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姑且用现金来替代)。
设想一个人有100万元的资产,他在这两种消费中做选择,50万元购买了1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其余50万元用于其他消费,因为这个人是理性的,所以这种选择也肯定是所有选择中效用最高的一种。在这个消费组合中,增加或减少1平方米的住房与减少或增加5000元现金的效用是等价的。但是如果房价发生变化,这个人的效用会如何变化呢?如果房价下跌,大家很容易理解,这个人的效用应该是增加的;但如果房价上涨,可能就有不少人皱眉,担心效用是否下降了,这与人们的常识有关。可是正确的答案却是:无论房价涨跌,这个人的效用都得到了改善。
如果房价上涨,这个人减少1平方米的住房可以获得超过5000元的现金,所以他的效用增加了;如果房价下跌,这个人减少5000元的消费,可以获得超过1平方米的住房,所以他的效用还是增加了。所以人们的感觉与经济学的分析经常是不一致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货币升值,几乎人人都在说,货币升值会使股票上涨,因为日本、中国台湾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如果在均衡分析的假设下,货币升值或贬值与股价涨跌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人民币升值了,这会造成中国商品更贵,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从而导致国内产能过剩,引起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的升值。但这个模型的结论与常识不符,主要是没有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经济学上有一个“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说的是生产率变化对汇率的影响,本文不做详细分析,根据其会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目前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如美国,过去4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比美国快1倍,这使中国的产品越来越便宜,必须用升值来抵消;但非贸易品如房地产的生产率则与美国相当,所以虽然房价上涨的速度可能太快,但房价上涨本身却不是任何调控可以阻止的,这是经济规律。因此升值与股市涨跌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只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现象。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大量进入制造业,而全球化不仅提供了技术也提供了市场,这又使中国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资本回报也随之不断改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牛市什么时候会结束?(2)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的劳动力进入生产领域,他们对工资的要求更高,付出却比上一代吝啬,这将使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如果工资的上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中国的经济将发生逆转,资本回报也会恶化,也许那就是大牛市结束的时候。这与投资者的常识是否相符呢?
市场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一下
2007…06…22
2006年至2007年一年多的上涨中,无论是大盘还是从业人员,看起来都有些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什么时候大家都能休息一下呢?这可能要看成交量的变化了,因为成交量越小说明休息的人越多。
不过从基本面的角度看,有些事还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首先是通货膨胀,2007年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很可能会见到单月通胀超过5%的水平,所以升息或取消利息税是没悬念的结果(2007年以来,通胀迹象明显,CPI多次超过5%的水平,8月甚至达到659%的水平,创下11年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央行年内5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79%升至387%。8月15日,国务院宣布将利息税从20%调减为5%——编者注),但更大的悬念却是这次通胀是短暂的还是一次转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会给出不同的意见,但如果因通胀继续从而导致利息高企,对投资者而言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从GDP的构成分析,利息本身会侵蚀企业的利润,而可能引起的宏观调控也会降低GDP的增长速度。企业赢利对GDP的增长速度的弹性如果是1∶10,那么2008年如果GDP增速下降2个点,企业赢利将少增20%,这将给以2008年的赢利预测进行估值的股票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其次是汇率和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停上涨,国内顺差也很难缩小。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出口的自我加强趋势。因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强,所以谁先出口谁受益,因此扩大产能成为理性选择,消费增长反而受到抑制,但这个链条越紧,产能过剩的压力就越大。其次外汇储备加大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和出口突然变化的可能性。当年日元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大幅升值,再盯住美元,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理论依据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产能扩张的自循环停止,降低将来产能过剩对经济的伤害,也能立刻使热钱流入停止。中国会不会大幅升值人民币,现在无法知道,但顺差不可能无限制增长,这就像股市不可能无限制上升一样,那转折时会不会平稳呢?投资者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一点就是交易本身。数据表明以目前的换手率计算,A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已超过企业的赢利,而以往国内股市平均的换手率只是目前换手率的1/3。这就像运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强身健体,但如果长时间运动,反而会损害一个人原本健康的肌体。如果股市继续上涨,换手率就很难降低。换手率下降,而市场平稳盘整,可能是市场参与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选项,但这会不会出现呢?只能走着瞧。
悬念的背后是什么(1)
(漫谈对热点事件的研究和判断)
利益的市场——由国航大幅减少发行规模谈起
2006…08…14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在发行价格和发行时机之间的矛盾,有时候会给投资者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是中国的一首传统名曲。据说当年汉朝宦官李延年在一次宫廷演出时给汉武帝演唱了这首新曲,汉武帝大为感叹,而李延年的妹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当作歌声中的佳人,与汉武帝相识并由此得宠。故事的开局听起来似乎很美,不过结局可能就没有这么美好了,不久年轻貌美的李夫人突患重病,眼看撑不住了。武帝闻之大悲,亲自探望,但李夫人却以被蒙面说:我久病容毁,不能见您,请日后照料我们的儿子和我的哥哥。武帝说,所托之事自会照办,但希望能见最后一面。李夫人对这个请求却予以拒绝,武帝继续许愿,说:“如能见面会加赐千金,并让你哥哥做大官。”李夫人态度依然坚决,说你让不让他做官不在于见不见我,你看着办吧,武帝磨了半天实在没办法只得离去。武帝走后,李夫人才说,皇帝喜欢我不过是因为我貌美,凡因貌受宠的,色衰必然少爱,少爱恩情就会转淡。所以如果皇帝见我现在已无当日美貌,必然心生厌恶,想马上摆脱我,更别说会重视我的嘱托了。
本文无意从道德层面讨论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不过像李夫人这样清醒地面对生活的灰色,却是可以给人不少启示。2006年8月股市触底(1540点)反弹,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中国国航改变了发行计划,大幅减少了发行规模,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油价高企的时候卖航空股票,就像是在夏天卖棉袄,卖的东西不是大家需要的;其次中国银行的发行也没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尤其是网下发行的部分。从目前的趋势看,当网下部分解冻时,参与申购的投资者出现亏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现在还不知道国航上市后是否会跌破发行价,但无论结果如何,投资者都可能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证券市场首先是一个利益的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投资者或上市公司管理层,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益一致时大家会合作,但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则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比如上市公司总是希望在股价最贵的时候卖掉股票,或在最困难的时候融资解困;公司管理层则希望在股权激励前股价越低越好,而在行权时股价越高越好;投资者的愿望则是无论什么股票最好能一买就涨。本次国航网下申购金额冷清和网上申购金额热闹的巨大差异表明(2006年8月,中国国航A股网下发行遭到机构投资者冷遇,申购量远远低于早期预计的1175亿股,有舆论称“这是新股申购神话首遭颠覆。”——编者注),现在大部分网上申购新股的参与者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在发行价格和发行时机之间的矛盾,有时候会给投资者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悬念的背后是什么(2)
不过证券市场永远都不是以一个原则来运行的。2003年全球航运周期来临前夕,中远航运就曾希望融资买船,结果投资者否决了这个议案。2004年的中远航运已经是一只大牛股。如果在前一年中远航运能够顺利融资,那涨幅肯定会更加可观。
。 最好的txt下载网
“5?30”后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1)
2007…07…16
2007年上半年的股市跌宕起伏,大喜大悲。作为一名证券投资人员,在短短的半年内也经历了令人难忘的变化。年初,突然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市场的节奏,心生“廉颇老矣”的感觉;其次发现许多投资者开始亲自上阵。虽然我的建议是2007年的市场风险明显高于2006年,所以2006年投资股票比投资基金好的可能性要大,但2007年市场风险加大,所以由专业人员代劳获取收益应该会更好;第三是越来越多以前向我咨询的人反过来给我推荐一些我没有研究过的股票,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被推荐的股票几乎都是涨势凌厉;可是过了5月30日之后又风云突变,前期乐观的人开始纷纷打听市场底部在何方,我估计他们的想法是要不要抄底,应不应该壮士断腕或者离场观望。
其实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看,2007年上半年的股市非常正面,远远强于年初的预期,一些年初担心的事也没有发生。首先是调整,年初非常担心2007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调整,其幅度高于30%,但半年下来,市值较大的股票,除了年初房地产股调整幅度达到30%左右外,其余基本采取小调、多次、分批的方式演绎所谓“传说中的调整”。其次,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也远远好于预期,GDP增长又一次创新高,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超过40%,上市公司一季度利润增长超80%。尽管期间有许多题材股、概念股和ST股出现过度炒作,但其实这部分股票在市场中占比不大,也不是主流。不过另一方面,2007年以猪肉价格和外贸顺差飙升为代表的不谐和音,也给中国经济的前景带来一些“乌云”,但如果看看创下历史新高的美国股市,看看热情不减的香港股市,再仔细分析国内的上市公司,至少在看得见的将来,企业的赢利数据仍不会发生转折性的改变。
不过经历“5?30”事件后,可能许多人会相信,对比上半年,现在的市场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市场估值总体上看已基本到位。根据分析师对2007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