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袁世凯传 >

第33部分

袁世凯传-第33部分

小说: 袁世凯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紒紞矠言外之意,再不退位,北洋军就要攻打北京了。接着,由署直隶总督张镇芳领衔,署两江总督张勋、署湖广总督段祺瑞、安徽巡抚张怀芝、山西巡抚张锡銮、河南巡抚齐耀琳、吉林巡抚陈昭常、署山东巡抚张广建等袁党联名电奏,一致要求“速降明谕,宣布共和”。紒紟矠与此同时,北方各省谘议局,驻国外各公使及地方官吏,或先承意旨,或揣摩迎合,纷纷请求共和,奏电如雪片一般飞到北京。
  袁世凯如此大力鼓动党羽,倾巢出动,一哄而上,“请愿共和”,并非像杨度宣言所说是出于什么“救国”,抛弃了“党见之私”,他这样搞的目的,除了要逼迫清帝退位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企图,即制造由北洋集团一手造成共和局面的假象,贪革命之功为已有,以便攘夺革命果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策动“请愿共和”,逼迫清帝退位(3)
在“请愿共和”的喧闹声中,1月26日最顽固的宗社党头子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宗社党群龙无首,满朝亲贵心惊胆战。他们又读到北洋文官武将的奏电,知大事已去,便纷纷逃出北京,投向天津租界及大连、青岛等地,托庇于帝国主义势力。隆裕太后为了笼络袁世凯,下诏封他为一等侯爵;但袁此时志已不在位极人臣,而要南面而坐,自然一口拒绝了荣典,梁士诒、赵秉钩、胡惟德秉承袁的旨意,不时入宫恐吓隆裕,动以利害。隆裕无可奈何,只得于2月3日授袁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多日称病不朝的袁世凯,立时抖擞精神入朝,提出优待皇室条件。2月12日,清廷接受优待条件,下诏退位。至此,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宣告垮台。
  清帝退位诏书是由张謇起草的,参议院通过后,交唐绍仪电达袁世凯转清廷颁布。袁世凯故弄狡狯,在诏书中添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一句,以表示其权力乃得自清廷,而不必受革命政府约束,而且由此制造了一种“北洋正统”的观念。因此,清帝一退位,他就认为隆裕太后把天下交给他了,立刻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首领的名义,布告文武官衙和军警“照旧供职”。紒紡矠另成立“临时政府筹备处”,设法制、外交、内政、财政、军事、边事等六股。他一边暗中唆使北洋军队和蒙古代表通电推戴他作总统,一边谋求列强驻北京公使的支持。孙中山得悉上述情况,立即给袁发来电报,严正指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若果行之,恐生莫大枝节。”而袁回电则把添入退位诏书中的一句,诿之清廷,还说什么“该诏书为遗言性质,无再起死回生使其更正之理”;并咄咄逼人地宣称:共和政府固然不能由清帝委任,“现在北方各省军队暨全蒙代表皆以函电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然未遽组织者,特虑南北意见因此而生,统一愈难,实非国家之福”。紒紣矠
  袁世凯看出革命党领导人害怕决裂,只求迅速结束革命的心理弱点,故意作出组织临时政府的姿态,而又不肯马上成立,意在逼迫革命党人尽快交出政权,由他来“统一”。所以,在进行威胁的同时,他于13日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又按孙中山提出的条件娓娓动听地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紒紤矠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赞成共和的消息传到南方,立宪派及一些右倾的革命党人都兴高采烈,认为大功告成。只有少数人对袁世凯疑窦满怀,对革命前途忧心忡忡。孙中山为实践让位诺言,于13日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继任临时大总统。15日,参议院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十七省议员,每省一票,全体一致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是日发电给袁,称誉他为“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次日,袁回电,欣然接受说:“凯之私愿,始终以国利民福为目的。当兹危急存亡之际,国民既伸公义相责难,凯敢不勉尽公仆义务”,“以一己之意见辜全国之厚期”。紒紥矠同时,他立即把自己的发辫剪去,并通令自2月18日(阴历正月初一日)所有军官、官吏一律剪发,表示“咸与维新”,喜庆共和。
  注 释:
  ①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页100。
  ②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第8册,页143、144。
  ③杨玉茹:《辛亥革命先著记》,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页270。
  ④《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上册,页365。
  ⑤《北京旗汉军民公启》(原件),见《大树堂来鸿集》第一册。
  ⑥黄季陆编:《总理全集》,“文电”,页8。
  ⑦同⑥。
  ⑧《直豫鲁晋奉吉黑七省文武官员绅商兵民上袁总理书》(原件),见同⑤。又同③,页273。
  ⑨《各省代表议和全案》,卷下,页31。
  ⑩同②,页135。
  紒紜矠王锡彤:《抑斋文集》卷4,页17、18。卷5,页29、30。
  紒紝矠杨度:《共和促进会宣言书》。见《帝国日报》1912年1月26日。
  紒紞矠同②,页173、179。
  紒紟矠同②,页181。
  紒紡矠同②,页187、188。
  紒紣矠同⑨,页48。
  紒紤矠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编译组编:《辛亥革命资料》,页l17。
  紒紥矠同紒紤矠,页162。又同⑨,卷下,页51。
  

策动“请愿共和”,逼迫清帝退位(4)
鼓动兵变,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把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并不是真正相信他;为了将他置于革命党人的监督之下,孙中山辞职时附有三项条件,交参议院通过: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不能更改;二、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解职;三、新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所制定的临时约法及一切法制章程。袁世凯当选后,孙中山接连打电报请他南下就职,并说:“如虑一时北方无人维持秩序,当可由执事举人电知临时政府,畀以镇守北方全权。”①北方各省是袁世凯多年经营的地盘,一旦离开,便失去凭依,在他发表政见时已强调“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吐露出不想南下的意思。接到催促他南下的电报后,他一边密电张謇向革命党人“疏通”;一边则密派代表请求帝国主义各国驻北京公使出面干涉。各国公使依据《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京津一带驻军的特权,如果中国政府南迁,他们便不能利用这种特权对中国政府实行军事控制。因此,他们一致表示支持袁世凯。英国驻南京总领事威勤逊公然向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王宠惠表示,迁都南京是一种“过分的要求”。②
  有帝国主义者撑腰,袁世凯的态度便凶横起来。他于2月16日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说:“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逮引互牵。若因凯一去,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接着又威胁说:“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今日之计,惟有由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及军队妥筹接收以后,世凯立即退归田里,为共和之国民。当未接收以前,仍当竭智尽愚,暂维秩序。”③
  孙中山把袁世凯南下就职视为防备他背叛民国的一道重要防线,不肯轻意放弃,乃决定派欢迎专使北上,坐促南下。
  2月27日上午,欢迎专使蔡元培及欢迎员魏宸雄、刘冠雄、钮永建、王正廷、黄恺元、宋教仁、汪精卫、曾昭文等抵达北京。唐绍仪已先一日到达。袁世凯对专使毫无表示拒绝之意,可且特令内外城各商铺悬挂五色旗,在车站支搭松彩牌楼,开正阳门欢迎。④又指示赵秉钧组织警卫队六百人,专任“保护”。派赵秉钧、胡惟德、周自齐、王树堂、颜惠庆、范源廉、蹇念益、汪荣宝等十三人为招待欢迎专使人员,殷勤备至。当天下午,蔡元培等由唐绍仪陪同谒袁,呈递参议院通告文及孙中山手书,袁谦让后表示,一候北方各处情形稍为平定,即往南京一行。次日,又邀请蔡元培等开“茶话会”。蔡元培说:“大总统必须南行,以联络南北感情,藉巡视军民近状,以资融洽。”袁表示,“极愿南行,一俟拟定留守人选,即可就道”。还说:“余非特至宁,并须赴鄂,与黎副总统晤商一切。”⑤会后,袁又与陆军各统制及民政首领,协商留守之人,甚至讨论南下路线。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他已被专使说动,改变了主意,其实这个好玩弄政治骗局的阴谋家正在安排新的诡计。
  自蔡元培等到达北京后,北京、天津各团体代表纷纷往见,或面谈,或投以函札,都以在北京建都及袁氏不能南下就职为言。面对此种情势,蔡元培表示,此次奉命北来,唯一目的是欢迎袁氏赴南京就职。国都问题,南北均无成见,俟议院成立,即将国都问题交院公决,以昭公允。至于袁离京问题,应静候袁氏布置。而且表示这个问题以职务所在,无稍事通融之理。同时,在27日以后北洋军的部分营房里就盛传“都将南迁,尽散北军”的流言。⑥29日傍晚,驻扎在朝阳门外东岳庙的陆军第三镇第九标炮营突然抢掠附近果摊、食铺,入夜即涌入朝阳门。驻禄米仓的辎重营,及帅府园、煤渣胡同和东城土地庙所驻各队群起响应。变兵“自约束不得犯租界”,“不许伤及外人”,⑦而分路恣意剽掠中国人的财产。煤渣胡同法政学堂专使招待所首当其冲,变兵持枪破门面入,将“行李文件等物,掳掠一空”,⑧蔡元培等急忙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东城及前门外一带“大火彻夜不绝,枪声隆隆不断”,变兵焚掠达旦,“凡金店、银钱店、蜡铺、首饰楼、钟表铺、饭馆、洋广货铺以及各行商铺,十去###。”⑨次日,又波及西城。北京商民损失总计“有数千万”,“内城被劫者四千余家,外城六百余家”。⑩
  3月1日,天津驻军中张怀芝所统率的巡防营、督署卫队和北段巡警,也一哄而起,大肆烧抢。而且和北京一样,不扰租界,不伤外国人。与此同时,驻保定的第二镇一部纷纷效尤,相继变乱。天津城内仅烧毁的店铺就有三百多家,保定“四街各处繁盛皆成焦土”,“痕痍满目,瓦砾如山,啼饥号寒之声比户皆是”。
   。。

策动“请愿共和”,逼迫清帝退位(5)
变乱的队伍都是袁世凯的嫡系,并且以所谓“官兵素守纪律”的第三镇为主力。事变初起时,变兵“不过千余”。紒紝矠当时即有人指出:“其他驻扎北京之军队尚夥也,使于事起时有一千动员,即足以枪毙抢劫之兵士而有余。”紒紞矠以“有应变才能”著称的袁世凯舍此不为,反而认为,“此事愈激愈烈,不可以剿”,“传令仅准追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