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图腾 >

第40部分

红色图腾-第40部分

小说: 红色图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力全部撤到巴丹半岛上。17日,马尼拉本身被宣布为开放城市。但当麦克阿瑟退入巴丹半岛之后又遇到了另一种困难,那就是包括平民在内的10万人而不是原来预想的43000人的给养。此外在这个半岛上疟疾极其流行,所以不要很久,美军留下能战斗的兵力就只为原数的四分之一了。
  日军最初的几次两栖迂回攻击都被击退了。而美军则坚守了半个月之久后,日军遂暂停进攻,因为他们的兵力也已经变得太弱——1万人患疟疾,而其第四十八师又已调往协助攻击荷属东印度群岛。日军最前线上只留下3000人,但美国人却不知道,所以也就不曾企图转移攻势,同时美军的有效兵力也降低到了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尤其是当麦克阿瑟被召前往澳洲之后,士气也降到了最低点。因为他们知道不可能有援兵来到了。到9月10日,日本人已经获得生力军22000人的增援以及较多的飞机荷更多的火炮。于是从9月13日起,它们就再度发动攻击,把美军向半岛的顶端驱逐。直到9月19日留在半岛上的指挥官金将军向日军作无条件投降以避免“集体屠杀”。
  随后两天,哥黎希律岛(Corregidor)上的15000人左右的美军在遭到日军连续长达3个星期的炮击和轰炸之后,逐渐的放弃了抵抗,宣布投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溃败
  当时的马来半岛上的英军防御部队是由伯希瓦尔将军所率领的34000名英国士兵、15000名澳洲士兵、37000名印度士兵和马来士兵17000名组成的共103000人的混合兵力,除了英国部队和部分澳洲部队以外其余部队装备和训练都比较低劣。如此的兵力面对日军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的三个师团——近卫师、第五师和十八师都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7万余,再加上支援部队达11万之多,并且拥有211辆坦克(英军没有),560架飞机(是英军的4倍)实在有点寒酸。更不巧的是由于在欧洲的巨大损失,英国不得不将大部分在亚洲的远征军调回本土和非洲,只留下2000名英军士兵和5000澳洲士兵和2个印度师还有马来部队进行防御。不但在陆地上英军极其被动,就连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海军,也遭到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灾难。海军部派出的“Z力量”舰队——威尔士亲王号战斗舰和却敌号巡洋舰在关丹附近水域被日军高空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编队击沉。
  在没有了海上的阻力之后,日军非常轻松的在新加坡登陆,并在3天内就占领了新加坡全境。虽然在马来半岛遭到了相比之下较为猛烈的抵抗,在付出了4600人的伤亡后,日军就在44天内征服了整个马来亚。
  缅甸的陷落
  从马来亚撤出后,邦德将军接管了缅甸的指挥权。加上撤出的部队后,缅甸的守军勉强凑齐了2个师——4个英国营,1个澳大利亚营,2个印度旅。当9月22日清晨日军开始对缅甸发起全面进攻时,东南亚地区除了缅甸和锡兰以及一些零星岛屿以外,已经全部陷落。各地除了还有一些零星的小部队还在给日本驻军稍稍增添一些麻烦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地区还能见到正规军队在与日军作战了。日军得以抽出4个师团来加强对缅甸的守军的攻击。
  这次英军的抵抗倒是相当激烈而且坚韧,在双方不断补充增援的情况下,你来我往的拉锯战持续了近1个月。英军在最终连增援而来的第七装甲旅也拼光了之后,不得不再次突围,退守锡兰。
  而依靠着海上的补给,锡兰也成为了同盟国在东南亚最后的支点。
  

第五节 新坦克、新任务
第五节新坦克、新任务
  正当日本在东南亚掀起法西斯侵略狂潮的时候,盛杰正和坦克设计者们日以继夜、如火如荼的工作着。经过连续两个月的奋战,以原T…34为雏形的新型坦克已经诞生。
  新型号的坦克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①,乘员人数定为5人,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上车体中部,车体后部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炮塔里有3名乘员,车长在左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右边。炮塔顶部后边有两个带圆顶盖的通风口。炮塔设计成了斯大林3型的球形炮塔。这种球形炮塔宛如一个扣过来的汤锅,有点象现代苏联坦克炮塔的设计。这种外形倾斜的炮塔容易使敌人的穿甲弹发生跳弹,因此比原先的侧面垂直的炮塔防弹能力更强。炮塔上设置了一个能够360°回转的,带有单扇舱盖及5个潜望镜的车长指挥塔,以便于车长观察、指挥作战,车长有1具观察潜望镜,炮长有1具ТМФД或ТЩ…15瞄准镜,还有1具MK4潜望镜,装填手有1具MK4潜望镜,碍于当时的条件和生产难度,没有配置光学测距仪。
  主武器采用倍径有新型反后坐装置的火炮,并在车尾配有两个烟幕罐。在主炮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дтм式机枪,还有1挺相同型号的航向机枪安装在坦克车首。дтм式机枪由容有63发机枪弹的卧式弹匣供弹。炮塔顶上还装有1挺дщкм式高射机枪,用于对付空中目标。燃料储备增大到了590升,弹药基数为炮弹56发,机枪弹2394发,火炮俯仰范围…5~+25°。
  相对以前的设计更为紧凑的动力舱内装置1台由A&;#8226;D&;#8226;查罗姆斯基博士领导的195工程小组特别设计的动力为580马力横置式4冲程4TPM水冷柴油机。新发动机两侧各有1个行星式传动装置,其结构与传统发动机完全不同,取消了中央变速箱、变速齿轮、主离合器、2个中间传动机构等一些传统的部件,改变布置方式的结果是新坦克发动机组件的体积仅相当于T…32坦克发动机舱体积的1/2。新的动力装置可提供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侧减速器为二级固定轴式减速齿轮对;两个侧减速器之间分别安装了两套结构完全相同的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操纵装置采用伊留申设计局为开发新运输机新研制的液压助力式转向装置。因此舱内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履带带宽由500mm增加到600mm,每条履带由36块逞有导向齿的履带板和36块无导向齿的履带板以及72根履带销组成,两种履带板交替安装,用履带销连结。不带导向齿的履带板上有孔,可安装防滑齿,使坦克能在冰雪地上行驶。增加了车内防生化通风装置。
  在盛杰的建议下,莫洛佐夫和科什金反复测试,最终敲定了装甲的标准:车体前面为均质75mm45°装甲钢,侧部均质45mm40°装甲钢,后部均质45mm40°装甲,顶部均质18~22mm0°装甲钢,底部均质18~22mm0°装甲钢,炮塔正面均质100mm装甲钢,后部均质60mm装甲钢,顶部均质18~22mm装甲钢,并在确定后立即要求日丹诺夫冶金工厂为新型坦克的原型车制造5套装甲钢板,别且迅速交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开始制造原型车。原本盛杰还想要模仿印象中的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在新坦克的车首装上以两块很大的装甲钢板焊接而成,中间突起,这样可以使车首前装甲在面对从正前方入射的炮弹时获得更大的倾角,增加炮弹的跳弹概率,但是这样新坦克的全重就要超出很多,不符合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中型坦克的要求,所以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不过这个想法被运用到了正在设计中的ИС-1重型坦克也就是被称为斯大林1型的车首设计之中。
  所有的设计师们都非常的高兴,毕竟长达三年的努力工作接近了尾声,黎明的曙光已经展现。和他们一样,看着日益成形的新坦克,盛杰的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然而不幸的事情总在欢乐的的时候降临。1940年9月26日,米哈依尔&;#8226;I&;#8226;科什金由于长期的操劳,与世长辞。科什金的早逝是苏联坦克设计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生和挚友亚历山大&;#8226;A&;#8226;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设计局总工程师的职务。而这一切也让以为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盛杰明白了什么叫做人类的渺小,很多的因素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的改变必须要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明白了这些之后,盛杰又开始思考坦克在战争爆发后的实用和战时生产的能力,于是建议设计师们制定了一套备用简化制造工艺的图纸:用铸铁件代替了铜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铆钉,操纵装置采用独立式垂直布置的螺旋弹簧悬挂装置,去掉防空机枪,可以使坦克零部件减少近800个,生产程序被极大简化,生产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便于战时大量生产。另外还同步进行了另一种全新坦克的概念研究。按照设想,该型坦克将有2种不同的变型车,分别安装122毫米和85毫米炮。除了武器装备外,新坦克与原T…34坦克的不同之处还包括:炮塔座圈位置后移,缩短车身长度;车身高度降低了30厘米;增强了车体前方装甲防护——增加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度、将驾驶员舱口从车体前装甲移至车体顶部;去掉不必要的装置以增加坦克携弹量等。
  半个月后,几辆新坦克样车下线。一系列紧张的测试和细节修订工作开始放上KB…520设计局的议事日程。他们找来了一些T…20、T…26、T…32、BT…7和在之前下线但未能赶上苏芬战争的T…34A等各式坦克来作试验对象。他们发现新坦克的火炮系统表现的相当出色,无论是在1000M,1500M还是2000M的距离上,除了KV…1重型坦克以外,连T…34A的前装甲都会被被帽穿甲弹贯穿。不过一旦换成了钨芯穿甲弹,就联KV坦克的厚重装甲都无法在1000M之内抵挡住新坦克的攻击。更令他们吃惊的是新坦克的防护能力,除了76毫米口径以上的反坦克炮以外,在苏军现役中已经找不到能在800米以外击穿新坦克的前装甲的反坦克武器了。就算是76毫米反坦克炮在1500米的距离上竟然也只能给它留下一个浅浅的弹痕,更别提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了。盛杰对此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惊讶的,毕竟新坦克的装甲标准和德国后期的Pzkpfw…Ⅴ也就是“黑豹”中型坦克的装甲标准相近了。
  庆祝一番后,新坦克的样车被送到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虽说严格,但是新坦克继承了T…34原型车的良好可靠性,还提高了防护能力,因此还是通过了军方的验收。
  验收测试成功后,KB…520设计局随即向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元帅做了汇报表演,在表演当时莫洛佐夫代表设计局所有同志向两位元帅提出希望能将新坦克命名为T…34K中型坦克以纪念去世的科什金总工程师(К为科什金的字首)。两位元帅表示愿意帮忙,表演结果在几天后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KB…520局以T…34K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立即在哈尔科夫坦克厂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组织它的批量生产。斯大林在通报中勉励KB…520局的同志们再接再厉,设计改进出更多用途的T…34K的变型车,授予KB…520局集体(包括盛杰)劳动红旗勋章,授予去世的科什金同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同时追授去世的科什金以军级工程师衔,而其余人员全部提升一级军衔,盛杰也由此步入了将官行列②。
  离开坦克设计局回军校报道的盛杰正巧赶上中央军区和基辅军区各自将要10月底举行的军事演习。学员中优秀者则被作为演习参谋平均分配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