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袁世凯传 >

第54部分

袁世凯传-第54部分

小说: 袁世凯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名叫崔启勋的警官,心怀愤懑。某日提笔信手在纸条上写道:“匹夫创共和,孙中山不愧中华先觉;总统做皇帝,袁项城真乃民国罪人。”纸条为另一警官捡得,乃投书告密。军政执法处立即将崔某捕去。不几天,经袁世凯批准处决。当囚车抵刑场时,观者如堵,崔某大声疾呼:“奉劝诸位同胞,当今之世有子弟者,千万莫教他读书,千万莫教他写字。我这是读书写字的结果!”其言词悲惨,观者多为落泪。时人称为“洪宪文字狱”。紓紣矠
  就是在这种恐怖的气氛里,袁记国民代表大会吹吹打打,拉开了帷幕。
  注 释:
  ①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页110。又见天忏生、冬山:《八十三日皇帝之趣谈》,1916年版。
  ②张国淦:《洪宪遗闻》。
  ③黄恩施(P.S.Reinsch):《一个在华美国外交官》(An American Diplomat in China),纽约1922年版,页172。
  ④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见《君宪纪实》,全国请愿联合会1915年9月编印。
  ⑤《严几道与熊纯节札节钞》,见《学衡》第10期。
  ⑥崔唳生编:《最近国体问题风云录》,1915年9月版,页2。
  ⑦杨度:《君宪救国论》,见同④。
  ⑧《上海共和保持会宣言》。
  ⑨同⑧。
  ⑩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人文月刊1936年版,页154。
  紒紜矠《申报》,1915年8月17日、27日。
  紒紝矠《蔡廷斡致莫理逊函》,1915年8月17日。见《莫理逊通信集》(The Correspondence of G.E.Morrison)第2册,剑桥大学1978年版,页453。
  紒紞矠《莫理逊致朱尔典函》,1915年8月20日。见同紒紝矠,页454。
  紒紟矠《恽宝惠致冯国璋函》,1915年9月7日,见《大树堂来鸿集》(未刊)。
  紒紡矠《王廷桢致冯国璋函》,1915年8月24日,见同紒紟矠。
  紒紣矠同紒紟矠。
  紒紤矠《国民议会事务局致各省将军密电》,1915年10月14日、24日。
  紒紥矠《朱尔典致兰利函》,1915年9月23日,转引自陈志让(Jerome Ch'en):《袁世凯》(Yuan Shih-K'ai),伦敦1961年版,页215。
  紒紦矠《驻日本陆公使致外交部电》,1915年9月24日,北洋政府外交部档案。
  紓紛矠同紒紦矠,1915年9月26日。
  紓紜矠同紒紞矠。
  紓紝矠《袁世凯与朱尔典谈记录》,1915年10月2日,原件系油印本。上海图书馆和日本国会图书馆静嘉堂文库各藏一件。《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所收录为删节本。
  紓紞矠黄毅:《袁氏盗国记》,上篇,页60、61。
  紓紟矠同紒紜矠,1915年10月13日。
  紓紡矠同紒紜矠,1915年10月11日。
  紓紣矠王建中:《洪宪惨史》,1925年版,页25。
  

国民代表大会的骗局与洪宪皇帝(1)
恢复帝制的丑剧,完全是在袁世凯及其爪牙的导演下进行的。10月25日,在全国开始选举国民代表。三天后,各省陆续举行国体投票,投票地点规定在将军或巡按使公署内,将军和巡按使是法定的投票监督人。其票面只印“君主立宪”四字,令投票人写上“赞成”或“反对”字样。至11月20日,北京及各省投票一律告竣,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2月11日上午9时,参政院开会,以总代表的名义汇查票数。各省国民代表共一千九百九十三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一千九百九十三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参政杨度和孙毓筠立刻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林长民立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一片欢呼声中散会。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尊重民意说:“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他明明是“同意”推翻民国了。但接着他又谦辞道:“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天生民而立之君,大命不易,惟有丰功盛德者始足以居之。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迭经事变……辛亥之冬曾居要政,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①
  袁世凯的推托是假,要党徒为他背信弃义进行洗刷是真。按照预谋,同一天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通过早已准备好的第二次推戴书,当晚进呈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练新军)、匡国(屠杀义和团)、开化(办新政)、靖难(绞杀辛亥革命)、定乱(镇压“二次革命”)、交邻(承认日本“二十一条”要求)等六大“功烈”。不仅“功烈”“迈越百王”,而且“德行”也“夐绝古初”,其理由是:“清室鉴于大势,推其政权于民国,今则国民出于公意,戴我神圣之新君,时代两更,星霜四易”,“兴废各有其运,绝续并不相蒙”。“至于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今日者……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②
  袁世凯自以为有了这一纸无耻的诡辩,便可掩尽天下人耳目,把自己背叛民国的罪恶一笔勾销。因此,第二天(12日)一早,就发下一道冠冕堂皇的告示,引述了推戴书全文后,大言不惭地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以爱国,讵在人后?”“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予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③
  袁世凯在耍尽花招以后才肯称帝,无非是要说明他当皇帝既是天命所归,又是人心所向。可是,没过多久,他导演这出丑剧的密电就被披露出来,彻底暴露出所谓天命人心,不过是他一人的心愿罢了。这类密电共有五十余件,有用政事堂名义发出的,有用“办理国民会议事务局”名义发出的,有由朱启钤、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阮忠枢、唐在礼、袁乃宽、张士钰、雷震春、吴炳湘等联合署名的,有由孙毓筠、顾  、段芝贵、陆建章、朱启钤个人署名的。现择录其中数件,以便具体地了解这个骗局的内幕:
  关于袁世凯直接操纵:
  政事堂于10月12日发密电:“各电均转呈,奉大总统谕:国体不宜,彰明较著,智愚共见,中外同声,倘有墨葡之变,必为韩越之续,慕虚名而假实祸,稍有常识者皆能言之,中国介处列强,危机四伏,国基未固,人心不安,盖时局之危无过于今日者矣。”“国体不宜,危险在后,此数年中言之者众矣。予亦非有意因循,置根本大计于不顾,但欲归复故主,则中外大半反对,事有难言,欲别求贤能而理,顾海内又乏统治全局之才,熟思审处,不敢置议。”“现经代行立法院决定议案,以国体问题决诸国民代表大会,系属法律上正当之办法,各国亦多赞服,京外文武各官务各保守治安,维持秩序。”
  国民会议事务局于10月17日发密电:“迭奉主座面谕,饬本局将各地方办理情形,随时详报。”“望贵监督将办理情形随时电知,以便遵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国民代表大会的骗局与洪宪皇帝(2)
关于选举国民代表:
  国民会议事务局于10月10日所发密电称:“此次国体请愿,其请愿书不下百起,请愿人遍于全国,已足征国民心理之所同。故此次所谓以国民代表大会决定云者,不过取正式之赞同,更无研究之隙地。将来投票决定必须使各地代表共同一致主张改为君宪国体,而非以共和君主责任两种主义听国民选择自由,故于选举投票之前,应由贵监督暗中物色可以代表此种民意之人,先事预备,并多方设法使于投票时得以当选,庶将来决定投票不致参差。”同日又电:“应请贵监督迅即密饬所属各初选监督,对于该县之初选当选人应负完全责任。尽可能于举行初选当选之前,先将被选资格之人详加考察,择其性情纯和,宗旨一贯,能就范围者,预拟为初选当选人,再将选举人设法指挥,妥为支配,果有窒碍难通,亦不妨碍加以无形之强制。”
  10月11日,朱启钤等十人发密电:“每县初选当选人来省报到,必须设招待员接洽,疏通意见,再用监督官以谈话饮为名,召之至署,将君宪要旨及中国大势,并拟定充选之人名示之,须用种种方法,总以必达目的为止。”
  关于推戴:
  朱启钤等十人于10月23日发密电:“国民推戴书文内必须照叙字样曰:国民代表等‘谨以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此四十五字万勿丝毫更改为要。”26日又电:“国体投票开票后,当即行推戴,无须再用投票手续:即由公等演说应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大皇帝,如赞成,应起立。表决后,即将拟定之国民推戴书交请各代表署名。事毕再由公等演说推戴及催促大皇帝即位之事,可用国民代表名义委托代行立法院为总代表,即将预拟之国民代表致代行立法院电稿,交请各代表赞成。”11月7日又电:“某国近藉口中国人心不一,恐有变乱,强拉英俄随同劝告,此事万无缓办之理,各省票数全体推戴齐至时,政府自当稍取委蛇逊让态度,以表示重视邦交之意,而在国民一方面,则宜表示决心,有进无退,使外人见我万众一心,则日之劝告自归无效而消灭矣,此事务须万分秘密。”
  关于收买代表用款:
  国民会议事务局10月29日发密电:“前次电达以后,尊处用款有无窒碍情形,统希随时密示,本局谨当竭诚相助,以便尊处放手办事。”
  关于销毁密电:
  国民会议事务局10月11日发密电:“京外官署往来密商之件,实为治乱安危所系,设或稍有泄漏,转蹈事机不密之嫌,而事关国本,密件若传于道路,尤恐贻政治历史之污点,此节对内对外,动关国家威信,务望特派亲信人员,严密保管。”12月21日又电:“此项电文无论如何慎密,终贻痕迹,倘为外人侦悉,不免妄肆品评,更或史乘流传,遂留开国缺点,中央再四思维,以为不如一律查明烧毁。”“为此,电请贵监督凡关于此次国体问题一应文件,除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