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九道“既然如此今年先押十五万斛,明年开春后再押十五万斛。”
“诺。”林当锋当下造办。
这边林当锋刚刚奏完,礼部侍郎高徐道言道“陛下,今年武试已是结束,各郡共录取士子三百二十人,现都在幽京候命,敢问陛下是否挑选之后,送入六卫府军。”
“暂时先不要。”李重九反对。
他踌躇了一会道“朕决定让他们现在幽京先训练一段日子,可以请府军中优秀的将官,来指导他们。”
“不,不是一段日子,而是朕决定效仿如国子监一般,设立一个讲武堂,无论是士子还是府军之中优异的士卒,将官,得到推荐后都可以来讲武堂学习。学习之后再进入各军之中,从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他们可以被优先提拔。”
“讲武堂?如国子监一般,这简直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啊。”众臣们都是不解。
事实上李重九这也是模仿现代军校的作为。
在中国最早提出军校概念的,是王安石,理念也是从读书人中培养将领,但是此事随着变法失败最终半途而废。(未完待续)
2014…9…16 031019049717
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
寒冬腊月,朔风劲吹。
幽京左近都是白雪茫茫,山河一色。
在幽京城东郊,这里是幽京大作匠坊所在。
幽京大作匠坊设立三年有余,这里已是了赵国第一兵工厂,直属于赵国工部管辖,每日超过五千匠人在此打造兵器,另外还有一千驻军严格把守四周,防止他国细作窃取赵国先进科技。现在赵军锐器火油弹,伏牛弩,三石弩机,八梢砲都是从幽京大作坊坊荣誉出品。
因为幽京大作匠坊的存在,城东这里,也逐渐成了一座新城。
这一天刚刚从坑上披衣起床,准备上工的匠人们,突然听到城外校场那传来一阵雄健至极的呼喝声。
原来在城外校场,赵军的新建讲武堂成立了。
讲武堂一期士子,一共五百人,其中三百二十人是通过武试进来的学子,一百八十人则是从驻扎幽京两大府军翊卫,武卫两军中将官选拔的。这些将官都是在作战中功勋卓著的将官。
而在朔风劲吹,鹅毛大雪飘下,站立在校场的五百名讲武堂新生,身上都是覆盖了一层白雪。他们左右都是讲武堂的教官,他们也同新兵这般一并在雪中负手站立。
来济自考上郡武试后,也被选拔来此,与他的两个好朋友张文瓘,孙处约分道扬镳,走上一条不同之路。来济本以为自己身为来护儿之子,将门世家会别有优待,哪里知道什么都没有。
在天寒地冻之中。一阵马蹄声远远而来。
来济眯着眼睛朝远处望去,但见一名穿着戎服之人。从风雪中策马而来,身后赵军廷卫军骑兵簇拥在后。
来济没有料到大赵皇帝。就如此出场,他以为李重九会坐马车,或者玉辇而来。没想到李重九就简简单单,轻骑简从的策马而来,连身上穿得也不是龙袍,而是将领受礼时候的戎服。
李重九到了台前甩镫下马,动作极其娴熟,这一技艺让来济差一点鼓掌喝彩起来,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马术显然十分高超。仅仅是这一手已是震服了来济。台下的新生。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五百新生一并对李重九致以军礼。雄健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校场上回荡着。
“起来吧。”
众新生中不少人都是头一次见到李重九,皆是激动不已。而来济是第二次,不过在普救寺那一面,不过匆匆,李重九当时不过是寻李芷婉而去。来济却没有觉得这位大赵皇帝如何,但今日一见,其雄姿实在是令他敬佩不已。
李重九走到上台上。他的动作从容不迫,并带着军人特有的简练,双目审视起在场新生。
最后李重九大声对新生道“诸位请昂起头来,看向朕。”
新生们则是各个挺起胸膛。
“诸位。今日是幽京讲武堂开学的一日,也是汝等成为军人的一日,朕既托名为讲武堂山长。却实际日后却很少能有与诸位见面的地方,眼下就在此和大家说一说朕的心底话。”
李重九的声音在空旷的校场上回荡着。他的话抑扬顿挫。令每个新生不由将身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
“在说心底话之前,朕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来讲武堂是为了什么?在你们成为新生的第一日,你们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如果有的人,是为了升官,是为了发财,是以为能在这里镀金一层,回到行伍里,更容易得到提拔和升迁,那么朕告诉你们来错了。”
李重九的话说得很严厉,在场不少士子事实上都有点这样的心思,但听李重九这么说来,众人露出点不自然的神色。
“子曰,士志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朕知道你们这里不少人,没读过书,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大丈夫若立下志向,却穿不好吃不好为耻辱,那这样的人不配与我说话!”
众新生陷入了沉思之中,风缓缓的吹着。
“大丈夫立下志向,就是守得住清贫,不能在意他人指指点点,甚至有时候还要受辱。知道朕最佩服汉朝哪一位将领吗?朕最佩服的是韩信,大丈夫含怒而不发,故而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为了一时之气,拔剑而起与人争斗的就是莽汉。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说到这里李重九顿了顿,又道“朕还佩服一人,这人名气逊色韩信多,不过同样令人朕敬佩。此人名为唐雎,乃是战国时魏国策士。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敢替魏国出使当时的强秦。当时秦王要取魏国五百里地,魏国不肯,秦王怒着威胁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平静地说,那大王听闻过布衣之怒吗?”“秦王冷笑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说不,布衣之怒,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此三人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今日再与臣就是四人。”
“说到这里,说完唐雎目视秦王,拔剑而起道,‘大王,若士发怒,必伏尸二人,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众新生听李重九的话都是入神,甚至连大雪覆身,也是不闻不觉。唐雎布衣之勇,振奋人心。
这时候李重九身躯挺得笔直,正色道“诸位,韩信能怒而不发,唐雎则有布衣之怒,二人同样令朕敬佩,你们之中有读书的士子,也有戎马半生将官,我今日举他们二人例子,是告诉大家,读书人就算是学富五车又如何,男人没有血性就是一人懦夫,书读得再多,也是懦夫。同样的为将者,若不能忍辱,就是莽汉。所以朕开设讲武堂,是为了让士子们培养自己的血性,而让将官们懂得什么是克制。”
“当一个男人有了血性以及克制,才能真正的被称作军人,这样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志向,就将会百折而不回,勇往而直前。”
众士子听得不由呼吸都变得急促,来济心道这是读书半辈子都听不到的文章啊,振振有声,可听金石回响。
而来济身旁不少士子此刻都是目涌热泪,掌声突然在校场上响起,久久不息。
风雪倏然也停止了。(未完待续。。)
2014…9…16 2339069061704
第六百八十七章 几人称孤几人道寡
唐之后,开科举之道,让读书人专事科举,以至文武殊途。到了宋,明两朝,有感于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所以朝廷上下讲究以文御武。让读书人专门去读书,不要学习武事,而专门读书好了,打战的事专门由武将担当。
习文不习武的读书人,就容易丧失汉隋以来一直传承的尚武精神。
尚武并非是去让人去和别人持强斗狠,而是通过竞争,来培养男人心底的血性。而一个读书人失去血性,只有两种样子,一种是懦弱不敢当事,大事临头做缩头乌龟,没有担当,还有一种就是在现实中通过牢骚,抨击各种不公,以这种挑战权威的方式,来假装自己很有血性。
一直被后世视为先进的科举选拔之制,但最终反而成了毒瘤。科举制事实上还不如汉唐时,以察举制,征辟制选拔方式,虽然士族门阀垄断了人才资源。但至少贵族世家中男子,培养方式下一代的方式不会偏科。
当然李重九反对科举制,而并不是要废除科举制,眼下士族力量空前强大,不用科举制的方式,无法将选材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从国家利益上来考量。
只是他将科举制取材方式改一改,改变隋唐明清单单以文取士的陋习,同时给读书人第二个出路,就是入讲武堂学习,有了这条出路,读书人就不会只在读书科举之路,也可以文武兼修。李重九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读书人的尚武精神。
自汉唐以后,中国真正用读书人来当兵。袁世凯算是第一人。当时中国经历甲午之痛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全面模仿德国军制,吸纳有文化的读书人。有志青年当兵,成就了中国近代陆军的雏形。
就在幽京这风雪连天时,关中灞水河畔的长安城也是落下一场大雪。
大雪覆盖了宫殿上的琉璃瓦,在广袤的屋舍中,入夜的钟声,悠然回荡。
李渊所在无极宫中,一片灯火通明。
大唐之主李渊,此刻正看着左右近侍在他面前缓缓展开的地图,目光森然。
一旁内史令萧瑀向李渊道“眼下征梁之战已是大获全胜。我军攻势凌厉,已是攻下江陵,萧铣不战而逃,率万余士卒和家眷,乘舟逃亡。李靖率战舰追击数百里,后得知楚帝林士弘陈兵下游,故而暂时退兵。眼下荆州,交州诸州各郡都已是献表投降,萧铣只剩下豫章等数郡苟延残喘。”
李渊笑了两声道“李孝恭。李靖二人破萧铣如摧枯拉朽,二人着实令朕欣慰啊。”
刘弘基道“陛下你看,破了萧铣新收之地,加上不久前又破了王世充。两者之地并在一起,昔日大隋的江山,我大唐已是打了一半有余。”
萧瑀言道“是啊。陛下,现在剩下半壁江山。赵国又居其半,而剩下就是已降伏陛下的杜伏威。还有楚帝林士弘,汉阳太守冯盎三家,其余尽数为大唐所有。”
闻此李渊颇有感慨的抚须言道“昔日隋失其鹿,天下群雄并起,你争我夺,形势比汉末更乱十分。朕当初从晋阳起兵时,立下大志要扫清寰宇,扫平天下群雄,而今终于得其半壁江山。屈指算来,朕只用了还不到五年。”
李渊满脸得志之情,他不知在另一个时空中,他也是用了五年,还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萧铣,林士弘,冯盎。
李渊创造了一个历史,他是继秦始皇后,用时最短一统天下的帝王,这个记录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到了今天也没有人打破。而这个时空,李渊却遇上了李重九,但即便如此不出五年,攻下了半壁江山,已是足以令人自豪了。
听了李渊这么说,刘弘基,萧瑀二人一并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刘弘基道“设使天下没有陛下,当世之间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此都是陛下之功。”
李渊听了微微一笑道“刘爱卿,你也不必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