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斯大林传 >

第73部分

斯大林传-第73部分

小说: 斯大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第十章 冷风吹来(4)

    1949年4月,世界和平大会在巴黎的“普来耶尔”大厅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有两千多人,斯大林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这一盛会的进程,并把它看作头等重要的政治事件。他同莫洛托夫亲自拟定苏联代表团的组成人员:法捷耶夫、爱伦堡、华西列夫斯卡娅、考涅楚克、图尔森—扎杰、沃尔金、费多谢耶夫、科斯莫杰姆扬斯卡娅、马列谢耶夫。当《真理报》于4月1日报道了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大会发言结束时直接用俄文在讲台上唱起捷尔任斯基的歌剧《静静的顿河》中的咏叹调“从边疆到边疆”的时候,斯大林不能不感到非常激动(如果他还能够激动的话),斯大林能够不感到人民对战争与和平的命运施加真正影响的纪元开始了吗?    
    在两个世界进行的这场搏斗中,当冷风冻结了政治家和将军们的理智以后,眼看着就可能把防止世界发生战争的屏障吹倒的时候,斯大林得到了中国革命的巨大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显然改变了力量的对比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结构。    
    中国人民为了自身的社会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斗争,这一斗争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胜利结束。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真理报》于10月5日发表了一篇社论《中国人民的历史性胜利》,同时又并排刊登了毛泽东一幅稍大些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三幅稍小些的照片。社论中引用了中国革命领袖的如下一段话:“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假如没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假如没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假如没有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那么,堆在我们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必定比现在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能够胜利吗?显然是不能的。”毛泽东在他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是这样写的。社论接着写道:“斯大林同志早在1925年就宣称:‘中国革命运动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这一力量现在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但它将来一定会表现出来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执政者,谁要是看不到和低估这一力量,他一定会遭到失败的’斯大林同志的这一天才预言已经实现了。”    
    斯大林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中国事件的进程。当斯大林得知有一位新任的美国大使赫尔利来到北京之后就声称完全支持蒋介石的时候,他一下子就全都明白了。他知道如果美国的影响在中国占了上风,苏联的处境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斗争,斯大林最初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他甚至有一个时期认为,千百万饥饿的群众揭竿起义同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运动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当斯大林得知蒋介石和毛泽东于1945年10月在重庆就国内问题进行谈判之后,他才相信共产党人的立场是更为现实的和进步的瞾矈矓矠。    
    斯大林曾经写过不少有关中国的文章。在他的全集里共发表了将近10篇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章。有些文章在政治上是非常粗浅的。例如,他断言:“东方的革命化必然会在促进西方革命危机尖锐化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受到两方面——既从后方又从前线——攻击的帝国主义,必然承认自己是注定要灭亡的。”瞾矈矔矠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虽然也阐述了一些有关中国革命的正确观点,但他总是以政治教导者自居。例如,“中国共产党人应当(这里和下面的着重标记都是本书作者加的)特别注意军队工作应当学好军事中国共产党必须参加中国未来的革命政权”等等瞾矈矕矠。也许,斯大林对共产党人能取得胜利所表现的特殊信心,不是因为他们所取得的军事战绩,而是因为1945年1月蒋介石在演说时表露了他要捍卫反民主的制度瞾矈矖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给予了中国革命不少的援助:转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装备和军事技术,还提供了其他的援助。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乘胜前进,终于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在美国进行敌视的情况下,毛泽东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倒向苏联。中国革命胜利后,两国的关系迅速全面扩展开来。邀请毛泽东前来莫斯科参加斯大林70寿辰典礼就是这种关系发展的顶点。    
    斯大林抱着很大的不信任的心情等待着同中国人民的领袖会晤。虽然他过去讲过和写过不少有关中国革命的演说和文章,其实他是不懂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是不了解中国人民民族心理上的许多特征的,他也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后,斯大林同他会见过多次。他们的大部分谈话的内容都没有记录下来。因此,当时担任翻译的苏联著名汉学家费德林的回忆,对弄清这些谈话的实质、内容和方针,就具有很大的意义。    
    应当认为,对毛泽东来说,一切也都是不寻常的。毛泽东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国境,没有参加过共产国际的机关工作,就是同其他共产党的代表也接触很少。甚至可以说,这些曾经多次面对面坐在谈判桌旁的人,其思维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虽然他们不是“另一个星球上的居民”,但是他们就社会和文化的特点来说,却是迥然不同的领袖。马克思主义在他们二人之间所起的联系作用是很微弱的。毛泽东在必要时能够从《春秋》一书中引经据典,而知道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引文的斯大林,现在却喜欢重复自己的东西。在某一点上,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他们都是讲究实际的。    
    斯大林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和不信任的态度,声色不露地注视着自己的交谈者。而这位交谈者却突然撇开一些具体的、当前的迫切问题,诱导着这位苏联领袖,步入中国寓言的神话般的神秘世界之中。毛泽东给斯大林讲了一则中国古代寓言,叫作《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去路。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他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它也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中国人民瞾矈矘矠。苏联领袖同意中国领袖的话,并同毛泽东齐声说,我们一起要挖掉的不只是两座大山。斯大林倾听着这些充满哲理、词藻华丽的中国民间传说。正像费德林回忆的那样,会谈十分漫长,不紧不忙。交谈的两个人悠闲自得地品尝着精美的佳肴,有时呷上几口干酒,不慌不忙地谈些有关国际的、经济的、思想的、军事的事务。在晚宴进行当中,也讨论了准备中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则条款。费德林回忆说,有一次毛泽东还讲了一个同国民党人斗争的故事。有一队士兵被包围了,他们不投降,随着指挥员一起喊:“不怕困难,经受考验,视死如归。”斯大林思考了好久,想弄明白“归”的意思。毛泽东耐心地解释说,在这个场合“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对死的鄙视,是还原到自己最初的状态,也就是物质不灭吧。斯大林是一位有洞察力的交谈者,也是认真仔细的听者,他指出这位指挥官不仅具有无畏的精神,而且具有智慧瞾矈矙矠。    
    两个大国的两位领袖就是这样地交谈着。他们的会见被评价为在整个世界政治棋盘上标志着巨大转变的具有真正历史意义的会见。斯大林慢慢地消除了成见;他是长期不相信毛泽东的。看来,当时有关毛泽东仇视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国干部、中国领袖对战争期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处于危急局势时故意采取冷漠态度等等的报道,是起了作用的。    
    但是,随着中苏的不断接近、北京的反美立场和它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的加强,斯大林对待中国领袖的态度也在不断改变。我想,这位苏联领袖对毛泽东也一定留下了非常复杂的印象。但是,有一点是不容怀疑的:中国领导人从斯大林的具有无上权威、态度从容不迫和绝对自信中,一定会感到苏联党和国家的力量和坚定的目的性。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友好条约,削弱了“冷战”之风的危险影响。可是就在友谊的纽带把两大民族联结起来的那一年,紧张局势又达到了顶点。我认为,斯大林的继承人(以及毛泽东本人)并没有竭尽全力来捍卫50年代开始形成的这种友好关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毛泽东对揭露个人崇拜、对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采取了特殊的、有时简直是否定的态度。两个巨人的握手言欢在历史上并未持续很久。上帝保佑,如今两国领袖又握手言欢了,但愿它永世长存。    
    蒙受冷风袭击的国家,不仅有西方国家,而且有东方国家。战后,美苏两国在朝鲜的部署,注定了半岛南北不同政体的建立。1948年5月10日,南朝鲜进行选举,成立了立法和执行机构,接着,于同年8月25日,北朝鲜也进行了选举。这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国家,把朝鲜民族人为地一分为二了。苏军撤出北朝鲜后,美军也撤出了南朝鲜。每一方都认为半岛上的大多数居民都支持他们自己的政府。遗憾的是,除了当时报刊上发表的文件之外,苏联的、中国的和朝鲜的一些其他文件并未公之于众。但是十分清楚,冲突的发生是由于每一方都想在整个朝鲜的国土上保持住自己的统治。我从一系列间接的来源得知,斯大林对半岛局势不断加剧所持的态度是很谨慎的。从一开始,他就尽量避免苏联同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而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比较坚决的。在1949年12月到1950年2月斯大林和毛泽东举行的几次会谈中,他们讨论过朝鲜半岛的问题。但是斯大林知道,美国人在朝鲜问题上离开波茨坦协定已走得相当远了。要没有痛苦地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是不可能的。对美国那种在朝鲜实行监护、“自由”选举的主张,他也是疑心重重的。要知道在驻有美国军队的南朝鲜,居住着更多得多的居民。1945年划定的38°线,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考虑,它只是美苏两国驻军的临时分界线。后来,当38°线成了国家的分界线时,就显示了它在地理上的不公正性,因为这条线严重地损害了北方人民的利益。    
    


第三部第十章 冷风吹来(5)

    战争的摆锤激烈地摆动了好几次。分界线上高度紧张的局势在不断地升级。从1950年6月25日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队就开始了军事行动,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他们攻占了汉城,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