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了。最后,清浊终于又归于混沌不分。这也便是至高无上的境界了。
《花妖》15(2)
走进小小街区,厚生忽然觉得,条条小街上的一切都在歪斜,在滑坡,楼房、树木、车辆和人群都呈现着物理学上的不稳定平衡,随时都会坍塌。厚生感到自己脚底下也一样,没有根基,站立不稳。路不是柏油的,只是简单的水泥。灯柱子也是水泥,像谁家风烛残年的老仆人,那么忠诚得可怕可厌地站立在路旁。灯柱还洒下了一片片昏黄的光,那是老仆人发出的陈年口臭。于是,小街越发歪斜、滑动和发臭。两边呻吟着抖动着叫喊着的,清一色是发屋或美容室,挤挤挨挨在一起,让人想起一种刚刚出生的毛毛虫。毛毛虫模样恶心透顶,却总是一大群挤挤挨挨在一起,打破了生存竞争的规律。这里有这里的规律,写着三个大字: 原生态。店面的脸盘都很狭小。里面的灯光是黄疸病人呕吐出来的酸水,飘荡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歪斜着抖动着的门里,全都是歪斜着抖动着的女人,有的还够不上这个称呼。她们也一概是黄黄的,脸是黄的,大腿是黄黄的,胸脯更是黄黄的。女人年龄不同,行动一致。她们都把大腿放在门口,把胸脯挺出门口,更把黄脸朝着行人笑。她们的笑非常可怖,生理的欲求混合着心理的扭曲,酿造出一头头原始的异物怪形。她们喃喃地说,老板,洗脚吗?老板,洗头吗?老板,来,我来给你按摩按摩?她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重复着这种回报率很低的呼喊……
女人是一桌子饭菜,吃之前和吃之后,观感完全不同。
厚生曾经听别人说起,邻校的老乔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法国普罗旺斯有一座奇形怪状的山,山上都是一块块峋嶙的石头,作“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之状。这是一座座人物群雕组成的山峰,顺着小河,连绵一路。许多年以前,山还是干干净净的山。山旁有一座修道院,里面的修士颇不守清规。神为了考验他们,让一群妓女全都裸体,乘坐一艘小船经过这座修道院。神预先告诉修士们,切不可偷看这些女人,否则就会变做石头,永伴着清风明月去了。女人们乘坐花船经过的那天,院里的修士却不顾禁令,一个个探头探脑大看女人。结果,修士一个个都变成了石头,就是那座山上奇形怪状的巨石蠢物……
今天,厚生走过蚂蟥般叮满了峋嶙女人的小街道,也不敢向左右乱看。他只是一个劲低头弯腰,匆匆走过去,好像还在害怕法国的普罗旺斯。那些小街是肠子,弯弯曲曲,回肠九转;不知道从哪里穿过来,也不晓得穿向哪里去。其实,街道和马路就是城市的肠子,盘着、缠着、弯曲着、扭动着,塞满了任何一座大城市。小街道就是小肠,大马路就是大肠。城市通过街道吸收,像机体通过肠子吸收一样;城市通过街道排泄,像人体通过肠子排泄一样。所以,要看鲜活新奇,到马路上去;要看肮脏丑恶,也到街道上去。
厚生家的小区旁有一所很大的菜场。菜场后面是一栋栋高楼。高楼耸入云霄,却原来是植根在地底下泥巴的审美观。真是云泥无别,五千年的土腥气在这里获得了扁头歪脑袋的体现。昂贵俗气的高楼却又不晓得自己的来历,竟用铁栏杆同低贱肮脏的菜场隔开,相互对峙着、敌视着。豪宅造价不尴不尬,式样不中不西,地段不好不坏,态度不阴不阳,所以一直卖不出去。最后,就成了一座座阴深的凶宅空关着。目前,在厚生居住的这种大城市超大城市,大多都有这种豪宅转化成凶宅的固定机制。
豪宅底下是一片花园,寂寞梧桐锁清秋,早成了野草猛长之地,也作了野猫栖息之处。要说起来,自古豪宅从来就是冤魂的渊薮,菜场又是屠宰场,飘荡着杀戮生灵的怨气,一起幻化出了一片森森然的鬼意。
周围黑压压的,好像是堆积如山的柏油,如山的柏油好像海浪一般扑向厚生。厚生拂了一拂眼前看不见的东西,借助昏黄的路灯,厚生突然看见了,一片柔情曼态的人影出现在篱笆旁。影子本应该是平面的,可是这影子却是立体的,他仿佛感觉得到她的质量、体积和温度。
《花妖》15(3)
厚生远远地看着,非常好奇。
弯着身子的,是一位身材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姑娘,正在用剩饭剩菜喂那些群居的野猫。隔着铁栏杆,她在嘟嘟哝哝地同看不见的猫儿说话。
厚生知道那是猫儿,因为他听得到轻微的猫咪声。
厚生走近了几步,想看个究竟。
厚生还是没有看见猫,却同那位姑娘打了一个照面,在昏黄的灯光下。
那是一张凄美难忘的脸……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曾经看见过这张脸蛋?
莫非是在哪个名家的绘画上面么?
那么,她就是现成的模特儿了?
《花妖》16
四周又回到了那一片黑暗,厚生也不知道到家了没有。家似乎老走不到,不是就在小菜场旁边吗?那么,就该先寻找小菜场。厚生也同时认定,那片影子就在小菜场工作。厚生想回过头去问问那位俊俏的影子,这念头非常强烈。正想要找那片云朵般的影子,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周围黑得更浓了,不再是堆积如山的柏油,而是如山的黑色,纯粹的黑色。厚生同颜色打交道打了一辈子,还从来不知道,原来纯粹的黑色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这纯粹的黑色好像海浪一般,呼啸着向厚生猛扑过来。在慌乱中厚生看见了一个人,正在大海里挣扎,海浪一浪高一浪,无情地冲撞着、抛掷着这个人。这个人好像一叶孤舟,那么孤寒,那么无助,那么渺小。
突然,在深不可测的海水里,出现了一头鲨鱼的轮廓。鲨鱼的线条非常优美,完全的流线型,完美的游泳健将,完善的杀戮机器。鲨鱼游泳的姿态极其漂亮。那是一种强力型的美。它那雄壮孔武的头在轻微摇晃,向左,向右,再向左,再向右;它那形状遒美的尾在曼妙摆动,向右,向左,再向右,再向左。线条柔媚的是长长的壮壮的身躯,却匀停得有陀螺仪在制控平衡。突然,它那满盛凶光的眼睛看见了厚生,马上就朝厚生冲刺过来。只见鲨鱼的大嘴半张着,它那像匕首一样尖利残忍的牙齿已经看得非常分明。上面还残留着小鱼小虾的肉屑,也看得一清二楚。眼看着已经碰到厚生了,他已经感到了鲨鱼嘴的硬度、寒气和生肉腥味。眼看得鲨鱼已经要把厚生一口咬住了,要撕咬厚生了,尖利的牙齿要插进厚生的柔软肉体了……
接着,厚生看到鲨鱼已经雄赳赳地游到岸上来了。鲨鱼把整个街区当成了海洋,鲨鱼游弋得完全如鱼得水,鲨鱼居然是在水泥、柏油、砖瓦的地面游着。这些质料坚实而不透明,整条鲨鱼现在看是看不见了,只瞅得见鲨鱼的背鳍,像一把蓝灰色大砍刀似的背鳍,活像激光武器一样划开路面,发出嚓嚓嚓的怪声,从厚生身边划过去。鲨鱼背鳍划过坚硬如钢铁的路面时,竟然如此轻柔。而且,厚生眼看着,身边的路面在鲨鱼背鳍前柔软如泥地张开,像拉链,又在鲨鱼背鳍的背后合拢,也像拉链。并且,鲨鱼的背鳍在厚生周围划来划去,就像把厚生当成了任凭宰割的猎物一样……
《花妖》17(1)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刚才那位姑娘突然冲了出来,好像跟那鲨鱼说什么话。鲨鱼听了,就掉头而去。厚生几乎还感觉得到,鲨鱼冷冰冰的尾巴扫过了他的面颊。厚生逐渐清醒,原来,鲨鱼是养在一座看不见的巨型玻璃缸里,跟厚生距离近在咫尺。它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只用它的形状和威势来威胁着厚生,保持一种威慑力量,却并不真正咬他。
()好看的txt电子书
随后,鲨鱼什么的突然消失了,出现了另外一种情景。
弯着身子的是那位曲线分明的姑娘,正在用剩饭剩菜喂着小猫。隔着铁栏杆,她在嘟嘟哝哝地同看不见的猫儿说话。
厚生走近了几步,要看个究竟。
厚生还是没有看见猫,却同那位姑娘打了一个照面,在昏黄的灯光下。
是一个柔情曼态的人影,是一张凄美难忘的脸……
就在附近,谁家窗口闯出来一阵阵乐声,是一个摇滚乐手在唱歌,声嘶力竭地。但是听得出是支中国喜庆曲子,欢乐中透着悲凉。
厚生问自己,我是在哪里,在何时,曾经看见过这张脸蛋、这副身材呢?
影子抬得阳光强
乔恒棠教授也经常询问自己,我是在哪里,在何时,曾经看见过这张脸蛋、这副身材呢?
教授以傅萝苜为模特儿画了许多草图之后,终于完成了一幅新作。观赏者只看见是马蒂斯的脸蛋,毕加索的身材。教授自顾自一个劲儿告诉傅萝苜,这是他从音乐里借过来的“对位法”,还说了一个法文字contrepoint。教授说,他的绘画里经常出现这种“双螺旋结构”,也就是两种不同的形象交缠在一起。傅萝苜一点也不懂,但用心倾听着。
学院领导并没有闻风而来,先睹为快,他们当初对教授信誓旦旦的许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其实,有人早就暗底发过话,像教授这样的老画家,从思想到技术,全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了。当然,同样的想法,在领导的嘴里就表达得艺术多了。据考证,在一次内部的高层会议上,院长是这么讲的:“其实,无论什么事业都是年轻人的事业,大概考古学是个例外。艺术家们年纪大了,就应该去养养花、种种草,或者给美术杂志写写稿子之类。这对于艺术家本人,甚至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本身,都未必不是好事!”
乔恒棠教授当然也是如此。他是一份世界上有点名气的美术杂志,不过是一份已经过了期的杂志。
不过,倒也确实有人闻风而来。而且,真和美术杂志有关。
这人是教授的一名学生,在某权威美术杂志当“首席记者”。当上了权威杂志的记者,就往往具有生杀予夺大权。一篇美术评论可以捧起一轮藏在深山的明月,一纸美术评论也能够棒杀一片高踞中天的骄阳。“首席记者”有多大权威,就更别提了。偏巧,“首席记者”是教授当年无私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之一。因为这个缘故,他一向秉承教授的教诲,很珍惜手中的无冕权力。他看了回去就写了一篇评论,高明之处是赞扬得不露声色,只把教授同晚年的马蒂斯相提并论。接着,有一家同这美术杂志合作的法国权威刊物,把它翻译了出来。法文文章深具西方的不露声色,见多识广,却暗藏着极大挑逗性的特点。标题也很醒目: 《法国培养的中国前辈画家重获艺术生命: 马蒂斯的隐喻在行动》。同时,还附上了教授旧貌和新作的大幅照片。
消息也是商品,服从一切商品的价值观和流通律;中国的消息更是商品之林中的纯粹商品,特别服从中国商品流通的特殊价值规律: 一经出口转内销,立刻身价变百倍。
于是,教授的这幅画,就像一切开头不起眼的商品一样,立刻成了一朵迟开的洛阳牡丹花。
明显的第一反应,是由学院花钱出面,召开了一个盛大的招待会。美术界的头面人物几乎都请来了,大家围绕着这幅画,有的人在画前面转圈,有的在扭动脖子,有的在弯腰曲背,另外的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