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

第38部分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38部分

小说: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压力,后来深中华不得不变卖了“大名”品牌,放弃了美国市场。
在1993年的时候,公司每股收益还达到元,是深市的绩优企业,在反倾销的冲击下,随后公司走下坡路,业绩逐年下滑,到1997年每股亏损元,1998年每股亏损元,2001年每股亏损元。 
                  
 未来20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这是我国政府对中国未来20年经济增长的计划。在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政府给中国未来20年勾画出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按照我国政府这个乐观的经济增长目标来计算,在未来20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应达到,稍低于1980年—2000年这20年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到2020年将超过35万亿元。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按照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目前的水平计算,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还只有800—1000美元。
我国政府的这一经济增长计划是在广泛征求了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与预测基础上做出的。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走牛
2003年1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主持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走牛,其中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可以达到—;而在2011年至2020年间,这一速度将降至—之间。
该报告在对一些基本经济影响因素做出不同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可能情景。第一种情景为基准情景,它假设未来20年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其过去的增长绩效,实现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景为低增长情景,它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报告称,根据基准情景假设,未来20年,中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不断转移,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加深,国际环境也保持稳定,而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未来20年中生产率的提高与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过去20年相当,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
低增长情景突出强调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一些主要挑战和风险,包括:银行体系的坏账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不尽如人意、“科教兴国”的战略未能切实执行、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各种障碍仍然存在,等等。在低增长情景中,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保持过去20年的水平,每年仅增长2%左右,居民储蓄率也有所下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较为缓慢,大致相当于近几年来的平均水平;而且进入2010年以后,政府的公共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都将提高。
报告分析说,未来20年,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前10年,资本的快速积累、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增长共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后10年,由于劳动力在2010年之后停止增长,劳动力数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少;由于资本增长趋于缓慢,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下降,此二者将导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比前10年下降—个百分点。
报告还预测,在基准情景之下,若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到2020年,按照世界银行2000年汇率计算,中国GDP将由2000年的10645亿美元提高到41970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0年的840美元提高到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假设年通货膨胀率为2%),到2020年,按汇率换算,中国的人均GDP可达4236美元。
3、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分析
根据我国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分析观点,推动中国经济未来2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如下:
(1)中国国内需求将长期持续增长。
中国在需求增长方面的潜力巨大:(1)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快速增长,这将是一个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根据有关权威人士的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将有4亿到5亿人口达到中等收入,如果是这样,中国的消费能力将高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2)中国目前人均GDP水平还很低。人均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虽然排在世界第六,但人均GDP却仅排在第140位左右。如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56美元,相当于当年世界排名第一的挪威的;排名第二的日本的;排名第三的美国的;排名第四的瑞士的。这一巨大的差距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大潜力,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的消费水平将稳步增长,从消费需求方面推动经济稳定增长。(3)我国现在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差距还很大,广大的农村和西部地区现在还很穷,但正是这个差距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4)我国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自2001年以来,以住宅、汽车为主,以家居装饰、高档消费品、电子通讯产品及旅游为辅的新一轮消费浪潮正在逐渐形成。目前,我国家用电器、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进入中国家庭将使中国在20年内成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
(2)中国投资需求仍将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在过去的20年,投资的高速增长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深入,对投资需求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首先,中国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大的升级空间。如美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占7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均在60%以上,而我国只有33%左右。即使考虑统计方面的误差,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的产业差距至少也在20—30个百分点,产业调整的空间十分广阔,投资需求将保持长期增长。
其次,在今后20至30年中,中国将仍然维持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吸引世界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产业部门转移,这将使我国具有长期保持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后备劳动大军将抑制工资水平的明显上升。因此,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持续时间,将比其他地区要长得多。
第三、我国居民储蓄额快速增长,为投资增长储备了巨大的资金来源。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到2003年1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是1998年以来最高的。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十分强烈。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是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从消费需求角度来说,居民强烈的储蓄意愿抑制了消费支出,影响了经济增长。但从资金供应角度看,为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中国自1997年以来实行了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数年努力,扩大内需政策对国内需求的引导、培育逐步见效,累积政策效应开始明显释放,为未来几年内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调查显示,国债投资项目的建设不仅拉动了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建材设备需求,其拉动的需求产业链比预想的更长,对促进社会投资有明显积极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带动了投资类产品生产快速增长。投资领域由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开始向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转变,出现了居民购房热潮与房地产投资、居民购买家用汽车与汽车工业投资、民营企业出口高增长与企业设备更新、外资企业出口高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高增长等多方面的需求与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
(3)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中国长期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前景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是吸引外资持续流入的保证。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对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还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都是长期有利因素。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2001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比上年猛跌51%的情况下,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却达到468亿美元,增长15%。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至于2003年,根据英国经济界人士的预测,2003年中国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将超越2002年,再创纪录,达574亿美元。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大加快了这种转移。我国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吸收外资大型制造业企业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世界上最主要的机械汽车、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已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我国。
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我国作为其市场销售、原料采购、价格制定乃至新品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基地,使得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继续下去。
(4)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引导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债务是相当低的。2002年,中国的政府国债占GDP比重不过16%,16%在世界上几乎是最低的。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的标准是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不超过60%。即使现在,意大利的政府债务占GDP仍然达90%。日本是140%。
(5)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1998年—2002年期间,我国外贸从3200多亿美元增加到620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加入WTO,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200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2864亿美元,经济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6)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外国投资,将农业国变为工业国需要的时间较短,一般不到20年时间,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后,劳动力成本就开始上升,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减弱。
由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前20年中国城市产业部门(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仅仅吸收了1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还有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在今后20至30年中向城市产业部门转移,中国具有长期保持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沿海城市外资企业工作的一般熟练劳工,过去10年工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几乎可视为“无限供给”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后备劳动大军将抑制工资水平的明显上升。因此,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持续时间将比一般亚洲国家要长得多。在城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