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染-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砂说,“这是很好的草药,熬汤很补的,城市想买也没有呢,回去熬给你喝。”
周秀敏不相信,“是不是真的啊,不会喝死人吧?”
朱砂急了,“怎么会,真的,你不相信我吗?”
周秀敏支吾,“不是啦,只是,好诡异的样子,这个竟然可以吃?”
“真的啊。很好喝的。”
周秀敏还是犹豫,“你。。。。。。你真要带回去啊?”
“嗯!”
“好吧!”假装这是“到此一游”的证明吧,周秀敏想反正我才不要喝这种奇怪的东西!
第二天,才是“游山玩水”。青阳幽雅的风景,总算挽回了昨天被“名胜”伤害的破碎心灵,同学们抓住相机、手机拼命的拍得起劲,几个年轻讲师面对美丽的景色也十分放松,只有郑女士和一个相对年老的老教授摇头,都暗叹现在的孩子都只知道拍照拍照,一点也不会用眼睛去捕捉自然的美了。
有学生勤奋地跑来问:“教授,凌阳王府的人,是用什么方法毁灭宝地的,总不能是炸了吧?”
那教授也老实:“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史书也没明说。
“泼黑狗血?”旁边有学生加入讨论。
“把龙脉或是什么脉的根基挖断?”有人说。
“郑女士你知道吗?”
郑女士很爽快,“不知道。问堪舆师吧,他们能弄个说法出来。”
“考古班班长,你知道吗?”有人大声问朱砂,朱砂正蹲着鉴别着疑似某种植物但又略有不同的植物,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嗯!”
众人,就连郑女士也好奇地望着她,等她下文,朱砂应了一声,却还是沉浸在“这株植物到底是不是自己以为的那种植物”的世界里,于是有人催促了一声,“是什么啊?”
“把一个未满月的小孩生葬在宝地,宝地就会变脏地了。就不能用了。”朱砂顺口说,众人听她说得淡定自然,却忽然感觉四周风景变了,一阵阴风刮过——
呼呼!
好可怕!
“你怎么知道的?”郑女士问。
“我爸说的。”
“你爸是堪舆师?”
“不是,他是听风水先生说的。”朱砂这才回过神来,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说了多么可怕的说话,她疑惑地抬头,发现所有人都在注视她,嗫嚅,“怎么了?”
众人摇头,“没什么没什么,班长你还是继续‘神农尝百草’吧!”
。。。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昨晚有朋友请吃饭,回来晚了,而且橘子皮昨晚有点发烧,写了一会就扛不住了,所以没更。不好意思。最近天气冷了,发烧君好像又再爱上我了,执意跟我绵缠。请大家保重身体啊!(╯3╰)
第68章 黑暗前的黎明
“青阳之宝地;逐天下皆知”;这“天下皆知”;知道的,也不过是宝地在青阳;至于在哪里;还是个未知数。曾经有历史学家用推论的方法得出:宝地必然在显眼但又不易察觉的地方;不然何以一个铜钱、一根针也能找回?也有人反驳;古人好夸张,一个铜钱、一根针也许只是虚拟,用来夸显两位术士的神乎其乎而已。也有人说用了三年时间才找到,必然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而在深山又必然属于极其罕见,罕见到哪怕是在那里埋了一个铜钱、一根针;间隔几个月时间也能寻回,而不怕被风吹走被雨水掩埋。。。。。。可众说纷纭,终究没个结论,更没堪舆家相术师敢站出来说自己知道在哪里,据说曾经有自称是田禾传人的相术师被问及青阳宝地的问题,说:“风水风水,随风而易随水而改,山川地形会改变,风水也会改变。昔日的宝地被毁,而今自然也不会存在。不存在的东西,我如何能找出来?”
话虽如此,可仍有很多堪舆师、相术师试图找出被毁的宝地在那,据说宝地“仰山面海,气吸百川,左青牛,右白虎,鲸吞海纳,显赫无双,贵金龙,贱敌国”——可问题来了,青阳没有海,到底哪来的“海”?于是,有好几个疑为宝地的地方,就因为解决不了“海”的问题,不了了之。于是,第三天,考古班的作业出来了:根据已有条件,绘制宝地的地形地图并计量处所属地理位置!
这地图可以凭想象加实际绘制,因为本身并没有什么标准的模式,只要解释得当,完全可以让导师无法挑剔,郑女士也不要求“准确”,她要的只是一个“想象图”,再且,什么“鲸吞虎吸”虽然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产物,但他们只要查一下百度基本就能弄明白它表示个什么形势、地势,加上他们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凭此描绘出,但是,这计量地理位置就。。。。。。难了!这个参考的数值用什么做标的物?书上并没有记载段罡和田禾三年后返回凌阳王府,凌阳王派了个心腹跟随他们前往察看用了多少时日,直接就到了“先生真乃神人也”——如何计算?
同学们听完题目就头痛了,问郑女士,郑女士直接来了句“我告诉你那你来当老师?”把人噎得不敢哼声了。同时怀疑,郑女士他们是不是对“宝地”有了个目标范围,所以才会出这样的题目?历史学家、堪舆家、相术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他们西华大手里over了?同学们疑惑又兴奋,但一想到要做这样的难题,就头痛欲裂。
欲裂了还是要做。抽签决定,十人一组。朱砂和周秀敏分割开了。周秀敏那组跑过来跟朱砂说,“我们都是亲家了,一起研究吧!”于是在朱砂还没反应过来“亲家”的含义,他们就很自动自发的坐下了,朱砂茫然地看周秀敏,周秀敏虽然制图技术优秀,但她对什么风水啊宝地啊一窍不通,尤其那个什么生葬小孩的段子阴阴的,让人毛骨悚然,她不想“单独”做这份作业,所以托着脸颊装糊涂装可爱地眨着眼睛看着她就是没任何表示,另一组看她们“搞小团体”,岂有此理。。。。。。啊哟,这种机会怎么可以错过?于是也很亲热地围了过来,“班长,择日不如撞日,一起吧!”跟’择日’什么关系呢?啊,没关系,就随便乱说的!于是,三个组,就变成了一个班,郑女士没好气,“瞧你们这出息!”倒也没强硬反对,于是学生们淡定了,“班长,开始吧!”
朱砂一点没有身为“领导”的自觉,茫然,“开始什么?”
“饭都吃饱了,自然开始学习!”有人来了一句,此刻他们坐在破烂旅店前面的大院子,围成了一圈,走廊挂着两盏电灯,天上吊着一圈大月亮,虽然不是银光满地,倒也清晰照人,而且,这荒村野店的,竟然没有蚊子咬人,真是难得!同学们席地而坐或是拿报纸垫垫又或是搬了个小板凳,围成了一圈,就连郑女士也拿了支汽水优雅的站边上,一副准备旁听的架势,历史班下午出发前往临县继续他们的“考察”活动,所以这里就剩下他们和零星几个来旅游的客人,那几个客人瞧着他们有意思,也凑了过来看热闹,有同学提醒朱砂,“班长,先从‘已有资料’展开——”
朱砂微微想了想,“那秀敏你绘图,你们负责计算实际距离,好吗?”
众人点头,“ok!”
“那我们先从‘生葬未满月小孩开始’。。。。。。”
众人:“。。。。。。”微微的压力,班长,请不要那么大条。
“当然,这个说法并没有实际根据,但有旁证,而我们现在也不要求绝对的精准,所以我们不妨作一个基础假设,假设这是真的。从凌阳王府当时所在地到青阳——青阳是没有海路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陆路来计算。交通工具的话,我们可以直接选择马,快马加鞭的话,大概是十天到半个月——”
“请问半个月怎么得出来?”有同学举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时候北方没有荔枝,南方的水果要运到北方,就要快马加鞭换人换马不停地接力运输,才能确保荔枝新鲜运到。按照荔枝的保质期计算,也不过3…5天,而史书有明确标注,从四川涪陵出发,取道达州,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再运送到长安,不过三天而已——我是对比这个标的物计算出的数据。凌阳王府当时权倾天下,使用的马匹不可能比皇家使用的差到哪里去,按照这个脚力计算,于是得出十到十五天的数据。考虑到路线弯曲、地形陡峭等等因素,所以有5天的延长。”
同学没有疑问了,于是朱砂继续,“于是我们回到上面的假设,初生的婴儿不可能经受这样艰辛的长途跋涉,一个成年壮汉尚且会‘口吐白沫、晕死过去,肌筋尽软’,初生的婴孩肯定会死在半途,这样就达不到‘生葬’的目的了,但凌阳王府不可能派人到了青阳才寻找“未满月的婴孩’那样太冒险了,而且不一定找得到,所以婴孩一定是随身携带,并且确保是活的,于是,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怎么才能确保用最快的速度带着活生生的婴孩安全从凌阳王府到青阳可能处于深山的某个宝地呢?”
“这是柯南解密吗?”有人小声嘀咕,随即被后头的人狠狠拍了一下而收声——“听得正入迷呢,住嘴!”
“孩子已经满十天,也就是说,在‘满月’这个范围,他们最多只有二十天,走陆路,快马加鞭是不可能的,但慢悠悠的话赶不上,那么,凌阳到青阳,一定有一条稳妥而安全的路——”
“等等,为什么肯定孩子已经满十天,而且出自凌阳王府?”插话的是郑女士,显然经过深思仍然不解。
“《凌阳俎杂》里有记载:王问将:卿何人?曰:“九钻!”王愕然,继而大笑,“报应也!”撞柱而亡。时府内有婢女孕男婴,小名十郎,趣致可爱。父兄皆爱之。满十日而婴失,疑府内取之脏宝地,惊俱不敢张。后请去。王许之。不知所踪。不张,乃是怕灭口,请去,乃为图起,藏拙去身,烁烁不忘,十年方复其仇,下贱人之志,不可夺也!——这是后来凌阳王府别抄家灭族发生的故事。”
“《凌阳俎杂》?”郑女士咀嚼这名字,她自认也算博览群书,但,好像没看过、听过这本书、这个故事,有同学更速度的用手机百度了,没有!朱砂嗫嚅,“这个市面上没有。是我爸爸从奇怪的人手来买来的奇怪的书上记载的,残破的不完整的故事。”
“你继续!”郑女士揉了揉额头,好吧,她相信她爸爸,毕竟能养出朱砂这样的女儿不容易,不是博学的人养不出来。
“班长,你讲到有可能有另一条安稳快速的路从凌阳到青阳——”有人提醒,都心急的想知道结果,勤快的,已经对比地图开始思考了。
“从凌阳,跨过绵边,直接从广西进入,时间可以减少一半以上,而且从广西的话,可以走水路,顺水而下,快很多。从广西青苗到青阳,最慢也不过两天,符合这个条件。”周秀敏已经很快速的计算出最快最近距离,并且画了个示意图,大家凑过来看,于是精通计量的同学开始计算,最后结论出来了:宝地有可能在青苗到青阳交界南向叫仙女山那一带——因为那里是唯一符合“海”这个条件。。。。。。
众人眼巴巴的望向郑女士,郑女士没说话,伸手要过了某同学手中的青阳地图,她注视着地图,寻思良久,然后开口,“按照你们的‘条件’来计算,的确在那一带。我们老师所采用的资料跟你们的资料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我不能因此说你们就错了。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