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际资本学 >

第5部分

人际资本学-第5部分

小说: 人际资本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足以说明政治家为了争取每一张选票,是怎样全力以赴地去努力。

    有些立法委员或议员,几乎在每一场婚丧喜庆的场合中都可看到他们的“芳踪”,他们常常鞭策自己到选区的每一个地方走走,和每一个人谈谈聊聊或讲讲工作上的困难及结婚后的优点等,这样在那一个区域中的支持者就会很自然地增加了,进而获得更多的选票。

    这不是一个政治挂帅的社会,但是,有很多事情,都必须像竞选议员一样地努力。在事业的范畴里,一定要在每天与别人相识及拓展人缘层面的努力中,使得人际关系日益良好。

    满足渴望被人感谢的人性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著书期间生病住院。那个时候,有一位朋友寄给他一束花及写着感谢的卡片。詹姆斯博士在回函中写道:“从你送给我的礼物中,使我想起我在书中忘了写的事。”詹姆斯博士想要说的是,他在书中忘了写上:

    “人性最深处——渴望被人感谢。”

    你向对方道谢,对方就会觉得被人所爱着、被人所期待着,自己是必要地存在着,且认为自己是重要的人。

    试着看看就业调查的报告,你就会发现对工作不满的原因中,感谢不足比其他的原因占更大的比例。

    如果再看看婚姻调查报告的话,同样地,不幸的婚姻最大的原因在于——无法表达感谢的心情。

    人们若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敬,终究不能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想和大家都相处融洽就必须注意这点。

    某天晚上,一位太太问她丈夫说:“喂!彼得啊,如果我死了,你一定会花很多钱买花给我吧?”

    “当然啦!玛莉。为什么问这种话呢?”

    “到那时候,即使二百美元买花圈替我送葬,对我来说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不是吗?但如果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偶尔送我一束小花,那不是对我很有意义的事吗?”
ω米ω花ω书ω库ω ;www。7mihua。com
第二章  我们是群居动物(8)
    玛莉的这句话不就充分表现出,在你身旁许多人心中所渴望的心情吗?

    何必等到心跳已停止、眼睛已看不见、鼻子已闻不到时才做呢?

    我是群居的动物

    有一个在铁路局里每天挣几角钱的小伙计克莱斯勒,后来经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居然大为成功,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工业之一。

    克莱斯勒究竟运用什么方法,让全国的人都喜欢他的汽车呢?

    他自己曾经讲述过他的一个简单方式,其实,这个方式是任何人都能运用的,但一般人却往往不注意而忽略了。

    他说:“像我们这种依赖千万个主顾的满意才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把千万个主顾看做一个主顾,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设想,某一个人及其观点与我们事业的成功很有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谨慎从事,使那一个人满意,那个人能够表示满意,千万个主顾自然也会满意了。把整个营业对象设想成一个人的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深奥,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却能决定你事业的成功与否。严格地说起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满意而是大家的满意。”

    因此,我们知道,克莱斯勒平时已深入地研究过他的主顾们的兴趣和需要。他挑选一个典型的主顾作为对象,以他的观点、虚荣心、道德观、习惯等等去规划他的事业,去实现他的工作及努力方针。

    克莱斯勒深深知道,凡要对付一群人的人,无论商人、教师、工厂管理员、编辑、作家、银行家或制造商,显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他们所要说服的一群,然而群体常常只是一个朦胧的、变化多端的形象。所以,我们之中无论哪一个人,要以千万人为对象,而清楚地想出一个因由而道来,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倘若你要这样做,结果常常是被自己的需要及兴趣所左右,而不能接受别人的需要及兴趣。所以,如果你不能把千万人当做一个集体的单位来观察,那么你对所要领导的人群,将完全不能了解。

    要挽救这种错误,克莱斯勒给他的一切的决策立了一个简单的标准:“以一个典型的男子,一个典型的女子,来代表他全部的主顾。”

    有一个成功的广告家,也曾经用同样的策略,在他的办公桌上陈列了各种人的照片,以代表他所想交往的几种典型人物。譬如:卖肥料的农夫、卖办公用具的老板等等。这样他的思想才会常常集中于别人的种种问题及兴趣上,而不至于拘泥于自己的观念了。

    著名的《纽约日报》发行人曾经告诉我们,他把读者依照收入的多寡分为四个等级,他派了十个人去和四千个代表这四个等级的男女读者进行谈话,征询他们在《纽约日报》中最希望得到些什么资讯以及最喜欢什么文字。

    他就拿这些人所说的话分析并做个总结,再照着结论去采访和写作新闻。

    欧战中担任联军总司令的是法国名将福煦,从军校毕业时他自愿请求派到泰伯斯那个“罪恶之都”去。在这个城市里,有各种种族的法国人,他可以在这里观察到他们“气质的殊异”。福煦将军在毕生的事业中,从未间断这种人性的研究。所以他对人类心理的了解,以及与群众相处融洽的才能,可以说与他的军事天才不相上下。

    早年当新闻记者,后来成为波士顿邮报的发行人及大股东的柯罗齐欧也曾以这种方法获得了同样的效果。他在纽约担任报纸编辑时,常常混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漫步在阶石边听听妇人的闲谈,敏锐地静听别人谈话,因而确定了他的编辑方针。
第二章  我们是群居动物(9)
    施予的热情

    《克里尔杂志》的主编说,他每天都可以从书桌上的故事中随便挑选出一篇出来,然后只要读过其中几个段落,就能感觉出这篇故事的作者喜不喜欢读者。他说:“如果他不喜欢读者,读者也不会喜欢他的故事。”这位很有经验的主编,曾对不少有志于创作的作者说:“我现在要说给各位听的事,你们的牧师也同样会说给你们听,但是你们要记住一件事,你们必须要关心人们的一切事情,否则就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如果他说的这句话有助于小说创作的话,那么这句话在用于与人相处的时候则更加确实。

    当霍华?撒士敦最后一次在百老汇演出的那一晚,卡耐基整晚都待在他的化妆室里和他谈话,他是一位众所皆知的著名魔术师,更是变戏法的祖师爷。四十年下来他走遍了全世界,一次又一次地以令人着迷的魔术幻觉,让现场的观众叹为观止。到现场看过他表演的人数总计超过六千万人,让他赚进了大约两百万美元。卡耐基请他告诉大家成功的秘诀,他说:“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儿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所以学校教育与我的成功是毫无关联的。在逃离了自己的家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流浪儿,交通都是靠躲在货车车厢解决的,睡觉则是在干草堆度过的。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我挨家挨户去乞讨,而认字则是从沿着铁路两旁的广告牌上学到的。”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难道他具有高人一等的特殊魔术知识吗?不是的,他告诉卡耐基说市面上有数以百计关于戏法的书籍,而且世界上有一大堆人都和他一样了解戏法,但是他有两件东西却是别人所没有的,第一样就是他具有使自己的演技发挥淋漓尽致的能力,可说得上是一位演技派大师,因为他对人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他的一切表演包括每个姿势、每一句话的音调以及每一种面部表情都在事前演练,使他的表演不会发生丝毫的差错;此外,撒士敦非常关心人们的一切,他说有很多的魔术师常会看着观众在心里说:“哼!你们这群傻瓜、笨蛋,看我怎么来耍你们。”但是撒士敦却和他们的想法完全相反,他说,每当他上舞台就会在心里想着:“我非常感谢你们来到这里看我表演,这使我感到非常快乐,为了谢谢你们,我一定要尽我所能表演给你们观赏。”他还说,每当他踏上舞台的时候,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

    在人生的旅程中,把热情作为原动力的秘诀是,首先要激发热情,然后付诸热情的行动,渐渐地学习控制热情,才能全面唤醒你的潜能,不至于被激情冲昏了头,使施与受的双方都能感到愉悦。

    将长处表现出来

    早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就流传着一句话:“了解你自己。”或许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了解自我的,然而实际上,若说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只是微乎其微的少数人而已。

    一般都说:“一个人有三个自己”,一是“自认为如此这般”的人,另一个为别人所认定“原来这般”的自己,最后一个则为“只有天才自己”的自己。这样一来,一个人往往无法发掘潜藏的自我,倘若大部分的自我皆被隐藏,或者所拥有的强大潜能和才能惨遭埋没,而在无法发挥出来的情况下结束一生,那是相当令人惋惜和遗憾的。

    每当我们听到“认识自我”这句话时,是否会立刻想到自己的缺点为何?弱点为何?若能针对缺点加以改正是最好不过的了,否则极易出现自卑感,乃至于显得悲观消极。
第二章  我们是群居动物(10)
2米2花2书2库2 ;http://www。7mihua。com
    可见优点和缺点往往是一体的两面,所以我们不妨从今天开始,刻意努力以优点去与人接触,相信很多优点一定能够逐渐弥补缺点,而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积极、开朗;继之更要进一步地扩大心胸,以欣赏的眼光接纳或学习他人的优点及长处。因此,只要稍微注意本身的表现,人际关系将不难获得极大的改善;反之,如果无法改变自己,那么别人也将永远不会因你而有所改变。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说:“现代人虽然无所不知,但却往往疏于了解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虽是相当困难,但并非绝对不可能的。

    与五分钟热度缠绵

    一般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如果上司吩咐“要努力学习”,反而容易涌起一股抵抗的意识;但若听到的是“须努力完成自我启发”时,就很容易产生“是的,我应当做自我启发”的共鸣。由此可见,人类的思想往往相当错综复杂。

    《论语》“述而篇”即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具备为了获得理解而感到痛苦的体验,即使有了各种启发、教育,也是于事无补;相反,纵然内心已明白了百分之九十九,然而如果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仍是一大遗憾。此外,倘若一个人没有恢宏的气度,也就不值得“自我启发”。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