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赵将军说了,以后我们就种地瓜,一亩能收几千斤!到时候小宝就不用饿肚子了。”那母亲慈祥的看着孩子,想到失散的孩子他爹,心中又一阵酸痛。
“真的?”孩子兴奋的问道,母亲摸着孩子的脑袋笑了笑,艰辛的前路,这位母亲并未将担忧告诉孩子。
这些投降的流贼,在赵岩看来已经不是流贼了,毕竟他们大多只是被裹挟或是活不下去的农民。
不过这些人心里还是存在这一丝隐忧,他们担心官军承诺的安置条件是否能够兑现,他们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心中未免有些彷徨,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比漂泊的日子要好得多。
就如何安置这些流民,赵岩与张步云、刘衡二人商议了一阵后,决定分出一半送到山东屯垦。
剩余的一半人留在颍州,在颍州组织屯垦。
山东那边人力还是比较缺乏,所以分一半回去。至于留下一半流民在颍州,主要是要在安徽建立一个补给基地。
毕竟从山东运粮到安徽太远,太耗费心力。
流贼肆虐中原,中原将成为赵岩的练兵场所,未来必然要往中原调兵,补给问题自然必须解决,不可能每次都往中原运粮,那样太耗费精力。
颍州之前被流贼攻克,生产已经荒废,许多富户被杀,又空出了很多无主之地,十分适宜屯垦。
决定了安排计划,赵岩马上让人从山东调几百名屯长、团练过来,一个颍州自然用不了那么多的基层人员,但并非只有一个颍州需要屯垦、建堡。
解决了安徽境内的流贼,赵岩随即召集军中高层,商议下一步动向。
“此次剿贼,我军收获颇丰,自流贼手中缴获的财物就达到二十多万两,并且抢回了十三万百姓。”赵岩满面笑容的说道,这次围剿流贼所得的战争红利自是丰厚,这群流贼从陕西一路蹿到河南,又从河南攻到安徽,下颍州,破凤阳。所劫掠的财物不少,在此次围剿中大部分被缴获。
这就是所谓的战争红利,打战其实也是可以赚钱的。有些人打战之所以会亏本,那是为了打仗而动摇了生产,自然也就亏本了。
赵岩打仗出动的人员很少,才出动了六千人的规模,而且大部分都是脱产的士兵,对生没有任何动摇。
“如今安徽境内的流贼已经肃清,剩余的流贼都集中在湖广、河南归德府。湖广的流贼以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所部为主,六年底窜入四川,七年秋又返回湖广,人数达到四十余万,不过湖广有郧阳巡抚卢象升镇剿,估计这四十万流贼也翻不了天去。”
赵岩说着指着归德府说道:“流窜于归德府的流贼以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闯将李自成为主,人数大概在三十万左右,闯王高迎祥所部乃是流贼中实力最强的一支,据报其下精骑达到二万。”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不由倒吸了口凉气,两万精骑,这绝对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量。
“我们接下来,就是进军归德府,将这股流贼向北驱赶,驱至邯郸、邢台一带,然后在邯郸一带建堡屯垦。”
刘衡接过话说道:“我们此次进入归德府叫贼,主要的还是抢回那些被裹挟的百姓,再招募一些饥民、流民,计划人数在二十万人。然后将流贼主力赶至邯郸、邢台,我军追进邯郸,然后就地在邯郸屯垦。最主要的是邯郸有铁矿,只要我们在邯郸站住脚,今后铁矿方面就可自己产出,不必再花银子高价从他处购买。”
“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从闯王高迎祥手上把那些百姓抢回来,大家有什么想法?”赵岩问道。
“公子,我现那些被裹挟的百姓行军度并不快,而且也很多也并非真心从贼,只要将其骨干部队击溃,然后以我们的机动度,只要一路追去,就能将那些百姓悉数抢回,那些流贼裹挟着大量百姓,踪迹也很难隐匿。”林毅总结了这次剿贼时的经验,说道:“只是这样并不能彻底剿灭那些流贼,若要彻底剿灭他们,必须有大量的军力进行围堵。若是进入归德府,恐怕不会如同这次这般碰上能够合围的地形。”
“没错,我们的士兵战斗力虽强,但毕竟人数太少,无法对流贼进行围堵,若是此次军力再多一倍,必然能把肥水之间堵得密不透风。”王文岳点头道。
“嗯!”赵岩了想了想,苦笑道:“我们走的是精兵路线,恐怕没有那么多的兵员,兵员若是一多,目前的财政恐怕也吃不消。”
目前赵岩手上的银子,大多都投到了纺织业上,纺织业、盐业方面还不见收益,显然没有足够的银子去大规模扩充军力。
“主公,我们可以展二线部队,我们的不对之所以开销大,主要是抚恤、军饷这一块占的比例较大。二线部队直接从那自流贼手里抢回的百姓,以及中原招募的流民组建,就按照赵家堡的屯民那般训练,以我们赵家堡的乡勇战力来说,也远胜官军,用来围剿流贼足以。”张步云灵感突道。
“那些屯民要是都去打仗了,还如何生产?”赵岩跟看重的还是生产的问题,毕竟世道会这么乱,还是因为生产荒废。
若是生产安定,哪里会冒出那么多的流贼。
纵观明朝一代的起义,只有西北能闹得开,像南方这些地方的起义,大多都闹不长久。
主要还是因为南方物产丰富,抗灾能力比西北强得多。就单说那些灾年救命的草根、树皮,南方的植被覆盖率被西北高太多了,就算灾得再厉害,灾民最后的退路还是有的,啃啃草根、树皮也能勉强过活。
西北则不同,生态环境太过脆弱,很多时候连草根树皮都没得啃。
那些从贼的百姓,要求其实很低,好死不如赖着活,只要有一口饭吃就行了,只要有口饭吃,大多都不会去从贼,毕竟从贼是充满生命危险的。
“生产好办。”张步云说道:“我们有红薯、玉米,红薯种进地里,就算不去管它,一亩也能收上五六百斤。进入夏末红薯地还可以套种一季玉米,麦地收了小麦后也能套中一季,亩产也有四五百斤,就算作战再频繁也荒不了,而且玉米抗旱,对水利要求也不是那么高。”
说着,张步云指着地图说道:“流贼闹得最厉害的无非是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四川,只要在这几个省各拉起三五万二线部队即可,并非所有屯民都需要出动剿贼。有了这些二线部队,只要互相配合,剿灭流贼足矣。”
“这些二线部队每月一两军饷,抚恤可减至二十两,这样军费支出就可节省许多,同时把这些二线部队建立起来,可以给一线部队补充兵源,一线部队扩招时大可从这些二线部队选拔。”
“再则在这些流贼闹得最凶的省份设置二线部队,这些二线部队可以边剿贼,边招募流民生产。不仅可以阻贼锋,只要饥民、流民少了,还可以断掉流贼的展空间。”
——————
第二更!凌晨一两点还有一章!明天就星期一了,书也上强推了,兄弟们给点力吧!
小菜先去市买点囤积,下周要高强度作战啦!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二十章:给个痛快吧!
感谢aaaaaBBBBB,驴长abc,朴树人生,四海老猫,鸟BB的打赏!鞠躬!!!
————
中都陷落,虽龙脉未损,但还是如同扇了朱由检一个耳光一般,火辣辣的!
正月二十一,朱由检出“谕中外刷国耻,尽心杀贼”的命令,一面调洪承畴所统陕西兵出关,同中原各省官军夹剿。
同时将赵岩提升为登莱总兵,建镇黄县,调赵岩入河南协助剿贼。凤阳巡抚杨一鹏找上赵岩,将他的总兵印和上任文书带了过来,并询问他手上的兵马数量。
这次的上任文书来得简直是出奇的快,因为朱由检剿贼心切,下面的官员不得不把行政效率提高n倍。
赵岩将兵马如实报了上去,此次入河南的兵员共六千人。卢象升上报兵员八千,洪承畴上报兵员三万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集,朱由检凑齐边、腹官兵八万人,二月底京、省、帑金一百多万两充作军饷,并且立下限期,规定六个月内把流贼全部荡平。
赵岩由登莱游击升至登莱总兵,可谓是连升三级,直接跳过参将、副总兵,并且还赏下了一万两银子。
这对于财政不宽裕的明廷来说,的确是奖赏丰厚了,但从斩贼数量上来说,这点银子却还是少了。
此次赵岩斩贼6ooo人,凤阳巡按御史查验后直接上报。
明朝的功制是斩级一颗可升职,若不愿升职者,赏银。正德时赏银5o两,嘉靖时斩一倭寇不愿升者赏银15o两。
若是可以选择,赵岩宁愿全要银子。到了崇祯年间,不愿升者的给银数量降低到了3o两,6ooo颗级也有18万两啊!
知道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银子,赵岩也没不识相的去找麻烦,这次出征的士兵,包括辎重营的士兵都升了一级,都挂上了一个把总的职务。
其实功制的赏赐,除了升职之外,在这明末想要拿到银子,那简直是痴人说梦,饷银不出府衙啊!层层剥削下来估计也不剩多少了。
因为朱由检正在调兵,所以赵岩不得不暂缓入归德的日期,开始着手安排颍州的屯田事宜。
作为上位者,并非所有事都得赵岩亲自去做,他要做的只是打造出一个个齿轮,让这些齿轮按照他设定的模式运转。
他这次安排颍州方面的屯田工作,不过是让此轮更细致化罢了。
颍州这边屯田,特地把姜荣的儿子姜城调到颍州主持建堡事宜,姜荣毕竟年纪大了,正好他的大儿子姜城对建造城墙方面也很熟悉,而且还特地把棱堡的要领研究透彻,调他来颍州主持建堡最合适不过。
同时让商行从南京附近买水牛,估计得过一两个月才能到,对于红薯种植的时间来说并不晚。
同时从山东那里调来的屯长、团练等职员,去年为了完成屯田计划,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行政人才。
虽然屯长和团练各调了几百名过来,但基本上人手还是够的。
团练、操守这些负责练兵的职员,多是从军中选拔,伤残退伍兵优先担任。
屯长、集长这些职员则属于‘文官’的行列,管的是民政、钱粮,手中是有贪污的权力的。
去年这个群体急剧扩张,加上地域的不断变大,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为了杜绝贪污的生,赵岩在颍州确定下了监察制度,在颍州遥控着设置了一个监察部,任命赵全为监察部部长。并规定凡是贪污的,直接砍头。
赵全做为赵家的老仆人,忠臣度是无庸置疑的。并且赵全膝下无子,他的心都系在赵岩身上,几乎没有可能做出损害赵岩利益的事情。
不过官员也讲江湖义气,很容易被拉拢、同化,就算赵全能够忠臣,也难保下面的执行人员包庇,所以光靠监察部是不够的,后世那些贪污泛滥的国度哪个没有监察部门?
最好的反贪方法,还是靠人民群众。举报、上访等方式。为此赵岩设下了一系列的制度。
他这套反贪方法,很大部分还是借鉴了朱元璋的手段。
朱元璋的治污成效还是不错的,虽然手法残酷了一些,但最起码明朝前、中期的官员都较为廉洁。
不过赵岩没弄那些酷刑,只是一律砍头。同时朱元璋开创了告御状的事例,地方百姓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