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四射内涵丰富:男人眼中的好女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丈夫魅力的代言人
好女人本身就是男人魅力的代言人,因为一个好女人从侧面显示了一个男人的魅力、能力和眼光。俗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男人就找好女人。
所以女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出一个男人的品行和魅力。
女人不仅自身是男人的代言人,而且还可以成为男人的宣传者。有许多男人很爱面子,但不善于向别人推荐自己,事情看上去虽小,但对男人的发展影响往往是致命的。聪明的妻子会是丈夫最好的推销员,只要他做的不过火,就能很得体地把丈夫夸奖一番,而自己又能保持幽雅的风度。
狄克斯曾说:“我们时常会有这种感觉,我们之所以会认为琼斯先生是个大人物,认为史密斯是个伟大的医师,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妻子这样告诉我们的缘故。”
不少专业人士的妻子,似乎更善于宣传她们丈夫的特长,让她们丈夫的特长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而有益的印象。她们会假装伤心地告诉你:“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出席宴会,但是毕尔现在忙坏了,他正忙于处理有名的琼斯公司的诉讼案件,实在抽不出时间。”
她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说出这类的话:“下周杰克必须到本区的医学讨论会上发表演讲。他太忙了,连我都很少看到他呢!”
这些女士随口说出的几句话,就能给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她们那些才华横溢的丈夫如今已炙手可热!不知有多少打官司的人和病人在排队等着向她们那年轻有为的丈夫求助!似乎她们只有用球棒把丈夫追回来,才能和丈夫们见上一面!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谦虚的男人虽然不宜于以自夸来表现自己,但是,如果让他的妻子为他吹嘘一番,只要做到自然、从容,那就无伤大雅了!
例如,每一位商界人士可能都会认同,记住别人的姓名和容貌是一项多么重要的能力,然而他们之中大部分的人将会说,他们发觉这一点很难做到。与其为丈夫差劲的记忆力感到遗憾,倒不如训练自己去记住那些名字,当发觉丈夫有点犹豫不决时,赶快帮他解脱尴尬。
就像许多大忙人那样,有一位丈夫总觉得记住那么多名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所以他妻子就帮他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办法。每当他们要去会见许多人的时候,这位妻子就事先想办法查出其中一些人的姓名,然后引导他。在谈话中重复提起他们遇到的人的名字,使他能够听见。比如,“亲爱的,你记得鲁滨逊夫人吧?她刚才告诉我有关雷克路易斯的事”,或“你最近到过那儿吗,鲁滨逊太太?”
这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小技巧,却能使丈夫从许多困窘和尴尬中解救出来。当然,为了帮助丈夫,必须不怕麻烦地训练自己去倾听和记下许多名字。任何一位妻子有了想要如此做的欲望,都可以使自己成为丈夫最有价值的记忆帮手。
没有一个宣传员会胜过一位聪明的妻子!别人对你丈夫的印象如何,往往会受到你对丈夫的态度的影响。
有些男人太过谦虚,这对他们自己不见得有好处。如果你的丈夫是那种习惯于看轻自己成就的人,那可能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危险,别人也许真的会认真而肯定地认为,他确实算不上是一个有出色才干的人!
你该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以下这些建议可供参考:
一、提醒他过去曾经做过的、成功的事情。
二、充分利用机会向他发问,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让他多和那些能够欣赏与鼓励他的朋友交往。
虽然你的丈夫带给他人的印象,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实际能力,但是,这个印象的确决定了别人对他的看法。所以,聪明的你,帮你丈夫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难道不是一个高明的选择吗?
好女人不仅是丈夫的妻子,更是他的助手、朋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家庭与事业平衡的美丽(1)
以前你问女人,事业和家庭到底哪个重要,大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家庭。
但是在男女地位平等的现在,女人早已不是男权社会的样子,她们不仅地位发生变化,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已经成为她们彰显独立的武器,也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现在如果要让女人在家庭和事业当中做出选择,那是非常难的,因为它们是女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可以说,如果在这两个方面舍弃哪一方,她们都是不会幸福的。
对于蒙妮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明明来说,在家庭和事业方面处理得也相当和谐,可以作为大家的典范。
郑明明从事美容事业超过30年,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其在香港创立的蒙妮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蒙妮坦”和“郑明明”两个知名美容品牌。“郑明明”
牌化妆品连续多年在国内,尤其在上海销售名列前茅。
郑明明是国际专业美容师协会主席、世界十大知名美容女士、北京市政协委员。
郑明明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晓几国语言,年,在中国驻印尼的领事馆做事。
在印尼的华人圈子里,郑明明的父亲很有名望。优裕的环境培养出郑明明一身优雅的气质,更培养了她勤于思索的习惯。
很小的时候,郑明明就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同时她也非常喜欢美的事物。有一次她在街上看到印尼传统服装——纱笼布上那精美的手绘图案,她被艺术的无穷魔力深深吸引住了,更被那些给生活带来美丽的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所感动,从此便萌发了从事“美的事业”的念头。
郑明明读小学时,父亲特地将香港作家依达的小说《蒙妮坦日记》推荐给她。书中描写一个叫“蒙妮坦”的女子经过了爱情、事业的挫折之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郑明明在香港读的中学。但中学还未毕业,郑明明就已萌发去日本学美容美发的念头,她想用自己的双手把每一个人都打扮得更加美丽。但是她的父亲想让女儿进入美国的高等学府,把她培养成为“上等人”,将来做医生、律师,或者成为钢琴家、歌唱家。但郑明明却要选择理发这种“下九流”的职业,她的父亲为之勃然大怒,而早已萌动的“叛逆之心”,驱使郑明明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她横渡东瀛,在日本著名的山野爱子学校开始了美容美发启蒙学习。
郑明明离开香港的时候,因为是瞒着父亲出行,身上只有300美元,从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现在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这300美元,要交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剩下来的也就没多少了。同学们都是一些来自东南亚的富家小姐,把学美容美发当作消遣,整天互相炫耀,但是郑明明没有这个权利。她只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衣食住行,她根本没有钱去买一些奢侈品。
郑明明深深知晓这样一个道理:人受的苦越多,经过的磨炼越多,得到的也就会越多。
因此,尽管物质上非常贫乏和拮据,郑明明却并不以此为苦。因为自始至终,支撑她的是一个未来的创业理想——学好手艺,回到香港,开一家自己的美容院。
打工期间,郑明明一边细心观察每个师傅的技术、顾客喜欢的各种发型、店里的管理等各个环节,一边在心里设计和完善自己未来的美容美发店的蓝图。虽然边上学边打工的日子很紧张,但她却觉得很充实。她认为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 。 想看书来
家庭与事业平衡的美丽(2)
郑明明回到香港后,先在一家美容美发店打工。她凭借专业、热情、执著,赢得了客户和老板的好评,初次尝到付出后得到认可的喜悦。
随着手艺的成熟,郑明明在慢慢地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1966年,郑明明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名字是郑明明取的,是为了纪念那本影响了她一生的书——《蒙妮坦日记》,纪念那个为了梦想而不怕挫折的女孩子。
她一个人身兼数职,既做老板,也做工人;既是迎宾小姐,也是洗头工人。忙完了一天,还得自己做饭、洗衣。对于这段艰辛的日子,郑明明日后回想起来,依然感慨不已,这条成功之路走得是多么艰难。然而,她知道这是梦想实现的基石。
在“蒙妮坦”环境方面的塑造上,郑明明不惜工本。因为她相信,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可以显示“蒙妮坦人”与众不同的素质和教养。郑明明为了营造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环境,花了8万多元港币装修。第二年,她最初的合伙人回印尼定居,郑明明咬咬牙,决定以逐月还账的方式将全部股份买下来。5年后,“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成了她的独资企业。
此后,郑明明亲自出马,带领几个雇员到处张贴广告,招生广告贴出去后,来报名的人很多。开学后,郑明明既当美容院老板,又当美容美发学校的校长。她吸取自己当年打工的经验,采取边教学边实践的方法,效果出奇的好。一年后,当这批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她们的手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慕名到“蒙妮坦”来学习,“蒙妮坦”和郑明明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年,郑明明开始进军中国内地。她说自己是“糊里糊涂”地走进内地市场的。“那年刘晓庆到香港宣传由其主演的电影。她到我的美容中心理发,自此我俩便成为了好朋友。之后,刘晓庆在北京给我打电话,说北京需要我,想邀请我到北京开办美容训练课程。就是这样,我踏进了中国内地市场。”
年,郑明明在上海独资开设“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以“郑明明”为品牌的美容产品。该产品系列于1995年至1998年间连续3年雄踞上海零售市场的首位。“郑明明”牌化妆护肤品风靡了全中国。
年,郑明明投资1亿元扩建“郑明明化妆品中国生产总部”,以法国名贵原料糅合尖端科技,创造出更高品质的美容产品。2003年,香港理工大学和上海工业大学分别与蒙妮坦合作,将美发美容的知识提升至更高更专业的地位。
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所教授的课程,已由关乎外表的美发展至追求内在的美,加入如情绪管理、压力舒缓等内容,鼓励学员在关注外在美之余,更留意心灵的健康美。
郑明明认为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对美丽的追寻,是人类永不枯竭的愿望,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容不过是这种追求的目标化、程序化、技术化和科学化,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标志。
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郑明明认为家庭对女性的意义更为重大,应该排在前头。她说她一直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找平衡。
可以想象,郑明明的应酬非常之多。但是她说,要学会对应酬说“NO”。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哪怕每天只有在路上、车上相处的十分钟的时间。此外,她认为夫妻间的朋友圈子,也应该相互交流。她说,虽然她与丈夫的朋友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丈夫也觉得她自己的朋友太唠唠叨叨,但是每次有什么活动,都是两个人一起参加。这样,就能避免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生活,而两个人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