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隋-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在天下大乱之际,杨广能够有王世充屡败屡战的坚毅,回转长安,甚至在李密围攻洛阳的时候,回转洛阳,即使李渊占据了关中,胜负也未可知啊。只是,杨广不是王世充,面对失败,他就如鸵鸟一般,缩回了江南,开始荒淫起来。
王世充研究杨广甚深,要不然也不会在短短的几年就取得了杨广的信任。面对困境,他在经过思考之后,决定放手一搏,就像当初只有两万人,也仍然主动出击,攻打李密一样。荆王说的没错,全力一搏,胜负尚未可知啊!
只是,光靠洛阳还不够,还需要那人的帮助。
想到此,王世充的声音响起,在空寂的大殿很是突兀:“荆王。”
王行本一愣,刚才他看到王世充楞了半天,思考良久,正要退下,这时听到王世充喊他,忙道:“陛下,臣在。”
“你让那人速速起兵,截断隋军归路。”王世充说着。
王行本知道这事,只是,如今隋军已然势大,那人还会如约反叛吗?这,在王行本看来,似乎有些不可能啊,除非那人失心疯。
“陛下,如今”他想要劝阻。
“你去办理就是!”王世充说着,脸上已经逐渐变得坚毅起来。不管那人会不会改变主意,那是如果是真,大郑就凭空得到一个助力,就算那人反悔,也不会损失什么。这样的事情,总要试一试。
“是,陛下!”王行本答应着,然后瞧了一眼王世充。
“你就去办理吧!朕想静一静!”王世充挥挥手,看着王行本下去,站起身来,慢慢的走着,想着对策。
就是此时,偃师。
杨浩却是笑道:“想不到田瓒有惊无险,还是夺下了太谷关。”
凌敬也笑着,道:“那太谷守将虽然谨慎,可是伊阙、广成已经被田瓒袭取,就剩下一个太谷,也是无济于事。”
“太谷守将被斩杀,田瓒留兵两千,余下一万五千,克日就会进发洛阳。”杨浩说着。
“陛下,让田瓒派一偏将,由伊阙而出,即可攻取宜阳,从而与新安一带互为犄角,正是防备伪唐的一道防线。”凌敬献计。函谷关,不容有失,如果一旦被李渊夺取,就可时刻窥视洛阳,就算是攻打不下洛阳,只要以轻骑骚扰,也让人头痛。
“说的极是。”杨浩想着,轻轻的叩着案几,又道:“黄君汉的一万步卒已经到达函谷关,就让罗士信领兵五千,夺取新安。”新安与汉函谷关不过数里,此刻,想来新安县定然也是知道隋军已经攻取了汉函谷关了,夺取此地,汉函谷关就更为牢靠。
“陛下,依微臣之见,兵进洛阳,势在必行了!”凌敬点点头,颇为认同杨浩的计划。
“全军休息已经有数日,士气应该也有所恢复。船只也收集完备,传令下去,明日渡河!”杨浩说着,本来,还想要等上几日,如今接到田瓒的消息,就可以提前了。早日平定中原,就有更多的时间休养生息。若是连续鏖战,军心就会不稳,这是大忌。
“是,陛下,微臣这就交代下去!”凌敬说着,退下。
“洛阳,朕回来了!”杨浩轻声念着,喝下了一口温暖的茶。
第八十八章 对策
通往虎牢关的大道上,一支人马缓缓而行。
这支人马,人数只有百余人,驱赶着牛马,押送着大量的粮草辎重,想来是从洛口仓来的。
“你们,是什么人?”当这支军队接近了虎牢关的时候,有人问道。
“这位兄弟,我们是从洛口仓押送粮草来的!”有人回答着。
“可有文书?”城墙上又问。虽然虎牢关已经算是后方,可是在守将戴胄的带领下,虎牢关的士卒人人谨慎,按照是按照惯例询问。
“有,有!”那人说着,一个人走上前,然后从怀中掏出了文书,放入了吊篮之中。
“什么事?”这时有人问着。
那名小卒抬起头,见是戴胄,顿时恭声道:“将军,是洛口仓送来军粮。”按照惯例,洛口仓每隔半月就会送一次粮食。
“可有文书?”戴胄说着,这一次送粮,似乎提前了一两日,不过着一两日,也不算什么。
“有,将军,这就送上来了!”小卒说着,然后从吊篮中取出了文书,递给戴胄。
戴胄打开一看,确是货真价实。而且,押送军粮的还是熟人,李文相,人送外号李商胡。其母霍氏,乃是一个江湖人物,精于骑射,武艺不凡,平常的三两个大汉,不能近身。
“既然文书没有问题,那就让他们进来,注意收好粮食。”戴胄说着,然后下了城墙。
此时,城门已经打开,李文相走了进来,一瞧见戴胄,当即笑道:“戴将军,别来无恙!”
“这一次,又是麻烦文相了!”戴胄说着,他的官职比李文相要高,因此直呼他的名字。不过,两人各不统属,如果不是李文相为他押送军粮,几乎不会有交集。
“这是末将该做的!”李文相说着,跳下了战马,将缰绳递给了旁人。
“文相,天色尚早,并且还要交割,就去我府上一聚,如何?”戴胄说着,
“呵呵,戴将军的美酒,末将可是惦记着呢!”李文相说着,露出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样。
“如此,那就走吧!”戴胄说着,当先带路。戴胄府中的好酒,有一部分是私藏,还有部分则是杨浩的赏赐。河北多平原,又是励精图治了几载,并不缺乏粮食,因此多余的粮食,有人酿成酒。
两人带着几名亲兵,顺着青石板路,缓缓的前行。
“戴将军,听说陛下已经攻下了金镛城?”李文相问着。
戴胄点点头,这个消息,他也是昨日得知,不由笑道:“如今金镛城已下,洛阳就陷入了重围之中。”
“哦,以戴将军之见,这洛阳能攻下来吗?”李文相似乎带着淡淡的忧愁。
“文相,洛阳虽然城高墙厚,可是要夺取也不难啊!”戴胄说着,瞧了一眼前方,戴府已经能够远远的看见飞翘的屋檐了。
“可是,李密何等英雄,久攻洛阳也是不下,我总是觉得,这洛阳一战,倒是非常的惨烈啊!”李文相说着,摇摇头。
“惨烈倒是没错。”戴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当初,他随着王世充守洛阳,那种惨状,至今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啊!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陛下想要攻取洛阳,并不难。”戴胄说着。
“哦,愿闻其详!”李文相问道。
“瓦岗李密在时,攻打洛阳,虽然洛阳的兵力不足,可是洛阳多是隋室忠臣,总的来说,因为有瓦岗李密这个大敌,因此君臣团结,军民一致对外。”此时,两人已经步入戴府,戴胄吩咐了几声,然后引着李文相继续前行,“可是如今不同,王世充深受先帝大恩,可是不思回报,居然串通无耻小人,篡夺了洛阳朝廷,并随后鸠杀了皇泰帝,是为不忠不仁不义。你也知道,自从王世充登上帝位之后,有裴仁基、独孤武都等人的密谋,由此观之,伪郑朝廷,看似强大,实则危机四伏。”
“那么,以戴将军看,洛阳能够几时攻取?”李文相问着。
“如今洛阳已经成了孤城,虽与李唐有着联盟,可是李唐出关受阻,不能东出,洛阳无援,要破,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情了!”戴胄说着,走进房中,当即有人上了香茗。
“请喝!”戴胄说着,然后将茶碗放下。
“戴将军之言,恐怕有些低估了王世充了吧!”李文相说着,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一两个月,那也太快了吧!”当初,李密攻打洛阳,是一年多,虽然占尽优势,可是总攻打不下。如今隋军虽然气势如虹,可是一两个月,似乎有些夸张了。
“你可知,如今陛下在金镛城作甚?”戴胄说着。
“这个,我就不知了。”李文相说着,其实他并不是不知,而是疑惑。不过如今,他不能透出半点的异样,否则被戴胄看穿,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陛下取了金镛城,已经是过了洛水,以杨善会在洛阳以东,建造大营,徐世勣帅一万,驻扎在洛阳以西,而田瓒则是率兵一万五千,守洛阳以南。”戴胄说着,这是最新的消息。
“什么,田瓒?”李文相吃了一惊。他知道,田瓒是显州总管,是王世充的手下,只是,这样的一个重要人物,居然会选择了投效隋杨?而且,他居然没有说,就让自己按照原计划进行,趁着隋军大军再洛阳四周的时候,夺取洛口仓、虎牢关。
他虽然时刻关注着两军的战况,可是,有些事情,因为官职不高,他就算想要了解,也不可能知道。
因此,他特意在接到了王世充的消息之后,犹豫了半响之后,赶往虎牢关,名为送粮,实则是打听两军的动向。
“不错,田瓒已经暗中投效了陛下,如今颍川、梁郡等地,已经复归大隋所有。”戴胄说着,脸上露出笑意。看来,投效隋杨,是个正确的决定啊。只不过,他与旁人不同,对大隋自然是有忠心的。历史上的他,数次反对王世充称帝,才被排挤到虎牢关,只是后来隋杨已灭,李唐平定天下之后,他这才投效了李唐。虽然看似不能和尧君素、张须陀、陈孝意等人想比,可是比起杨续、韦节、云定兴这等卖主求荣的又要好上许多了。
听到戴胄确定,李文相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在大业末年起兵,以黎阳一带为根据地,后来投效了徐世勣。在徐世勣投效了隋杨之后,他不得重用,因此才生出了异心。可是,他生出异心,无非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今王世充已经朝不保夕,那里还能给他富贵?
当然,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轨迹,在原本的历史中,李文相从黎阳移动,占据了孟津,有部众五千人。当时,窦建德攻下了黎阳,徐世勣因为父亲被俘,不得已投效了窦建德。可是在他们看来,窦建德出身低微,血统那里有李氏一门高贵?因此,两人密谋造反,兵约定了时日,决定趁窦建德南下之际动手。可是,窦建德因为妻子生产,而暂缓南下,不过,还是派出了先锋曹旦进入河南。曹旦进入了河南之后,在李文相的地盘上肆意侵夺骚扰,令李文相的母亲霍氏极为愤恨,于是催促李文相提前发动兵变,诛杀曹旦和他的手下。
李文相虽然设计杀死了曹旦的二十几名军官以及三百名士兵,可是事情也暴露出来,引起了曹旦的怀疑。徐世勣只能不顾父亲,逃亡长安。至于李文相,则不久被窦建德亲帅大军,剿灭。而徐世勣的父亲,被窦建德放走。
只是,这一切,都出现了变化,按照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动。
李文相想要叛变,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他可以获得更好的官位。所以,当初,他暗中勾结了王世充。那个时候,孟津等地还在王世充的手中,隋军只能从虎牢关进出,攻取虎牢关,就能截断隋军的退路。
可是现在,一切就不一样了。就算他夺取了虎牢关,隋军依然可以从孟津北归河内郡。他知道,如果轻易的造反,一旦隋军大军围攻,他仅仅五千人,只会死得更惨。李文相不是笨蛋,否则,他仅仅凭借数千人,如何能够支撑到现在?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倒吸了一口冷气之后,李文相忽然响起了一件事情,刚才,戴胄似乎是说,李唐出关已经受阻?这究竟是为何?刚才他有些心事,一时没有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