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一局棋作者:燕赵王孙-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氏杯赛制很长,半决赛在金秋九月,这四个月来,对于韩越之和李慕,还发生一件大事。
他们把租的房子退了,在离棋院稍近的地方租了个小四合院的一户,这里十分安静,其他三家也并不吵闹,李慕很喜欢这里,虽然家具都很古旧,但胜在造型优雅,李慕一看了房子,就喜欢得不得了。
虽然价钱比那楼房贵得多,但他们两个赢了这么多比赛,也算是财大气粗,也就不太在意。
时间,随着院中小树抽高的身影而流逝,夏日来临,从庭院里就能看到璀璨的星空,晚上清风吹拂,韩越之和李慕喜欢坐在院子里,或是对局,或是复盘。偶尔看看书,浇浇花,又或者只是单纯坐着发呆,时不时低声交谈。
日子纯净而美好。
韩越之的个人积分已经超过李慕,位列第一,李慕紧接排在第二,两个人工作多到数不过来,虽然聚少离多,却也异常快乐。
九月的时候,他们升上大二,十三日,半决赛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表早就出来,韩越之五段对小林哲也九段,李慕七段对崔仁浩八段。
小林自那次三国赛后,回国潜心研习棋艺,后来定段后,他从棋圣赛初赛开始打起,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打到循环赛,再从循环赛晋级决赛,并且在决赛以大比分胜了自己的师父森田棋圣,成为了日本围棋界新一代的神话。
赢得了日本围棋头衔中奖金最高的一项后,小林并不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了所有七个头衔。
次年,他从本因坊循环赛打起,以绝对优势晋级成为最年轻的本因坊头衔挑战者,这一年,他才只有十八岁,十八岁,李慕和韩越之正在上学,没有进行任何比赛。
在残酷的七番棋之后,小林哲也以四比零战胜当时的第二十二世本因坊,取得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头衔。
从此之后,胜利的大门对他敞开,依次取得王座和天元头衔,十年来,他是日本最有希望的天才,并且在今年,派他作为代表参加这一年的应氏杯,期望他继续发威,为日本在应氏杯取得零的突破。
然而,他的半决赛对手,却是韩越之,三国赛赢过他,并且同样拥有棋圣头衔的韩越之。两国新科棋圣对盘较量,确实看头十足。
李慕的老对手崔仁浩,两人在半决赛才碰到一起,上次三国赛李慕输给他,心中颇为不甘,因此这次攒足劲想要赢回来。
崔仁浩和小林哲也一样,并称为韩国的未来,他十八岁定段,两年间,除了自己父亲手中的名人头衔,其他全部收入囊中,算是近年来韩国第一人。他以积分排名第一的身份,最早确定了应氏杯的种子席位。
半决赛进行三番棋两局决胜,连续三天的比赛十分考验耐力,韩越之和李慕早就做足了思想准备。
时隔十六年,继王昊辰之后,在国内再无人问鼎应氏杯,因此这次一共有两名选手入围半决赛,确实是一件十分鼓舞人心的事,如果两位都能在半决赛胜出,那么奖杯已经稳稳收入囊中,因此全国棋迷的眼睛,都死死盯住了他们,想要看到新的神话诞生。
虽然心中十分清楚,但一切到了战场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子。
九月十三日,三番棋半决赛第一轮,韩越之猜对执黑,李慕猜错,由于崔仁浩选择执白,因此李慕同样执黑。
韩越之是知道小林哲也的手段的,他的棋才极好,而且算计力强出别人许多,要想痛快赢他,只有用更高一层的算计,万事想在他前。
他想什么小林自然知道,因此一开局,韩越之三连星一出,小林就十分凝重,气氛开始胶着,两个人都散发着那种想要赢的霸气,谁都不肯输给谁。
但他们落子却很快,噼啪之声不绝于耳,好像在下快棋,看得一旁记录员心惊肉跳,生怕错过一手棋。
很快,韩越之黑57,他一个挡停住了小林刚刚要进攻的先锋,小林不自觉皱了眉头,绕过他继续前进,韩越之自然不会叫他如愿,紧接着压一手,彻底封死了小林的路。
小林当然不甘示弱,紧接着就打吃,想要恐吓韩越之,
韩越之岂是被吓大的,他这点手段不足为惧,同样一个打吃,想要打劫。
小林不想在此地纠缠,绕开从下路重新进攻。
但白棋却不再那么顺利,因为前方是韩越之设好的陷阱,你能想到一百手,我就想到一百零一手,绝对不会在布局上输棋。
果然,小林没有发现,一步一步被韩越之引入陷阱,对局进行到103,韩越之果断放下栅栏,野兽倾巢而出,小林大龙被困,纠缠几手不得逃脱,因此不得不停下长考。
比赛才进行不到两小时,两个人的盘面却看上去要终局,韩越之的黑因为绞杀了小林的大白龙因此显得地十分厚,小林的白棋则相对薄弱许多,而且杀气都被吸干净,想要翻身,只怕比登天还难。
小林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不甘心,棋感不如别人也就罢了,因为洞悉力弱而输掉棋,却有些难堪了。
但是在长考半小时无果后,小林实在想不到任何出路,只得略显难过地认输。
韩越之这才敢大声喘气,软软瘫在沙发里,颤抖着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看似他赢的简单,其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然而旁边那局,李慕的形势却不大好了。
崔仁浩果然是韩国近年来第一人,其布局十分厚,虽然是李慕开局,但却在89手就出现了失误,随后崔仁浩也有点失常,连续几个败着出手,看他却也不当一回事,两个人都有些失常,索性李慕在155手回过神来,拼命补救了几手。
但败势已成定局,李慕的黑子基本不占优势,大龙断断续续,无法继续进行。
于是无法,只得在比赛才进行到三小时就投子认输。
三番棋第一轮,两位中国棋手一输一赢,算是还好,韩越之和小林这组发挥正常,而崔仁浩和李慕就不那么如人意了,不过棋迷们却没多刁难,他们还年轻,紧张一些是正常的。
第二日,三番棋第二局开始。
这一天李慕猜中执黑,上来精神十足,猛烈攻势朝崔仁浩扑去,崔仁浩都没想到他这样用力,躲闪不及被刺中,形势同第一局完全相反。
而韩越之这里情况却要复杂得多,两个人第一局都未发挥到极致,这局无论是开局,中盘走势,都表现极佳,算上水准非常高的一局了。
韩越之执白,布局十分谨慎,但攻击却也有力,小林的黑棋非常结实,韩越之几次攻击不下,却也没有办法,一边同他纠缠,一边算计。
时间在无情的流逝,韩越之最终抓住小林的一个漏点,在白142手开始开足火力,从上路集中进攻,右侧小林本来厚实的地,一点一点被他腐蚀。
局势再度逆转,小林左挡右闪,终于在188手开始回击,韩越之被他打断进攻,折返回防,盘面再度扑朔迷离起来。
李慕这边形势却大好了,他布下的阵势已经从开局套住崔仁浩,崔仁浩虽然早就察觉,但无奈陷入太深,只得一点一滴往外抽离,却有些后力不足。
这次李慕的攻势十分好,研讨室中的老前辈对他称赞有佳。
崔仁浩已经耗时太多,如果进行到扣点,那么他会输的更难看,索性投子认输。
这边已经完结,三局比赛一比一打成平手,另一边韩越之就备受关注了。
不过这局棋小林有些被韩越之打乱,盘面上看去大概韩越之稍占优势,中午吃饭封盘,李慕和韩越之私语几句,他才精神抖擞回去对局。
不知李慕同他说什么,不过韩越之下半场反应更好,几次攻击全部踩到点上,显然是志在必得,小林有些焦头烂额,如果他输了,晋级脚步将在这里打住,但韩越之太厉害,他下不过他,当年他就输给他,这么多年,他拿了那么多头衔,还是要输给他。
真是难堪至极。
在比赛耗时五小时后,小林在240手投子认输。
决赛席位第一位已经产生,韩越之率先晋级决赛。
至于另一个席位,要等明天了。记者如是说。
第49章 年华
半决赛最后一日比赛,韩越之已经没有比赛,陪着夏锐翔在研讨室里面看,这天人来得很全,还都喜欢挤在一间屋子,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
今天李慕状态不错,因着前一天赢了,连带精神很足,看上去就有要赢的架势。
他运气很好,猜中,先手执黑。
开局就十分大气,筑基非常稳,估计是想要在后半程封杀对手,不过这样一来就给了对手进攻机会,但崔仁浩也开始谨慎,毕竟最后一场,输了就失掉名额,他不得不小心应对。
于是对局一下子僵硬了,两个人小心翼翼,谁都不肯率先发威。
不过李慕也许被韩越之前一天赢得名额刺激,难得有些凶狠,率先打破沉闷气氛,现在黑61时便攻击出去,一个刺打入白棋外围。
崔仁浩有些被动,但索性心态很好,两手应对和十分得体,李慕攻击欲望十分强烈,仍然锲而不舍,连续跳、压、提三手都十分猛。
但是崔仁浩却四平八稳,想要一路以稳抗衡到最后。
李慕看出他的意图,手里挑拨再三,就不叫他如愿。
终于在黑123手时一个断,打破了崔仁浩的平衡,他再也忍不下去,跳出来和李慕厮杀,想要在中腹分一杯羹。
一时间,龙争虎斗好不热闹,棋枰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中腹杀到边角又从边角杀到中腹,刀光剑影热血四溢,终于在半决赛最后一场下出两人真实力。
崔仁浩索性放开,同他一起放手拼搏,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认了。
对局节奏时快时慢,待到黑179手封盘午饭,已经过去一整个上午,对局还在中盘停留,未到官子之时。
韩越之陪他吃饭很安静,没有说什么,偶尔帮他递茶夹菜,含蓄而无声的支持。
下午开局李慕显然有些回过神来,虽然攻击,但偶尔一两手厚地更耐人寻味。
猛然,白在198手大刀阔斧砍杀,一个孤子单独插入李慕实地,黑子措手不及,被挡住了前路。
李慕长考。
两点十五分,李慕捏起,轻轻点在棋枰上。尖!
难得他想得出,韩越之眼中闪过光芒,这手棋实在是妙,不多不少,卡住了那枚白子,虽然隐患仍旧没有消除,但崔仁浩再也不能拿那枚白子做什么文章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走着,两点四十分,李慕在226手开始官子,其实此时盘面上能落子处已经不多,但仍有官子发挥余地,崔仁浩自然知道他官子一道最是精通,勉强跟在后面,生怕被他多坑些地。
三点十分,应氏杯半决赛三番棋最后一场正式结束,李慕以一目的微小差距,跻身决赛,拿到第二个决赛席位。自应氏杯举办以来,在半决赛圈确定决赛国籍,这还是第一次。棋迷几乎沸腾,十六年,第二次圆了梦,何其开心。
韩越之和李慕这两个同乡同岁好友,将要在决赛一拼高下,赢得他们人生里规格最高的一项比赛。
比赛结束后,韩越之和李慕很快离开棋院,并没有接受周刊采访。
应氏杯决赛的五番棋,在三天后举行,赛制相同。
三天里,韩越之和李慕就一直没出门,偶尔对对局浇浇花,或者谈论一下赢了奖金要怎么花,两个人都心平气和,他们平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