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归来-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打扰你用功了。等到了晚间,我让厨房做一桌子好吃的,好不好?”
霍玉点头道:“谢谢伯公,那我先告退了。”他把护肩放回箱子里,没有让福全等人接手,而是亲自抱着箱子随管事回自己院子休息。
等霍玉走后,邵老将军让另一个管事带其他人下去,命两个心腹守住门口,这才坐下来与郭湛安说起正事:“太子殿下都和你说了?”
郭湛安并不隐瞒,点头道:“都说了。伯公,你有何打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邵老将军胸有成竹,“李绍锦和柳元亨他们的手段,向来都是玩阴的。真要真刀真枪得来,他们还有的学呢。对了,我听说柳元亨那老家伙快不行了,真的假的?”
郭湛安回答道:“有传闻说柳元亨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只是柳府那边并没有透露出什么确切的消息来。柳家虽然式微,但柳元亨做了十几年的宰相,人脉还在,柳文华给他请的郎中口风紧,只能从用药上来推断了。”
邵老将军皱眉道:“这柳元亨城府极深,不是什么好应付的对手,幸好他如今身子骨不好,否则还要花不少力气在他身上。”
郭湛安谨慎地道:“柳府那边还是不能放松,柳元亨十几年前就开始插手禁军,我就怕京城里还有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
邵老将军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太子殿下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你我从旁掠阵就是。只要京城郊外的五万大军一来,京城的局势就能定下来了。”
“是。”
三日后,李崇浩突然晕倒,把太后和一众嫔妃急得不得了。而禁军却突然发动,包围了太子府,直言是太子李绍钧弑父夺位。
太子亲卫与禁军在太子府外发生激烈的争斗,且战且退,最终退守到了太子府的一处角落。
眼看着太子就要被擒,突然另一支禁军杀出,支援太子。
与此同时,原本驻守在京郊的五万大军拔营,直奔京城,却被挡在了城墙之下。守着城墙的士兵大约五六十人,借着坚固的城墙城门,以及李崇浩的“圣旨”,在城墙上与底下的大军叫骂。
就在内外对垒,互相指责,相持不下时,守着城墙的五十多人里突然有四五个人趁着同伴不备,打开了城门。五万大军趁机发动攻势,以铁骑和巨木撞开了城门,长驱直入。
五万大军进入京城后,迅速分散,奔向京城各个角落控制局势。其中一支奔袭太子府,与李绍钧汇合,将前一批禁军擒下,簇拥着李绍钧前往皇宫。
短短五天之内,京城人人自危,闭门不敢外出。蔬果肉类的物价顺势飞涨,不少人求一碗米而不得,只能硬生生挨饿。另有流氓混混一类的人浑水摸鱼,劫走了不少人家的钱财,甚至有些人家的小姐幼子被人掠走。
又过了三天,皇宫里终于传来消息,李崇浩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李绍钧登基。
第144章 动乱
李绍钧登基后,京城并没有立刻平静下来。
李崇浩虽然醒来,但左半边身子已经不太听指挥了,说话有时候都不太利索。他是最要面子的,哪里愿意让老臣们见到这般模样?
而且他虽然左半边身子不大能动了,但头脑还灵清着,知道他自己现在是余威犹在,就算当了太上皇,朝堂上还是他说了算。要是让老臣们知道他现在成了这模样,李绍钧夺权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因为他迟迟不肯露面,仅仅一道圣旨并不足以让那些老臣们信服,朝中不少本来支持李绍锦的大臣开始质疑李绍钧的正统。
宫外的禁军也趁机打起了“清君侧”的名号,借着熟悉京城地形的优势化整为零,在京城中与支援的五万大军打着游击战,并在入夜后重新集结完毕,试图攻入皇宫,“解救”太上皇李崇浩。
而原本并不支持李绍锦的那一批禁军,因为李崇浩的迟迟不出面,不少将士开始动摇起来。邵老将军每天是早出晚归,甚至有好几天来不及回到侯爵府,为的就是稳定军心。
郭湛安与霍玉两个人住在侯爵府上,倒是没有人敢上门喊打喊杀。只是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距离墙近一些,总是能听见外面传来的打斗声和哀嚎声,足以想象外头是怎样的一副场景。
听着侯爵府的人说着打听回来的消息,郭湛安倒是还好,霍玉则是担心不已,时不时便要找侯爵府出去打听消息的人问问。
郭湛安见了,自然是要管的,他让书房里伺候的福全等人下去,这才说道:“你问这些做什么?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挡着,让你来侯爵府住,就是想让你安心念书。”
霍玉这才想起之前来侯爵府前郭湛安说的话,心生疑惑,问道:“哥哥之前只是说来拜访邵老将军,可是现在你这么平静,莫非之前就预料到了?”
郭湛安不欲霍玉卷入这些阴谋当中,便顺着他的思路说道:“你哥哥我料事如神,自然是早就料到了。四皇子蹦跶得一天比一天高,柳妃被贬为常在,正所谓子凭母贵,他现在没了当妃子的亲生母亲,再不拼一把就真的没机会了。”
霍玉信以为真:“不愧是哥哥,不过现在太子当了皇帝,哥哥要去帮他么?”
郭湛安摇头道:“你放心吧,现在还不是用我的时候。外头这么乱,别说我武艺只是一般,纵然我武艺高强,也抵不住那千军万马。”
霍玉点头道:“哥哥说的有道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哥哥是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这些事情还是要交给邵老将军他们,哥哥去了说不定反而添乱。”
郭湛安不愿霍玉继续想外头的骚动,便笑点了点他的额头,假意怒道:“到底是长大了,都敢嫌弃我了。”
霍玉的心思果然跟着郭湛安走,笑着求饶道:“哥哥别误会我,我哪里敢嫌弃哥哥呢?”
郭湛安便说道:“那就饶你一次,晚间我要检查你的功课,若是不过关,咱们新帐旧账一块算。”
霍玉知道郭湛安向来言出必行,特别是在管教他的这件事上,也不敢分散心思,专注于功课上了。
为了不打扰霍玉的学习,郭湛安看了一会儿,就让福全过来伺候,自己则出去,招来一旁的贾欢,吩咐道:“等外头太平了,你派人去打听一下,看看有哪家酒楼有意寻卖家的。”
贾欢愣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一年多前郭湛安与霍玉的一次争吵,问道:“少爷可有什么要求?”
郭湛安想了想,说道:“都去问问,不必拘泥什么,凡是想要脱手的都可以。这次京城大乱,之后必定会有不少酒楼急着脱手,你派人把这些酒楼的名字和资料收集回来之后交给我便是。”
贾欢应道:“少爷放心,我记下了,等外面的骚动一停,我就派人去打听。”
郭湛安点了点头,让贾欢继续忙去了,自己则领着书墨写意两个去前面找侯爵府的管家。
收到郭湛安来信的李绍钧一展愁眉,喊来宰相岳安:“岳相,郭卿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好主意。”
岳安这些天忙得上火,这会儿是忍着疼问道:“还请陛下明示。”
李绍锦将信交给岳安,说道:“郭卿果然眼睛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太上皇要面子,咱们就用面子压他!”
岳安看完信后,说道:“郭湛安这个主意固然可行,但陛下言辞之间还要在斟酌一二。如今朝堂之上大部分人还是听太上皇的意思,陛下现在可千万不能让太上皇起了疑心。”
李绍锦严肃地点头道:“岳相言之有理。这边的折子你先看着,我现在先去找太上皇。”
岳安起身拜道:“恭送陛下。”
正在后宫调养的李崇浩听说李绍钧求见,冷笑一声:“宣。”
一直等在宫殿门外的李绍钧等到内监出来通传,低下头,掩饰住自己内心中几乎溢出来的憎恨与不甘,换上一张孝顺的脸庞,规规矩矩地进殿见太上皇李崇浩。
殿里众多伺候李崇浩的宫女内监见李绍钧进来了,齐齐行礼。
还没等李绍钧发话,李崇浩已经开口了:“都起来吧。”
李绍钧再大的窝囊都受过了,哪里还会把这么小小的一个举动放在心上,依旧是一张孝顺的脸,关切地问道:“父皇,您的身体怎么样了?”
李崇浩中气十足地吼道:“怎么样?你放心,还死不了!”
李绍钧弯着腰笑道:“父皇如此矍铄,我做儿子的便放心了。”
“行了,别假惺惺的了,说吧,这次来找我做什么?”
李绍钧的腰弯得更低了,小心翼翼地说道:“让父皇见笑了,其实是儿子刚当上皇帝,就好比学步的伢儿,什么都不懂。如今这局势儿子实在是掌控不了,还想请父皇出面。”
李崇浩眯起眼睛,看着李绍钧,冷声问道:“哦?让他们见我这半死不活的样子?”
李绍钧忙说道:“父皇说的是哪里的话?父皇如今神采奕奕,怎么就成了半死不活的呢?大臣们不听我的,军队也不听我的,外头一个个喊着‘擒太子,清君侧’,说我的皇位来路不明,要进宫杀了我!儿子恳请父皇出面,还儿子一个清白。”
李崇浩听了,心思不免活络起来——若是现在他出面,说李绍钧的皇位的确来路不明,那他是不是又能当皇帝了?
只是这个念头出现还没多久,就被现实打败了——盖了玉玺的圣旨已下,宰相岳安与吏部礼部两位尚书,以及随侍的内监们是亲眼看见他在圣旨上加盖玉玺的,这么多证人在,他李崇浩再疯狂,也要好好斟酌。
而且如今他的身子虽然慢慢调理过来,但底子已经毁了,继续做皇帝,那就是在加速他的死亡!
幸好现在大臣们都还是听他的,他当个太上皇倒也不错。一来不用每天上早朝,也不用每天批阅奏折了;二来现在李绍钧是皇帝,办砸了事情就以“新帝年幼无能”的理由推到李绍钧身上,政绩就归到他这个“教子有方”的太上皇身上。
这么一想,李崇浩原先一直有些排斥的心不免开始动摇。
李绍钧在一旁察言观色,见李崇浩似乎有所松动,便再接再厉:“如今皇宫外面那些叛乱的禁军正在和赶来救援的五万大军交战,苦的是京城的百姓。我派人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起码有三四百户人家的房子被大军破坏得没法住了,还有几十户人家被趁火打劫的军痞和混混抢去了钱财,还有一些少女幼儿被贼人掳走。父皇,外面怨声载道,还请父皇看在京城百信的份上,出面啊!”
这一番话正好戳中了李崇浩要名声的软肋,只见他眉毛一挑,说道:“你说得对,外面的百姓正是水深火热,我不出面,又有谁能出面平息这一切呢?钧儿啊,我知道你做这个皇帝太突然了,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不是还有我么?以后若还是有像这样棘手的事情,不必觉得打扰,来找我便是。我到底是你的父皇,不能眼睁睁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