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归来-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湛安明白,邵方这并不是趁机挑拨离间,而是真心在关心自己,以他这几十年来在战场和官场上积攒下来的经验提醒他。
郭湛安十分感激,小声回答道:“伯公放心,我都记下了。”
邵方这才放心:“若是我运气好,那我们就京城见吧!”说着,他拍了拍郭湛安的肩膀,弯着腰进了马车里。
等郭湛安重新回到郭府,刚才只有一开始拜见了李绍钧和邵方便回书房的霍玉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哥哥,殿下和邵老将军现在来找你,是有什么事情么?”
“没有什么,不过是要回京了,临走前来看看我而已,顺便商讨了一下局势。”郭湛安为了不让霍玉担心,便刻意只是说了个大概,又问道:“玉儿,你在想什么呢?一张脸都能挤出苦汁来了。”
“我是在担心邵老将军啊,”霍玉如实回答道,“邵老将军这次是为了秦王,不得不带着六千精兵救援。可哥哥不是说过,皇帝特地把庸城赐给邵老将军,其实是给邵家上了一个巨大的桎梏,除非邵家丢了爵位,成为平头老百姓,或者绝后,否则一辈子都别想离开庸城。现在邵老将军离开了庸城,救的就算是秦王,是皇帝的亲子,按照皇帝的脾气,邵老将军怕是没有好果子吃了。”
这一番分析让郭湛安对霍玉大为改观:“原本以为你只是有了长进,没想到长进了这么多,倒是我小瞧你了。你说说,这皇帝的脾气是怎么样的?”
霍玉忙摆手道:“哥哥,隔墙有耳。”
“怕了?”郭湛安伸手在霍玉鼻子上刮了一下,“刚刚侃侃而谈的时候可是忘了隔墙有耳了?”
霍玉说道:“我是担心邵老将军,他人这么好,又上了年纪,让他从西北一路奔波到京城,实在是难为他了。”
郭湛安想起邵方马车前说的那一番话,便问霍玉:“你对伯公怎么看?”
“人挺好的,就是人有些啰嗦,明明是个大将军,身上还受了伤,还问我出生在哪里,父母又是谁。好像爷爷一样,是不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这么啰嗦?那以后哥哥该怎么办?到时候我们两个老头子在一起,别人指不定被我们烦得耳朵都要起茧了。”
霍玉早些年生活在土匪寨子里,虽然现在跟了郭湛安已经三年,但骨子里对于寨子外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规矩并不怎么尊重,否则也不会跟着郭湛安一起在心里对皇帝评头论足。
而且他面对的是郭湛安,没有其他人,郭湛安问他,他就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郭湛安没想到霍玉会这么直白,一时没忍住,便笑了出来:“你胆子倒是大了,居然是伯公啰嗦。天底下敢这么说他的小辈,也就只有你和他的长孙了。”
霍玉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明明是哥哥问的,现在又怪我。”
“行了,按你这么说的,这错原来是出在我身上了?”郭湛安和霍玉说笑了几句,又道,“伯公虽说是啰嗦了点,但这才说明他是把你真正当成自己的小辈对待。”
霍玉点头道:“哥哥放心,我明白的,邵老将军那时候都受伤了,还关心我,我怎么会不感恩呢?”
这倒是提醒了郭湛安:“对了,你之前怎么没和我说起伯公还问你这些?”
霍玉一拍脑门:“那时候刚回来,急着和哥哥汇报秦王殿下的情况,把这件事给忘了。哥哥,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这倒是不曾。”郭湛安摇摇头,随便编了个谎道,“只是你从小跟着你的养父,籍贯一直没定下来,我这两年也是昏了头,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我是怕你说漏嘴,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总归不好。”
霍玉信以为真,点头道:“并没有告诉邵老将军这些,我只是说我爹居无定所,我从小就跟着他流浪。”
他越是这么说,郭湛安就越是心疼——好好一个皇子,本该是人上人的人物,却从小成长在一个土匪寨子里,要不是还有孙老在,怕是连启蒙的机会都没有了。
郭湛安试探着问道:“玉儿,你真的不想找到亲生父母么?”
霍玉想也不想,坚定地说道:“哥哥,我只有一个父亲,就是老虎寨的寨主,霍大山。至于母亲,就当我没有母亲吧。”
霍玉鲜有的决绝险些让郭湛安将他的身世说出来:不是的,你有母亲,你的母亲很爱你,为了你,她宁愿抱着重病一路保护你,最终含恨而去。
但保护霍玉的决心最终占据了上风,他只是伸手抱住霍玉:“好,都依你。”
第131章 免官
过了两个多月,京城中终于传来消息,李崇浩命令钦天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封李绍钧为当朝太子。
这个消息比郭湛安预料的要来得早,想来是京城中岳安等人在其中出谋划策,才使得李崇浩这么快就答应了。
不过,他身为许州通判,册封太子的仪式是不能参加的,只好准备了一些贺礼,打发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而郭府,也即将迎来一件大事——霍玉一年孝期眼看就要满了。
这件事被郭湛安当成头等大事来看,不但责令郭府大总管贾欢亲自负责当中一切事宜,他自己也总会抽空过来查看进度。
等到了除服这一天,霍玉照着流程将身上的布冠、大袖衫等等一件件除下,换上了素服。素服要穿到本月终了,等到了下个月,霍玉就能穿常服了。
郭湛安看着一身素服的霍玉,笑着说道:“这下好了,前几日贾欢寻来了一尾上好的鲈鱼,今天晚上就吃这个。这一年来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了一年的素,以后多吃些河鲜白肉。”
霍玉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所以个子比许多同龄人要矮一些,这也是他一个软肋。霍玉平时跟着武鑫锻炼,每年除夕都坚持在门后头跳三跳,为的就是长个子。可偏偏不管怎么努力,他的个子就是落同龄人那么一小截拇指的距离。
这会儿霍玉有些不高兴了,一本正经地说道:“哥哥,我听说有些人到了十七八岁还能长个子呢,我才十六岁,指不定过两年又长高了。”
“行行行,”郭湛安有意逗他,“长得比天还高,给天捅个窟窿怎么样?”
霍玉知道这是拿他寻开心呢,急切地说道:“哥哥你别不信,指不定我过两年长得比你还高!”
郭湛安一挑眉:“比我还高?那我倒是要拭目以待了。”
霍玉信心十足:“哥哥等着瞧吧。”
贾欢在一旁看着自家两个主子斗嘴,也乐了,笑着说道:“少爷,二少爷,这鲈鱼厨房用难得的泉水养了三天,土腥气都去了,最是鲜美。既然今晚要吃,不如就把鲈鱼用盐抹一抹,再上锅蒸熟,如何?少爷前些日子还说,二少爷守了一年的孝,这会儿要是吃羊肉锅子,指不定被那一股子膻味给弄吐了。”
霍玉听了,不由食指大动。他是个馋嘴的,这一年来不沾荤腥,前两个月嘴巴上都长泡了,后来有时候做梦都梦到肉香。
“等蒸熟了之后,再往上淋热热的葱油,做一道葱油鲈鱼。”霍玉转头去看郭湛安,“哥哥喜欢么?”
郭湛安对吃食并不太在乎,只不过他看霍玉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便点头道:“听着就很不错。贾欢,你让厨房按照二少爷说的做一道葱油鲈鱼,今天晚上的主菜就是它了。”
贾欢应下,下去后去厨房交代不提。
只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半个月,京城又一次传来消息,竟是皇帝亲自下旨,免去郭湛安许州通判之职,即日起回京城受审!
郭府一时间乱了阵脚,眼看着与郭湛安交好的秦王李绍钧已经成为了太子,他们家主子没有跟着水涨船高也就罢了,怎么落得一个罢官免职的地步?
郭湛安身为舆论中心,却是一点也不急,他想起之前李绍钧特地提醒他的话,便猜到多半又是京中某些与太子不和的人扳不倒太子,便想要除去他的臂膀。
霍玉这会儿也是坐立不安,眼看着押解郭湛安进京的人就要到了,他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家中等着人上门,眼睁睁看着他们把自家哥哥带走。
郭湛安见他走来走去,干脆一伸手把人扯到自己身边,安慰道:“怎么了这是?好好的怎么都出汗了?”
霍玉这才发觉自己后背都湿了一片,他急得都快哭出来了,此时更是顾不得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只是地问郭湛安:“哥哥,这可怎么办才好?”
郭湛安拿过干净的帕子,细致地把霍玉脸上的汗水一一擦去,笑着安抚道:“这又什么怎么办的?我自问没有做过徇私枉法的事情,家里人只有你一个,你也没拿着我的名号去外头招摇撞骗,他们再怎么审问,那也没法治我的罪。”
霍玉见郭湛安竟然如此不关心自己的安危,忍不住瞪了他一眼,说道:“哥哥,你不觉得这件事太奇怪了么?前些日子秦王殿下已经成为了太子,你是他的伴读,这次还替他筹集了军饷,若是京城有人向你发难,他不可能不替你周旋的呀。”
“是啊,太子殿下不可能不替我周旋。”郭湛安接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可是,若是他也周旋不了,那该怎么办?”
“不会吧……”霍玉还是不敢相信,“堂堂天子,为何要和一个通判过不去呢?”
“谁知道呢?”郭湛安轻笑着说道,“或许皇上是觉得我这次立了大功,请我去京城封赏呢?”
“哥哥别瞎说了,”霍玉不满地嘟哝着,“圣旨都下了,如果是让哥哥上京受赏,为何连通判一职都罢免了?受审受审,说得好听,等进去了,想要什么证词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对了,哥哥要不要提前打点一下?我看戏文里说的,那些审问的都是看碟子下筷子,不送点真金白银,肯定要对哥哥动粗!哥哥是个读书人,哪里禁得起这种手段?对了,还有太子殿下呢!就算太子殿下没法周旋,总能在这件事上替你挡挡灾吧?”
郭湛安听到后来,已经是哭笑不得:“想什么呢?戏文里说的你也信?我要是进京城受审,多半是大理寺的人来审问。大理寺中有几个是我的同年,虽然不至于完全向着我,但起码能做到大公无私。”
“我还是不放心,”霍玉低着头说道,“哥哥这一去,天南地北的,有什么消息我要隔个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不如,哥哥我也去京城吧!”
“胡闹!”郭湛安见霍玉这时候起了进京的念头,登时呵斥道,“我看你平时是太闲了,竟然还要去京城。这次是陛下下旨,我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你这时候去京城,不是白白地给别人送把柄,让别人能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么?”
霍玉被郭湛安呵斥了一顿,才明白过来。他想到要是自己这时候真的贸贸然进了京城,万一被三皇子或者是其他人知道了,借机告郭湛安一个别有用心,那可真的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