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 吱吱-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太太见自己主动来提这件事,徐家竟然搁了下来,心中很是不快。可一想到大嫂的叮嘱,她耐着性子笑着应酬太夫人:“那几天我正在娘家嫂子那里侍疾,原来的师爷年轻大了回了家,我们家老爷又是要忙着找师爷,又是忙着做官服,也是里里外外的忙,只到侯爷那里去问了一声安。下次他回来,定让他陪着太夫人好好地说会话。”
太夫人呵呵笑,道:“到时候一定听舅老爷讲讲湖广的风光!”
众人说了几句闲话,项太太起身去了二夫人那里:“姑奶奶还特意去探病,如今我大嫂安然无恙,少不得要跟姑奶奶说一声,也免得她担心。”
“舅奶奶真是客气!”太夫人歪着没有送客,“留下来吃了午饭再回去也不迟!”
项太太客气了两句,由十一娘陪着去了二夫人那里。
二夫人看到项太太来很是惊讶。
项太太笑道:“上次劳烦姑奶奶去探病,如今我嫂嫂好了,特意来谢谢姑奶奶一声。也顺便看看太夫人四月初八得闲不得闲。我们好些年没回燕京了,想去身里逛逛,让几个孩子也见识见识燕京物华天宝,又不知道燕京如今哪家身庙的香火最旺,想和太夫人结个伴。”
二夫人听了眉头微篷:“太夫人一向只去药王庙拜拜。如果嫂嫂只是想带着孩子们去看热闹,那里有些偏,热闹的还是相国寺和白云观。大嫂早年也是去过的,到了四月初八两家都免费赠送香药,人流如织。大哥又不在家,大嫂如果要去,只怕是要多带些人手的好。”
项太太听了笑道:“你也知道,你大哥不在家,所以我才想和太夫人做个伴。”
二夫人没有做声,脸色微有不虞。
十一娘看着气氛不对,立刻趁机告辞。
二夫人说了几句客气话,把十一娘送到了门口。
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正等着她。
“怎样?”她老人家拉了十一娘的手,“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妥?”
十一娘把1/2徐令宜的话转述给了太夫人,又道:“……结亲本是两家交好,可现在……也帕项家勉勉强强地把小姐嫁过来,到时候一旦夫妻间有个罅隙,心里更生怨怼。想着侯爷心思缜密,又是在外面行事的爷,只怕比我想的更深些。我想问问侯爷的意思再说!”
媳妇能事事尊重儿子,没有比这更让婆婆高兴的事。
太夫人眼睛笑着眯成了弯月亮:“你说的对,你说的对。这事你就和老四商量吧!到时候看要去哪座寺里上香,你只管知会我一声就是了!”十一娘不准备将就项家。
两家本是亲戚,如果项家有心,什么地方都可以相看。甚至可以把徐家的女眷请到家里去做客。
四月初八是佛教盛会,可以想来那天的盛况和人流量。她可不想让太夫人为了小辈的事到处奔波、劳累。
“娘要是今年也准备出去看看,我们自然还是去药王庙。”十一娘笑道,“项太太也说了,只是想带着孩子去看看热闹。既然如此,到哪里看热闹都一样。也免得跟着一大群人在那里挤来挤去的!”
这样更合太夫人的意思。可她看着十一娘沉静如水的神色,不免有些奇怪:“你就不想去看看?”话一出口,才惊觉得到十一娘的与众不同——虽然嫁为人妻,主持着永平侯府的中馈,可她毕竟只比贞姐儿大几岁,却从来不曾到哪里去凑个热闹,看个稀奇。会不会太沉稳了些?
“要不,我们今年就去相国国寺吧?”老人家有些迟疑道,“到时候有庙会……”
这些热闹,十一娘看得太多了。就算有些不是亲身经历,也在媒体上见过。
她委婉地道:“人挤人的,再好的景致也变了样子。何况家里这么多的事。”
太夫人想起过几天是元娘的除服礼,以为也是没有心情,道:“那我们明年再去!”
十一娘笑着应了,吩咐绿云去让厨房准备一桌款待项太太的酒菜,有小丫鬟进来禀道:
“二夫人和项家大舅奶奶来了!”
这么快!
太夫人和十一娘不约而同朝屋里的自鸣钟望去。
不到半个时辰。
十一娘刚站起身来准备迎客,二夫人已陪着项太太走了进来。
“嫂嫂才从娘家回来!”二夫人表情淡淡地道,“家里还有一堆事等着嫂嫂处置。今天就先回去了,改天再来给娘问安!”
项太太也笑着给太夫人曲膝行礼:“过两天再来给太夫人问安!”
太夫人和十一娘挽留了两句,见项太太去意已决,十一娘和二夫人一起把项太太送到了垂花门前。
两人一路沉默地回到了太夫人屋里。
二夫人提也没提项太太到来之事,一直陪着太夫人说些采茶种花之类的雅事,十一娘猜测她可能有话想单独对太夫人说,借口有事要忙辞了太夫人和二夫人回了自己的院子。
宋妈妈已经从针线上把给五娘儿子的小衣裳拿了回来。
十一娘随手拿了一件看。
那么小,竟然和大人的衣裳一样,袖、领、镶边,一样不少,像玩偶的衣裳。
十一娘忍不住一件件展开来看。
正说着,徐令宜回来了。众人曲膝给他行礼。
“这是干什么呢?”他拎了小衣裳,“给谁做的?”十一娘笑道:“给五姐长子做的!”
徐令宜拎着衣裳左看右瞧了半天,奇道:“这么小,能穿得下去吗?”还在身上比划了一下。
十一娘也不知道,笑道:“是请针线上的人做的,应该穿得下去吧!”
徐令宜点头,拎着看了半天才放下。宋妈妈等人忙将小衣裳收了。
十一娘则迎徐令宜到临窗的炕上坐下,奉了盅温茶,把项太太的来意告诉了徐令宜。
徐令宜听了眉头微微皱了皱,道:“娘是什么意思?”
“娘让我们商量着办!”十一娘道,“不过,之前我看娘挺赞同这门亲事的。您看要不要先听听娘的意思再说。”
徐令宜却道:“既然娘说让我们拿主意,这件事就不用问娘的意思了。女儿像母亲。项太太这样不顾场合,只怕这位项家二小姐再温驯也是有限。我看这事暂时先放一放吧!我们是结亲家,不是结冤家。难道他们两口子耍花枪还要娘也陪着他们折腾不成?”话到最后,已语带冷峻。
两口子意见不统一,也的确很麻烦。十一娘点头,征求他的意见:“娘那
徐令宜正要开口说话,小丫鬟进来禀道:“侯爷,夫人,二夫人来了!”
第307章解释
“……四月初八是佛家盛典,各禅寺都会施药,人潮拥挤,喧阗嘈杂。”二夫人端着茶盅徐徐地道,“可每年去药王庙上香,却是因为二爷突然病逝,娘心里惶恐,想求药王保佑全家清理泰平安的一点念想。我来,就是想和侯爷、弟妹商量商量。要是娘今年想去药王庙上香,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自然不好仵逆,可要是去其他的禅寺,还请侯爷和弟妹帮着劝一劝。”
十一娘难掩惊讶地望着二夫人。
她这是在告诉他们,她不赞成这桩婚事吗?
可之前她不是很积极地为这件事牵线吗?怎么现在全变了?
十一娘不由朝徐令宜望去。
徐令宜神色如常。他微微点头:“二嫂的意思我明白了。”
二夫人听了就朝十一娘点了点头,起身告辞了。
十一娘送二夫人出门。
结香立刻跟了上丢。
“夫人,”她低声道,“侯爷怎么说?”
二夫人没有做声,身姿笔直地走在抄手游廊上,见到她的丫鬟、媳妇纷纷回避,恭恭敬敬地曲膝给她礼行。
她突然在抄手游廊的一个转角处停了下来。
“大嫂做出这种出尔反尔的事,要柔讷嫁进来,只也难得太夫人、侯爷和四夫人的喜欢。”二夫人望着杆前绿叶满枝的石榴树轻声道,“与其这样,还不如就此做罢,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结香听了不由微微叹了口气:“要是当初大舅奶奶去了慈源寺多好啊!也免得你为难,二小姐为难!”
“她要是能有这样沉稳,我娘也不至于被她气成那了。”二夫人脸上没有一点笑,“我原来还想管管她的事,谁知道她一听说我回了娘家,却立刻差了小厮过来,借了高家老太爷的名义叫大哥走。我不想大哥为难,说家里在为元娘做法事要我帮忙,这才把大哥劝去了高家……”说着,自嘲地笑了笑,“我现在就怕太夫人和爷看在我的份上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如今把话说明了,大嫂想怎样闹就闹去好了!”说着,转身朝韶华院去。
那边十一娘欲言又止。
徐令宜笑道:“你想什么什么?”
十一娘横了他一眼:“侯爷心里明镜似的,还要我说!”
徐令宜听着笑了起来。
片刻后正色地道:“二嫂这人最重承诺。项太太反易复,只怕为二嫂所不齿。偏偏又是自己的嫂嫂,我们误会。所以委婉地向我们表明态度呢!”又道,“你刚才不是在担心不好向娘交待吗?我看,你不如把二嫂的意思说给她老人家听。没有了二嫂这个硕虑,想来娘来就安心了!”
十一娘点头。趁着服侍太夫人午歇的时候把这件事和徐令宜的态度告诉了太夫人。
太夫人听露出几份怅然来“你走以后,恰真也这样跟我说了。我还有些犹豫。没想到,她又去找了你们。看样子,她心意已定。既然这样,今年就让小五代我去趟药王庙吧?索性明明白白地告诉项家。”
十一娘点头,回去跟徐令宜回话。徐令宜差人把徐令宽叫回来,让他初八的时候代太夫人去药王庙里上香。他听了吓一跳,还以为太夫人生病了,跑到太夫人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见太夫人安然无恙,这才放心回了红灯胡同。而项太太知道太夫人初八不去庙会了,再次登门拜访。
“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药王庙上香,不会是因为我在慈源寺的失礼,恼了我,所以才不去庙会的吧!”项太太直言不讳地道。
太夫人自然不好应“是”,含蓄地道:“我是因为年轻大了,受不得车马劳顿,所以才不去的!”
谁知道项太太听了却神色一黯,低声道:“太夫人不用哄我。我知道,大家都在怪我行事鲁莽。就是我们家姑奶奶,也为这件事和我生分了不少。”她说着,眼角一红,“可我也觉得委屈啊!”说着,掏出帕子来嘤嘤哭了起来。
十一娘忙遣了屋里服侍的,给她倒了杯热茶。
项太太小声地向十一娘道谢,抽泣地道:“我原想,我来给您道个歉,再主动约了相看的时候,这件事就过去了。谁知道,您却是真的恼了我。我如今也只好把那丢脸的事告诉您了。”说着,她给头望着太夫人,“您可知道我为何不去悉源寺?”不等太夫人有所表示,她已道,“我们家老爷和我们家姑奶奶直接就把婚事定下来了,问也没有问我一声!”
十一娘惊愕地望着项太太。
怎么一个两个全是这样?
太夫人听着也很是意外。
项太太拿着帕子擦着眼角:“我可是他们项家名媒正娶的媳妇,柔讷可是我十月你孕辛辛苦苦地养这么大的宝贝女儿,我们家老爷却是问也不问我一声,就这样定了下来。您说,我怎么能不生气?”她很是忿然的样子,“加上这种事又不是一次两次,以前都忍了,这一次,却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下去了。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太夫人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倒也吻合。安慰她道:“这件事,是项大人不对!”
“可不是!”项太太听着像找到了知音似的,感激地望了太夫人一眼,道,“我娘家嫂子知道后,又急又气,人也病了。我心里就更是怨怼,和老爷置起气来。连老爷去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