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空降抗日突击营 >

第458部分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458部分

小说: 空降抗日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问题是现在面对的突击营对三支潜艇支队组成的特别编队也足够过于庞大的了。

    最初孟遥给出的一个潜艇支队多由三艘仿宋级一型潜艇构成但在出任务时可依据任务xìng质和难度像陆军一样加强一到两艘。二战正式爆发后根据海军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黄老邪以及统帅部海军委员会的强烈要求下一个潜艇支队组成由三艘增加为四艘。力量不仅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且型号也全部实现了更新换代由早期的仿宋级一型全部升级为仿宋级二型潜艇其战力在当代绝对算得已无对手。

    三支潜艇支队构成的特别编队一共12艘仿宋级二型潜艇应付一场海战它们所携带的攻击鱼雷可能有些捉襟见肘但作为仅仅执行一场伏击战则绰绰有余了。

    根据事前制定的预案以及孟遥提出的“既要打痛美国人让他长记xìng又要不伤其筋骨以应对接下去的对rì本土登陆战”的战术思路金凯德的这个西南方面军的特混编队是必须动其筋骨的。

    因为在它的后面尚有远在印度洋结束对德作战而紧急东来的第七舰队本部而且哈尔西的第三舰队更是虎视眈眈地守在西沙群岛门外。不迅速打掉金凯德这支急先锋将来无论是谈判还是继续开打对突击营在海的战略态势都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重要的是如果顺利吃掉金凯德编队。或者干掉其核心构成战舰三分之二以不仅会让罗斯福感到剧痛同时又不至于让整个太平洋舰队崩塌而影响到尼米兹对rì本本土登陆战的绝对信心。

    如果没有美军由西向东的登陆战突击营尚不具备全面控制和占领rì本的绝对能力。

    然而对金凯德编队的打击却是同样不可逆转的。

    作为未来以蒙古作为基本的突击营海南岛这个出海口至少在五年之内是不能随意放弃的。

    高攀峰作为先锋艇一直冲在最前面但却令人神奇地竟然与chóng qìngzhèng fǔ代表团所在舰船几次都不期而遇。但这只会令他更加郁闷。因为就算他已经知道了chóng qìngzhèng fǔ代表团的具体位置可没有作战命令一切都是白搭。

    与高攀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支队各潜艇头头脑脑的一片叫骂之声。妈的都说西方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天生长着一副直肠子。可这一次呢难道是天偏偏要他们遇一个最狡猾的美国人吗?

    金凯德美军海军中将真正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一线战将。狡猾可以不必与生俱来却是一定要相伴一生的。

    在航行到第四天的时候突然出现的零散渔船以及偶尔路过的并不庞大的商船编队。突然让这位身经百战的金凯德将军jīng神无端紧张起来。不知为何那么久都不曾有过记忆。*偏偏就在这一天他忽然想起了《华盛顿邮报》的那位好友迈克尔雷蒙也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他曾经充满幻想、甚至是疑猜的一席话。

    迈克尔告诉他。假若要他主持评选《华盛顿邮报》近十年以来最具潜力的军事家假若其中必须选择一位来自亚洲的将军那么他将第一个选择孟遥而绝非是目前在整个亚洲军界呼声极高的朱可夫、山本五十六等为人熟知的世界名将。

    这个结果让人很意外至少是在美国国内某些少壮派之中似乎很流行这样一种cháo流就是极端蔑视权威但又从不提出自己的建立世界观的某种企图或者野心表面看好像人云亦云只是漫无目的地为了反对二番队。

    但人们最后会惊讶地发现只要翻开这些少壮派的履历或背景所有人都会立刻打消一切怀疑的念头或者质疑。

    没有人相信这些百分之百出身于西点军校以及世家子弟的青年少壮派会头脑发昏地丧失一切自己的原则和身份背景而去追求某种根本看不到当前任何现实意义的价值观。

    而最令人痛恨的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价值取向或者某种思cháo居然均出自一本叫着《星球大战》的超科幻、甚至近乎呓语的类军事书籍。

    更可怕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正好恰恰就是孟遥。

    而在书中除了某些过渡xìng章节全书几乎每个段落的论述、猜想以及近似实战的剖析、演示几乎全部不可救药地成为全世界少壮派追随、模仿和谈论的经典其中的格言化的语句和强调同样俨然已经成为世界最为流行的口头禅。

    所以作为一名资深军事记者的迈克尔自然一样不可救药地迷了《星球大战》这本书以及书中论述、并向他们描绘出的未来世界的猜想当然爱屋及乌的是他也同样不可救药地迷了遥远的东方和那个作为东方人的孟遥。

    现在飘洋过海的金凯德手边也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嗯哼好吧平心而论这本《星球大战》的书的确还不错。

    书中的某些想象或者对未来世界的某种划分不知为何竟然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尼米兹将军曾经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说的某种可能场景。

    尼米兹将军说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最后一次最高机密的演讲他授权在他的战区向所有准将以的将领传达作为美国jīng神的某种未来设想:彻底打败以德rì法西斯为首恶的轴心国现在看几乎已成定局。作为已经成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实际已经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而尚未正式走领袖的岗位。

    因此这种既不相符的现实必须在旧的世界秩序被打破、新的世界等级尚未确立之前美国必须义不容辞地走在前面率先联合大不列颠、红sè苏联这两个当前最为重要的盟国。以三国最高统帅名义向希特勒、rì本天皇发出最后通牒。

    至于对方响应与否对美国而言都已自动完成了某种仪式。

    噢伟大的美国也只有伟大的美国才能孕育出如此伟大的总统孕育出如此伟大的思想和战略啊。

    有意思的是总统罗斯福在他最后的任期中不知出于什么缘故竟然多次向他的即将的继任者杜鲁门开玩笑说希望德国人和rì本人在真正投降的那一天。他最喜爱的战舰密苏比号能够承担起仪式的承办并且他还希望代表美国签的人最后是他最“讨厌的将军”麦克阿瑟。

    当然人们都清楚所谓的讨厌其实是在表达某种极度的喜爱。

    有意思的是。孟遥居然在书中也毫不隐晦地多次提到了这艘密苏比号战舰以及现在越来越趾高气扬的麦克阿瑟将军。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呀孟遥的这本《星球大战》竟然去年就在美国和欧洲公开出发行了。

    这是某种**裸的“预言”吗还是某种公开的“暗示”?

    金凯德一只手握着烟斗。一只手扶在他的这艘旗舰舰桥之外唯一瞭望哨的栏杆两眼紧紧盯着仍然有些模糊的东方忍不住又向指挥室的桌子望去。

    在那里那本几乎同样被翻毛了边儿的《星球大战》。正被来自中国的海风吹拂的哗啦啦直响。

    嗯不。准确地应该是带着或许是突击营气味的海风吹着突击营自己的书籍响动。哦帝呀。在他的舰队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年轻的海空军军官手中收藏着多少本来自孟遥的歪理邪说。

    相对于年轻军官而言金凯德并不像他的那位记者好友全盘接受这种看去十分新颖的超前学说。甚至他对大部分内容的论述是持反感的态度。

    然而这并不表示作为光荣的美国海军一位将军毫不犹豫地从其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和养分。

    比如现在他正在考虑的“人质计划”——

    除了尼米兹将军的告诫哈尔西也曾这样告诉过他将chóng qìngzhèng fǔ代表团奔赴海南岛行程合并到他们的访问计划中来其实并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预期。甚至在某种程度还会激怒孟遥这样的中国人。

    除了政治的考虑舰队中混编入载有chóng qìngzhèng fǔ代表团的船只还有另外一个看不见的风险。

    ——假如预期中的袭击者并非是设想中的突击营而是rì本人呢?

    而且假若就算是突击营是计划中的袭击者袭击计划怎么就知道他们的前线指挥员一定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不也是中国人自己说的吗?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但眼前的这段驶往突击营海南岛的时间里他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整个舰队的安危和预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在到了他该出手的时刻了不管那个孟遥是不是出手或者何时出手他必须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一切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帝吧——距离海南岛还有一天半航程尽管前面一切都未发生但谁知道呢至少在他们登岸之前他们还会在海水中不是吗?

    “命令全舰队一分钟后启动a计划。”

    似乎一直在让海风清醒着自己头脑的金凯德终于在最后一次低头看表之后挥手对他的参谋副官发出了酝酿已久的命令。

    “是的长官全舰队一分钟后启动a计划。”

    参谋副官一面准确地重复着命令一面注视着金凯德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嗯照计划去执行吧。哦不临时修订一个细节到旗舰来的中国人。把林森换为两位中国将军吧——就换蒋百里和宋希濂吧。”

    “是的长官您确认你的这道修改命令吗?”

    参谋副官很少疑惑地望着金凯德脚下十分迟疑地没有挪动半步道:

    “将军你很清楚这里是您的旗舰。而林森则是chóng qìngzhèng fǔ主席同时还是中国代表团最高长官蒋和宋虽然是中国名将但他们毕竟只是两位将军长官您看——”

    “您没有听错少校去执行吧。”

    金凯德很不耐烦地挥挥手随即转目重新盯着前方云雾弥漫的海面。一脸忧sè地再也不说一句话来。

    却说蒋百里、宋希濂看着突然忙乱一片的整艘运输舰忍不住面面相觑起来。

    从陆地到海本来就很遥远的路程无形中又被无限延长了很多倍。这本来没什么。毕竟太平洋的rì军虽然一败涂地但远至东南亚、近到中国自己的陆地之rì本鬼子的陆军势力依然还很猖獗甚至空军都仍然极具威胁。所以代表团放弃了所有危险的选项而直接选择了加入到美军第七舰队访问海南岛的计划中。大家对此都没有任何疑问和抱怨的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嘛。

    不过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海的航行rì子居然如此难熬每天不仅蜗牛一般地爬行着。而且还要忍受美国大兵表面礼貌、实则蛮横的每rì调遣代表团所在舰船不是忽左忽右。就是忽东忽西。

    他娘的代表团怎么说也是chóng qìngzhèng fǔ代表团吧。而且代表团中绝大多数都是功成名就的老朽了经得起多少这般折腾呢?

    当再一次被戴着宪兵样的美国大兵“礼貌地”出船舱宋希濂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了蒋百里身。

    “百里兄这一次情况好像又有些不同了呐你看见没有这次舰怎么突然多出这么多新闻记者来了呢?还不停地给我们照相你不觉得这十分的反常吗?”

    蒋百里却只是瞟了一眼宪兵们便将两眼紧紧地盯在了海面忧心忡忡地说了一句:

    “记者算什么这马就要爬来的海军陆战队才更可怕哩。瞧瞧那些橡皮船还有面的救生衣我们怕是要被分开啰。”

    “分开为什么?”

    宋希濂听了心里就是一惊抢步向船舷外的海面望去果然发现无数的橡皮艇、小型运输船在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