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257部分

锦衣为王-第257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锡之的话,当然刻薄的紧,以他的性子,不是被人逼到最后一步,也断然不会如此。
    但万斯同已经怒不可遏了,他是过来寻年锡之的开心,倒不提防被年锡之再三的戏弄,以他的纨绔性子,原本就是瞧年锡之不顺眼,以前是没有后台,强自忍着,现在自然是无此顾忌,颇感威风的大喝一声之后,万斯同戟指骂道:“不要仗着你老子的势就能在京城里为所欲为,爷今天要好好教训教训你。”
    一声令下,再打一个眼色,跟着他的豪奴都是欺负人欺负惯了的,当下两人抢上前,一边一个,托住年锡之的左右胳膊,再有一个,扬起巴掌,就要打过去。
    “我可是朝廷命官。”年锡之面色苍白,却是丝毫不惧,向着那个青衣大帽的奴才冷笑道:“你不怕死,就打下来。”
    平时和普通百姓争执,这帮人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说打就打,万家有的是钱,又疼惜这个小主子,打坏了人,不出人命就没事,就算出了人命,也没事。所以也是骄狂惯了,不知道好歹高低,当下听了年锡之的话,那奴才只是回道:“去你母亲的朝廷命官,打的就是你。”
    说完,“啪”一下就打在年锡之脸上,用劲甚大,虽然不是戴着皮手套的大兴万年县衙门差役那么熟手,几下就能打落人满嘴牙,不过,就这一下也是打的年锡之不善,鼻子嘴角,都是冒出血来。
    “这下,知道厉害了吧?”万斯同大是得意,不觉得着年锡之问道:“感觉如何?”
    “感觉也不坏。”年锡之用一种怜悯的眼神看向那个打自己的汉子,看也不看万斯同,只向着那汉子道:“一巴掌换条人命,值得过。”
    “说什么哪?”万斯同色厉内荏,叫道:“有我在,轮不着他。”
    年锡之抬起头来,竟是一笑,四周的人早就看的傻了,两朝廷命官当街吵架也就算了,还动手打了起来,这热闹不看可惜,看的太深入了,也危险。平时有人吵架,早就有人上去劝和,当个和面人,现在却是人人往后缩了一缩,只是看了,一声也不敢吭。不过,此时瞧着年锡之一副小白脸书生的样子,人倒是硬气的出奇,在场的人虽不便出声,却个个在脸上露出佩服的神情,更有甚者,甚至是暗中连翘大拇哥儿,轻声道一句:“好汉子,真硬气。”
    年锡之却不管这些,只是向着万斯同道:“万兄,好歹是衣冠中人物,你不觉得尊驾现在的样子,实足坊中无赖子样,读书十年,真不知道尊驾把书读到哪儿去了。”
    “你好,你好,好好好”万斯同怒发欲狂,也不知道怎么了,以前这年锡之不善言辞,也没有这么硬郎的气度口才,现在到好,挨了打的人反而象个胜利者,而自己,虽然有十几个伴当奴才围着伺候着,虽然是把人家驾在墙边打了一耳光,但整个今天的情形,倒象是自己被人押到万年县的衙门,当庭剥了裤子痛打了一番
    这口气,万家的人咽不下。虽然想着过线之后的后果可能严重,万斯同还是狞声道:“有辱斯文的是你,衣冠败类也是你,你是小人,败类来呀,给我打,重重的打。”
    “我看谁敢。”
    “我就敢,怎么啦?”刚刚打年锡之的那个豪奴是万斯同的心腹,坏事跟着干的最多,这会子听着有人呛过来,下意识地就回了一句过去。
    话音犹未落,底下接着就是一声惨叫,刚刚扬起的手上多了一根棍子,围观的人只听到“喀嚓”一声,各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打的这么清脆这么响亮这么果决,这厮的手腕铁定是断了无疑。
    “谁,哪个小妈养的敢打我”
    要不说这家伙是傻,人家已经断了他一只手腕,人也是疼的一头大汗,却只顾跳着脚在那里叫骂。
    “他娘的,还真硬气。”还是刚刚的那个声音,古井不波,冷静之极,似乎打断的不是人手,而是一件浑然不相关的东西,只听那个声音又道:“既然他这么硬气,好的很,来,再打断他一只手,还饶上两只脚。”
    一声令下,便又是几只棍子伸过去。稳准狠的黑红漆色大棍如毒蛇般嘶咬过去,各人只听得啪啪啪连声,刚刚跳脚大骂那人已经又被打折了两脚一只,连刚刚那只,正好,双手双足全被打断。
    巨痛之下,那人已经晕翻过去,刚刚下令的人又冷然道:“这厮打了朝廷命官,带他走。”
    “诺”
    有两人暴喝答应,不用挤,人群已经自动让开一条通路来。
    这是一群凶神恶煞人人都是锦衣卫校尉的打扮,飞鱼服,绣春刀,乌纱帽佩高脚黑靴子,当先的几人却是人人持棍,等他们靠上前来的时候,围观人群已经让开了足够大的通路,在校尉们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屏息静气,一点声响也不敢发出。
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四十章 余百户

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四十三章 鞑子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四十三章鞑子
    这宅子的院门是三开间的,黑门锡环,没有品阶的人家门首也就是这样了。再富有,也不能逾制。这会儿逾制之风已经渐渐抬头,吴中人家,多修别业园林,用红色大门银做门环,修石狮加兽首,比比皆是。
    到了万历年间,穿黄衫赤衫者满街都是,法不责众,商人不能穿丝绸坐轿子什么的,早就成一纸空文了。
    不过这住宅院却明显与众不同,宅门外头看着还一般,越往里头走,把守的人就越多,每道门,每条巷子口,都有三三两两的大汉穿着箭衣,手中持有刀剑弓弩来回的巡逻,每人都是眼神锐利,劲气内敛的样子,一看就知道,全都是好手中的好手。
    光是这阵仗就不是一般商人能弄的起来,国朝不禁止打猎弓,但禁火铳,铠甲、兵杖,军用的刀槊更在严禁之列,一旦私人拥有,必定是抄家灭族的下场,一般百姓,绝不敢犯禁违制。眼前这所晋商的大宅子里,到处都是手持军用弓箭和刀枪箭衣汉子,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的话,光是这一点,这所宅子里所有人都足够被处死了。
    大明洪武和永乐年间的酷烈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不过好歹相隔不远,前一阵子,福建有数十海商违制出海至真腊,还冒充是大明使臣。回国之后,淹死三分之一,剩下的数十人,全被斩首。
    眼前这伙人,果真是商人的话,全部斩首自然也是跑不掉了。
    当然,宅子里头有当今三大权臣之一的张佳木在,自然是神鬼辟易。
    这里就是锦衣卫设在城中的秘密基地之一,主理其事者,倒是在锦衣卫里有点客卿味道的朵儿指挥使。
    论起官职,他和张佳木一样是指挥使,但张佳木是比都指挥还高等的都督,以都督执掌锦衣卫印,一般的指挥自然就是下属了,不象以前,掌印指挥就是指挥,政出多门,无以号令。
    朵儿原本是前任指挥朱骥的亲信好友,也是前兵部尚书少保于谦的心腹,于谦被贬,现在在西湖边上养老,垂钓自娱,已经是桑榆晚景,不问政务。
    朱骥则侍亲于西湖边上,一般的草鞋蓑衣,渔父打扮,曾经有朝廷命官奉命去打探,朱骥不过中年,问着他时,垂手侍立,只是点头唯唯而已。
    朵儿与朱骥相交莫逆,彼此知心,原本也是不愿再过问任何政务,军国大事,是不愿上心的了。只是张佳木与他的交情也不比等闲,前几个月,特别相请,朵儿无法之下,只得答应了来主持此地,也算是赶鸭子上架了。
    这会儿大家都在宅子最北头的场院里,一般北京的建筑都与后世的四合院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大门,垂花门,夹道,南北屋,院子套院子,大致都差不离。
    宅子最北的在小四合里,一般就是放杂物的地方,或者会盖一间小屋,平时放在屋里,天暖的时候折腾出来晾晒也方便。
    要是讲究一些的,就在后院种点合适的树,四合院种树都有讲究各自不同,前院种槐或枣,或是海棠,前院种什么,后院种什么,各有讲究不同,乱来不得。
    中等或是大宅院,后院就开辟成花园,引水为溪堆山为石,广种花草树木,修水榭亭台楼阁,而且大宅门里头不止一个园子,可能修上好些个,就说那些亲王的王府,大花园套小花园,一个接一个,走在里头,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张佳木的府邸,也就是和王府差不离的感觉,有一处梅林,犹为得意,晚间点了羊角风灯几百盏,零零落落挂在梅花枝干上,倚亭而望,闻梅香与酒香混于一处,也算是人生至乐的一种了。
    眼前这里,却是什么也没有,十来亩大的地方,空荡荡的,只有几十个箭垛横亘在一头,上头乱糟糟的插满了羽箭。
    沿着广场则是一圈很大的不规则的跑马场,有百来人正骑马在马道上飞驰经过,这跑道不规则的设计也就算了,其中还有不少人为设制的障碍,因为马速很快,多半人绕过去或是控马跳过这些障碍,也有少数一些骑士控制不好,在半途中落马,扑通扑通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落马的人一声不吭,能爬起来的便是起身掸土,继续上马奔驰,若是自己起不来身的,便有几人奔过去,或抬或搬,把那满脸是血的倒霉蛋给搬走。
    “很象个样子了。”张佳木看了半天,又看了这些人演练骑马射箭,摔角格斗,越看脸色越好,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很满意的表示。
    曹翼这一次也跟着,他这种贴身近侍是无论如何瞒不过的,很多机密,部门的头头未必知道,曹翼却是一定知道,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曹翼也是一个很值得拉拢结交的人了。
    好在,此人厚道自律,谨慎小心,所以张佳木用起来还算放心。
    这会儿他向着自己的几个副手小声嘀咕道:“这里算怎么回事?来了几回也不得要领,不象内卫和总务那边,是训练什么或是研究什么的,一看就知道。这里除了骚鞑子就是骚鞑子,明明会说汉话也故意只学蒙古话说话,什么意思。”
    其实汉人当时虽不及汉唐胸襟开阔,不过细大不捐,对建州女真诸部也好,或是西域诸族,又或是蒙古降人也好,只要来降者,就一律接纳,绝不会无故加以仇视。
    就说蒙古人,在朝中为官或是给权贵当家将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大伙儿不但不敌视他们,相反,还觉得这些骚鞑子忠诚可靠,用来当家将蛮好。
    当然,这会子的蒙古人也确实忠诚,就说皇帝在北狩蒙难时,一直守在他身边护卫忠诚不二的,就是在朝中世代为官的蒙古降人。
    到了明末时,几次关键的战役都是蒙古人投降并且打开城门,种种无赖无耻之行径和他们祖宗的英名实在是太不配了,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眼前曹翼的抱怨显然在点子上,在场的人都露出一副与我心有戚戚焉的表情,有个总旗向来狂放,当下便斜着眼道:“都说骚鞑子忠义,又能打,俺却是不信。瞧他们的样子,信不信,俺一个打十个都成。”
    “信,自然信。”有人说便有人凑趣:“除了大人和曹头儿,就属你最能打了。”
    “任头儿也比我强,换了别人,我还真不拿眼皮夹他。”
    “武头儿呢?”有人笑道:“还有周头儿。”
    说的这些,都是卫里一等一能打的好汉,武志文和周毅还是有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