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媳妇-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张杨氏叹息一声,低声自语。
“夫人,小姐是不是已经去了有近四个月了?”绣娘在一旁轻声问道。
“嗯,差不多了。”张杨氏算了一下……可不是,不知不觉中已经快四个月了,连张陵都要应试了,这时间过得可真够快的。
“小姐什么时候能回来呢?”绣娘问道。
张杨氏笑了,“小姐要是不回来,你愿不愿意去长安住?”
“去长安?您和我娘也去吗?要是你们都去,我就去!”绣娘想了一下回答道。
“呵呵,好,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张杨氏笑道。
小婉在家书里除了请安问好之外,询问了一下张陵的功课,然后又将公主府上的情况说了一遍——当然是报喜不报忧喽!最后,她将自己的计划跟张杨氏说了一遍。
目前,公主府那边已经不需要她全天候看护了,除了教教那几个孩子外,就是给平阳公主做做饭,读读书,解解闷,终于可以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如果顺利的话,她很快就会在长安城里买到宅子,全家都可以搬过来住,小婉已经准备着让张陵考上秀才之后,请程知节帮忙,进入国子临上学,那样全家都会感到兴奋的。
第二天早晨,张杨氏修书一封,然后招呼绣娘:“绣娘,大少爷呢?”
“大少爷吃完饭后,在自己房间里复习功课。”绣娘招呼道。
“这孩子,就这点儿时间也不肯放过,你去把大少爷唤来。”张杨氏摇摇头,张陵渐渐地长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在这个家里,也就是小婉说话,他还能够老老实实地听着。
绣娘走出房间,来到张陵的书房,她先是在屋前侧耳听了听,然后低声唤道:“大少爷!”
“何事?”屋子里的声音还显得有几分稚嫩,但腔调却透露着几分沉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陵本就比同龄人稳重成熟,小婉离开后,刚开始的一些事情,都是他协助张杨氏和几名管家搞定的。
“夫人请大少爷过去。”绣娘回答道。
屋子里的张陵微微一笑,将手中的书本收了起来,然后又将上课所用的书本和文房四宝装进书包,这才不紧不慢地来到了门前。
拉开门,见绣娘还在门口候着,便笑道:“辛苦你走这一趟了。”
“大少爷太客气了,婢子伺候夫人、少爷,跑腿本来就是我份内的事情,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你的嘴就像爆豆子似的,我是说不过你!”张陵立即认输,背着书包往前面走去,绣娘吐了吐舌头,紧紧地跟在后面。
没一会儿,张陵来到了前屋,先给母亲见礼,然后问道:“娘,有什么事情吗?”
张杨氏取出小婉的家书,“这是小婉来的家书,你先看看吧。”
“啊,是婉姐的家书?”
张陵脸上立即现出兴奋的神情,快速展开信笺,一字一句地默念起来。
等他看完之后,张杨氏问道:“上面的内容都清楚了吧?你觉得怎么样?”
“家中的事情由母亲和婉姐决断即可。”张陵思索着说道:“不过,既然问道孩儿,孩子也觉得此事可行,而且先生也建议我在县试之后,去京城就读国子监。”
“既然这样,那你上学的时候,顺便去县衙一趟,麻烦孟师爷将这封信发了。”张杨氏将写给小婉的书递给张陵。
“是,母亲。”张陵答应一声,将信收起。
第一卷 乱世 第八十九节 觐见唐皇(一)
第八十九节 觐见唐皇(一)
不知不觉中,小婉在平阳公主府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平阳公主身体严重虚弱,而且人也缺乏求生意志,小婉不仅要绞尽脑汁地地想办法激起她的求生意志,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通过饮食调理她的身体,那段时间,简直比当初照顾张杨氏的时候还要辛苦,小婉有时就抱怨自己:好好的老板娘不当,非要上赶着给人家当使唤丫头,真是何苦犯贱?
但自从平阳公主的心结解开之后,尤其是那杆马槊取走之后,平阳公主不仅再不用吃那些味道苦涩的药丸子了。在她的饮食渐渐恢复正常的同时,小婉开始锻炼她恢复行动的能力,由于在床上呆的时间太长,而且在一段时期内严重的营养不良,她双腿的肌肉都有萎缩的迹象,小婉便一方面搀扶她逐渐摆脱对轮椅的依赖,另一方面亲自为她做按摩。如今,平阳公主已经恢复到未生病前的体重,脸上的皱纹因为面部肌肉的日渐丰臾而展开,再加上小婉为她做脸部按摩,几乎看不到皱纹的痕迹。
她原本也不过三十来岁的年龄,正是女人一生中最迷人的时候,现在身体日渐康复,又恢复了昔日的英姿。且不说平阳公主对小婉的感激,便是她的一干亲军和柴氏兄弟,对于小婉也是心服口服。
至于小婉,现在也是忙得很,每天除了围着平阳公主和柴氏兄弟……噢,还有那个李承乾之外,就是去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转悠,如果不是雯姑专门指定了一顶小轿为她服务,鞋底也不知道要磨破多少双。有人享福就有人遭殃,几个已经习惯了安逸的轿夫开始抱怨起来,虽然不也在小婉面前嘀咕,可每天看着她的目光总是那么的幽怨,被看得心惊胆战的小婉最后决定破财免灾……在每个人给了一贯钱之后,果然是财去人安乐,那轿子抬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午后的阳光斜射进亭子里,照在当中的石桌上,陶瓷茶杯上镶的金圈在阳光下闪闪发乐,金黄色的曲奇饼仿佛是放在阳光下天然烘烤熟的,在盘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公主殿下,您不能再练习那种过于刚猛的拳法了!”小婉用一条洁白的手巾擦拭着平阳公主头上的汗水。
“我一直练的是这种拳法!”平阳公主上一阵很有些倔劲儿,就像是长不大的小孩。
“可你也不是一直有病!”
小婉顶了她一句,“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上,练习正种拳术和你的性格相得益彰。但你现在虽然外表看起来恢复了,但骨子里还是发虚,虚要慢慢的补,练习这种刚猛的拳术,后果难以预料。”
平阳公主大概是被小婉顶习惯了,沉吟了片刻道:“那你的意思呢?”
“运动确实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我知道有一种太极拳,很适合像你这样的人康复时练习。”小婉想了想,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锻炼方法。
“好吧。”
平阳公主点了点头,在治疗方面听从小婉的安排,对她来说已经形成习惯了。
“不过,你也得听我一次。”平阳公主说道,她伸手拈起一块曲奇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你这点心做得还真是别致,明天准备一包给秦王妃送去,听说她最近胃口不太好。”
“嗯?”
小婉警惕地看着平阳公主,但心她会提出什么古怪的要求。
“别紧张,我不会问你要酒喝的。”看了她一眼,平阳公主笑道:“明天我约了裁缝过来,做几件衣服,你也做几件。”
“我不做,又不是没有衣服穿。”小婉拒绝。并不是她不喜欢漂亮衣服,说实话,她对唐代的服装是一点爱也没有,倒是挺喜欢穿胡服的,但她刚来长安不久,便缝制了两套,对于她来说,确实是够穿了……难道还真的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了?
“旧衣服就别要了,让你义母知道也,还以为我虐待你呢,女孩子更加应该注重装扮。”平阳公主难得露出霸道的一面,小婉不得不同意,不过还是一脸不情愿的模样。
见小婉别别扭扭地答应了,平阳公主这才觉得满意,看了看她的脸色,笑道:“你这孩子也忒怪,哪有女孩子不喜欢新衣服的?”
小婉微微撇嘴,心里暗道:“不是我不喜欢新衣服,是不喜欢那些新衣服的款式……几乎毫无款式可言!”
却听得平阳公主继续说道:“过几天我进宫觐见父皇,你也随我一起去。”
“什么?”小婉失声道。
“别紧张,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父皇当然要见见你,到时候若给你奖赏可千万不要拒绝。”
“咳,殿下,我这是兴奋,只要陛下不是赏给我一个夫君,其它的东西我都会要的。”小婉大大方方地说道。
“你这孩子!”平阳公主摇摇头,脸上却露出笑容。
被裁缝折磨了一整天,当新衣服穿上身的时候,小婉蓦然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身材变得挺拔,凹凸有致,原来的一片飞机场也变得丘峦起伏了。
“对了,这才是女孩子该有的模样!”平阳公主见得大为欢喜,又拿了一匣首饰让小婉选。
里面的珠光宝气晃得小婉都花了眼,逡巡半天,最后挑了一根点了一点儿翠的黄金簪子插在头发上。
“女孩子哪能这么素净?”平阳公主不满地摇摇头,她不由分说地又将两朵珠花别到小婉的头发上,然后又取了一对翡翠镯子套在她的手腕上。
“怪沉的!”小婉有些不自在地晃晃手脖子,“回来我就还给您!”
平阳公主轻轻打了她一下,嗔到:“你是翠云的义女,早就应该给你准备见面礼了!”她又取出一串珍珠项链套在小婉的脖子上:“这串项链与你的肤色正好相佩!”
“谢谢殿下的赏赐!”
小婉只好道谢……当然,她心里还是蛮开心的,这些首饰都是皇家的珍藏,如果折算金银,也颇为不菲,说不开心,那未免太虚伪了。
接下来的几天,小婉被禁足在公主府中接受添鸭式的宫廷礼仪教育……走路、眼神、说话……小婉都快要撞墙了,这哪里是学习,分明就是折磨,幸好唐朝的礼仪还没有后来那么繁琐,饶是这样,她这几天也被*练得面青唇白,形若傀儡。
大唐的皇宫,由皇城、宫城两个部份组成。前者是大唐中央政府的一应办公机构所在地;后者则为皇室治事起居之处。中间以一道宽达千余步横断东西的广场式大横街分隔,所有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等全在这里举行,故有‘外朝’之称。
皇城皇宫的主门是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三道门,皇城正南是遥对城南主门明德门的朱雀门,以长安第一大街朱雀大街连贯。
宫城正南的主门是承天门,连接承天门和朱雀门的一截街道称为天街,玄武门是宫城正北的大门,门外是宫城的后院‘西内苑’。 朱雀、承天、玄武三门,形成皇城宫城的主轴,有坚强的工事和森严的警卫。玄武门更是宫廷禁卫军司令部所在地,兵力雄厚,谁能控制玄武门等若控制皇宫,甚至整个京师——小婉对这个地方可是印象深刻,貌似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就发现在这里,自己何其幸哉,竟然有机会目睹那一刻的到来。
宫城由三个部份组成:中为太极宫,西为掖庭宫,东为东宫。太极宫是唐皇李渊起居作息的地方,东宫是太子李建成居处,西部掖庭宫为李世民居处,李元吉的武德殿,位于东宫北的西内苑里。
太极宫内共有十六座大殿,最主要的四座大殿为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均建在承天门至玄武门的中轴线上。太极殿又称‘中朝‘,是大唐宫内的主建筑,每月朔望两日,李渊在这里接见群臣,处理政务。
太极殿北是两仪殿,为‘内朝’,只有少数有资格作决策的亲信大臣才能进出参与,国政大事往往先在此商讨、决定,才轮到在‘中朝’提出和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