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有户农家 >

第22部分

有户农家-第22部分

小说: 有户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我也没有说你什么,都那么多年了,你什么样儿的性格我也知道,只要你对得起他们就好。
  “嗯,娘,虽然我没多大本事,但是我会一直对她们好的。今儿个就在家,明儿个我再去做活吧。家里的事儿就拜托娘拿主意了。”唐大海知道自个儿,自从第一次分家以来,就没有好好地待在家里过。一些零碎的活儿也都是起早摸黑做的,毕竟时间有限,的确家里的事儿都是娘几个做的,倒是委屈她们了。
  “我也是这么一说,你也别放心上了,身子骨好些了没?药还得继续喝着,还有两贴药。趁今儿个有空,也稍微修整修整,这院子毕竟还是要长久住人的,一直拖着等年后也不像个事儿,毕竟还要个把月呢。再说天气冷了,这修缮就更加难做了。”方氏询问着唐大海的意思,毕竟她也只是个岳母,算是个外人,也不好完全给人拿主意。
  “娘,咱们一家人,我也不会说什么客套话。说句不怕人笑的,我自个儿也算是明白了,老宅子那是根本容不下我这一家子,也压根不管我们一家子。虽然说什么现在都已经太晚了,也注定要对不起几个孩子了,希望他们以后不要怪我。我现在也绝了这个心了,以后也不去了。‘不孝’,也早已背上了,以后也不管别人怎么说,自个儿无愧于心便好。娘,我们家虽然破了点,你也多住些日子,帮我们把把家,我们一定会好好孝顺你的。”唐大海一脸诚恳。
  “嗯,哪怕你这会儿要赶我走,我也不会走的。我也老了,没有多少年了,我也就随着自个儿的意儿,在你家长住不走了。今年是没打算回去的,你不看着你们一家子好起来我是不会放心的,我现在唯一挂念的就是你们这一家子。”方氏其实也很想说,让这家子搬去她那吧,只是他知道这也不可能的。一家子都没有收入,就靠着唐大海做做零工,怎么也养不活一家子。总靠着兄弟姐妹接济,也会害了他们。方氏还是希望他们能自食其力,日子越过越好,腰板也能挺的直直的。
  “娘,你说的是什么话呢,我还巴不得你住下呢。我都好多年没有跟你亲近亲近了。小的几个都才刚刚看到姥姥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大姐他们可要嫉妒了。再说了,我也是初初当家,很多事儿都不懂,娘,你就把把关,教教我。还有春兰这丫头,可愁死我了。”
  吕氏听着唐大海真的请娘住下来,心里也着实高兴。毕竟肯让岳母来家长住的男人不多。吕氏是真心地需要方氏来掌家,很多事儿,她都不知道怎么办,别的不多说,就说春兰这事儿吧,吕氏是煞费苦心,但是丝毫没有进展,可愁煞吕氏了。
  方氏倒也不矫情,爽利地让唐大海去趟村子里,请木匠帮忙打几张床板。这三张破旧的床板,晚上睡觉,动都不敢动,生怕塌了,一晚上睡下来,床板倒没散架,人都散架了。还是早点让人去打了来,免得塌了都没地儿睡。”方氏想起了晚上睡觉那个辛苦啊,几天睡下来人都快散架了。
  “还有,这院子坑坑洼洼的,更别提这万一下雨呢,哪里有下脚的地儿,我想着咱去河滩边去挑些鹅卵石来,大个儿的铺上,缝隙中铺小的,压的平实些,下雨天走走倒也好多了。还有这篱笆,这哪算是篱笆,其他的便慢慢来吧,今儿个一天也做不了那么多的活儿。”方氏说着拿出个荷包,塞给自个儿的小闺女。
  “娘,这我可不能要,这些天吃的用的都是大姐拿来的,再要你的钱,那我可真没有厚的脸。我这儿还有呢,上次卖蛋的,还有大海做活的赚的,去了点大海看大夫的,家里还有些的。”吕氏死活不要,她从没有想过要靠着自个儿的娘来撑起这个家。
  “娘,我们真不要,我明儿个开始也去做活了,家里也就有进账了。还有他们兄弟俩,隔个几天也能捡点野鸭蛋,家里也能贴个进项。这日子也能过下去的。”
  唐大海看着自个儿的岳母拿出荷包给吕氏,心里便有些不是滋味,为什么自个儿的岳母愿意帮扶自个儿家,而自个儿的娘却狠狠地往死里绝了他家的生路。唐大海也终于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娘,都跟自个儿的娘一样。唐大海不由地心里更加地敬重方氏,这才没来几日,便愿意拿出钱来,万一他家收了钱赶人呢,自然他家是不会做出这种事儿来的。唐大海知道自个儿的岳母是真心地为了他这个家,心里打定主意要好好地孝顺方氏。
  “算了,你们这个家有多少铜钱,我也算的出来,行了,我也不跟你们争了,没有的时候说一声,可别委屈了我几个外孙外孙女。”
  方氏倒也没有坚持,只是觉得这钱儿,本来就是带出来给他们的,还有几个儿媳妇给的,本来就是拿来帮扶小闺女家的。方氏觉得兄弟姐妹间在困难的时候帮扶一把,很是正常不过了,只是不要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儿,毕竟家还是靠他们自个儿的。
  方氏往日也一向是做主惯的,几个儿媳妇倒也是乖巧不争的,有活儿也愿意抢着做。方氏干脆利索地指派着。人果然是闲不得,空闲的时候才有功夫想东想西,忙碌的唐家一扫几日前的阴霾,生机盎然。几个人都觉得兴奋极了,家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着。
  “娘,我带文佑和夏竹去镇上吧。这银耳看看能不能换些钱来,小妹的性子也固执的,不到不得已,是不会要咱们的银子的,这些银子给他们买地吧。农家没地儿,这日子咱们过得下去,倒明年就得愁吃的了。”吕大姨一直没有插嘴,只是等着他们都去做活了,跟着方氏说道。
  “嗯,是这么个理儿。我是这么想的,你去镇上的时候,也去牙行看看,有没有卖地儿的,这附近的,想着年前买地还来得及,年后人家都种上地儿,怎么地又得浪费一年了。我这儿有十几两银子,你估量着看吧。有好的回来商量商量。”
  “嗳,我晓得的。那我就带两个小的去了。这村里好像有牛车的,做牛车走,否则背上个竹篓子,带个两个小的,我可不知道能走多久呢。顺带的,去买点肉回来。”吕大姨笑着说道,惹得方氏指着她笑骂道。
  吕大姨吆喝着夏竹,让文佑赶紧地拿了竹篓子出来。吕大姨仔细得给竹篓子盖上块布,她可不想让这东西被人看到,谁知道别人咋想的呢。
  

第三十章 出师亦不利
更新时间2014…4…1 13:09:11  字数:3124

 夏竹乐颠颠地坐在牛车上,晃着身子,吓得吕大姨一把抱过去。今儿个的牛车很空,就他们三个。钱来旺的鞭子挥了出去,落下了重重的响声,只是挥在牛上方,村里人可舍不得对着牛挥鞭子。牛车依旧不急不缓地走着。
  吕大姨抱着夏竹,拉着文佑坐身边,夏竹虽然已经四岁了,但依旧没有什么份量,吕大姨抱着倒是很是轻松。
  “今儿个倒是只有你们三人,你们慢慢逛,不急,我在城门口等着你们,牛车不能进城。”在晃悠悠了大半个时辰,远远地便看见了“沛河镇”三个石雕大字刻在在城门口上方。
  吕大姨背着竹筐,辞了来旺叔,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
  沛河镇分东市、西市,唐大海便在西市摆摊子卖过野鸭蛋,西市较于东市热闹许多,熙熙攘攘的。坊间居住的大多都是平民,只见那李记杂货店、王家祖传包子铺、方氏香铺、孙记药行一家家招牌紧密相连,有旗子的,也有木头雕刻的。
  吕大姨指着那“孙记药行”,一手拉一个,往前走去。“咱去这家孙记药行先去瞧瞧去,晚些时候咱再在边上买包子吃,乖啊。”
  夏竹点点头,大姨在的地方,天天有肉吃,倒也没有很馋包子。只是心里有些忐忑。
  夏竹随着大姨跨过门槛,一药童模样打扮的在抓着药,看见三人进门,倒也热络地招呼了一声,手里动作不停,拿着杆小秤熟练地抓药、称着份量。
  吕大姨细声地问着药童,“这位小大夫,你们这儿收药材吗?”
  “这位姨,劳您等会啊,药材收的,等我把这帖药抓抓好。”小药童手里动作不停,但是语气中明显热情了许多。吕大姨地这声小大夫大大地取悦了他,满足了他立志成为一位大夫的心念。
  “姨,给我瞧瞧,你带的是什么药材呢。”药童擦了擦手,热情地问着。
  吕大姨从背篓拿出一朵白木耳,递给药童。“喏,就是这个,你们收吗?”
  药童接过,仔细地瞧了瞧,“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大朵的银耳,这个我可做不了主,要等我家大夫出诊归来。”小药童没有想到会从篓子里拿出朵银耳来,他惯常地收些药材,倒真是第一次碰到卖银耳的,还是那么大朵的。
  “小大夫,那你家大夫什么时候回来呢?”吕大姨略略有些着急,毕竟他们可是要赶回去的。
  “姨,你们篓子里都是这银耳吗?”吕大姨瞧着这小药童倒也是个好心的,犹豫了下点了点头。
  小药童惊呼了声,压低了声音道。“姨,就算大夫在,我家药行也收不了那么多。呃,再说,我家现在卖的都是一些零碎的银耳片,这种整朵的,要到东市去,哪儿可能会收。”小药童想了想,还是快速地低声说着。
  “多谢你了,小大夫。”吕大姨听了小药童的话,也真心地跟他道着谢。
  吕大姨带着俩小的,出了“孙记药行”,唠叨着说着,“这小药童真是实在,不愧是行医的。”
  夏竹跟着大姨走在青砖铺的大路上,东市较于西市,齐整许多,铺面一个个地大了许多,多是二层的,路上倒是比西市少的多。
  夏竹瞧着东市的商铺,“沛河镇”只是一个小镇子,这东市倒是也够是繁荣,江南水乡多富贾。夏竹想什么何时自家也在这儿有家铺子便好了,那真真可以翘着二郎腿,夜夜笑醒了。
  夏竹自个儿在那笑眯眯地想着,倒也一直跟在吕大姨的身后,迈进了一家“保寿堂”。
  “大夫,你们这儿收银耳吗?”大姨小声地问着。
  大夫睁开眼睛,皱了皱眉头,显然很不满意来人吵着他了。上下打量了下吕大姨,三十余岁,枣红色的粗布棉衣,更是皱了皱眉头。“银耳?你知道什么是银耳吗?”
  吕大姨听着这刺耳的问话,心里微微地有些不舒服,眉头拢起,倒也一时间没说话。
  “别挡在这儿,影响我们营生。我们这保寿堂可是这沛河镇首屈一指的药铺,没事别挡在门前。”大夫连连摆手,一脸嫌弃地挥挥手。
  吕大姨倒也一直没有说话,一手牵一个出了这保寿堂。
  “大姨,这太气人了。难怪那么冷清,活该一个人都没有。”文佑忍不住握着拳头说道,实在是太气人了。
  吕大姨摇了摇头,捏了捏文佑的小手,“这东市本就多的是达官富人,我们不出来也纯是自讨没趣。倒不如早早出来,少受点窝囊气儿。”
  夏竹点了点头,西市碰到的小药童,本就是人小性子好,在这东市可不好说了,人家大夫见惯了富贵之人,他们小小农人,人家大夫愿意说话,可能在他们看来都还算是瞧得上他们了。
  “银耳?你们说你们有银耳?莫不是我耳朵不好使,听错了吧?抑或者是你们想钱想疯了?你们怎么不瞧瞧你们这身粗布衣裳的,还来卖银耳?”一声声刺耳的嘲笑,夏竹听着浑身不是味儿。
  这“和善堂”是夏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