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生涯-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直接对卫征问出一个关系到自己权利的问题……
“王爷,这个内卫局长老夫当了。只是,老夫想要提前知道,这个内卫到底有多大规模,每年有多少银子充当经费,内卫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行家出手,一开口便知道。而坐在面前的骆养性。明显就是行家中的行家。
因为。他问出的这几个问题中。无一例外,都是针针见血。
对自己选定的这个内卫局长,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以后,卫征开口回答道。
“既然骆大人,不,现在应该叫骆局长了……既然你已经清楚本王组建这个内卫的目的 那本王就先跟你说一说这个内卫的权利……”
“为了避免权力重复,内卫只有侦查权,没有逮捕和审问权。本王组建这个内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境内所有文武官员的衷心,廉洁,奉公值法……所以,内卫平时需要做的事就是,监督境内所有七品以上,正三品及正三品以下的所有文武官员……
“当然,如果碰到违法乱纪的官员,可以直接密保给我……”
“除此之外,内卫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每十天,将境内各个县城所发生的大事形成文字。上报到你那里,由你进行筛选后,再交给本王进行处理。当然,如果碰到什么大事和意外,可以不分时间,直接进行上报……”
“一共两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内卫的规模如果太大,又会引起所有文武大臣的担忧后恐慌。所以,我的想法是,内卫的规模控制在八千人以内,也就是一个官员两个内卫人员进行监督……等内卫真正成立以后,争取在每个省射一个分局,每个府再设一个规模更小的分局。如此一来,就可以一层一层进行管理……”
“至于内卫的经费,本王的初步想法是,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至于内卫各级人员的俸禄,可以参照军队的标准进行发放。至于骆局长你的俸禄,暂时参照虎豹军中将军长的俸禄进行发放……好了,本王要说的就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其它想法?”
在卫征一双伶俐目光的注视下,骆养性虽然对内卫的权利有所不满和失望。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卫征的话刚刚说完,骆养性整个人就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大声保证道……
“请王爷放心,我在虎豹军控制的这些省份,还有不少老部下。只要经费充足,我保证,两个月时间,让这个内卫初具规模,为王爷你做事……”
卫征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后,继续说道:“本王相信骆局长你的能力。要不然,本王也不会亲自来骆府,邀请你骆局长出山,组建内卫……”
“另外,本王再跟你透露一件事,十天以后,本王将对北直隶所有主动留下的原朝廷官员进行考核。只要通过考核,本王就会任命他们官职。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品行和留下来的目的,本王并不清楚。所以,内卫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查清这些官员的底细。本王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和势力,遭到这些人的破坏……”
“是,王爷……”骆养性没有丝毫犹豫的点头赞同道。
三天时间不到,北王王府要在北京城举行会考,选拔官员的消息,就好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整个北直隶。
前面说了,这些不愿意跟着朝廷南下,仍然留在北直隶的文武官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钱。
不管他们留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失去官位对于他们来说,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如此情况下,北王王府的这个消息,就好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他们面前。
因为他们都知道,北王王府可能给他们开出的俸禄,是朝廷的好几倍。如果他们真的能被北王王府选中。不说别的 ,仅凭北王王府高得吓人的俸禄,就足以让他们家人过上好日子。
当然,俸禄的诱惑是一方面,当官所带来的权利诱惑,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
所以,会考的消息刚刚传开,整个北直隶境内,被朝廷留下的底层官员,就开始赶往北京城 准备会考。
而就在这时,周书源精心准备的会考考题,正握在卫征手中,被卫征阅览……
整整过了半个时辰,卫征的一双眼睛,才从手中的考题上移开……
而后,直接对周书源评价道:“总体还可以,但是。本王这里有一个想法。希望军师你能综合下去……”
“本王手里的这份考题。你把所有内容都集中在了一起,一起进行会考和打分。这样很不好……”
“本王的想法是,将这份考题一分为三,一份主攻刑律,一份主攻算术,至于最后一份,则主攻政务管理……也就是治国策略……”
“三份考题分别进行考试,分出每一门的排名和综合排名……”
“综合成绩很好的。那就说明这个人真得很有才,样样精通。对于这种人,本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重用,大大的重用,而且还要把他们放到一县县令或者是一府知府 ,这种正职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己才能……”
“至于其中一门的成绩好,其它两门及格,而且成绩平平的人。我们就要针对性的进行使用……算数好的送到户部,或者是到下面的知府和县衙去担任专管税收的副手。刑律成绩好的。那就专门担任管理刑律的副职。政务成绩好的,当然就是担任处理政务的副职……至于其他的,都照此类推,本王就不多说了……”
“总之一句话,通过这场考核,我们一定要选到我们需要的足够人才……”
因为这场会考的报考要求实在是太宽,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识字,就可以报考。
十天时间不到,诺大的北京城,就汇聚了上万人之多,就人数来说,一点也不比朝廷几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要少……
面对这个意想不到的热闹局面,卫征直接就被镇住了。
没有丝毫犹豫的对周书源问道:“军师,你不是说朝廷迁都南下以后,整个北直隶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满打满算只有三千人不到吗?怎么会忽然之间冒出这么多人……”
“一万多考生,就算五个人中间有一个人能满足王府的要求,那也是两千王府急需的人才……虽然多了,但是,本王一点也不嫌弃。即使现在用不上,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当副手,把这些人才给存起来,留着以后地盘多了再用……”
卫征刚刚说完,已经正式上任内卫局长,并且开始审查这些考生的骆养性就开口道。
“王爷,忽然多了这么多考生,我知道是什么原因……”
“朝廷每四年一次的科举,虽然给了读书人当官的机会。但是,这个科举只针对全天下的读书人。除了读书人外,不管你是婿吏,是商人,还是军户,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忽然多出来的数千人中间,超过四成都是有才能,缺因为出身,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一辈子都只能当婿吏的读书人……”
“另外,还有差不多五成的考生,都是商人的后代。因为商人有钱,从小就让他们后代接触四书五经,接触算术和刑律。所以,整个北直隶一带,几乎每个商人家族的后代,都满足我们王府提出来的报考要求……”
“至于最后多出来的一成,则是整个北直隶境内军户的后代……”
“好……太好了……真没有想到,我们看似一个非常平常的会考,竟然引出来这么多的人才……简直超乎本王的意料……”听到这里,脸上已经被笑容完全笼罩的卫征,直接开口叫好道。
而后,对着周书源等人说道:“军师,骆局长,本王可以肯定的说,这一万多人中间,一定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人才。既然朝廷守着这么大一个宝库舍不得用,那本王就给他用了……”
“军师,不管多少人,只要符合条件,全部可以参加会考……朝廷举办科举进行考试的会场如果不够大,本王就把军营给你腾出来,当做考场进行使用。考官如果不够的花,本王从警卫师抽调一个团给你,还不够的话,两个团也行……”
“总之一句话,本王要看到这场考核顺利开始,顺利结束。当然,对这场考核的结局,本王也是越来越期待了……”
第五百九十章 腐朽科举
对于仅仅学过四书五经的秀才和官员来说,这种完全有别于科举的考核,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吸引中原数省所有人目光的大会考刚刚开始,考生拿到第一份考卷。一些秀才和官员就呆了。因为,虎豹军给他们出的考题,在四书五经中都找不到答案。
如此情况下,一些自诩是读书人,高人一等的秀才和官员,直接在考场破口大骂。
有说虎豹军意图不轨,擅自改动太祖皇帝定下来的科举考试……
也有人说虎豹军霍乱大明律法,让军户和商人跟读书人痛堂考试,有辱读书人……
对于这些酸腐的读书人,周书源没有丝毫客气,直接命令虎豹军将这些人给轰出考场。
当然,除了这些只会之乎者也的读书人外,其它前来参加老师的人,就显得激动很多。
因为,这些考题无一例外,都是切合实际,可以在现实中遇到的。
而无论是商人后代,还是军户后代,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常接触各种事物的人。如此情况下,他们对这些考题,简直可以称得上游刃有余。
特别是那些商人出身的读书人,对三门考核中的算术,简直可以称得上精通二字……
就这样。长达一天的会考中。有人激动。兴奋,并且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当然,也有人失望,悲愤,甚至于直接被虎豹军轰出考场……
位于京城东南面的一座府邸,表面上看,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院。但是,如果走进去。你就会发现,几进几出的大院,被装饰得简直比皇宫还要豪华。
不用猜就知道,这个府邸一定住着一个有钱,但是缺没有丝毫地位,出门连锦衣都不能穿的商人。
没有错,这家人就是商人,而且还是个大商人……
因为世代经商,当李家传到李鑫文这一代的时候,已经达到百万两白银的身价。
这样的身价。虽然比不上京城的豪门大族,比不上那些皇亲国戚。但是。在诺大的京城内,绝对排的上名次。
但是,因为商人低下的地位,再加上朝廷对商人的各种规定。李鑫文虽然很有钱,但是,却不敢表现出来。而这,就造成了李家大院外表落魄,内在缺非常豪华的情况。
就在李鑫文认为李家世世代代都抬不起脑袋,只能闷声发大财,不能正大光明享受财富的时候。虎豹军的到来,给了他对未来的期望。
作为一个大商人,李鑫文人虽然在京城,但是,发生在大明朝各地的大事,缺逃不过他的眼睛。因为 这些大事中间,很可能隐藏着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正因为如此,李鑫文算是一个对虎豹军各种政策非常了解的人。
在虎豹军控制的地方,商人不再被人瞧不起。不仅不受朝廷各种规矩的约束,而且还可以出来当官。在这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总督府担任副总理大臣的周老……
这些对商人的各种政策,不管是哪一条,都是李鑫文日思夜想的。
所以,当他得知北京城激将成为虎豹军地盘后,李鑫文的心,直接就沸腾了。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