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

第7部分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7部分

小说: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真正欣赏小说的人,才是自己想要的人;而真正欣赏小说的人,也一定是想要自己的人。

  他的这部小说就叫《绿毛水怪》。他让这部小说在朋友手中传阅,并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他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交给了老天爷安排,希望上天能为他寻找到合适的伴侣。

  这部小说传啊传,终于传到了李银河的手里。当时,李与小波还未曾谋面。李银河看过《绿毛水怪》之后,就立刻产生了一种心弦被波动的感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她明显地感觉到,她迟早要与这位作者发生点什么。

  李银河说,虽然小波那时的文笔还很稚嫩,但是一种掩不住的才气已经跳动在字里行间。她时不时地从中读到许多充满诗意的句子。比如文中的陈辉(男主人公)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等。从这些美丽的句子中,李感受到了小波的诗人气质。

  此外,《绿毛水怪》中还有几段陈辉(男主人公)和妖妖(女主人公)谈读书感受的情节。从那里,我们就能瞥见王小波读书之广泛。然而,巧合的是,那里提到的几本书,李银河也读到过。更加巧合的是,李在其中找到了相似的感觉。在此之前,李把这些感觉当作自己内心的秘密。而今天,这些秘密则被一个即将到来的男人全部看穿了。

  另一头的王小波也开始有了心灵感应,他知道自己苦苦寻觅的知心爱人已经找到。自己不愿再等,想立刻前去表达爱意。

  他知道李已经看过了《绿毛水怪》,自己无须再多说什么了。他来到李银河工作的地方,光明日报社,与李单独聊天。没多久,他便突然问到:“你有朋友吗?”

  “没有”。李银河如实相告。

  小波单刀直入地问:“那你看我怎么样?”

  李银河当时感到震惊和意外。他没想到小波竟是这么的直率。②

  当时小波不过是个工厂的工人,父亲的“右派”问题还没有解决,他本人的相貌也非常一般;而李银河当时已经是大学毕业,而且是大报社的编辑。两人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小波在面对爱情时,却非常自信、从容。因为他知道,真正懂他的女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李银河确实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她没有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小波。她接受了小波,因为她是一个“慧眼识珠”的人。

  
  
  2,事业上的相知

  王小波不是帅男,李银河也不是美女。然而,他们却都是才智超群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能感受到彼此之间难以言传的吸引。王小波回忆说,他有个朋友智商特别高,老婆也特别漂亮,而且还是贤妻良母。但那个朋友老有一种感觉。他扔一个球,老婆总是接不住。也就是说,那个人很难和他老婆做精神上的交流。而小波却没有这方面的遗憾,他扔一个球,李银河还是能够接住的。他称李银河是“无价之宝”。

  王小波与李银河之间的这种无障碍沟通,对他们双方的事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有过学术研究经历的人,尤其是开创性研究经历的人,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虽然自己已经对某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方法,但由于某个(或某些)材料的缺乏,导致无法动笔。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个高水平的人帮着提供一些信息,那将是莫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许多学术作品的作者,会在序言中感谢其他人,这并不是礼貌上的客套,而是这些人确实对这本书的完成有贡献。我记得当年费孝通先生在做社会学研究时,需要一些古代的文献资料时,往往就会向附近的潘光旦先生请教,受到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即使是小说家,也往往会对某些细节感到难以把握。这时候,他也会希望有人给他提供这方面具体情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机会,那些人的探索过程,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王小波与李银河是幸运的,他们之间没有嫉妒的心理,都希望对方的事业能够不断提高。于是,他们之间的沟通促进了各自事业的发展。毕竟,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相当重要,是会传于后世的。 

  李对王事业的帮助

  在我看来,李银河对王小波事业上的最大帮助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写作的环境。

  想要写作与真正能够写作是两码事。

  王小波想要写作的愿望可以说是一直就有。直到他到美国留学时(赴妻子就读的匹兹堡大学),这种愿望开始无法抑制了。如你所知,美国是一个高消费的国家。在那个国家,没有钱是生存不下去的。小波到美国是去留学,而不是去做生意。因此,他是有挣钱的压力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到餐馆等处打工。然而,这样做势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平时的上课时间,想要写小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这时候,是李银河帮助了他。李在美国读书时,成绩优异,拿了不少奖学金。她赢得的奖学金足够二人吃饭、租房等日常开销。因此,王小波可以不用出去打工,把经历更多地用在他的文学写作上。他的小说《黄金时代》就是那个时候完成的。为此,小波常把李银河比做资助巴尔扎克写作的贵族女人。

  留学回国的王小波顺利地进入北京大学做教师,讲授社会学。然而,此时的他对小说的热爱已经进入痴迷的程度。虽然大学里讲课时间并不很长,但王仍不愿自己因此而分散精力。他想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从北大辞职,在家专心做自由撰稿人。

  在常人眼里看来,王是疯了。自己有那么一个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工资丰厚,享受医疗保险等等,却不想做了。这不是疯了是什么?就连王的家人,也对他的做法表示反对。王的哥哥劝小波,文学不当饭吃。王的母亲觉得儿子没日没夜的写小说对身体不好,而且弄不好还要遭到迫害。历史上受此遭遇的文人不少。但王觉得,人活着还是应当有些追求的。这才是他存在的意义。

  于是,他辞职了,他回家了。给他坚定支持的,依然是他的妻子李银河。当时中国,人们还没有听说“自由撰稿人”这个词,也几乎没人做这件事。即使是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多。另外,做这件事是否能赚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都很成问题。而且王小波希望写出高质量的作品,而不是符合市场要求的流行读物。因此,对于王小波来说,他随时面临着被饿死的危险。如果没有李银河的物质帮助,王即使有写作的愿望,恐怕也无法实现。



  然而,李对王的帮助不仅仅在金钱方面。李本人的工作甚至还为王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如你所知,李银河进行过同性恋研究。在做这项研究时,她找来王小波帮忙。于是,王有机会接触了不少男同性恋,了解了他们的交往方式,内心活动等等。而这为他后来创作同性恋题材的小说《东宫西宫》打下了必要的基础。王小波通过《东宫西宫》获得了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成为国内获得此类荣誉的第一人。而《东宫西宫》之所以能将同性恋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准确,是与王进行过同性恋研究分不开的。

  李对王的支持还体现在她的宽容。读过王小说的人都知道,王喜欢用第一人称写作,作品里的男主人公往往是王二。小波在家里排行老二,他与作品里的王二很像是一个人。于是,读他的作品,感觉象作者在写自己的经历,或者作者想象自己有过哪些经历。而且,王的作品中并不回避对性的描写。他一会儿想与陈清扬Zuo爱;一会儿又想与二妞子Zuo爱,甚至还有他与女人之间Xing爱过程的描写。于是,问题就来了。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问题并不大,顶多也就觉得这个王二挺好色的。不过男人嘛,都好色,正常。我这话还不全面,其实女人也挺好色的。对于李银河来说,事情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她是王二的夫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当事人,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做什么。他通过写小说,与各种不同的女人意淫。虽然这并不是真实的,但至少也应该算是精神上的不忠。然而李银河没办法,她无法阻止丈夫,因为她知道丈夫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写作伟大作品。于是,李只好容忍,任王二在小说里“胡作非为”。这难道不是超越世俗的宽容吗?

  最后,难能可贵的是,李还能看出小波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的价值,这一点我将在后文具体说明,这同时也是李支持王的根本原因。另外,王、李两人经常交流,话题广泛。他们俩又都是非常聪明、博学的人。因此,我冒昧地揣测,王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思路等等,是在与李的讨论中形成的。

  总之,李对王的帮助是难以量化的,但可以肯定是,如果没有李的帮助,王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王对李事业的帮助

  李对王事业的帮助很大,王对李事业的帮助也不小。

  许多人一听到李银河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她是一位研究同性恋的专家。其实,李的研究范围很广泛,除了同性恋之外,异性恋、虐恋等,她都研究。不过,这应该能够证明她在同性恋问题上取得的影响力更大一些。那么,她是如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呢?这其中离不开王小波的帮助。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李银河在北京进行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在研究“独身”问题时,李遇到了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他是李银河进行同性恋研究的直接导火索。李当时询问他不结婚的原因。那位青年开始很不好意思说。于是,李给他提供若干原因。他说,既不因为这,也不因为那。李沉默了,等待青年说出真相。那位年轻人看到了李银河的真诚,又看到王小波的朴素。于是说,我看你们也不像坏人,我就实话实说了吧,我不结婚是因为我是同性恋。

  那个时候,中国还没出现网络。王、李二人感到这个线索真是太难得了,想通过这个人,对同性恋人群做一番调查。幸运的是,这位青年是一位十分热情的人;同样幸运的是,他还认识不少同性恋者。于是,一项关于同性恋者的调查成为了可能。

  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有网络。同性恋者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往往是在公园和公厕。然而,为了了解他们的交往方式就必须到这些地方调查。我们还知道,李是女人,让她去男厕所搞调查不太雅观、也不大可能。因此,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了王小波的头上。

  其实,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一个女人进行同性恋研究已经是不务正业。她的老公本应对其加以训诫,更别说支持、帮助了。然而,王小波却坚定地支持李银河的研究,并加入到研究中来。王小波经常来到同性恋者聚集的厕所,拍摄一些墙上的文图标记,了解同性恋的接头暗号。有趣的是,王每次进厕所时,都有许多人探出头来,看到他后又都缩回去。王向旁边的人询问,这是怎么回事?人家告诉他,就是没看上呗。王听后还感到很失落,觉得自己没有魅力。

  闲话少述,在王的帮助下,同性恋研究得以顺利完成。李、王二人发表了研究报告《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这是中国有关同性恋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