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许倬云谈话录 >

第4部分

许倬云谈话录-第4部分

小说: 许倬云谈话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我祖父会演算代数,即中国的天元术。从南宋起,无锡数学就好,华家、秦家、孙家,世世代代互相教数学,传统数学和西洋数学混在一起。辅仁中学的老先生也教我们实学,譬如教国文的老师,要花很长时间考证一个词给你听。我们最注重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江南制造局第一批翻译数理科学的人中有不少无锡人。
  我们学校一直保持小规模。上海印刷局提供教科书,英文教科书是从印度运到上海来的。留洋外国,广东人多于江苏人;回来服务,在本乡传授西方教育,江苏人多于别处。无锡人读了英文以后,到上海出洋留学,做贸易,做银行。
  我们家族里一直有几十亩田的收成属于家族的公款,用来供祭祀、济寡妇、供学费。我们每个孩子上学都有学费拿,我上辅仁中学时,还拿了学费,等于是奖学金,叫“膏火资”。
  以前不敢想象我能到学校读书,因为我的手脚情形那么坏,上海一般的中学都是楼上楼下,而且我的知识程度乱七八糟。回到无锡以后,父母亲说去试试看,我两个哥哥都在辅仁中学读过,学校离家只有五分钟路。我父母从来不为自己孩子上学去交涉,这是他们第一次为孩子找学校:“我们的儿子是特殊的情形,不能剥夺小孩子读书的权利。”小学校就很容易商量,让我去试试看,但是有一个条件:第一学期就要及格。
  我们读的教材跟教会学校的教材几乎一样,一半的课程是英文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英语教材。我是用英文读数学的,这是很奇怪的做法。辅仁中学师资非常好,1950年以后,很多老教员被分配到大学教书。当时江南好学校不少。从扬州的扬中,上海的上中,到苏州、无锡、常州、太仓、江阴,每个县都有优秀的中学。最近南京大学的朋友告诉我:全中国的院士人数,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无锡第三,苏州第四,无锡一个地方出六十个院士,辅仁中学出十二个。这就是江南的教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辅仁中学(4)
在读辅仁中学之前,我受的教育不在系统知识范围之内,随机抓到什么读什么。辅仁中学对我的帮助极大,学校里最好的学生组织小班,选课制度不像现在一年级选课用一样的书,是跳跃的。他们把我分到小班里,抽调最好的学生彼此学习。但是这个小班不是因我而设,本来就有了。我们小班十来个学生,我进去时程度最差,因为我底子一直不好,由他们带我到一定地步,很快我也跟得上了。高中三班,淘汰率很高,等到考大学时进的都是全国最好的大学。
  语文和数学只要摸上路的话,很容易学,天下最容易学的就是数学,因为数学没有例外,最怕的就是有例外。像化学、物理也有例可循,也很容易学。在学校里,班上办壁报,有补白的地方,就让我去写。我们几个同学都会写,我会写并不稀奇。辅仁中学使我从不成系统的学习,变成有一套系统,只有自由制的中学才可以这样。以前看到翼云能去读书,我当然很羡慕,进入辅仁中学,我也如愿得偿,心里好过多了。
  在辅仁中学时,沈致平先生、裘维霖先生给我印象很深,我当年受这两位先生益处甚多。我们的老师都能兼教别的课,堪称全能,真是了不起。他们有能力在大学任教,但是他们宁可留在无锡教家乡的子弟,真是全心全意奉献。
  杂读群书
  我小时候读书甚杂。我父亲读什么书,我就跟着读什么书,像宋朝的名臣奏议《东莱博议》。开头莫名其妙,慢慢也就看懂了文言文,我父亲把文章分析给我听,对我很有帮助。
  我最早看的书是武侠小说,因为我舅舅在看,我和我弟弟也拿来看。武侠小说是碰到机缘就看,著名的武侠小说,我没看的不多。我十来岁就开始读《史记》,父亲说:“你别老看武侠小说,好好看看《史记》。”《史记》写得很好,有感情,司马迁是“一家之言”。《史记》里加了很多合理想象,《左传》更是如此,哪里有夫妻夜里商量事情,作者都知道?不但中国史书如此,西方英雄传也是如此。
  抗战时,我读了一批报刊,像《大公报》、《观察》、《时与潮》,还有旧的《东方杂志》。巧得很,我们在重庆住的地方是申新纱厂的产业,舅舅住在楼下,书房有很多杂志,有整套《东方杂志》,也有梁任公的全集。我有父亲和舅舅的书报可读,从那时候起,我养成了每天看报的习惯。
  我父亲也不是有系统地教我,其实是随机指点,比如他听BBC,了解欧洲的战局,会讲给我听,因为我听不懂英文。他把地图挂在墙上,告诉我战争打到哪里了。他要找听众,我是唯一的听众。
  我父亲完全是受英国教育,我的英文不是他教的,是到了辅仁中学才学的。之前我只懂ABCD,辅仁中学英语教法真是好,有一半教材是用英文写的。沈致平老师教得好,他不背文法,不背课文,讲句子结构,讲文章结构。他一上课,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随意点了学生,从一个学生一个名词,再到一个学生一个动词,加个形容词,加个副词,一路就衍生成一篇文章,一堂课可以教出很多东西。对话无所谓,我们是阅读和写作为主,一般阅读的是翻译本,像莎士比亚的、傅雷译的东西,非常自由,顺着你的性子自己发展。我们十个人的小班,某一个人有哪一项强项,他要负责教别人。我们高二时,老师就晓得:你们这几个人已经超过高二的程度,暑假时就做高三的功课。我始终觉得高中教育要不了三年,怎么与人相处,怎么与人合作,这是最要紧的,知识方面其实很容易。现在的教育有点本末倒置。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辅仁中学(5)
我对历史一直都有兴趣。我在学校里,老师说,你的历史、地理、国文知识基本不错。我读了钱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裘维霖老师就推荐我读顾炎武的《日知录》,这些使我的兴趣越来越深。那时候我的强项是理科,很快我的数学就上去了,我一直想学理科,可是我在化学实验室,试管拿不稳,几乎引发火灾。从此,我打消了学理科的念头。学校的安排,本来一年级在一楼,二年级、三年级都上二楼;为了我的方便,安排我们班一直在一楼上课,我非常感激学校。
  新文学我基本都看,我看书速度很快,所以没落什么东西,我一辈子没有背过书。因为我从小读书一个人自己瞎读,所以口音不准确,从字义上下一琢磨,懂得它的意思,可是发音不会,至今还常念白字。
  在辅仁中学,我们用无锡话教书,所以外来的老师很辛苦,讲的是文白交杂的蓝青官话,因为学校的孩子都是本地人。我本来会四川话,天下最好学的话是四川话和湖北话,属于中州音,真正的中州音就是湖北北部的话,所以后来我学普通话也不难。
  我没有读过小学、初中,直接上了高中,这种例子也不少,那时候很多人因为抗战在四乡八镇自己读书,抗战胜利回到城市有可能直接读高中。而且,那时候读大学可以凭同等学力,不管你的文凭,现在不可能了。现在学制死死板板的,没有多大弹性。
  我的兄弟姐妹都是受正规的教育,我弟弟,还有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在抗战期间都是住校,十一二岁的娃娃就住在学校里。我几个大的姐姐都在大学住校。我大哥早死,是辅仁中学学生,二哥许庆云也是辅仁中学学生,他是抗战时期成都的金陵大学毕业的。我弟弟在中央大学附中,我姐姐在南开大学,我叔叔的儿子老九凌云,读的是无锡中学。
  我的三姐许有榛是西南联大毕业的,在鹿桥《未央歌》写到的学校。《未央歌》不提学生生活辛苦,其实,那时全中国的学生都很辛苦,都是一个人只有一套衣服,都吃不饱。公务人员也吃不饱,所以我们这一代人都长得矮,营养不良。
  我们这一班,在高中不用读三*义,到了考上台湾大学,民国三十七年行宪,命令刚刚到台湾,我刚刚进入台大,也不用读三*义。等到国民政府迁到台湾以后,在我下一班开始又恢复读三*义,所以我那时候没有读三*义。
  当时我手脚还是不好,我父母在厦门或者上海,我在老家跟老九一起住,雇了一位男工,既做车夫,拉人力车,也照顾我们两个孩子的起居生活。当时父母讨论过,假如那种生活维持下去,我恐怕不方便到外面读书,就在无锡读书算了。当时钱宾四先生在无锡,荣家办了一个江南大学,他做文学院院长,我父母打算我将来读江南大学。如果没有后面我逃难到台湾,宾四先生没有逃难到香港,我就可能做宾四先生的学生,结果可能不坏。
  无锡人都很佩服宾四先生,他是自己学出来的,真是聪明,当然西学的东西不多。《国史大纲》是民族史观。我的《万古江河》是从他那里完全离开了,是世界史观,这本书跟以前的通史不一样,之前不管海峡两岸,写的都是民族史观。在抗战时期,救亡是最大的主题,我要到五十岁才能够静下心来说:日本人的罪状不是日本民族的罪过,是一批日本军阀的罪过。要到五十岁才能摆开这个仇恨,你想想看,多难啊!。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辅仁中学(6)
人心思变
  抗战胜利以后,我父亲的工作是做全国引水委员会的主任,清理各个航道的漂雷和障碍,可是只清理了上海的航道,内战马上打起来了。等到我父亲退休了,可以在海关领到一笔丰厚的退休金,但是货币改革,发行金圆券,他全数兑换,后来金圆券变成废纸。老人家一生辛苦,完全白费。
  抗战以后的无锡大不如前,日本人占领时没有建设,没有更新,还是小巷子,还是茅坑,闻起来满城都是臭味。小河里的船可以到后门口靠住,我们家二三百年祖宅,前后三进,前面是街,后面是河,跟周有光家的房子一样。许家在无锡不算大家庭,人数不多,而且我们是外来的 “客许”,我们隔壁有“本地许”。
  无锡的经济有丝绸、纺织、机械厂、交通中心。内战对无锡没有损害,没有打仗。内战时,我不在国内,我父亲的理解,这仗根本不能打,共产党输了就谈判,一赢就不谈判。那个时代,由于经济混乱,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蒋介石用了特务组织来控制,更是自由分子受不了的。生活上,抗战第一年大概马马虎虎过日子,第二年就不行,第三年以下就越来越穷了,拿薪水过日子的人都过不下去。胜利后,好日子也没有几天。不过,国家替大学、中学设立公费,养活青年学生,功劳不小。陈立夫是蒋介石的*部长,*宣传,骂他是“四大家族”之一,其实他没有贪污。他建议:“给我两个师的费用,我替国家保持学术香火不断。”
  因为生活艰困,加上特务,大家都很气恼,当时也有发国难财享福的人,有奸商,也有权贵,所以一定有对政府的批评。年轻学生干脆就往延安跑,去了一看,像王实味写的《野百合花》,发现延安是阶级森严的地方,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王实味写得很有意思:“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有些学生投了延安又回来了,有些学生就无回头路了。当年在新四军的地方,比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