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古代剩女重生记 >

第104部分

古代剩女重生记-第104部分

小说: 古代剩女重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清贵,又在史书上流芳百世。
    可以说,跟编书连到一块,百害不侵啊换做以前,她不敢想,可有了这三万册珍本孤册,只要圣旨一下,她便响应进上,皇帝为了编撰《广平大典》,还不得下旨褒奖?
    不,是肯定会下旨褒奖的为了让其他人也把珍藏的书籍进上。
    淑慎性成,勤勉柔顺圣旨上随便什么称赞,日后谁还敢指责她名誉有失?似林佩、杜芳龄这种事再发生,她都不用当面澄清了,否则,就是质疑皇帝俞清瑶笑得眯起眼,浑身轻快极了,觉得那种在船上颠簸,哪怕再努力也避免不了船沉落水的命运远离她了。
    今年广平二十九年,不是年中,就是年尾。
    她只要静静的等待皇帝下旨,如是而已。
    
    有了希望的曙光,俞清瑶风寒终于好了。听闻临水轩母女三人要离开,没多大感触——她最大的仇人,从来不是寄居在侯府的丽君姐妹。不愿相送,让纹绣送了一百两的程仪,到底是表姐妹,她们害她,先绝了亲戚情分,她送了银两,也算是一个了断。
    听说丽姿气得不得了,一路骂骂咧咧,她,杜氏,沐薄言,甚至舅父沐天恩都成了坏人,全部对不起她们母女。至于丽君,纹绣回来说,病得瘦骨嶙峋,容色大减,换了个人似地,收了银两,态度谦卑,说是母亲生病,她需要钱,知道俞清瑶不希望看到她,就不过来亲自道谢、道歉了。
    就这样,在侯府住了四年的丽君姐妹,离开了。她们的命运几乎与前世完全不同。再没有侯府做靠山,也没有侯府的拖累,好坏都是她们自己的机缘与造化了。
    少了妙龄的姐妹花,侯府却不曾安静下来。
    俞清瑶想,这么多珍贵的书籍送给皇帝,虽说为自己谋取一道“护身符”,但日后再也见不到可惜了于是起了心思,挑选出约三千余册,包含书法、易经、礼仪、兵法、天文、星相、文人杂记,诸子百家的,让舅父送到大相国寺去。那儿有未曾中举的学子,每日给十几文钱,使他们抄书。一来,她得了手抄本,二来,与那些学子们也有益,多多开阔见识么连就俞清瑶自己也没想到,此举为她得了多大的名声先头,景暄刊印《半山诗集》,欲将赚得来钱财送给她,她不要,于是景暄就送到惠人局,做了不少善事。随后,俞清瑶又“慈善大方”的把别家都珍藏不示众的书籍存放大相国寺,士林中,都传颂着“不愧为诗仙之女”的赞誉一时半会儿,还没传到深闺内宅里。可到日后,这些水磨功夫,一点一滴积累来了好名声,对她不知多少助益。
    也因这些书籍,元清儿、元姗儿、杜芳华、阮雪萍、阮星盈诸女,往来安庆侯府特别勤快。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几个爱书的女孩儿,见到了别家都没有的书籍,加上彼此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可不常常相聚么?
    静书斋,成了每日聚会的好地方。
    俞清瑶自己是不打算培养精通诗书的高级侍女了,但不妨碍她借用别人的。元家姐妹,阮家姐妹,都是世族门阀之女,身边的丫鬟棋琴书画,样样精通——抄书自然不在花下。东楼的一楼,二十几个丫鬟伏案抄写,从自家小姐来,到自家小姐离去,每日须得抄上三四个时辰,笔都抄秃了。
    抄写十本,才能把一本带出去回家抄录,多余抄写的可以带走,其余要留下。便是这样,没人觉得吃亏,反而都觉得占了大便宜医家、算法、术数、珍惜曲谱、杂家,换了别处,须得多大代价才能一观?银钱?有钱都没处买丫鬟怎么了,丫鬟就没见识了么?都不用小姐耳提面命,每人都下功夫卖力的写,相互之间比谁的簪花小楷写得好,比谁写得快。一二特别聪慧的,甚至能过目成诵。
    造化神奇,日后她们中有人机缘进宫,成了女官,以博采众长著称,这段在静书斋抄写的经历功不可没。因此,对改变她们命运的俞清瑶,十分感激。
    可俞清瑶还不知道呢
    她只是想,趁圣旨未下,多些手抄副本,免得弟弟俞子皓责怪。之所以选择元家、阮家、杜家,也是彼此沾亲带故,肥水不流外人田么夏日炎炎,转眼过了六月、七月。
    东楼里丫鬟们彼此熟悉了,何况几个小姐呢。交往久了,明白彼此性情,结成手帕交。忽一日,不知谁提起,“不如我们也结个社吧”得到大家的一致通过。
    叫什么名字呢?因静书斋在一起,就取名为“静书社”好了。
    彼时,大家都懵懵懂懂,结社纯属一时好玩,瞧别人结社,刚巧遇到性情相投、兴趣一致的闺蜜,自己也结一个。不久,柳家沾衣、染衣姐妹也加入进来,众人论了叙齿,以柳沾衣为长,元姗儿为幼,互以“姐妹”相称,嘻嘻闹闹,好不快活。
    不过,一个小团体,肯定有小矛盾存在的。柳沾衣虽然居长,但家世不能服众,容貌人品也不能。反而俞清瑶,对人无所求,任是元家、柳家、阮家,都不能在侯府败落时帮助什么,是以她对大家都一般,接人待物上也学着前世杜芳华,手腕圆融,对人诚恳,不急不缓,深得人心。
    加上她的静书斋才是“静书社”的中心,不知不觉,她成了一社之长。
    一四八章 惊险
    一四八章 惊险
    七月下旬,暴雨倾盆而至,有那么两三天,几乎是老天漏了窟窿似地,白黑不停的下。待雨停时,人们发现——半座城市淹没在汪洋之中。谁晓得有一天住在城里,出入门墙还需要游泳呢?什么木桶、木盆,飘在巷道、胡同里,小孩子们能坐在里面往高处去,大人可只能狗刨了。
    京城作为大周的都城,排水设施做得最好,犹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钦天监监正在朝堂上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早不是说,今年风调雨顺吗?这么大的雨,五十年难得一见,你他**是瞎子敢说“雨顺”?骂归骂,赈灾还是要做。通江水位上涨,不同五月间是缓缓的,这回迅猛又快速,两三天就涨了半丈有余,继续下去,很难说通江两岸,不会变成泽国。
    没奈何,皇帝亲上天坛,祈求老天不要继续下雨了。他是天子,老天爷发怒,肯定是做儿子的不对。虔诚祈求过后,贼老天终于露出了笑脸,驱散了连成片的阴云,把蔚蓝的天空还给了大周天子。万里无云,瞧着,应有十天半个月的大晴天了。
    没等高兴起来,户部与兵部联合上书,赈灾的三十万两白银从国库发出,由兵部的队伍护送,未等到达通江两岸境内,被贼人抢夺一空皇帝真怒了啊
    NND安南小国进贡的黄金,没到他手里就不见踪影了,这回给老百姓的救命钱,也不翼而飞了?是贼人太狡猾奸诈,还是他的臣子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查狠狠的查
    不查个所以然来,谁都没好日子过
    不幸中之大幸的是,通州、豫州、云州的总督巡抚,应对及时。春粮早收到仓库,知道绵绵大雨,白存着也是发霉,道路都被淹了,想运也运不出去。一合计,干脆直接开仓放粮。除了在暴雨中丧生的,老百姓能活命糊口,并没有引起大的动乱。
    只某些少数刁钻悍民,妖言惑众,称天象有异,是皇帝不仁,德行有失他们自然而然,成了三十万白银失踪的幕后真凶。
    八月初一,大周安国长公主拄着凤头拐杖进宫,面见彭皇后,称通江两岸灾民众多,光靠着官仓哪里够啊?孩子、妇孺,缺衣少药的,灾后最怕生病了。况且灾后重建,也需不菲的银钱资助。
    彭皇后腻歪极了,好悬说出口“你管着惠人局,皇帝年年赏赐都是上上等,还年年打饥荒。自己老当益壮,没个病痛,家里又没吃闲饭的,应酬都是别人送礼给你,又不要你送礼给人要发慈悲,你怎么不把自己家产捐出去?”光叫她节俭后宫,算怎么回事一朝皇后,连赏赐妃嫔、宫女,都要听人说三道四,太憋屈了本来一文都不想给,但怕这个大她二十岁的大姑子,天天进宫没完没了,赏了五百两银子,买个清净不想长公主气性大,皇后对她爱理不理,也不想想,皇帝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小时候弟弟淘气,被她提起脚揍过多少回?老了老了,能被弟媳妇压一头?白活这么大了命两个小黄门,拿着五百两银子,径直去了养心殿。
    也不多用说,长公主只是叹气,皇帝一心想做圣明之君,心里装着黎民百姓。她身为姐姐,身为大周朝的长公主,也想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虽老了,但能吃能动,想在闭眼之前,为皇帝出一份力。国家大事,她不懂,可惠人局呆得久了,怎么安抚百姓,怎么救助,倒也知晓一二。况且,有比她更合适出面的人吗?
    半点皇后无德的话,也没提。
    皇帝听了,也没对着皇后表示出不满,只是当场命人从皇家的内库拿出十万两银子,交给长公主。当天,又下了圣旨,称长公主贤德慈爱,加封为“安国敬懿长公主”。
    古往今来,公主都是成年后才有封号,能得两个封号的,少又有少。敬懿,又是美好到不能再美好的字了,可见皇帝对同胞姐姐,大不一样。
    圣旨一出,后宫的风向就变了。长公主再次进宫时,皇贵妃梁氏——八皇子之母,言辞恳切的说,百姓遭殃,她在后宫也睡不安稳,大方的拿出八万两然后是林德妃,孙贵妃,阮淑妃,六万、五万不等。只有新封的安贤妃,奴婢出身,又不得皇帝宠爱。囊中羞涩,还是她儿子大皇子见机得快,连夜送连三万两银票,解了燃眉之急。
    随后,各皇子各公主,都命人送来解救灾民水火的银子,七七八八下来,长公主一天的功绩就有五十万可把只给了五百两的皇后,燥得面容无光。
    后来还是七皇子想尽办法,塞了九万到齐国公府,交给景暄了。
    按说,这些银子足够赈灾了,不过长公主不是普通女人,认为一时救济,不能时时救济啊万一老天再发个洪水,怎么办?不如加固通州堤岸如此,六十万绝对不够。便是把长公主全部的家财投进去,也是不够的。
    别人兴许打消想法,可长公主心性之坚毅,没那么容易动摇为了筹集自己,她开始广发帖子,召开宴会了。
    京城里的勋贵官宦们,都收到长公主的邀请——内宫的消息也传出来,所有人都明白长公主的目的,去,便要捐钱。
    什么,不去?好啊,以后有长公主在的地方,都不要出现了对比皇后遭到的冷遇,稍微有点眼色的还不明白吗?大周最尊贵的女人,不是高高坐在凤座上的皇后,而是皇帝的姐姐,长公主长公主为皇帝的牺牲,言语难以形容。只要皇帝在一天,谁敢对长公主不敬,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因此,长公主的宴会,但凡还能拿出钱财的人家,咬着牙都来参加了——不仅如此,还笑颜如花,互相攀比着,谁才是真正的“冤大头”。
    安庆侯府远不如二十年前兴盛了,拿得多怕其他人家不满,沐天恩与杜氏商量半天,决定比威远候的一万两少三成,六千好了,符合礼部清水衙门的身份。俞清瑶也想为灾民出些力气,和俞子皓商量后,决定拿出一千两。
    不过,此举被杜氏否决了。京城里似俞清瑶一般的闺秀多了去,她拿得出一千两,那是母亲嫁妆丰厚的缘故,可让那些嫁妆不多,有心无力的怎么办呢?无端碍了别人的眼,遭别人的忌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