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杜拉拉-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线城市。光阴荏苒,等到我们毕业了,一下子闯入的是一种新的、激荡的生活。没有父母的经验可以传授,没有以前的知识积累。能够获得我们充分信任,并一起探讨职业发展和未来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我们对这样的人赋予了一个称谓:好朋友,知己。
作为一名在职场沉浮了七载的“老白领”,当我打开《杜拉拉升职记》仔细阅读的时候,一些似乎曾经经历的场景,一些似乎自己曾经也说过的话语在书中缓缓地流淌,不由得会心一笑。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广受好评,可能它是可以和新入职的白领进行处世哲学和职业发展探讨的书,是白领的“朋友”和“知己”。
《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的成功不在于描述了职场白领的生存智慧,不在于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甚至也不在于一个鲜活可爱的主人公——杜拉拉,而是在于它把白领们的职场遭遇、典型困惑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连起来,并间以简单的总结和阐发。读者或者于心我有戚戚焉,或者醍醐灌顶,甚至或者是表示不认同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杜拉拉升职记》把普通的道理蕴育在了白领们准真实的生活之中。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想到了这句人人能颂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实这句诗曾经是我的座右铭之一了,我常常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一个公司的文化,如何才能和各种各样性格的同事们搞好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仅仅拍马屁是不够的,同样仅仅努力工作也是不够的,甚至即使你是才华横溢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小环境为我们发生改变,如何影响你周围的同事去认同你,去认同你的工作。靠说教?我们已经过了“政工干部”的时代;靠事事争先?难免被扣上一个有野心的帽子;靠处处吃亏?岂不闻“升米恩,斗米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靠人格或者说靠人品,靠亲和力。通过日常接触的一点一滴的细节,展示出你的人品,慢慢地去影响他人。职场做人至高的境界应该是如同春风化雨,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他人,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因此“润物细无声”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最高境界。《杜拉拉升职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在DB,以主人公为线索,把白领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场景引出来,并描述了不同的人的解决方式,在行文中让人不知不觉地加以评论和总结,使得读者更容易认同它的观点,也更容易去继续深思这种观点是对还是错?对于读者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启发。
举个小小的例子吧,《杜拉拉2华年似水》中有一个总结:基于事实沟通,说“你迟到一小时”,不说“你没有时间观念”。这个道理基本上大家都懂,但是印象不深刻,我们能够理解这种表达方式的内在原因,以及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能够应用这个方式去表达吗?书中通过杜拉拉出差开会,以几个人的讨论过程中不经意地引出了这个结论,使得读者印象深刻,既容易接受,又不容易忘记。而且在这个小段落中,除了这个结论还有一些其他引人思考的总结性话语,例如:“我在认真地听你说话,销售要善于倾听嘛,听比说还重要”;“这管理培训生项目本来是工作,怎么搞得要利用私人交情才能逼着陈丰接下来,像是勉强他来帮自己私人一个忙了”;“一堆人当中陈丰单和田野碰杯并不奇怪,这叫‘给面子’,属于一种常见的简便易行的‘激励’手段,还可以起到‘区分不同业绩表现’的作用”;“你不能留下任何关于他人的文字记录,假如这些内容是你放到桌面上讲出来会感到尴尬的”等等。均是职场的为人处世的重要总结,书中以小故事的方式把这些重要总结行云流水地串连在一起,让人很容易记住和加以联想阐发——“我以前做的某某事是否符合这个原则?”
说了很多赞扬的话,《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了。在作者自序里面,作者这样提到:“希望这本小说,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些超越职场规则的现实意义。”我想,这应该是本书的定位了,但是作者在这本突出现实而且意义也在现实的小说里无法避免地加入了一些超越现实或者是违背现实的元素。这不能不成为一些小小的遗憾了。例如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得到何好德赏识的情节,岱西为了20万敲诈公司的情节等都违背了现实的原则,也容易给读者带来了理解整体小说内涵的干扰。相比来讲,《杜拉拉2华年似水》这样的非现实的、戏剧化的情节少了,也许整个小说的浪漫程度、戏剧性减少了点,但是整体更符合作者的定位了。另外同一相比,简单的说教文字少了,例如杜拉拉给李都的信,我实在看不出来这样简单的一封说教的信如何让与我同龄的李都觉得可以凭借它早做老大。在《杜拉拉2》中这种纯粹说教的情节少了,总结性的语言更多地贯串于字里行间,可信性、可回味性都有了较大提高,显示作者对于文字的把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杜拉拉变成唐骏
启示篇_THE POWER OF LALA
编辑手记:他们的感动,你的收获
自从《杜拉拉升职记》热销以来,有无数的网友在当当网、卓越网、豆瓣、论坛,或者自己的博客里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受。尤其是当当网,读者评论已经超过一万多条,在2008年6月23日8点,《杜拉拉升职记》当选为当当网终身五星书。
在这些读者的评论中,有启发,有感动,有激励,也有泪水。在这里,我们选取了最精华的读者评论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次向杜拉拉学习。希望在他们的感动中,获得你的收获。
看过《杜拉拉》的朋友,要认真阅读这个章节,因为或许这些读者评论有一篇就是你无意间写下的。
从杜拉拉变成唐骏
(written by tip)
最近工作狂比较关注两个人,一个是唐骏,一个是杜拉拉。
工作狂之前对唐骏不是特别熟悉,去年偶然在电视专访节目中看他侃侃而谈,口才极好、很幽默,还多才多艺。于是开始密切注意他。
前一段,她约了唐骏做采访,在做准备功课的过程中,她愈发对他的工作业绩和职场之道心悦诚服。
因为这次采访时间有限,加之是一次“命题作文”,工作狂的BQ周刊这次的封面主题是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所以,她只能在有限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紧着这个主题问。
工作狂把这个主题又划分为几个层次,比如大学生就业现状、择业取向、面试技巧及职场之道,包括同事关系,与领导相处的艺术,升职技巧及如何选择跳槽时机等。
对工作狂来说,这是一次愉悦的采访,除了完成了自己的采访意图,关键是还因此学到了很多东西。唐骏的表述不仅仅让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很受用,对工作狂这种有一定工作阅历的人也有很多值得参考的信息。
比如,工作狂不太经常跟领导保持“沟通”,刚工作那会儿,她一跟领导说话脸就红……她一直有一个信条,就是用实力和工作的成果来说话,她觉得常跟领导“沟通”有拍马屁之嫌。
而唐骏则认为与领导经常保持沟通非常重要,当然这种沟通不仅仅是寒暄打招呼……看来工作狂的观念要有一个质的改变。
采访唐骏之后,工作狂找个时间仔细读了时下很火的《杜拉拉升职记》,她早就知道这本书,一直没空看。最近影视剧相继要拍“杜拉拉”,话剧版《杜拉拉》正在上海火热上演,她本着好奇的心理决定好好研读下这部小说。
哪知,一看她就放不下了。她觉得,唐骏讲的更多的是理论和自己的特例,杜拉拉经历的职场变迁则更具有普遍性。
之所以说唐骏是特例,是因为能像唐骏活得那么精彩的人毕竟是少数,连唐骏自己都承认他是属于金字塔之上的人,为数不多。
可杜拉拉们则是普遍存在我们身边的,她姿色中等,家世普通,没有什么背景,靠自己的努力找工作、升职……
被称为“倔驴”的杜拉拉开始也不善于跟领导打交道,后来她逐渐认识到跟自己的直接主管和大老板沟通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沟通也是有分寸的,比如越级“沟通”就会让你的部门主管不悦。这里的分寸感只能自己拿捏,拉拉也尝到了能跟大老板直接沟通的方便……
工作狂顿悟沟通的重要性。
但是,人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天性八面玲珑,有些人生来拘谨腼腆。
工作狂很佩服拉拉适者生存的能力。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工作狂采访唐骏时曾问到这个问题。
唐骏当场予以否定,还特别传授了“唐氏改性格法”。即: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哪怕只有一小点,找到之后再把它放大。当优点放大以后,它具有同化效应,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对方了。当这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会很喜欢你……
他特别强调自己在大学时性格就不好,因此吃了亏,后来意识到性格好的重要性,逐渐把性格改了过来。
“性格好具体是指什么呢?”工作狂接着问唐骏。
唐峻答:“简单、阳光、乐观、善良、宽容。”
工作狂之所以追问,是因为唐骏说了只要性格好,搭配勤奋、沟通、机遇任一个都能成功,如果都具备了那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工作狂于是比照了下自己,别看她外表温婉柔弱,但骨子里却是个倔脾气和急脾气。于是,遇到看不顺眼的事就爱发火,如果事情没有改观,进而又上火、烦心。用中医的理论来讲属于“肝火旺”一类。
“这还能改?”工作狂一直把其视为遗传基因范畴。
想想拉拉曾是有名的“倔驴”,都能修炼得遇事心平气和沉着冷静。工作狂遂看到了曙光……
她仔细研究了唐骏关于性格好的几个要素。觉得简单、阳光、善良属于她本性中的。乐观,她做得不够,遇到困难容易悲观厌战,甚至放弃;宽容嘛,有时因为太好强,容易跟人家暗自较劲,免不了身心俱疲……
如此这般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番,工作狂觉得看完《杜拉拉升职记》收获颇丰。她还很佩服杜拉拉在为工作努力付出后,敢于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劲头。是啊,自己都不为自己争取,还等着别人主动点到你的头上?也许人家以为你发扬风格呢!
其实,人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同时也是实现自我期许的过程。
杜拉拉正是因为不甘心在民企,于是进入了世界500强的外企。之后又不甘心做个月收入三四千元的外企“小资”,想要做经理级别的“中产阶级”……于是逐步升职为年收入23万的HR经理。
关于目标论在升职中的作用,唐骏有过深入浅出的心得体会:
“在微软,公司高管叫总监,他是我进入微软确定的第一个目标。于是,我就开始观察总监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处理文件,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做出一些判断……然后再比较自己,这样很容易就看出我和他之间的差距。如果他的方法真的好,我就开始学他,在那几年中我一直不断地学习,一段时间过后,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