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杜拉拉-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一个小老板“阿发”已经被大家刚才从电影情节里给毙掉了。这个光脚穿拖鞋骚扰杜拉拉的小老板阿发不简单,《杜拉拉2华年似水》里面,他已经发达成上市公司某某汽配的董事长了。
和徐静蕾谈到为什么这本书这么火,我当时说了几点:首先这是关于一个姿色中上的白领女性,一个纠缠办公室恋情的故事;其次这是一个典型大型外企的*故事,里面横跨中外文化冲突,纵向上下级纷争:以上两点都是职场上的热点。另外,全书是一个很真实的讲故事过程,而不是西单图书大厦一层职场书架上那些葵花宝典、求职大全、职场圣经什么的真假无法辨别的手册工具书;最后,这是一个从底层一路打拼,特别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过程。从读者的角度,它既道出了朝九晚五,每天挤地铁的一线打工一族的酸甜苦辣,也迎合了有一定管理责任,每天周旋于上级下属之间,苦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中层白领;从管理学的角度上,它也是一本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用工具书,如*ART原则、STAR沟通方式,SOP流程和360度全方位评估手段的实际应用等,如果拍成电影的话,目标观众无疑是第一类人群。还有,相对于《圈子圈套》(我也出席了作者王强在王府井书店的签名售书仪式)和《浮沉》等火药味十足的市场销售大战,这本书离大多数职场女孩子更近。白领、外企、女性又有点小资的爱情故事让《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很多女孩子的枕边书。更有不少职场中人把“倔驴”、“有才”的杜拉拉提炼成职场版的“不抛弃不放弃”。
那天下午大家在一起讨论了很多,人物上从海伦到玫瑰,从王伟到李文华,从周亮到帕米拉,当然主要还是围绕杜拉拉。从职场上,杜拉拉的成功,我认为离不开三个气:志气、力气和运气。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无疑是大多数职场人的志向,人的成功也肯定离不开运气,但运气往往像约会时要考验你成心来晚的女孩子,总是在你付出足够的力气之后才到来,设想如果干活有倔驴之称的杜拉拉没有经常加班到很晚,又如何能引起总裁何好德的注意和青睐?
那天下午徐静蕾在智联从两点半一直聊到四点半,完全没有明星的架子,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的构思讨论中而又不拘泥于原著的情节,大家从乘坐飞机延误到公司邮件的误发,碰撞出很多快乐的经历。我没有吹捧她的意思,但作为智联的代言人,我相信她在广告中传播的快乐工作真是发自内心的。回到电影的话题,她显然不满足简单重复书中的情节,我们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快乐?电影在这方面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一些原始的感动。
后来,听说老徐在她的博客里提到了这次交流是一个很愉快的下午。没有想到的是,她后来真的去了谷歌等很多外企,和做人力资源的人聊,到食堂体验生活,甚至在上海取经的时候引起了“神秘男”事件。她为什么这么认真?由于代言的关系,听朋友聊起徐静蕾,总是用才女形容,像我开始认为她就是出演杜拉拉的绝配印象一样,她们的聪颖、知性,有品味、有生活情趣,在一定程度上还真的有很多共同点。徐静蕾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但她没有在外企做OL的经历,此次拍电影,绝对不是简单地出于兴趣和玩的心态,在我们走进电影院之前,徐静蕾自己已经铁了心要走进杜拉拉的世界,因此,老徐这次要玩真的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姚晨:我与杜拉拉很像
4月8日,根据小说改编的话剧《杜拉拉》先于影视版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由何念导演,姚晨主演。
姚晨版杜拉拉,会是什么样子?自我归类为“极其没有目标型”的她说:“我不是白领,但我可以根据我的个人奋斗史来感受她——我们都是没有背景、完全靠个人努力一步步走过来的,能走到今天,50%靠命运,30%靠努力,还有20%,则是为人。”
天赋不够,弃舞蹈学表演
杜拉拉的奋斗:从民营企业辞职,跳槽至美资500强企业;姚晨的奋斗:离开福州歌舞团,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姚晨的简历上写着:1993—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学舞蹈出身的她,后来怎么会改行学了表演?
姚晨是福州歌舞团在北京舞蹈学院定向培养的学员,但学了一段之后,她对舞蹈越来越没有自信,“舞蹈对天赋的要求太高了,我完全达不到那些要求,因为跳不好,我有一段时间迷茫而绝望。这时候,我的一位贵人跳出来了。”
这位“贵人”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老师牛娜,她教了姚晨台词、表演等基本功,后来,姚晨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并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段学舞蹈的经历,似乎没有给姚展现在的生活留下太多痕迹,“功力都废了,早就还给老师了。我有一位同学,前两年主演过舞剧《雷雨》,但前段时间她告诉我,现在的体力已经跳不了《蕾雨》了——这才几年啊,舞蹈就是这么残酷。表演就不同,就算五六十岁了,也能演戏。”
新人被欺负,片场也敢提意见
杜拉拉的奋斗:升职为行政主管;被上司欺负姚晨的奋斗:当上女一号,但享受不到相应待遇。
大三演第一部戏,第一部戏就当上女一号,姚晨无疑是幸运的。也是这部戏,让她真正开始了解复杂的影视圈,“像杜拉拉那样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之前我根本没遇到过。”
这部戏是根据冯骥才小说《神鞭》改编的电视剧。姚晨说:“我虽然是女一号,但因为我是新人,完全享受不到女主角该有的待遇,我这个女一号是挂名的,简直连打杂的都不如……”
尽管如此,新人姚晨却一点也不怯,拍戏时依然较真,“哪怕会得罪人,该说的我还是会当面说——我让你舒服了,但戏糟了,这可不行。当然,我那时候不成熟,很多看法也片面,因此最后意见也没被采纳。只要导演不管我说得对不对,先听了之后再婉转告诉我我的错误,我完全能接受。”
“堕落”去演情景喜剧,红了
杜拉拉的奋斗:兼任上海总部行政经理;大展身手姚晨的奋斗:接拍《武林外传》,开始走红。
“一次我去云南元谋,那是穷乡僻壤,山上只有一两户人家,结果他们看到我,直喊‘排山倒海——’我很惊讶,对着山头向他们直喊‘哇——你好厉害’。我这才知道,的确有很多人认识我了。”
看一个人是否成名,有一个标准是是否会被狗仔*。姚晨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在北京被跟踪了三四天,毫不知情,登出来的照片把她的家曝光了,“看到那张我在窗口打电话的照片时,我手脚冰凉”。第二个故事,则是在大街上,“我没吃饭,饿得要死,拎了个破塑料袋准备吃里面的火烧。助理怕我被拍,让我别吃,幸亏忍了没吃——第二天就被报道了,如果拍到我狼吞虎咽吃火烧的照片,天,那肯定丑死了。”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武林外传》大热之后。《武林外传》的人物和故事,起源于尚敬拍《都市男女》时和演员们边吃盒饭边聊天的过程,而和尚敬结缘,则是一个“恶俗”的故事,“我陪一个同学去面试,结果要了我。天哪,我居然要去演情景喜剧,当时觉得自己挺悲壮的,为生活所迫都沦落到这个份儿上了。”《都市男女》之后就是《武林外传》,“稀里糊涂的,谁知道《武林外传》会火成这样,那时候,好多人都还不愿意演情景喜剧呢。”
回到舞台,演一个喜剧杜拉拉
杜拉拉的奋斗:升任人事行政经理;姚晨的奋斗:选择剧本的空间大了。
姚晨在北电读书时演过话剧,演的角色是《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暗恋桃花源》中的云之凡……等等,怎么好像和姚晨现在的形象截然相反呢?
她哈哈笑:“都是些特装、特严肃的角色。别看我现在这样,那时我演戏可出名了,传今晚有姚晨的戏,连外校的都会跑来看。”
可如今,她却为《杜拉拉》愁得脑袋一个变成两个大:“以前一学期排一个话剧,现在只有一个月,还叫做商演。第一天拿到剧本,回家一看我就失眠了——这些没人性的,就尽在别的地方使劲,我的角色一点都不好玩……”目前,剧本还在边排边改中,并给杜拉拉加上更多喜剧成分,“是积极向上、乐观的,而不是教你削尖了脑袋怎么对付别人。有时候,你越这么做,反而离你的目标越远。我和杜拉拉不同的,应该就是这一点——我是个极其没有目标的人。”
姚晨的身边,有什么白领朋友可以指点她白领生活的吗?她说:“有,我的同班同学,就是我陪着去和尚敬面试的那个……现在她已经挺像白领的了,规规矩矩,离演员的感觉越来越远了……”
赵赵看闲书《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先在网上看,两天就看完了。谈不上文采,但真实,真就像白领盆友(朋友)面对面和我聊天,快人快语,干净利落,有理有据,不服不行。语感、常用语、节奏,全对。我对畅销书一贯有点偏见,看谁在榜上,就懒得看了,要过个一年半载才愿意拿来扫一眼。这本好,畅销得有道理。杜拉拉可爱的基础是能干、不自恋,事业观恋爱观还真有粤女的务实劲儿。我向好多外企的盆友推荐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甚至还一脸怀疑地问:不是你化名写的么?看对方愕然,心里更升起大大的问号。
《杜拉拉2年华似水》
《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似乎把爱情放在不很重要的地方。对一个爱情的发生发展,都有非常实际的考虑:是否影响事业。分手也干脆,受不了拎不清的状况。2中索性没有爱情,倒让人看出女孩气了。1是摆出个硬扎扎的架势,有点像小孩装大人。2中很多事遇阻,不再是有斗志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不谈爱情,因为旧有的太根深蒂固,原来是长情,日中无爱,天天午夜梦回,爱情简直附体。也可以说没有遇到新的好爱情,但选定了的就舍不得忘,还是老实人。
里面有些别人的爱情。60后的,80后的。可能写的时候也就随机选取手边熟悉的案例,并不是特设的典型性格。不是所有的60后阴郁的心田都渴望美女的滋润却又生怕程度太深带来各种影响,也不是所有的80后都二得盲目冲动但有狗屎运。一个这样的时代,充斥各色人等才应该。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总结,杜拉拉愿意,且忙不迭地把经验与需要的人分享。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作者务实却古道热肠的广东面孔。广东好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辉:润物细无声
——评《杜拉拉2华年似水》
一向以为,中国的白领阶层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因为它对于中国,更多的是舶来品,是历史长河中新的浪花。曾几何时,中国社会中是没有白领的。孩子长大了,顶父母的班,或者在家庭的安排下进入一个单位,继承了家庭的人脉,做一份一辈子的工作。这可能就是那些大我7-8岁的人的一生。白领阶层即使在今天,也更多地存在于中国的一线城市。光阴荏苒,等到我们毕业了,一下子闯入的是一种新的、激荡的生活。没有父母的经验可以传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