边需要晚辈侍疾。
所谓的晚辈,除了景暄夫妻还能有谁?俞清瑶听说消息后,一颗心安安稳稳的落回原处,被景暄差点立为国主收到的惊吓,终于恢复了。
长公主的皇庄,是整个京城的上上份,路虽有些远,可景色优美、出产丰富,还有几口上好温泉。这回侍疾,估计吃不到苦头,反而像是度假更美的是,不是一天两天,三五个月都能舒舒服服的。
简直跟做梦一般
安乐候府上下忙成一团乱,建府的时间不多,满打满算整座府邸也就两个主子而已。这下,女主人和男主人都要离开,府邸上下可不就剩下几个人看房子?有些门路的,都来请求去庄子侍奉主子。俞清瑶很想轻车简行,就她一个人的话,带上胡嬷嬷和默儿两个,加上装着干粮、换洗衣衫的包袱即可。
可惜,得为不方便的景暄着想。他习惯用的移灯、添墨等小厮四人必须带上,另外针线、厨房、盥洗上的不能少,还有解闷的歌姬四人。这些歌姬都是色艺双绝的,十指不沾阳春水,每人都有贴身丫鬟一人,梳头、按摩丫鬟一人,管钗环、首饰、衣裳的丫鬟一人,还有专管琴具的丫鬟一人。种种加起来,就有二十多人了。
连歌姬都带着丫鬟,俞清瑶这个正经册封过的侯夫人才带两个人,像话吗?不得已,只能把玳瑁、玲珑、琉璃都带上,此外,二等丫鬟带了十六人,在外跑腿小厮八人最后的名单报到长公主府上时,孙嬷嬷犹笑,“太少了,怕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