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

第27部分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第27部分

小说: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孩子幼年时有的担心父母分离或广场恐惧,到学龄后很可能产生“学校恐怖”。种种表现都提醒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自信,面对现实的心理品质。
  矫正的方法有:
  1大人的担忧会增加孩子的危险感觉,应尽量淡化。当孩子向家长述说自己的恐惧心理和对象时,家长不要紧张、不要过度反应。比如,当孩子第一次看到小动物时,可能会害怕,家长不要“保护”,不要大惊小怪,要告诉他:“不用害怕,没事。”
  2当遇到恐怖情境时,家长首先要镇静,而后从容地帮助孩子。比如母亲特别怕虫子,见到虫子就大喊大叫,结果孩子也会害怕。孩子的恐惧是从别人那里感受来的,只有家长摆出一付若无其事,镇静自如的样子,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3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逐渐减轻孩子的恐惧。例如:对动物的恐惧,可采取先给孩子看动物的照片,然后远远地观察动物,看别人是如何接触动物的,熟悉动物的形状,逐渐对动物产生兴趣。进而再让孩子由远到近,慢慢适应。每天做一次,每次都给孩子一个奖励,每次到孩子不能忍受时为止,逐渐提高其耐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脱敏之后,最后使孩子可以用手去摸动物。
  4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怕水、怕黑、怕独处等恐惧。可以先带孩子到水边玩,观察别人是怎么划船、游泳的,然后再带孩子去钓鱼,捕小虾,坐摆渡大船,进一步划小船,在河水里洗脚,最后到游泳馆学游泳。让孩子在玩的活动中去接触感到恐惧的对象,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感到恐惧的事。
  残害小动物
  
  一般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但也有一些孩子虐待小动物。比如:弄死蚯蚓,捏死小金鱼,踢狗的尾巴,甚至把猫扔进锅炉里烧死。在幼小的孩子心灵里,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只是觉得这样做好玩,刺激。
  儿童虐待小动物有的是模仿成|人的行为,尤其是经常挨家长打的孩子,也会打小动物。有的孩子是在发泄内心的不满,当孩子遇到挫折、委屈时,就会找比他更弱小的动物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出于好奇,无意间残害小动物,如把小乌龟放在地上自己站在龟背,把小动物放在洗衣机里等等。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善良仁爱之心,矫正其残害小动物的恶习。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刻薄、无情、冷酷、以强摧弱的性格,就会使人格扭曲,长大后会成为社会化不良的人,甚至会违法犯罪,形成反社会型的人格。
  矫正的方法有:
  1家长要尊重孩子,善待孩子,千万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任意打骂。孩子即便犯了错误也不要用体罚来对待。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1)
2在孩子1~2岁的时候就要带他去动物园或看动物图片、卡通片等,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心态。同时,家长应给孩子讲一些人与动物的故事,讲一些科普知识,让孩子了解动物,知道如何正确喂养、对待动物。
  3让孩子把内心压抑的苦闷渲泄出来。可以带孩子外出散步,到游戏场玩,野游,采集花草标本,钓鱼,划船,参观展览,谈心,做游戏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不把孩子当“出气筒”。
  4正确使用奖罚的手段。当孩子有微小的进步,表现出善良友好的心态和行为时,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当发现孩子有残害小动物等不良行为时,应及时纠正并给予惩罚。例如:小孩子喜欢揪小动物的皮毛,家长可以揪一下孩子的头发,让他体验一下受害的痛苦。
  5教育孩子与小伙伴、小动物都要友好相处,告诉他怎样对待小朋友、怎样对待小动物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只有你这样做了才能使大家和你玩,相反,如果你去伤害别人,摧残小动物就会受到人家的反抗,你就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抽搐
  
  抽搐是一种经常性的、不规则的下意识动作,也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一般多见于6~12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抽搐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自主的眨眼睛、抽动肩膀、晃动头、咂嘴巴、皱眉头或其他动作。抽搐的原因有环境或家庭的压力。由于家长或幼教老师过分严厉,整天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不满意就严加斥责,使孩子的心理十分紧张。在紧张和压力下孩子会条件反射地出现抽搐现象,当环境改善或放松之后则可以恢复常态。假如长久地处于紧张状态,抽搐的表现会“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行为,甚至延续到成年时期。
  有的孩子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当其抽搐时家长会更关心他,时间长了就变成习惯。
  孩子存在“秽语综合症”,即抽搐加上紧张或污言秽语,这是一种精神障碍,需要到医院诊治。
  矫正的方法有:
  1首先家长和老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不要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总是处在紧张状态,特别是不要管教过严,增加过重的学习压力和生活负担。不要用粗暴简单的方式对待孩子,要温和、有耐心,要“蹲下来与孩子讲话”,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2当孩子出现抽搐现象时,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指责训斥,不要刻意只关注孩子的抽搐。要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情感需要入手找出原因,给予具体帮助指导。如:学习压力大或学习有困难,家长不要发火,不要讲大道理,要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分析,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课程学习困难,哪些课程没学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用抽搐来矫正抽搐。例如:有的孩子好眨眼,就让他不断地快速眨眼,直到感到眼肌肉发酸。好抽肩膀者,就让他不停地抽肩膀,直到感到肌肉疲劳,用“行为纠正”的方法来减轻孩子的抽搐症状。
  也有用“做与抽搐动作相反的动作”,使其肌肉向相反方向紧张。例如:眨眼的相反动作是睁大眼睛。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让孩子这样练习,并在“日记本”上记录练习后抽搐的次数,如果有进步,就及时给予奖励。
  4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或户外活动,也可以让他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交往,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大大减少孩子的抽搐。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2)

()免费TXT小说下载
  揪头发
  
  孩子的双手常常闲不下来,而且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有的喜欢玩手绢,有的喜欢吃手指头等。有的孩子的习惯动作就是揪头发,把自己的头发一根一根地往下揪。只要新头发一长出来,就不停地揪,甚至他头上像斑秃一样,外出要戴帽子。
  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建立起来,他们“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这个时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后果,靠自己很难克服不良行为。因此,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揪头发的习惯非常重要。
  矫正的方法有:
  1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观察孩子,当发现有揪头发,挠头发等行为时,就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有皮肤病或者是多动症。
  2当偶尔发现孩子有揪头发的现象时,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否则倒易形成“负强化”,引起孩子揪头发的行为增多。
  3孩子已经形成了揪头发的习惯行为,家长应采取的最好作法为:让孩子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揪头发的表现。让其了解到揪头发的后果,并与以前正常的头部照片对照,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之后帮助制定克服这种习惯的“计划”。
  4制定“计划”,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游戏上来。例如:安排玩球,拼装图案,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画画等,尽量调动孩子手的活动。另外当孩子看电视、听广播安静的时候,要给他的“手”找事做,如:玩手绢等把注意转移开,使其不发生揪头发的现象。
  5当孩子能执行“计划”时,要及时表扬奖励。应该明白孩子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往往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
  儿童强迫症
  
  在敏感、害羞、谨慎、办事刻板、力求完美等个性特征的孩子中,强迫症比较多见。成|人的强迫症中有1/3起病于15岁以前,因此,应引起家长、医生、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常见的强迫症状有:
  ——强迫计数。如见到路灯、电线杆、台阶或窗户格等就抑制不住地反复地数。
  ——强迫性洁癖。总是反复不停地洗手、清理杂物、擦桌子、走路,到公共场合总是谨小慎微,唯恐衣服和身体蹭上污物。
  ——强迫观念。一种可怕的、不希望有的观念不断地闯入自己的思想中,反复回忆往事,甚至连童年时与人发生过的口角、打斗欺侮等情景也反复思考。
  ——强迫疑虑。反复检查,总怕家中出问题或不幸,从而特别焦虑。儿童强迫症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行为,甚至有的儿童将强迫症状当做秘密而隐藏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正常发育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现象,例如:不可克制地去碰触周围的一些东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缝时就不自主地跳过去或总重复唱一句歌词;上床脱衣服时,总有拍胸捶腿等习惯性动作。然而这些动作没有痛苦感,也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会因为不可克制而产生焦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消失,故称为正常现象。
  矫正的方法有:
  1儿童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心理矫正是最有效的疗法。主要从改善心理环境,提高认知水平,阻断强迫思维,纠正强迫行为入手,进行心理治疗。
  2系统脱敏法。人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过程,两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当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时,心率、呼吸、皮肤等生理反应指标都表现出与焦虑状态完全相反的变化。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3)
系统脱敏可分为:想像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
  想像系统脱敏:先让患儿放松3~5分钟,然后,治疗者对他说:“当你感到非常舒适和轻松时,抬起右手的食指。如果你仍然有点儿紧张,请抬起左手的食指。”当患儿抬起左手食指,治疗便可以开始。告诉患儿从害怕的事件的层次中最轻的事件(或情境)开始。“现在请把这个事件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并把这一事件(或情境)保持20秒钟。”然后让他报告想像情境时,体验焦虑的程度。当患儿报告之后,指示他进入放松状态。如果当患儿想像后焦虑程序降低,超过30秒或没有焦虑,说明症状在改善,可停止对这一事件的想像,如果连续三次报告想像焦虑程度不降,可换另外一个害怕的事件重新作业。
  现实系统脱敏:当给患儿建立害怕事件层次之后,治疗者将患儿引导到害怕事件的情境中,让患儿体验这种焦虑。反复多次之后,使其逐渐适应这种情境,不再感到害怕。然后再引导他进入另一个害怕事件的情境。注意系统脱敏治疗,都是从最轻的事件或情境开始,并且逐渐加大作业的量。
  3思维中止法。教导患儿当脑子里出现“强迫想法”时,就弹手腕上的皮筋,并说指导语:“这是我的强迫症,是自己强迫自己,应当马上终止!”可以反复做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