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

第18部分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18部分

小说: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新世纪商厦打开大门,等候开门的上万市民潮水般涌进,成千上万的上海浦东和浦西赶来的市民早早就等候开门,周围的张杨路和浦东南路成了地地道道的南京路,车水马龙,人流不断。新世纪商厦周围到处是欢乐人群的海洋,浦东变得人气十足,仿佛在欢度自己盛大的节日。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商厦开业首日客流量超过百万人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全部居民。
截止1995年年末,八佰伴在上海已拥有3家大公司:
其一是上海八佰伴联农超市有限公司,已拥有广灵店、闻喜店、延吉店、通河店、齐河店、永清店、虬江店、桂林店、国和店、余姚店、新市店、漕东店、浦北店、汾西店等14家分店的大型连锁超市。
其二是上海八佰伴南方商城有限公司,拥有上海IMM八佰伴南方商城,位于上海锦江乐园之西,是中国第一家会员制商场,每年只需交纳20元入会金便可入会。
其三就是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拥有上海新世纪商厦,是当时世界最大级别的综合商厦。
1996年6月,八佰伴将总部由香港移到上海,主席和田一夫亲自坐镇上海。1997年,68岁的和田一夫被授予上海市名誉市民称号。
3、八佰伴破产
1997年,由于株式会社八佰伴日本的经营陷入危机,和田晃昌社长辞职,由新加坡IMM公司社长和田光正担任八佰伴日本公司社长。和田一夫回到日本,以八佰伴日本公司总裁身份出任营业本部长。
同年,八佰伴日本公司的16家综合超市(GMS)出售给了DAIEI集团。
同年9月,株式会社八佰伴日本公司倒闭。向静冈地方裁判所提交了适用公司更生法的申请。
和田一夫集团总裁辞职,同时辞去了国内外整个集团内相关公司的所有职务以及所有公职。
1998年,69岁的和田一夫经过闭门思过,成立了(株)和田经营顾问公司(东京)。
2001年,72岁,和田一夫开设了国际经营咨询网站,网址:。公开讨论八佰伴为何倒闭,为何失败的原因。 
                  
 美国标准的桎梏:巴塞尔协议与日…
 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是银行自有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因对自有资本要求较松的国家,其银行可以用较少的银行资本金经营较大规模的业务,而对自有资本管理较严的国家,银行就需要筹集较多的资本才能开展较大规模的业务。这样一来,不同国家的银行,经营同样的规模的业务,经营风险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说,一家银行自有资本为1亿美元,其贷款业务规模为20亿美元,假设出现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坏账,银行1亿美元的自有资本不足以弥补2亿美元的损失,另外1亿美元的亏损由银行的存款人来承担。但如果该家银行的自有资本为2亿美元,则存款人不用承担风险。
日本于1989年采用巴塞尔协议,考虑到当时日本银行的账外资产非常多(注:许多日本银行持有的股票,大都是从1955年左右陆续买进的,然后长期持有,这些股票的账面价值非常低,经过1985年以来的股票市场大牛市,银行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非常高,从而形成了银行庞大的账外资产,如上面提到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在股市泡沫期间累积了高达2万亿日元的账外资产),在加入巴塞尔协议时,日本强烈要求把银行账外资产的45%认定为自有资本,国际清算银行同意了日本的要求。当时日本大藏省和日本银行认为日本的银行拥有庞大的账外资产,满足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日本,银行受到政府的保护。大藏省为保护所有银行,设置了许多限制,减少竞争,防止倒闭。在政府的保护下,银行倒闭的可能性非常小,银行不重视自有资本的多少。所以,日本的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比较低。如果没有庞大的账外资产,日本的银行是很难满足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的。
随着1989年底股票市场泡沫破灭和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下跌,日本的银行账外资产快速缩水,自有资本比例急剧下降。由于冲销不断增加的房地产不良资产,银行自有资本进一步减少,不少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可能降到8%以下。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以此不断降低日本银行的信用等级,使日本的银行在国际上的融资成本提高。
为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日本的银行只好大规模压缩贷款,银行的惜贷之风越来越盛行,企业从银行贷款越来越难。许多企业因为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
企业经营业绩下降导致公司股票进一步下跌,股票下跌使银行的账外资产不断减少,资本充足率同时下降,迫使银行进一步压缩贷款。
银行与企业的运行陷入恶性循环中,银行的惜贷严重地扼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动力。 
                  
 日本经济与东亚、东南亚经济轮番…
 从8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大规模投资东亚和东南亚,日本的银行随之跟进,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融资和投资急剧增加。亚洲的这些国家依靠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和日本的银行投资融资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然而,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账外资产持续减少,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从1997年以来,日本的银行对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企业不仅不增加贷款,而且在逐步收回资金。由于银行普遍惜贷,日本的企业在经营上也面临困境,无力帮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关系密切的零部件企业或加工企业。同时,由于日本国内需求萎缩,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对日本的出口明显减少,这些因素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 
                  
 日本政府的对策:无力回天
 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之中。日本政府为抵抗泡沫崩溃的洪流,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扩张的财政政策。如1992年8月作出投入财政资金11万亿日元以刺激经济增长,1993年4月投入了13万亿日元,1994年投入了15万亿日元。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使政府债务急剧增长。但每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经济没有刺激起来,政府公债倒是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截止2001年3月底时,政府公债已达到55000亿美元,几乎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倍,这一比例在西方发达工业国中没有先例。如以美国作为参照系,美国联邦政府公债为34000亿美元,占GDP比例只有35%。国际上的许多分析家和日本国内的金融专家警告日本财政有陷入崩溃的危险。
日本政府的第二针经济强心剂就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大幅度降低中央银行的贴现率,1991年7月为,1992年7月降低到,1995年9月降低到。从1989年8月30日的6%下降到1995年9月8日开始的,应该说,日本银行为刺激疲软的经济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日本经济就是走不出长期衰退的泥潭。到2003年,我们还看不到日本经济的曙光,日本的股票还在不断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依旧,破产企业还在增加。
阻击日本,美国成功。 
                  
 “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2002年秋天,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是否是西方的福音?》的文章。
肯尼迪在美国的知名度非常高,在1988年,日本经济全盛时期,他写了一本全美最畅销的书《大国兴衰》,如今,他又来预测中国。
该文写道:如果中国经济以持续的、奇迹般的速度增长,在25年到5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如同它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那样),即国民生产总值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世界在变,主要是中国在变。中国年复一年地变得越来越富裕,全球的力量平衡开始向中国倾斜。按照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计算,美国大约是在8万亿—9万亿美元之间,而中国为万亿美元,中美的距离还较大。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5倍,如果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韩国,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亿美元;如果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日本,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40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在这样庞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之下,如果北京的国防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与美国目前的比例相同,则中国的国防预算将是美国的3倍到4倍。
从绝对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规模还很小,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美元计算为万亿美元,美国和欧盟分别为10万亿美元,大约是中国的10倍。从贸易额来说,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5100亿美元,仅为美国或欧盟的1/4。
但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增长率。如果以美元来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期间增长了3倍,同期贸易额增长4倍。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购买力平价基准,如果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激增,2002年8月达到单月顺差10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商品和服务供应商,仅次于墨西哥和加拿大。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脑零部件、电视机和其他高档消费品的数量增长很快。
按照中国公布的统计数据,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人民币3624亿元增加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个百分点;1997年至2001年间,在亚洲各国陷入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仍达到,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快7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外汇储备从1989年的亿美元已增加到2002年末的2864亿美元,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经济实力早已超过日本”
 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按实际购买力(PPP)计算,1995年中国GDP超过了日本,1999年中国GDP比日本高出35%。1999年,按当年的汇率折算,中国的GDP为9800亿美元,美国为83510亿美元,日本为40790亿美元。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为41120亿美元,日本为30430亿美元,中国GDP高出日本35%。
何为购买力平价,打个比方说,在美国1美元买一瓶啤酒,在中国两块钱可买一瓶同样质量的啤酒,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就应该是1美元兑换2元人民币。美国有学者推算,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GDP规模将在2015年即可赶上美国。
早在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对各国经济实力进行排序,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下子增加了4倍。根据这一测算,美国《时代》周刊在1993年5月31日也载文说,根据购买力平价估算,1991年中国的GDP总额为16000亿美元(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值为4300亿美元)。按中国的速度和潜力,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GNP值将分别为36000亿美元、74000亿美元和139400亿美元。而2010年,日、美的GNP值分别为:日本43000亿美元,美国96000亿美元;2020年日、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