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

第12部分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第12部分

小说: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挤了出去。
  第三件事,盟国第一次明确了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迫使轴心国无条件投降。1月24日,当着丘吉尔的面,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总统和首相在考虑了世界大战的局势之后,比以往更加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这就是我们能够把战争的目的非常简单地表述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据说,这个宣言是罗斯福一个人想出来的,是他长时间以来深思熟虑的结果。在罗斯福讲这番话的时候,邱吉尔表情尴尬,说明他们事先并未谈及此事。丘吉尔随后强作笑容,讲了两句赞成的话,毫无热情地提议为〃无条件投降〃干杯。
  精彩旁白:戴高乐身上很有〃法兰西民族的性格〃,他不肯受人摆布,拒不前往卡萨布兰卡。罗斯福催促说:〃新郎已到,新娘何在?〃丘吉尔于是向戴高乐施加最大的压力,威胁说他不会支持他反对美国盟友的:〃在罗斯福和你之间,我挑选大的。〃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32.德黑兰会议
  随着盟国在各条战线上的顺利进军,苏、美、英三国首脑觉得有必要尽快召开高峰会议,协调对德作战的方针和商讨战后欧洲的安排问题。关于会议的地点,斯大林坚持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因为他要亲自指挥红军作战,不能离国境太远。另外,苏、美、英三国在伊朗当时都驻有军队,安全有保障。
  但是,德黑兰也是当时近东的一个国际间谍中心。出于安全的考虑,盟国情报人员建议三国首脑分别下榻在各自的使馆内。苏联和英国的大使馆相距不远,但美国使馆离得很远。于是,斯大林邀请罗斯福一行搬到苏联使馆来住,腾出单独的一座楼房供美国客人用。罗斯福欣然接受。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战时举行了第一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11月28日下午,斯大林从自己的住地走到罗斯福的别墅,作礼节性的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谈了戴高乐问题。斯大林说,战后〃法国不应当再回到印度支那,法国必须为他们同德国的罪恶合作付出代价〃。罗斯福说,〃他百分之百地同意斯大林元帅的意见〃,并说他〃曾同蒋介石讨论过在印度支那实行托管制度的可能性〃。
  谈话中,苏美首脑又谈及印度问题。罗斯福说,〃最好不要同丘吉尔先生讨论印度问题,因为丘吉尔先生对那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斯大林表示同意,认为〃这是一个触及英国人痛处的问题〃。两人谈了半个多小时,丘吉尔一行来了,于是正式举行第一次会议。
  在为期4天的会议上,三巨头主要讨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战后如何处置德国问题、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波兰疆界问题和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问题。
  为了加速击溃德国法西斯,三巨头讨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丘吉尔仍然竭力兜售他的〃柔软的下腹部〃战略,要求把重点放在地中海战役上;斯大林坚持认为,意大利离德国心脏很远,对德国威胁不大,难以减轻苏军的负担,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法国攻入德国本土。
  罗斯福对丘吉尔的用意看得很清楚,他私下说:〃当丘吉尔为他入侵巴尔干的主张辩护时,房间里每个人都明白他的真正用意何在。他迫切想攻入中欧,使红军无法进入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甚至匈牙利也不让红军进入。斯大林明白这…点,我明白这一点,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经过激烈争论之后,三国首脑终于达成了最令人鼓舞的决议:1944年5月在法国登陆,实施〃霸王战役〃。这是德黑兰会议取得的成果。
  第30节:打起仗来都像野兽2005年04月20日
  三国首脑随后就战后处置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罗斯福主张战后把德国分割成5部分,〃分别实行自治〃,〃要使德国人忘掉'帝国'这个概念〃,因为一个强大的德国会把世界再次拖入战争。丘吉尔认为〃普鲁士是发动战争的祸害,应予以严惩,但对其余部分应宽容些〃。斯大林认为,〃要分割德国,那就应当是真正的分割〃,他不认为〃德国人之间有什么不同〃。最后,三巨头决定,此事交给欧洲咨询委员会来进一步研究。
  关于战后建立国际组织这一问题,罗斯福已考虑很久了。早在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罗斯福已经开始对外界宣传他的主张。〃联合国家〃(UnitedNations)一词也是罗斯福想出来的,可能是从〃合众国〃(UnitedStates)一词派生出来的。
  斯大林赞成未来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丘吉尔倾向于设立地区委员会。德黑兰会议在这个问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留待会后继续研究。
  关于波兰疆界问题,主要是在斯大林和丘吉尔之间讨论的。斯大林明确表示,苏波边界应是1939年的边界,即苏联继续保有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丘吉尔希望以此换取苏联尊重英国在巴尔干的传统利益。斯大林原则上同意了丘吉尔的意见。
  最后,斯大林明确表示,击垮德国法西斯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苏联要求得到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罗斯福提出中国大连港可作为〃自由港〃。
  1943年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后者作为秘密文件,当时没有公布。会议公报最后说:〃我们怀着希望和决心来到这里。我们作为事实上的朋友而在这里分手。〃
  精彩旁白:在正式场合讲话中,斯大林总是对〃德国法西斯〃和〃优秀的德国人〃加以区别。可是。私下里他却说:〃德国人全都一个样,北方人和南方人毫无差别,打起仗来都像野兽。〃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34.阿登战役
  巴黎解放之后,艾森豪威尔秣马厉兵,指挥盟军兵分几路向德国边境挺进。1944年8月29日,巴顿麾下的美军占领了马恩河上的夏龙,9月1日攻占凡尔登,9月7日强渡摩泽尔河。英国第2集团军于9月3日解放了布鲁塞尔,9月4日攻占重要港口安特卫普,直到荷兰边界。加拿大第1集团军沿海岸向东北扫荡,解放了许多海港,9月15日占领了比利时的泽布拉赫,肃清了英吉利海峡沿岸的德军。另一路美军于9月10日解放了卢森堡首都卢森堡城,9月11日进抵德国边境。到9月21日,盟军各路大军在德国边境连成一体,准备向德国发起全面进攻。
  此时,德军经过3个多月的战斗,损失惨重,西线战场上只剩下了49个师,而且每师兵力还不到一半。德军将领普遍认为,阵线已经无法防守,必须迅速撤到莱茵河东岸,据险顽抗。但是,希特勒坚决不准德军后退一步,同时竭泽而渔,减少后勤人员,增加作战部队,海军和空军人员也转为步兵,还下令实行〃总体战〃体制,强迫增加军工生产,强征16~60岁的德国男人参军。到1944年11月,希特勒又拼凑了18个师的新兵,派到西线战场。
  1944年11月底,希特勒悄悄地将25个德军师集结到比利时东南部的阿登前沿阵地,准备重温4年的闪电突袭美梦,再一次从这里突破盟军防线,直插到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迫使西欧盟国缔结单独和约,以便他腾出手来集中对付东线的苏联战场。对这个代号为〃莱茵河上值更〃的反扑计划,德国将军们毫无信心,西线总司令龙德斯泰特私下里叹息说:〃安特卫普?如果我们能到达默兹河,我们就跪下来感谢上帝!〃
  当时,盟军在西线共计有87个师。但是,盟军认为,阿登地域不适于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在宽115公里的地段上只配置了美军第1集团军所属的5个师,总计8。3万人、242辆坦克、182门反坦克自行火炮和394门火炮。而德军进攻部队却有官兵25万人,装备9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800架飞机、2617门火炮和迫击炮。
  第31节:受到怀疑而被拘捕2005年04月20日
  在进攻前夕,德军还实施了〃麒麟〃计划。派出一支由党卫军特种部队和第150坦克旅、会讲英语的约2000人的突击队,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盟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些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盟军士兵因受到怀疑而被拘捕。
  1944年12月16日清晨5点30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起了猛烈的反扑攻势。中线德军进展最快,12月17日晚一举包围了美军一个新兵师的2个团,2天后俘虏了8000名美军。12月18日,德军进抵巴斯托尼,夺取了通往默兹河的交通要道。美军随即与德军展开了白热化的巴斯托尼争夺战。12月25日,德军攻入了距离默兹河只有4英里的小镇塞莱斯,达到了阿登大反攻的顶峰。当日,德军第2装甲师与美军第2装甲师爆发激战,德军阵亡2500人、1050人被俘,全部88辆坦克损失了81辆。这一战,美军第2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
  1945年1月3日,德军动用2个军的兵力对巴斯托尼进行了最后一次猛烈争夺,最后还是被巴顿将军的猛烈还击打退了。1月8日,希特勒被迫命令德军撤退到豪法里兹西部。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支援东线作战。美军乘胜追击,但是遭到冰雪阻滞,1月16日进展到豪法里兹。1月28日,德军终于又被赶回了德国边境,恢复了原来的战线。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最大的一次阵地战,双方投入将近60个师。经此一战,德军伤亡81834人、损失坦克324辆、飞机320架。盟军1万人阵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损失坦克733辆、飞机592架。双方相当,但是盟军能够迅速得到补充,而德军却不能,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进攻了。
  精彩旁白:1944年12月19日,在艾森豪威尔主持的军事会议上,巴顿将军针对德军的阿登反扑兴奋地叫喊起来:〃嗨,我们要沉着镇静,让这些狗崽子往远里冲,一直冲到巴黎才好,那时就真能把他们一段一段地分割,一口一口地吃掉!〃
  (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著《远征欧陆》
  35.苏军大反攻
  经历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重大胜利之后,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而德军则在苏联战场上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被迫转入全线战略防御。
  1943年底,苏德战场上力量的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军兵力已经发展到630多万人,而德军及其仆从国兵力只有490万人,苏军作战部队人数超过敌军30%,坦克、大炮超过敌军70%、飞机超过敌军170%。苏军的实力已占据压倒优势,稳操胜券,具备了发动全面反攻的条件。
  于是,斯大林抓住有利时机,从1944年初开始接连发动了10次重大战役,苏联史上称为〃斯大林式的10次打击〃。
  1944年1月14,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挥师南下,首先开始大反攻。1月19日,苏军收复红村和普罗沙,击毙敌军2万多人。1月20日解放诺夫哥罗德,歼敌1。8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