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论语别裁(上册) >

第73部分

论语别裁(上册)-第73部分

小说: 论语别裁(上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政治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也有

 506

    子 罕 第 九394

    可能。 就是西方也有这种情形,所谓英雄征服了天下,女人征服了英雄。 不过要看哪种女人,真能征服英雄的女人,并不容易。 我们看到蜀亡国以后,蜀王妃子花蕊夫人被俘。 宋太祖赵匡胤就问她,你们国家有十几万大军,为什么今天你会到我身边来。 这位妃子作了一道诗答复他,大意是说我本在深宫中养尊处优的女子,对国家大事不了解,但这首诗的结论却骂尽了男人,她说:“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这也是历史上,女人关系历史命运的一个故事。 再其次,大家都说唐明皇是误在杨贵妃手里,尤其是诗人们都如此说——中国的诗人多半对于历史大事,有谨严的批评——但也有另一面的看法,如袁枚的诗说:“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当安禄山造反,兵逼长安,唐明皇出走到长安南面马嵬坡的时候,发生兵变,部队不肯走了。大家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把杨贵妃杀死。唐明皇没有办法,只好让贵妃自缢死。 所以后人评论历史,认为唐明皇不一定是为了杨贵妃而误国的,这首诗就是这个意思。 建温泉池给杨贵妃洗澡的,让杨贵妃自杀的,都是唐明皇做的,不要把历史的罪过,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去。同样,清代的龚定庵也提了一个反调,他的一首诗说:“少年已自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王。 设想英雄迟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他说一个英雄到了晚年没事情做了,不让他住在温柔乡里,又要他干什么?龚定庵这个理论,和现代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有点类似。 我们要特别注意,性心理学与马克思的理论,严重的影响了近一百年思想。 今日

 507

    494论 语 别 裁

    除了马克思的影响以外,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对近百年来历史文化转变的影响更大。 不过这一方面不像政治理论受重视——如果依据性心理学的看法,有过分的精力,就有杰出的事业。 因此英雄、豪杰、才子,几乎各个行为不检,都是孔子所讲的“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然而孔子所要求的真正圣人的境界,这是非常难的事,一般心理状况,凡是了不起的人,多半精力充沛,所以难免要走上女色这条路子。 这是我们就这一点,对历史的看法。 扩而充之,“好色”不但是指男女之间的事,凡是物质方面的贪欲,都可以用“色”字来代表。 尤其是以佛学的立场看,那就更明显了。 照儒家的思想,一个领导人,简直任何嗜好都不应该有。 但是人很难做到完全没有嗜好。 譬如有些人什么嗜好都没有,就是好读书,这也变成一个嗜好,于是左右的人都是读书人。 南朝梁元帝读书读呆了,敌兵临境,还要文武诸臣戎服听他讲书。 最后终于亡了国。 他在投降时,放一把火,把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烧了,他说“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有人问他为什么烧了书,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可见读书也很害人,真成呆子。从此我们了解,上面有一点偏好,下面就偏向了,这就是“物必聚于所好”的道理。 我们要看古董,就必须到好古董的人家才看得到。 有些人好石头,有些人好怪木,有一些人就是好钞票。 某公说,有一个老朋友,每天入睡以前,要一张张点过他铁柜里的钞票以后才能睡着。所以孔子这句话,是一个最高的目标。 同时提高我们的警觉,凡是作一个领导人,不但是好色,任何一种嗜好,都会给人乘虚而入的机会,

 508

    子 罕 第 九594

    因而影响到事业的失败。 所以接着下面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一切的进德修业,都是如此。 不但是学问的成功、道德的成功、事业的成功,原则都相同: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也是退步。 尤其对于自己道德的要求,更难!我曾说过,英雄征服了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人不想征服天下,而能够征服自己。 事实上征服自己比征服天下更难。 所谓道德的修养,就是征服自己。 上面孔子的话,就是说这个道理。 他说譬如我们去挑泥土来堆成一座山,要挑一百担泥土的,已经挑了九十九担,最后“未成一篑”

    ,少了一畚箕泥土。“止”

    ,停止了,因此便不能登峰造极到顶点。是谁使你停止的?我们一件事没有成功,往往推之于客观的环境、社会的因素,但是孔子在这里说那是不可能的,“吾止也”

    ,还是自己心理的疲劳与退缩,不是客观因素。 他又说,譬如填平一块土地,倒一畚箕泥土上去,就看到更高一点,这个进步,也不是外来的因素,而是自己的成功,这里他所强调的,是指一切的作为,其成功或失败,都在于一个人自己,不要推之于外来的因素。 外来因素之所以形成,也是自己本身的关系。到这里为止,结束了孔子上面站在河川上所发的感叹。下面是孔子的教育经验,对于个人的评论。

 509

    694论 语 别 裁

    学而有成之难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在他的学生中,能依照他的教导去做,而不懒惰的,只有颜回这一个学生。 这句话好像很普通,但如果在教学上或在领导位置上工作久了,就可以体会到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我们现在常常发现有些年轻人,吩咐他们去做一件事,譬如去照顾一位老年人,他有这个心,但没有这份热情,他会觉得是老师叫他去做的,而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是他应该去做的,就只差了这么一点。 讲理论时,他讲得和大家一样,知道应该爱人,应该尽心,但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我和年轻的同学们说,许多社会上已经做了的事情,如“张老师”

    、“生命线”这些,已经有人做了,不要再重复,你们应该去做一些须要做却还没有人做的事。 据我的资料,一些老年人很可怜,子女不在身边。 可以发动年轻人对老年人服务,绝不接受招待,自己带便当去。 青年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我告诉他们,要经得起往后的困难。 有些老年人替他服务久了,他会觉得应该。 第一次有感谢之意,第二天他觉得差不多,第三次也许你迟到了,他会骂人,那么年轻人还要准备行礼、道歉。 由此可知做一件好事,也有如此的困难。 所以理论与事实配合起来,要“语之而不惰”

    ,讲到了就做到,而且非常勤快,又持之以恒地去做,实在是非常难的事。

 510

    子 罕 第 九794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一个人总有些熟人有事相托,如果做得到的事情就答应了,答应以后有时又觉得烦了,摆在那里两三天,就把事情“惰”下去了。 有时候提高警觉,赶快办,办了以后,有没有结果不知道。 办不到的也要早告诉人家。 否则等于医生替人看病,看不好的,给人家一点平安药吃,好不了也死不了,就是拖,这就是罪过。 所以孔子讲颜回的这句话,表面上看很普通,真正体会一下,这种修养实在是不容易的。下面接着再赞叹颜回: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并不是对颜回本人说的话,是他对学生们说颜回的。颜回不是只活了三十二岁就死了吗?孔子说可惜得很,我只看到他的进步,没有看到他的成就。有进步应该有很大的成就,可惜短命死了,所以成就没有看出来。 因此孔子有下面对人的感慨: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所谓苗就是根苗。 有些植物,种籽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应该前途无量,但结果却长不大,枝叶并不茂盛,这是“苗而不秀”。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小时了了,大时糊涂。尤其在教育界更看得到,有些年轻人非常好,眼看他慢慢变,变到最后不成器。再更进一步是“秀而不实”

    ,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 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回转来看看自己

 511

    894论 语 别 裁

    的人生,大多可以说是“秀而不实”的。 在这个非常时代里,年轻时,想如何如何。 结果到了现在,得了结论,晓得自己是“起不了”。而这个重点,就是孔子上面所讲的“止,吾止也。 进,吾往也。”在乎自己,不关他人,尤其作学问更是如此。 我们常看到年轻人文章写得好,有许多人寄以厚望,我说不见得,这就是“苗而不秀,秀而不实。”

    真正文章写得好,能称得上是一个文学家的,以整个人类文化历史看,古今中外不到两三百人。这仅就文章这一行而言,写了许多书的人,能流传的又有几本?这都是“秀而不实”。

    所以文学也好,学问也好,无论哪方面,能够做到历史上有成就的,很不容易。 这也就是孔子对人物的感叹。 有许多人,聪明而进取,有前途,但最后并没有结论。 许多人的事业、道德、学问,都在这两句话的范围中。

    勿 轻 后 学

    因此孔子又对学生们讲到对年轻人的观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句“后生可畏”是孔子的名言,切不要轻视后一代的年轻人。 从古至今,对年轻的后一代都非常重视。 孔子说后来的年轻人可畏,并不是怕他,而是说值得用心培养,值得重视。“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千万不要轻视后一代,不要

 512

    子 罕 第 九994

    以为未来的不如现在的。 这一点我们不要冤枉孔子了,我们学术界经常都把孔子描写成非常古板、保守的。 实际上孔子的思想最前进,他不轻视后一代,更不轻视后来的历史,认为未来的社会不比现在差。 所以他说你何以知道将来就不及我们?以人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成就的话,那也就算了,再没有什么可观的了,这也是事实。前面说过,我个人的看法,人类文化永远是年轻的,到现在为止,永远都在幼稚的阶段,还没有成熟,假使真正成熟,在文化的立场来看,此时人类的生活就永远安定了。 这个理论是最麻烦的历史哲学问题,在此我们不去多讨论它。这一段也是孔子在鼓励青年们努力,我们过去有一句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个道理。下面还是他对于学生们的鼓励: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边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固然是他对学生的鼓励,也是我们一生作人做事值得效法的地方。“法语”

    ,就是我们现在普通说的“格言”。古人的名言,古时也称“法言”

    ,有颠扑不破的哲理。 我经常告诉来学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要走冤枉路,最直捷的方法是先去读“三百千千”

    ,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四本书,努力一点,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文化基

 513

    05论 语 别 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