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朝日光鲜王国-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体是什麽意思,打个比方,共军过江,合围南京。**眼看要完,出最後一招,机动部队游弋到侧翼,去突击镇江,共军前指二三野不合,独眼龙主持战役,故意派西米哥在镇江驻防策应,西米哥心中恼火,你去南京吃肉,让我在江边喝西北风。老子不干,於是自领军去攻上海,结果镇江被**攻破。二三野先後被围歼,这时就不是统一的问题了,而是被人一路追赶,赶出江淮,北渡黄河,划河而制的格局了。史称秦淮河上的奇迹。波俄战争就这麽个意思,维尼在今晚结束之前特意加这麽一段,主要是为了国粉开心,汝等YY有高/潮的感觉了吧。记得下周请早,接着说地中海的执政套路。
………【Part 02】………
接着昨晚,继续说地中海,扩张受阻,国内又接连出事。莫斯科铁路工会大罢工,农村地区出现绿军抗粮运动,波罗的海水兵起义陆续袭来。工农兵各界为何会蜂起抗暴?因为各阶层都觉得被布尔什维克骗了。原来许给工人的工会民主,8小时工作,却换来全年无休的18小时义务劳动,如果敢不尽义务,就有契卡制裁。原来许给农民土地改革,却变成土地集体化,强征余粮,如果敢不把口粮当成余粮全数奉献,那就被拉去打靶。至於水兵,当年革命的骨干,承诺过得军中士兵委员会民主模式,压根没有,变成政委专权,三人军事法庭制,比当初沙皇军队纪律还要残苛。虽然陆续镇压了国内工农兵各次起义,但地中海也不得不考虑转换策略。点子也背,大饥荒又来了,伏尔加河流域饿死上千万人。原因何在?粮食徵集太凶。第一轮是布列斯特赔款,要赔给德国人60亿,其中50亿用黄金和现钞支付,其余10亿则要用粮食付。第二轮是内战,更加残酷的徵收。这两轮搞完,连种子都没了,自然是饥荒。怎麽办?一面用粮食税代替食物徵集,一面向西方求援。美国人和瑞典人心善,提供了大批救济粮,并且按国际惯例希望俄国能有民间组织出来共同协作放粮。地中海可不傻,救济是要的,民间组织却是不放松的,省得自由派知识份子借机出风头。老外的援助,只能先交给布尔什维克,然後由他们全权操作。什麽意思?好比朝鲜饥荒,国际提供帮助。先得交给小胖,然後文宣开动,一面说饥荒是由於外国封锁,一面把外国粮食当作小胖党的关心,发给子民,既祸水外引,又刁买人心。
饥荒过去,反手又把在饥荒中自发组织,做志愿者的知识份子以及教会人士一顿修理。知识份子里有国际名望的,装上轮船,礼送出境。史称哲学船事件。至於其余,一律发配古拉格群岛。所有大事告一段落,经济也要调整,让一批和布尔什维克有关系的本土商人出来搞市场经济,先富起来,活跃国内经济。对外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邀请想发财外国老板来俄投资,反正这里有的是血汗奴工,布尔什维克和外国资本家双赢是没有问题的。最出名的一位,是美国人哈曼,用百万小麦换取俄国的百万毛皮,捡了第一桶金(这位仁兄後来也是沧海变革的钥匙,阳朔煤矿上千万吨的煤炭也是他的),此例一开,俄国人民的老朋友们自然纷至遝来。有了外汇,再去美国投资,政学两届院外活动,什麽左翼进步人士,友好政界人士,务虚就传信仰,务实就给美金。再靠这些人去影响美国主流舆论,向美国无知的广大民众,灌输不干涉俄国内政的价值观,世界观。剩下某些一根筋搞不定铁肩担道义的人士,被布尔什维克称为老牌反俄分子,不断被妖魔化,顺手又在国内对自己的子民大作文宣,目的就一个借揭批老牌反俄分子,在人民潜意识里洗脑,偷梁换柱的把**与反俄挂鈎。
所有大政方针都搞定,地中海自己的大限慢慢来到。两个女人。一个是社会革命党的余孽卡普兰,还有一个是二奶伊内斯,这两位一个暗杀,伤了地中海的身,一位感染霍乱早死,伤了地中海的心。身心俱疲之下,不久就中风了。结伴问题浮出台面。
这时的党内派系如何?四大派系。其一,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为首的是革命前後出道的老兄弟,根基在旧彼得格勒,这些人在废都骑洋马,学钢琴,住豪宅,模仿旧贵族气质,在莫斯科控制最高苏维埃,也就是人大帮。其二,老爹派,老爹政治秘书出身,长期管理组织人事处和登记分配局,手下都属於内战期间出道的征粮队,政委骨干,也就是中生代政工系,在军中又是察里津弟10集团军创立者,骑兵军系的老领导,同时有盟友特工系的捷尔任斯基。其三,布哈林为首的年轻技术官僚派,他们是新经济政策的执行者,控制着部长会议,体制外有新贵商人耐普曼的支持。其四,托洛斯基派,原区联派分子以及内战中的西方面军山头。
四派之中谁最强,托派。谁最险,也是托派。托派最大痛脚,他们其实不是布尔什维克出身。正统布尔什维克老中青三派,都对他不服气,单挑他谁都不怕,但如果3扣1,那不行。地中海是个什麽意思?早年间,他把托当成对手来防,心中想传的是二代斯维尔托洛夫,三代布哈林。但计画赶不上变化,斯维尔托洛夫死於西班牙流感,他的政工系盘口被副手老爹接收,,老爹声势一起,又和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结盟围堵托洛斯基。不久地中海连续中风,老爹野心膨胀,通过盟友捷尔任斯基,安插医生护士秘书,幽禁了地中海。地中海多聪明,一眼看穿,要反制,让王后克鲁斯卡娅,秘密串联托派,预备化敌为友,联手清君侧。事机不密,老爹得知,公然大骂王后是个老(左女右表,维尼中文程度不好,不认识这个字)。地中海更火,留下遗嘱,表面上是点评各位委员,实际是废老爹,想传给谁,托洛斯基过渡,布哈林隔代接班。但到了地中海龙驭归天,王后本想在13大上公布遗诏,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坏了大事,他们的目标是托派,老爹侥幸过关。不久托派被压制,老爹反手联络布哈林派再攻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老兄弟派出局,此时,莫洛托夫,古比雪夫已经入局,军中伏龙芝被暗算在手术台上,捷尔任斯基一死,契卡也换了老爹嫡系。老爹藉口新经济政策是走资派,把布哈林一派也拉下了马。最後基洛夫案爆发(小基本是老爹一派,被派去旧都接收老兄弟的地盘,不想他尾大不掉,想做钟会。老爹於是除了他,再嫁祸给已经被打在地上的对手),大清洗顺势上场,可怜地中海在水晶棺里,哭都哭不出来。
………【Part 03】………
又到更新时,接着说老爹。有人说老爹如之何,教主如之何,好像都是天煞星下凡似的。其实事情要细分析,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杀手,他们做那些事都是有理由的。拿老爹来分析,分三个层次。
对知识份子,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这票残余份子的打压,那是出於党性,不过是延续了地中海一贯方针,退一万步说,即便上来的不是老爹,而是托派,或是布哈林的新经济派,这种政策也不会有所改变。不清除政治思想上的异端,党国的根基就不会稳固。
而对党内异己的清洗,这是出於私心,虽然从党国大业来说,这样做是动摇国本,亲者痛仇者快,但在老爹的立场,不把这批老布尔什维克,托派,布哈林派清洗出去,那自己就睡不着,自己的派系就不能全面夺权。所以这样做对老爹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对第三种人,也就是乡村富中农中分子的镇压,那是出於为集体化政策开路的原因。维尼以前已经说过苏联模式劫农济工的集体化是怎麽一回事了。今天无非回顾一下。思路源起是地中海,高徵购,一为对德赔款,二为支撑内战。到了老爹这代,目的是为了实现工业化,手段就借用了地中海的高徵购方案。大规模的徵收农产品,然後依靠初级农产品出口套汇,有了外汇,再引进工业化所需的机器,技术,设备。自然农民在老爹这盘棋上,是属於被牺牲的弃子。至於集体农庄,则是老爹为了克服地中海时期单靠武装征粮队,流动征粮无法完成徵收指标的应对措施。有了集体农庄,等於把农民牢牢控制在了土地之上,不像单干自耕的时候,能够瞒产私分,还可以远走他乡躲捐躲征那麽方便。简而言之就是恢复到俄国传统的农奴制。当然老爹这套豪赌方案,维尼也说过,不是单靠牺牲农民,工业就可以起步的。还得看运气,老爹运气好,手里有了钱的时候,正赶上美国金融危机,客观上需要向外输出工业,於是才有了30初美国企业赴苏投资,苏联工业化起步。到了30中後期,又有苏德互惠合作。30末再赶上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左派政府,甯与苏联不予佛朗哥,把西班牙多少个世纪积累的美洲黄金,都运到了苏联,老爹这样才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後来的教主,没有这样有利的国际环境,还学老爹这一套,那就连裤子都输掉了。最後说说饥荒问题,那是一定的了,劫农济工嘛,口粮,种子都当余粮收走了,那自然要饿死人了。当时的俄国,和後来的天朝差不多,至少上千万,受害最重的是有欧洲面包蓝之称的乌克兰,保守估计600万左右,而且老爹够狠,知道这样,乘机下令粮食只许出不许进,为什麽呢,老爹的盘算是帮一直不服软的乌克兰人减丁,最好都死绝了,再往那移俄罗斯人。
紧跟着二战,以德国为视角,放点马後炮。元首41年的策略无非3分锁英,7分攻苏。这是元首杯具的开始。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想要赢,先得明了对手的国家政治形态。对付英国,靠看不见敌人的战争,封锁轰炸之类,想要逼降伦敦,基本不可能,日不落帝国的海运供给,殖民地基础,美元支持都足以维持本土运转,仅凭北非,巴尔干局部战争去锁航线,潜艇战,空袭去打击抵抗意志,成果差,绩效低,拖到猴年马月,也不见得能把英国困住。对这些西方国家,还得是登陆,陆军一走一过,41年的德国陆军,英军那里挡得住,至於英国国民,看不见德军的时候,就和法国人一样,爱国主义口号喊得比谁都高,等一看见人家的军乐队,自由世界的人民,小算盘比谁都精。西方世界都是这样,国民是老板,政府是管家,军队是保安。流氓一入侵,保安拦不住,这时,管家是没有资格替老板拿主意的,什麽焦土抗战之类的玩意,是搞不出来的,到了那时讲究的是骑士战争,优雅的投降。有人问,英国有海空优势,能登陆成功吗?要知道那是41年,英国所谓的优势,空军已经最後一口气,海军也有限,陆军更别提了。而德军根据资料回忆,光登陆场就选了三处,有最近点,有从爱尔兰绕,还有从北海突袭,登是稳登的,无非海空稍处劣势,第一轮上岸时,要多伤亡几万人的事情。後来是因为统帅部,参谋部大概也是传统西方军队,和美国後来诺曼地登陆前一样,算来算去,越晚登损失越少,为了减少伤亡,於是帐越做越细,结果一拖二拖,等元首又兴了东进的意思,海狮计画就搁浅了。这样的历史责任,主要还得那批参谋,会计抗。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只算战术帐,不算政治账。多给元首一些好的资讯鼓舞,元首一发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