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蒙僖的大秦铁骑!!!
兵进徐州后的蒙僖并没有停留,留下辎重部队和相应的保护卫队,然后带着蒙家骑兵火速朝南京赶去。
徐州朝向南京一带的公路和铁路已经完全被联军和台湾的炮火和轰炸机给摧毁了!摧毁的时间是在秦军配合中华军进攻天津等四国联军北方基地的时候,那时中华所有的战机都在北方的天空里和E;Y;R等国的厮杀,为地面部队的推进做最有力的支持,完全没有料到联军和台湾方面还有多余的空中力量深入中华内地进行道路破坏工作。等中华首都总指挥部知道的时候,联军和台湾的轰炸机已经完全斩断了江苏一带通向南京的所有道路系统。
于是,蒙僖打算由徐州直通南京的计划被完全打乱,只好留下步兵部队护卫辎重,自己带着行动力迅速的骑兵朝南京赶去。
此时的南京局势经过电报,蒙僖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原来早在罗文斯德曼朝首都进攻的时候,M军统帅富郎基将军就已经秘密调派部队前往台湾,人数不多,却都是百战精兵,而且调动了数艘战舰和登陆舰到台湾地区。中华海军实在无力作战,除了朝南京方面发出警示信息,希望他们尽快做出决断,将所有在台湾的中华军完全撤出台湾!但是,南京军区作为整个南方战局的中枢,在金宝廉失踪后已经混乱不堪,停驻上海港的中华海军所发来的电报此时不知道在哪个忙着调动职位的参谋人员的**下坐着呢!
而后台湾将所有残留空军---百架黄蜂型战机掏了出来,还派了四个师团跟着M军的第七舰队开始反攻大陆。
不得不说,台湾方面反攻大陆的地点还是选择的相当准确的。他们没有选择正面强渡福建(实际上也无法强渡,毕竟福建作为对台作战的前沿,军人的数量都快和人民的数量持平了!),而是借助M军的海军优势直接登陆江苏,期望一举收复“旧都”南京!
这是一次极其大胆的行动!最起码M军方面就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原本是建议台湾从香港登陆,然后直插广东,先在最东面占据一个地方,然后再向北进。而台湾军方也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登陆苏州,一个是登陆广东。两个方案都不约而同的避过了福建!原因很简单,福建现在重兵集结有近百万之众,而且其正面集团军的司令是原“万岁军”第六师师长费君成,是差点征服台湾的中华头号猛将!谁都不想去啃这个难啃的钉子!
而金宝廉和M方的联系,顿时让M方和台湾都欣喜若狂,一致同意首先攻击江苏!
金宝廉是原南京军区的司令,在江苏一带其实就是典型的军阀,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他的帮助,富郎基相信一定能很快掌控这个地区。
所以,看似台湾方面反攻大陆了,南方战局正在糜烂,但其实真正糜烂的地区就江苏一省而已。中华军在福建广东两省驻兵太多,而M军和台湾所能动用的兵力又实在太少,无法全歼,所以只好先打下南京,然后再逐个击溃南方的中华的重兵集团。
可是,富郎基和陈水边都没有想到的是,秦军会这么快南下!他们本来估计至少应该还有三天时间可以用!但是,蒙僖的“私心”,使M军和台湾军都开始手忙脚乱。
“不论如何,必须尽快占领徐州!占领了徐州,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南京!!”这是陈水边研究战局后下的第一个干涉军事行动的命令!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又因为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掌握了徐州,我们就掌握了整个南方!”这是台湾方面现在吼的最大声的一句话。
对于研究了中华一辈子的富郎基也对徐州耿耿于怀,特别下令调动M军的“黑金部队”参与对徐州的争夺战!他深知,如果占据了徐州和南京,那等同将整个中华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上海的中华海军也将随时处于攻击的范围内,所以徐州必须拿下。
而这个道理,蒙僖或许不知道,但,他同样知道,徐州不能丢的同时,南京也不能丢!所以,他想以快打慢,兵进徐州后,立即带领骑兵攻击南京,希望能乘台湾和M军在南京立足未稳而攻其不备。
-------------------------------------------------------
听完所有的报告,秦旭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南方的风雨,朕算是听腻了!有点别的消息吗?”
不知道为什么,听见秦军已经南下,正要和M军和台湾军正面碰撞,他的心里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原因么,呵呵,秦旭知道,此战秦军不胜则罢,若是一举击溃了台湾军和M军,攻克南京,那陕西的那些老家伙肯定又会开始唠叨了,什么“裂土而立”,“半壁江山”之类的。唉,秦旭真的是不想祖国分裂的!!!
“哦,还有,终黎丞相和季大人联名传来讯息,我大秦已经在故地‘咸阳’建起都城,恢复我大秦都城旧貌工序已经完成!至盼陛下回銮!”黄斌忙拿出一份电报恭敬的递给秦旭。
赵宏将电报拿过,弯腰呈上。秦旭一看,不禁有点哑然。
才短短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季老太爷就已经在咸阳建立起了新的城市!虽然看电报上说是建成了一个和原先的咸阳城一样大小的冷兵器时代城池,不过,这要是放在古代,也是个了不起的奇迹了。不用说,肯定又是内阁那些人逼着老爷子用无数现代化工具给赶出来的!
“呵呵,造这种城池,除了拿来当旅游用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大炮一轰,再厚的城墙还不是都要塌掉!无语。。。。。。”秦旭摇了摇头,苦笑一声就将电报放下了!
(大年三十,雅格给各位拜年了!!过年,家里忙!!!所以就更新这么多吧!我这书,反正我会写完,能不能签约什么的,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了!期待写完这本书之后的下一本能有个好的开始吧!呵呵,
再次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身体健康!!大吉大利!!!
祝福完了,是不是该给张推荐票当红包呀???(*^__^*)嘻嘻……)
正文 第一零一章 徐州争夺战(中)
“陛下,末将有事,容禀!”一直站在堂下没有吭声的三大武将之一,魏成刚突然抱拳,单膝跪下---对他一个败军之将来说,实在没有跟左斗和极无锋那样站着行军礼面对帝王的勇气!
“嗯?”秦旭的眼神飘过身边的三位文臣,似乎是在问;是不是你们让他说话的?不过看见黄斌和徐氏兄弟都错愕的眼神,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魏将军乃朕禁卫新军的将军,有事旦讲无妨!”秦旭大度的挥了挥手,示意他起来回话。
“末将以败军之耻而获陛下垂青,委末将一军之重!刚铭感天恩浩荡,心下不甚惶恐!故,末将一宿未曾合眼,只为为我皇快速编练禁卫新军,使之可堪大用!幸,始皇明鉴,所留之兵莫不是当年统驭**之精锐骁勇,末将托庇于天恩,成就于草末,所编之禁卫新军第三部曲已成!又闻南方战事正急,蒙将军率军于徐州鏖战!末将蒙陛下天恩赦免败军之罪,无以图报,愿率军南下,助蒙将军一臂之力,期早日完成陛下一统天下之宏愿!”魏成刚生的粗狂,话却细腻,一番话不但表达了对秦旭的感恩戴德,还表达了自己离开菟裘一系的决心。
秦旭不禁有些惊讶。难道真的就这样给点恩惠就能收服这个曾经菟裘军中的悍将了?还是这个魏成刚另有图谋?
“陛下,末将附魏将军之意,也陈请率军南下!”左斗也行礼开口道。
秦旭不露声色,只是淡淡的看着三大禁卫新军将领中唯一没有吭声的秦节,“秦将军,你的意思呢!?”
秦节显然有些被左斗和魏成刚的行为搞蒙了,不过老道的他只是微微错愕就行礼答道:“末将认为,禁卫三军编成时日尚短,应对火器的新式战法未曾深入训练,且进入中华军校学习之大秦男儿还未学成,无法编入禁卫三军!故此,我大秦禁卫三军此时仍旧不可轻言出战!”
“秦将军此话差矣。我大秦雄兵自出关之日起,大小几十战,每战皆胜,又何来需要学习应对火器的新式战法?没有中华军校毕业之大秦男儿,我大军不依然连续击溃各国蛮夷之军吗?”魏成刚看来准备的挺充分。
“哼,魏将军,你知道我大秦军自出关之日起,大小几十战,每战皆胜!可是否知道我大秦将士自出关之日起到今天,一共死伤多少将士?足有五万之众!这些可是始皇留下的骨血之兵,去之一分犹如剔骨一寸啊!”秦节突然说的激动了起来,“节再问魏将军,你可知这些骨血之兵大部死伤为何否?正是因为这些兵士不懂应对火器的新式战法,战时仍旧凭借一时之勇,以血肉之躯硬抗火器爆破时的强力冲击!更有甚着,不听号令,只身与钢铁坦克车搏斗,导致惨死车下,血肉模糊。。。。。。敢问魏将军,若不是我军黑金战甲能抵挡子弹,凭借如此大秦之军如何能完成陛下一统天下之宏愿?如何能再次让我大秦屹立世界之巅??如何让吾皇成为世界之尊???”
“这。。。”魏成刚有点被问蒙了。
秦节说的都是实话。秦军由于时空的限制,很多时候真的无法完全领会新的作战方法。在应对联军大炮的集群性攻击,还有装甲坦克的冲击时,秦旭和蒙僖等人都制订了很多的规范方法要求秦军将士照做。比如,当敌人大炮不间断攻击时,必须卧倒或者需找规避物保护自己(当然,在听见鼓声时,必须一往无前!);又比如碰见敌人坦克冲击时,首先要做的是摘下腰间的手雷,以之字形路线游走,尽量贴近坦克后爬上去,用手雷摧毁之。这些都是对付陆地战场的两大基本方法,但是习惯了冷兵器作战的秦军将士在一上战场后往往会忘记这些,只知道一味的冲击,有些士兵甚至蛮横的用身体去与坦克冲撞。。。。。。其结果是悲剧性的。
“但是,秦将军,实战是检验和锻炼军队的最佳方法!此时北方的战局已经完全不需要我大秦军插手,南方战局却开始波动起来,蒙将军正在徐州鏖战!禁卫三军作为陛下亲自整编而成的军队,理应开赴徐州,参与会战!用不断的实战来磨练秦将军所说的不足之处!末将一片赤诚,望陛下准允!”左斗突然行礼插嘴,所言无不确之凿凿。
秦旭此时心里翻腾不已。实话而言,禁卫三军里,除了秦节的第一部曲外,第二部曲和第三部曲他都着实不是很放心!左斗是从菟裘军中回来的将军,魏成刚也是,他们都是败军之将,在秦人的眼里,败军之将是很没有尊严的!其实这也是中华民间一直的审视角度!
那就是:一个英雄,可以不断的成功,但是却不能有哪怕一次的失败!
正如曾经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山村里,一个70岁的老好人,在过去的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