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媳妇-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昌升心中一凛,恭声道:“老爷的意思是……”
郑永德冷笑一声,“没错,你去做吧,不要怕花钱,我们郑家别的没有,就是财力、和人脉雄厚。”
郑昌升心里一个激灵,颇觉得不以为然,但瞥见主人脸上遮掩不住的阴狠冷厉,劝告的话不由生生缩回了肚子里,惶然点头匆匆离去。
小婉虽然知道郑永德不会善罢甘休,却也想不出他会用出什么手段,而且现在她也实在是没时间管这些——因为张杨氏一家人已经来长安了。
“娘,这就是长安城吗?真好”张麒趴在马车的车窗上向外张望,囡囡十分委屈地推着哥哥,却哪里推得动。
张杨氏微笑着将囡囡抱回身前,问道:“好在哪里?”
“好在……城墙那么高比起咱们山阳那里,可是要气派热闹多了,不愧是皇上他老人家住的地方”张麒用手势比划着,加强语气的力度,旁边的张麟也一个劲儿地点头。
见两个哥哥都急于抒发自己的感慨,囡囡赶忙挣脱张杨氏的怀抱,兴致勃勃地趴到国窗跟前,转动着她的两只大眼睛,满是好奇和欣喜地观看着城内沿途的街景人行,嘴巴里面不是发出几声意义不明的威叹。
“这里是国都,山阳县不过是个小地方,哪里有得比”张杨氏拿起旁边的一柄团扇,轻轻扇了起来,这两年她的病痊愈之后,身形反倒渐渐地丰满起来,坐在马车里,觉得有些闷热,刚才抱了一会儿小囡囡,就跟抱着一个小火炉似的。
嘴里却接着说道:“不过啊,这长安好是好,但也有许多的危险,稍有不慎,可比山里的猛兽厉害多了”张杨氏说的却是真心话,都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可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所以她才毅然下决心全家搬到长安。
张麒嘟着嘴道:“还不都是一样?我可没看到有什么危险。”
“看不到的危险才是真正的危险”张杨氏说道,“你现在还小,等你将来长大后就知道了”
扶着囡囡的绣娘好奇地问道:“夫人,这长安城不是天子脚下吗?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说,小姐和大少爷的义父、义母都是大官,这里的人,总不敢得罪他们吧?”
张杨氏笑道:“那可不一定。这天子脚下,当官儿的多了,天知道哪天咱们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注意谦恭守礼,基本上就不会错了。”
马车忽然停下,张孝的声音在车外响了起来,“夫人,到了”
张麒和张麟早就等在了门口,车刚一停稳,两个人就做好了下车的准备,没等张孝话音落下,二人已经打开车门,从里面跳到地面,然后大睁着眼睛,讶然喊道:“娘,我们的新家好大啊”
早已经等候在门前的张陵和小婉连忙迎上来,将张杨氏从车上扶下,张陵和小婉一左一右搀着张杨氏道:“娘,您看,咱们的新家,可是比在山阳的时候,气派多了”
“呵呵,是气派。大城市大气象,而且这位置也好,比咱们家在山阳时幽静多了。”张杨氏点头笑道。
这时,早有两个下人抬了一顶暖轿过来,小婉扶着张杨氏进了暖轿,又将囡囡抱进去,这才示意下人起轿,“慢着点,不要晃着夫人”小婉叮嘱道。
为了让张杨氏能够看仔细些,反正天不冷,小婉便将轿帘卷起,一一地为张杨氏介绍,张陵则跟在旁边,一手拉着一个弟弟,边走边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
“娘,我知道您喜欢静,特意帮你选了一个幽静的院子,院子里还有一小片竹林,院外还有十多株红梅,等冬天开花了,肯定飘亮。”小婉介绍道。
“呵呵,还是小婉有心”张杨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一卷 乱世 第一百六十一节 阴谋进行时(怒了!求收!!)
第一百六十一节 阴谋进行时(怒了!求收!!)
山阳县衙里,柳道源正面对着一个箱子发呆……任何人对着这个箱子都会发呆的,因为里面摆满了雪白的银锭。
千里做官是为了什么?
如果是二十年前,柳道源的回答肯定是安邦定国,可这个宏愿在杨广篡位的时候,便已经破碎了。其后的二十年,柳道源的生活算得上是颠沛流离……江南、中原、关中,从大员到小吏,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攒下一批黄白之物,从此不用颠沛流离。
不过,柳道源胆子小,让他主动伸手,那是真的不太容易,但这主动送上门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柳大人,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您只需要带着我这两个人去震慑一番就行,不用真的抓人。”那名送箱子过来的中年人微微笑道。
在他的身旁站着两个中年人,从脸上的表情和身上的衣服来看,跟普通人相比也没什么特殊之处,看上去倒像是出劳力的。但中年人对他们倒是满客气的,一口一个师傅地叫着。
这中年人自称是郑昌华,荥阳郑氏的人,他送这一箱银子也不为别的,就是请柳道源以搜拿反贼为名,去药王坪一趟,突击搜查张氏糖坊,然后将这两个人充作衙役,带进去仔细转一圈即可。
“就这么简单?”柳道源疑惑地问道。
“呵呵,大人过滤了,本来就没什么可复杂的。那张氏故作神秘,欺压同行,霸占商市,我们也只是给他一个教训罢了,岂敢真的令大人为难”郑昌华含笑回答。
柳道源沉吟片刻,啪的一声合上箱盖,扬声道:“贾师爷”
外面一个三十来岁的儒生应声而入:“大人,有何吩咐?”
柳道源指了指郑冒华身旁那二人,吩咐道:“带他们去邢捕头那里,顺便找两件衣服给换上。另外让邢捕头再带上十个人,在衙前集合,本官带他们出去执行一趟任务。”
“大人,如果有什么任务可以交给邢捕头他们,您千金之躯,何必亲自出动?”贾师爷奇怪地问道。虽然他是柳道源的心腹,但刚才的谈话他也未能参加,所以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咳,本县职责攸关,当然要全力以赴,你就不用多劝了,快去办理”柳道源干咳一声,摆出一付尽忠尽责的模样。
“是,大人。”贾师爷答应一声退下,心里还纳闷这位大人是如何改了性?
不一会儿,贾师爷便返回报告,邢捕头那边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呵呵,祝大人马到成功”中年人拱手行了一礼,施施然告辞离去。
张氏田庄中,三管家张仁忙活得脚后根打后脑勺,刚刚休息一下,便有人前来禀报糖坊那边张信回来了。张仁他们几个人都是早年张须陀收下的孤儿,后来七个人结拜为兄弟,而且以‘张’为姓,张信说起来是他们的老兄弟,这一趟去岭南,也是好多年没有见面了,他抓起两个包子就走,一边吃一边向糖坊赶去。
来到糖坊一瞧,和以往一样热闹,伙计们正忙着卸货,张信正站在门口看着,一脸的笑容满面,显得非常高兴。
张仁走过去,人还没到,便笑道招呼道:“老幺,这次回来这么晚?夫人还嘟囔着没能在去长安前看到你呢”
张信正看得入迷,这才听到张仁的声音,脸上的笑容于是乎更多了:“三哥,你不是回去吃饭了吗?我还想着等卸完货后再去看你和几位哥哥。”
“这些东西要卸,吩咐让人看着点就行,哪用得你”张仁点手叫过一名下下,让他帮助看着卸货,然后拉着张信便向里走。
落座之后,张仁着着有几分黑瘦的张信道:“呵呵,这次出去又壮实了许多,有什么好消息没有?”
“嗯,还算可以。”张信喝了口水,“今年雨水足,岭南那边的甘蔗大丰收,灰糖产量也大大的提高,因为甘蔗的价格便宜,我们就收了一大批,全部加工成灰糖运回来。另外,我还带了好东西回来。”
“什么好东西?”张仁问道。
张信从旁边取了一个木盒,递给他:“你瞧瞧”
张仁打开盒子,只见里面装了满满一盒青碧碧的叶子,他仔细嗅了嗅,道:“这个……是茶叶吧?”
“没错”
张信笑道:“我这次回来,还收购了一百多株耐寒的茶树,还有一批茶叶,已经给小姐送去了,不知道小姐又能够捣腾出什么东西。”
“呵呵,婉小姐一直在念叨这事情呢,她接到货后,一定很高兴。”张仁一拍桌子,“走,去找那哥几个喝一杯。”
“三哥,这货还没卸完呢”张信道。
“你当家里这些人都是摆设不成?”张仁不由分说,拉了张信就走,糖坊的事情便交给另外一下当用的下人,名叫游三夏的。
游三夏也是最早进入张家的下人之一,因为做事谨慎勤快,便被派到糖坊里当个小管事,平常用着也颇为得力。
眼着着将那批货都卸完对帐入库,游三夏也松了口气,回到房间休息……刚刚坐下,就听到外面传来一片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着响起一片‘抓反贼’的喊声。他吓了一跳,快步来到院子外,只见一队衙役冲了进来,杀气腾腾地用水火棍逼着众人,然后一身穿淡红色官袍的官员走了进来,看着挺斯文的模样,却是一脸的冷肃。
俗话说,‘抄家的知府,灭门的令尹,’小老百姓有时候见到大官反倒不怎么害怕,就是见到那些自己熟悉的下层官吏,才让他们紧张。这游三夏虽然为事不糊涂,可一见着官……他就立即糊涂了。
民怕官这是千古至理,雇工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平生最怕的就是官,这么多的衙役前来,可是第一次,动静不小,被水火棍一比划,院子里的雇工们不由自主的停下手里的活儿,不知道所措的站在那里。
柳道源目光在院子里逡巡一圈,然后问道:“谁是这里主事的?”
游三夏四处环视,似乎只有自己了,只好硬着头皮上去道:“回禀大人,小的游三夏,是张氏糖坊的……管事。”
“管事?”
柳道源看到他那战战兢兢的模样,反倒是放心了,冷哼一声道:“你管得了事吗?现在本官怀疑你们这里窝藏反贼,赶快交出来,否则后悔晚矣”
游三夏的汗刷地一下子就流下来了,“冤枉啊大人,张府清白人家,怎么会窝藏反贼呢?”
柳道源脸色一沉道:“难道是本官错了”
游三夏的汗流得更多了,他喃喃道:“大人……大人自然是不会错了,可这……一定是误会啊,大人”
“误会不误会,不是本官说了算,更不是你说了算,来人啊,立即里里外外地给我搜”柳道源向旁边的邢捕头一甩袖子,便仰着脸站在那儿了。
“搜”
邢捕头却是隐隐约约知道张家似乎有些不好惹的,只是他平素和张家也没什么交集,而且是来到药王坪之后,才知道要去张府办案,此时见上官吩咐,他便多了个心眼,补充了一句:“注意别弄坏了东西”
“是”衙役们哄然答应一声,便跑进糖坊搜查,柳道源却不满地瞪了邢捕头一眼,意似怪他多事。
游三夏却是知道工厂里保密要求的,可他又不敢阻挡官府办案,见状急得手足无措,幸好他们并没有被看管起来,觑那柳道源没有注意,立即让一名雇工去找张仁等人。
就在这个时候,张仁等人也赶过来了……他们却是正在喝酒的时候,有几名庄客告诉他们的,听到有官府的人去糖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