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法〕皮埃乐勒鲁-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对于过去的全部研究应该使我们证实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等的萌芽总是存在着的;另一方面是这种萌芽过去从来不曾发展到象今天这样理想。
但是我要重申,永恒的启示体现在一切伟大的宗教之中,它始终声称维护人类平等。
因此,在过去部分中产生了一种矛盾,我们一直在加以研究和澄清。
这种矛盾仍在继续,这就使社会法权至今缺乏基础。
人类平等一旦被理解和接受,它单独就能给政治权利提供基础。
所以我们再次重申,迄今为止,法权从来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
我们在证实这一点时指出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孟德斯鸠所有政治学家只知道在法权问题上罗列事实。
267
第十三章362
我们不必回到我们曾经从这个角度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所做的分析上去。亚里士多德把事实当成理想,而柏拉图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只看到理想却看不到事实,这是由于他幽闭在特权阶层之中。
原始的宗教高于柏拉图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摩西法典,无论在创世信条或在立法之中,包含着人类平等的原则,并能战胜一切妄图把平等原则不同程度加以诋毁和歪曲的宗教与哲学。
基督教(其正宗出自摩西法典)
曾对平等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为人类提出这样的告诫:“你们大家都是同一个上帝的子孙,你们大家都是兄弟,你们要象兄弟般的相亲相爱。”
但是正象我们指出的那样,基督教出自摩西法典教派,即埃塞尼教派,它不能超越埃塞尼人的科学以及他们的实践。
基督教僧侣的恬静生活只是埃塞尼人生活的翻版;当基督教统治到全球的时候,它使“反博爱”
,亦即不平等继续存在下来。为了捍卫自身的存在,基督教不得不承认和乞灵于精神和世俗、神圣天国和地面王国、上帝和恺撒这种虚假荒唐的区别。
所以真应该说,福音书的来临只是直接影响着感情,对于认识,对于活动只能间接地发生作用。基督教并没有带来平等的科学组织形式,因此尽管人类平等的原则曾由耶稣以博爱的名义予以宣布,它实际上只局限于成为类似以仁慈为主导思想的一种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同时包括和联系着上帝的爱与人类的爱。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人类还需要取得一大进步,以便使新的哲学上的进展成为可能;同时从柏拉图到耶稣-基督的一段历史,人类跨出的这一步是在缺乏新的思想光辉
268
462第二部分 过去
和无其他理想的条件下实现的,正如上面所说,耶稣以后,人类还需要取得一大进步,才使新的哲学上的进展成为可能;同样,从耶稣到十八世纪末和法国革命这段历史,人类要跨出的这一步也是在缺乏新的思想光辉和无其他理想的条件下完成的。
就这样,人类平等逐渐地、艰辛地、不停地从阻塞它的障。。。。
碍中出来了,而这障碍正如我在下面本著作的总的结论中马上要说明的那样,决不是其他什么,正是等级阶层。在摧毁与。。。。
家族有关的原始等级阶层的同时,人类平等首先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称之为自由。
在摧毁继原始等级阶层之后的关。。
于国家、城镇的等级阶层同时,人类平等又以感情的色彩表现出来,并称之为博爱。在摧毁或准备摧毁与封建制、所有制有关的第三种形式的等级阶层同时,人类平等以另一种面貌表现出来,它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他的同胞,而且把他们的利益集中在同一法权之中,这才最终称之为平等。。。
我们就这样在结束了对过去部分的研究以后,又回到了在本书开始时①心理学已为我们阐明了的结论上来。这就是人类本性的三方面:知觉、感情、认识,并相继表现为自由、博爱、平等。
事实上,人类本性表达出三个不同概念的词,虽然它们混合在生命的统一体之中:知觉、感情、认识。
生命的这三个方面产生人们随意可以称呼为权利或义务的三种需要:自由是对知觉的反应;博爱是对感情的反应;而平等是对认识的反应。
①见本书第一章。
269
第十三章562
这三种在世界上起作用的需要创造了人类历史。所以历史上出现三个时代。
自由相应于西方的童年,博爱相应于它的青年,而平等相应于它的壮年。
促使西方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个体生命发展的规律而演变的。
那种与知觉生活相对应的自由的表现,非常明显地相当于人的童年时期。正象诗人所说,孩子们热爱他们的自由,但他们有意识地对别人毫无怜悯之心,尤其是缺乏承认别人的权利观念,他们也不懂得别人的权利是怎么一回事。
那种与感情生活相对应的博爱非常明显地相当于人的青年时期。青年是爱情、友谊、热忱的年龄。最后是平等,它与理智生活相对应,非常明显地相当于人的壮年时期。
人类,如同单独一个人一样,连续不断地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最终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自由成为现代人的权利;博爱成为他的义务;而平等则是他的权利和义务赖以建立的一种学说。
历史演变的终结,无论平等怎样毫无组织,缺乏内容,平等总是灵魂的法则,各种法律的法律,它是一项法权,一项唯一的法权。
于是人类拥有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它们相互包涵在一起。
实际上,地球上要么既不存在法权也不存在宗教,要么今天连自由都无所谓了;——也不再有博爱;因为基督主义的博爱只能实现不平等和施舍而已了——也不再有平等:因为不能实现自由和博爱的平等,只能是虚幻的平等,它决不能满足人类
270
62第二部分 过去
的本性,正象今天它所显示的那样。
如今的公式是完整的,它期待着一种解决办法;它既是三位又是一体:自由——博爱——平等。
至于我们这些来自于过去的人们,又几乎从流逝的现在中显露出来,我们正面临着将要实现这三个词的未来。。。
271
结论或过去的普遍规律
第 一 章不平等的三种可能或等级阶层
我长时期带着痛苦和焦虑研究历史,寻找过去的普遍规律,以便为我和他人从几百年来明显的混乱当中找到秩序,也为了以后不再产生如赫尔德①所讲的那种灵魂错乱:“我认识了多少这样的人,他们在人类历史的汪洋大海中,徒劳地寻求上帝,他们在这个物质世界的永恒的领域里,用他们心灵的眼光瞥见它。他们总是抱着喜悦的激动心情,从一草一木、一砂一石上认出了它!
在地面上建造的寺庙内,四处响起了赞美威力、永恒和智慧的颂歌。
反之,在人类活动的舞台上,处处看见的只是盲目的感情、无节制的暴力、进行破坏的诡计和昏沉沉的善良意图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历史就象悬挂在宫殿角落里的张开着的蜘蛛网,而那错综复杂的网丝上仍然停留着那只编网的蜘蛛,它为了躲避别人的目光而掩饰不久前发生的一场残杀的种种痕迹。
然而,如果说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个上帝
①赫尔德(Herder,174—1803)
,德国哲学家、文学家。他在研究语言文学理论方面反对古典主义的观点,突出人民的作用;在哲学方面,他不赞成康德的论自然的哲学,以及他的历史观点,他着重研究人类文化和语言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译者
272
862结论或过去的普遍规律
的话,他也应该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
因为人类也是创造的一部分;而且人类即使在他感情冲动、直至他最后误入迷途为止,都没有不遵循那指导天体运行的同样美好、同样静止不变的规律。“
以下就是过去的规律,正如玄学和历史使我认识到的那样:根据莱辛的观点,人类必须经过连续性教育的各个阶段。
所以人类要到达平等阶段,必须先经历三种可能的不平等:1。
家庭等级制度,2。
国家等级制度,3。
所有制等级制度。
人类渴望摆脱这奴隶制的三层等级制度,以实现自由。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特点。
我们如今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处于一个正在终止的奴隶制的不平等世界和另一个正在诞生的平等世界之间。
第 二 章对社会等级一词的释义
我必须解释社会等级这一个词,并说明我对该词的使用。。。。。
“科学辞典把印第安人分裂成的种种部落称为社会等级。”
在东方,等级阶级的本义实质上就是划分。
它是把一国人民分离、划分成多种人民,或者推而广之,把人类区分为几个
273
第 二 章962
部分,几个种类。
①
政治学家们由于缺乏考虑,直到如今仍不懂得东方的等级阶层只是社会等级观念的三种形式之一。
因此,这在全部政治学当中是一个空白。
人的权利及其利益既然和整个人类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人类,和整个宇宙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一切毁灭这种权利的因素,一切分离人类的行为,一切把人类圈围成彼此之间相互仇视或漠不关心的各类人群的做法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这可能就是这种划分、分离、圈围的手段,即所谓的家庭,或政治法、民法。
而社会等级这一名称,原来专指上述某种关押和分离的作法,当然也合法地适用于其他情况。
既然如此,倘若使人类分成各个部分,使人类分成不同层次的这种划分是建立在所有制的基础上,为什么我却看不出所有制中的等级呢?
为什么曾带来那么多战争,造成那么多牺牲的各人民之间的划分,在哲学上也不用等级这一名词来表示呢?
总而言之,为什么仅仅是那些出于人类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家庭的划分,才被认为是等级呢?政治家们,你们谴责了东方的社会等级,几世纪来,它们已经趋于衰落;然而你们的眼睛却看不见其他同样确实存在着、同样给人类带来痛苦的社会等级,你们的无知保护了它们!
①印度人自己把他们的等级这个词同分离这个观念联系起来。
有一名旅游者说:“这个词使用时有很多引伸意义;它不仅表示四种等级阶层,也表示职业,一个人的祖国等意思。例如有人说:Tanti
ka
zat(丹底卡泽特)
表示织布工的职业;Kan
zatoumara(库泽特都麦拉)
是指你的国籍是什么。“
(见摩尔那斯:《印度等级阶层》
274
072结论或过去的普遍规律
因此,我所理解的家庭等级或等级家庭,是指错误地扩大。。。。。。。。
了的家庭对于人的天赋自由的限制。。。
我所理解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