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罪释放 >

第43部分

无罪释放-第43部分

小说: 无罪释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偶副楦苎自诘燎浴⑸比苏庋娜献锸樯锨┳郑丫撬忱沓烧碌氖虑椤�

    谁知,熊炎抗拒有罪的心理防线在被突破的时候,他的无罪的申辩被得到了肯定。

    熊炎这会总算真的愣过神来,他的眼睛里开始感到湿润,感到一种温热的介质来自于内心,他感到牢房是绿色的,面前的警察是朝鲜战场上回来的最可爱的人。

    熊炎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凸肚警察也没再要求他说一句话,甚至也不需要再签什么字,看到熊炎动情的眼泪,凸肚警察明白这是一个善良的人流出的委屈的泪水,当然他也明白,这泪水也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一个好警察的感激。

    其实熊炎并不知道应该感谢发出“乱弹琴”三个字的人,这种看上去没有纲领性的指示,往往蕴含着极大的含义,而凸肚警察就是善于在这种没有纲领性的指示里辨别出气味、能找到方向的那种人。

    。。。

 ;。。。 ; ;
第一百零一章 共享午餐
    熊炎在107仓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对这些日子的回忆却是美好的。尤其那个“净身”仪式,使他了悟很多。

    他觉得“净身”仪式,对他来说,至少每月进行一次,以此让他常常反省,思索与矫正,能见贤思齐。

    熊炎很希望107仓是对外开放的,“净身”仪式也是对外开放的,就像寺院一样,让膜拜者们找到他们心灵的归宿。

    在熊炎眼里,107仓的“净身”仪式近乎禅宗,而“净身”仪式的创建者,就是一代宗师,不管他目前仍旧身陷囹圄或者早已奔赴法场,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光辉形象。

    熊炎跟无妄相师算起来是相见恨晚,可是才刚刚相见恨晚,离别的笙歌又被吹起,熊炎没有想到,多少年了,知他,解他的人不在家庭,也不在工作场合,竟然是在看守所的107仓偶遇。

    无妄相师紧握着熊炎的手道:“兄弟此番出去,必是因为祖上积德,现世在你身上报应……”

    熊炎并不了解祖上积什么德,只是不舍地说:“无妄相师,你说的像水一样做人,我是深刻铭记了。”

    熊炎又跟107仓里的所有人一一告别,不管相熟的,还是不相熟的,都伸出手来,跟熊炎盈手一握。107仓的所有人都希望在死亡以后,能交给熊炎火化,他们的心情跟等待熊炎去火化的区长一样,觉得熊炎简单,明了,没有利欲熏心的龌龊,被一个自身干净的人火化,这成为当前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

    为了表示友好和盛情难却,熊炎破例在早该离开107仓的时间又驻足了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正是午餐时间。

    平时,这个午餐时间,对熊炎来说也是难熬的,缺少咀嚼和吞咽的乐趣,但今天不同,熊炎本来已经可以脱开看守所,脱开107仓了,现在是主动留下来陪大家吃午餐,这午餐就很像他平时在殡仪馆吃的工作餐,看起来充满活力元素。

    本来熊炎一眼就能看出这猪肉是是病怏怏的死猪被屠宰浸泡在福尔马林一段时间以后,拿出来油炸的,但现在他感觉这肉的奉献者应该是一只在青草地上每日欢奔的猪,只是一不小心从山崖上掉下来,村民拿到集市售卖的一等一的好猪。熊炎辨别活猪肉与死猪肉的差别是精准的,精准度就像熊炎在火化尸体的时候,能一眼从尸体辨别出哪个是病死的,哪个是被气死的,哪个是跟坏人搏斗英勇战死的,或者哪个是因为男欢女爱过分而劳累死的,最近也能辨别出哪个是贪官因为蛛丝马迹暴露后自己吓死的……形形色色,可谓不能一一列举。

    仓内的所有人都认真地就着午餐,熊炎能留下来跟大家共享午餐,算起来是很大的面子,不管你以往官衔有多大,家财有多少,娇妻多美貌,而现在的老大是熊炎,在看守所内,比拼的不是曾经的官衔,曾经拥有的金钱和美女,比拼的是谁能够先出去,谁能够被无罪释放。

    在这样的逻辑主导下,大家对吃什么不再计较,不管这是死猪肉经过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还是病死的猪肉被油炸加工的,大家觉得均能化腐朽为营养,前提是只要有熊炎陪着,有一个无罪释放的人陪着。

    熊炎跨出看守所大门的时候,殡仪馆馆长已经已经开着一辆殡仪馆的灵车等在门口了。殡仪馆馆长是一位清廉刚正的官员,虽然工作权限他可以拥有一台专用轿车,可是他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工作需要用车的时候,他就开殡仪馆闲置的灵车。开灵车对馆长来说,虽然憋气一点,但好在灵车开出去,一般一路绿灯,毫无阻碍,不管是财大气粗的宝马,还是紧张无比的工程车,抑或颐指气使的警车,看到灵车过来,无不紧急避让,犹如外国首脑来华访问,有特殊群体在前面开道一般。灵车就是这么灵验,要不怎么叫灵车。

    殡仪馆馆长已经从凸肚警察那里了解了情况,他最赞赏的并不是区长要钦点他去火化,他最赞赏的是熊炎在看守所内,无论遭遇怎样的威逼利诱,他都没有说馆长半个“不”字,没有把任何过错和罪责往他身上推,馆长很为有这样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员工而感到骄傲。

    。。。

 ;。。。 ; ;
第一百零二章 鱼游入海
    凸肚警察在熊炎跨出看守所大门的那一刻,有一阵心绞痛。

    可是一切已经无济于事,这个鱼游入海的人,明天就会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完成,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的。

    凸肚警察需要化悲痛为力量,在稍有力量以后再去寻找新的捕捉点。

    他看着载有熊炎的灵车离开看守所,疾驶而去,总感到有潜伏的暗流没有被打开,但他却一时想不起会是什么玩意儿。

    凸肚警察通过这么几年捞案子,已经成为刑警队的顶梁柱,凡是接到报案,不管是查有实据,还是查无实据,到他手里,都可以办成一个铁案。

    他认为,查有实据的,说明现在群众的觉悟高,法律意识强,坏人无法隐遁,公安机关雷霆出击,国家秩序得到稳定,坏人不敢蠢蠢欲动。

    查无实据的,说明被举报人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不信任,只是被举报人隐藏得深,如果施以旁敲侧击,引蛇出洞,欲擒故纵等方法,被举报人也迟早会暴露蛛丝马迹,或者不堪凌辱,招供以往斑斑劣迹,凸肚警察相信,这年头,哪个官爷不是贪了几个钱,闺养了几个小三,从反腐角度,没有不自危的权柄者。

    在凸肚警察看来,熊炎只是没有品阶的一个被举报人,坐实这样的案件,如蜻蜓点水般充满娱乐一样的怡情,这是工作,也是法律的需求,也是法律工作者在无所事事中发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通道。

    可偏偏这样一个人,竟然被鱼游入海,而他自己,只能望洋兴叹。

    但凸肚警察这几年的忙活不是没有一点成果,就在去年,他被增补为区政协委员,为国家建设,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献言献策。

    凸肚警察是喜欢一鸣惊人的,他连续几月搜索枯肠,终于想到了一条好的政协提案,提案的主要内容是在区主要路口、通道,设置一位仿真版石膏警察,与真人一比一的比例,用来弥补现时警力不足的严重情况,另外也可以让犯罪分子真假难辨,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从而达到削弱高智商犯罪率的目的。

    这个提案递上去以后,凸肚警察兴奋了三个月,他相信政协领导一定会找他谈话,夸赞他的创建,他的提案会递交大会讨论,到时可谓声名远播,他颇有些洋洋得意。

    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他的提案是泥牛入海,毫无音讯。这天,他壮着胆子找政协主席,婉转地谈起他递交的提案,政协主席听他谈起他的提案,竟然是一顿子劈头大骂:“现在是和谐社会,你创意每个交通碍口,放个假警察,搞得人人自危,再说放假警察在那里,要你们这些肉长的真警察干啥用!……”

    凸肚警察在政协主席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狠狠地沮丧了一段时间,好在他办案功劳甚多,政协委员的头衔还是被挂在那里。

    但是没有提案的政协委员是没有太大的公众影响力的,他需要一个好的提案让委员们聚焦他,新闻媒体瞩目他,街谈巷议夸赞他……

    凸肚警察在熊炎的背影中翻腾记忆的海,虽然熊炎鱼游入海,但熊炎火化尸体的时候显然谈到了所谓的尸体有时是“活着的”。显然医院没有把关好的时候,需要谁来把关呢?家属能把关吗?入殓师能把关吗?火化师能把关吗?显然都不能,那就必须在火化前夕配备一名医生把关,避免那些假死的人和深度昏迷的人也被当作尸体一起火化。想到这里,凸肚警察忽然感到心胸开阔,田地高远,他圆润的肚子是个地球仪,他相信,何止是中国,应该是整个地球都需要在殡仪馆配备一个医师,而且必须是专业医师,对每一具被火化的尸体做最后的生命体征检查,看看有没有被误诊的,有没有假死现象,有没有深度昏迷的,这样就不至于发生活人被火化的惨剧。

    踌躇满志的凸肚警察连夜撰写好了《关于在全国为殡仪馆配备医师的建言》的提案。他虽然是区政协委员,但他在提案里提到的范围是全国,他不相信只有他工作、生活的区域有这样的需求,他也不相信他永远只是一个区政协委员。

    他把这份政协提案交上去的时候,他相信,这是符合和谐社会标注的一份提案,这是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的一份提案,这是会让和谐社会更加和谐的一份提案。

    想到这里,他认为把熊炎无罪释放是对的,正确的,也不再具有迫不得已的无奈感。

    他发现自己原本就是宽容的,是跟和谐社会的标准并无二致的。

    。。。

 ;。。。 ; ;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次举报
    写《红高粱》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呼延谨就揣想,若是有诺贝尔举报奖这个奖项,那他是一定要争取的,或许在国内,这个奖还非他莫属。

    可是诺贝尔老爷子是个化学家,他的钱搞了个文学奖已属不易,压根没想到要搞个举报奖。如果他身处贪官污吏横行的当代,那或许是肯定要设一个诺贝尔举报奖的。

    在我们的大学,并没有举报专业这样的课程,呼延谨能成为举报专家,完全是自学和环境造就使然。如果现在的清华或者北大要设置举报专业这样的课程,延请的教授必然是呼延谨无疑了。

    呼延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初步掌握了举报的方法和技能。

    一天,他的同桌趁人不注意,悄悄往课桌椅下吐了一口痰,呼延谨马上举起他的小手,老师问怎么回事,呼延谨指着他的同桌说:“他随地吐痰!”老师踱步过来,果然发现一口浓郁的痰液在桌子底下射出刺眼的光芒。

    老师马上要求吐痰的同学进行自我清理,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

    转而又对全班同学说道:“呼延谨同学做得很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