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狂澜 >

第15部分

帝国狂澜-第15部分

小说: 帝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扬可汗心里暗叹,自己的这个儿子怎么就那么傻呢,一根肠子通到底就是转不过弯来。虽然说大漠战士崇尚武力,儿子和鄂尔多并称大漠双雄,勇力过人,深受战士的爱戴,但大汗的位置岂是单凭武力就能够坐稳的。想到这儿,不由有些妒忌科尔克,他那么好使的脑袋怎么就不生在自己儿子的头上。
  科尔克继续说道:“现在夏国的军队自投罗网,就好比是困在山谷里,我军只要守住出口,那夏国军队就进不得也出不得,最后等到他们粮食尽了就只有束手投降了。”
  其实如此围困敌人,柯尔克也不是没有动过这方面的脑筋,但考虑到一方面,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围困他们,另一方面,把敌人全部引诱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除非对方是个不晓兵法的白痴。没有想到现在敌人真的为自己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
  “那我们赶快出发。”好不容易明白过来的王子一下子欢欣雀跃起来。
  一声令下,几十万骑兵像是沸水一样沸腾起来,犹如一条长龙朝库斯城流去。
  与此同时库斯城中灯火通明,文武大臣全在厅中。由于库斯城中的人逃亡一空,城中的建筑就全被临时征用了。现在皇帝居住的房子就是原来库斯城中商业联盟的会长,当然也是城中最有权势,也是最富的商人巴图拉的。
  对于轻而易举就占领了敌人仅次于汗都的城市,大夏的皇帝当然有理由进行庆祝了。大厅中觥筹交错,酒来酒往,喧闹非凡。但其中大臣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对皇上雄才伟略的称颂和对匈奴望风而逃的嘲笑。
  王大尚一直心绪不宁,隐隐有些担心,但具体又说不上什么。
  大军北征已经有了一个多月了,一路行来,受冷挨冻,尤其是一些南方的士兵更是受不了这大漠的寒冷,很多人的手脚都生了冻疮,苦不堪言,全军困顿不已,早成疲兵。
  故而一占领库斯城,皇帝就命令全军开进城来,修整三天。说实在的,对于修整三天,王大尚是举双手赞成的,将士们如此辛苦,再不修整,恐怕不等敌人来打,自己就垮掉。但是对于全军驻扎城内,自己实在是不敢苟同,将士们固然免了风霜之苦,但此举亦犯了兵法大忌。万一敌人此时来袭,围而不攻,全军岂不是活活困死在此。
  自己也曾经对皇帝说过自己的担忧,不料皇帝轻轻驳回自己的话:“他们如果真的敢来围困自己,到时黑羽,轻骑内外夹击,匈奴败的更快。”
  思量一下,王大尚到也不得不承认皇帝讲的有些道理,也许是自己多虑了吧。
  虽然如此,王大尚还是不能释怀,缓缓举起自己的酒杯,突然想起前军至今尚无消息。自从昨天接到前军的两支骑兵去追击敌军以后,两路大军就失去了踪迹。连派出去的候斥亦如此,不是遭到匈奴小分队的劫杀而被迫返回,就是失踪了。
  帝国每个人包括王大尚在内,都对黑羽军的战力都有着很大的自信,因而心里宁愿相信前军是在追击敌人而一时联系不上,也不相信黑羽军会遭到灭顶之灾。
  至今想来,王大尚总觉得此次北征似乎太过于顺利了,匈奴难道真的如此不顾大局,面临存亡之际,不精诚团结,共抗强敌,反而搞分裂。万一分裂只是一场骗局的话,匈奴的指挥官也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么大的一个惊天秘密居然无人能知,那么前军坠入他们的计谋而遭围歼,也就毫不奇怪了。这样一来,前军的失踪,候斥侦察的失败等等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王大尚越想越是惊心。
  要不要上奏陛下呢,王大尚还是无法下定决心。说起来,还真是窝囊,自己虽然名义上是北征军的最高指挥官,可是,厅中的每一位官员的爵位,职位均不在自己之下,这倒也罢了,偏偏大多数又自恃看过几本兵书,颇懂一点兵法,对自己指手划脚,陛下尤其如此,仿佛当自己是精通兵法的长胜将军。
  摇摇了手中的酒杯,王大尚还是决定暂时不把自己的忧虑告诉皇帝陛下,因为此时告诉他,肯定不会得到陛下的认同,不会有实质性的助益的,还不如在自己职权范围内采用一些补救措施-把自己从天门关带来的五万精兵调到城外去驻扎,那样的话,万一真的有突发事变,也可以随时应付,不会闹得措手不及了。于是连忙举起手中之杯,一饮而尽,低头唤过自己的亲兵,吩咐几句。
  那亲兵急忙走到军营,传达了王大尚的命令。
  副将董立诚一接到命令,二话不说,赶紧集合自己属下的五万天门关的精兵,浩浩荡荡奔赴城外,准备驻扎到城外去。
  刚到城门口,就感觉到有些不妙,隐隐有马蹄声,似乎有千军万马正朝库斯城奔来,地面都震动起来。
  董立诚心里第一反应就是“敌袭”,但转眼一想,“不可能吧,己方有十万骑兵在外,其中五万还是有无敌之称的重骑兵,况且城中又有三十几万大军,敌人如果来攻,岂不是自找死路。如果不是敌军,那么就是友军了吗?”董立诚一阵困惑。
  朝外一看,却是黑漆漆的一片,看不到任何东西。到底是敌还是友,董立诚犹豫再三,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决定采取最保险的办法:一方面把军队撤回城中,以防被敌人袭击,另一方面,派人报告王大尚将军。
  笔者的话:有朋友认为远东这个地名不好,可能是日本人曾经用过,但我个人认为,远东只是一个方位地名,中国古代就有人在用了,并没有其他含义。
  但我个人比较认同那个朋友,同样对于日本的无耻行径很是愤慨,(无视亚洲各国人民,参拜靖国神社,窜改历史教材)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战例,好好的修理一下倭寇。
  还有有的朋友对破黑羽的方法较为认同,其实我设计了更好的方法对付重甲骑兵,不过这些都是给主角用的。朋友们很快就可以看到。





    第二卷 王师覆灭 第九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5…7 15:33:47 本章字数:3529

   还在大厅饮酒的王大尚一听有大规模骑兵逼近库斯城时,心里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定是匈奴骑兵趁夜来袭,企图包围此城,因为若是友军的话,绝对不会不先通告一声自己,也不会堰旗熄火,否则遭到友军误袭,岂不糟糕。
  于是一边吩咐亲兵赶快通知董立诚立刻出城迎战,一边向陛下报告匈奴已经兵临城下的消息。
  “陛下,匈奴骑兵已经抵达库斯城下。”
  大厅中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被这个意外的消息震惊了,长久以来,一直听到的是敌人望风而逃的消息,突然听到敌人居然敢来袭击自己,当然大出众人意料,但是气氛随即又变的轻松起来,己方雄兵几十万,又踞城而守,敌人敢来,自然是自投罗网。
  因此其中几个心思敏捷的大臣又在打腹稿,思考如何好好的讽刺一下这些不通兵法的蛮子。
  皇帝微笑着说,风度不凡:“哦,来到好,省得我们走远路去攻打他们。” 
  王大尚心急如焚:“陛下,一旦他们就围住库斯城,我大军就进退失据,无法出城了。”
  “将军所言,确实有理,但你难道忘了我前军的十万骑兵,和后军的十七万大军了吗?如果他们敢围城不走,到时候我军内外夹攻,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看着王大尚心急的样子,皇帝觉得有些好笑,还妄称是军中宿将,如此沉不住气。
  见陛下还是毫不在意,王大尚心一横,说出心中的忧虑:“陛下,微臣担忧的是前军十万骑兵已经不在了。” 
  “不可能的,十万精兵,足可敌匈奴二十万骑兵的十万精兵怎么可能就无声无息完了呢。” 
  厅中所有的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否定了王大尚的猜测。
  其实这也难怪,自从黑羽军远东之战一战成名,创造了五万之众大破匈奴十七万的奇迹后,其后大小百余战,都是威名赫赫,未尝败绩,因此夏国中人对其有盲目的自信,认为没有黑羽军打不赢的仗。现在王大尚居然说前军十万已经无声无息就遭到匈奴的歼灭,自然是没有人能够相信的。就是王大尚本人也不敢确定,刚才只是一时情急才脱口而出的。
  “有什么根据吗?”笑过以后,皇帝开始有些冷静下来,毕竟一个石帅认为堪当大任的将军,不会无的放矢的说出匪夷所思的话的。
  “陛下,根据顾大人的情报显示,匈奴是准备大军奔袭我后军,切断我军粮草,但后军一场激战,敌我双方总共只伤亡了千余人,且来袭敌军人数也远远没有预想中那么多,由此可见,匈奴人根本就无意于此,否则他们又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因此那场奔袭只不过是一场详动。他们的真正的目的或许就是用来骄我军心,使我前军冒进,而寻机围歼。如今匈奴调动大军前来围城,丝毫不惧我内外夹攻,也只有在已经歼灭了前军的情况下,才敢如此。”
  一席话说得皇帝有些担忧起来,但仍有些不相信:“匈奴怎么可能歼灭我黑羽军呢?”
  “这个微臣尚不清楚,但我认为没有真正不败的军队的,只要匈奴舍得付出代价,十万不行,十五万,十五万不行,二十万,肯定可以全歼黑羽军的。”
  听到这里,皇帝心里不由信了七分,问王大尚道:“那以将军之意,该如何处理?”
  “陛下,虽然可能是微臣多虑了,前军不一定有事,但还是小心为妙,故微臣建议立刻调集十万大军出城迎战,这样,和城里互为援应,敌人就无计可施了。”
  听王大尚的口气到有些轻松下来了,皇帝却不敢掉以轻心了:“那就依卿所言吧。”
  于是城里王大尚即刻调集人马,把十万大军从被窝里拖出来,奔赴城外。
  ×;×;×;×;×;×;×;×;×;×;×;×;×;×;×;×;×;×;×;×;×;×;×;×;×;×;×;×;×;×;×;×;
  此时城外的战争是如火如荼了。
  董立诚一接到命令就率领所带的五万将士,开出城去。与此同时匈奴骑兵也发现了大夏的队伍,明白自己的踪迹已露,索性不再掩饰,全都点起火把,一瞬间,天地为之一亮,俗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扯天连地。”况且匈奴的骑兵远远不止十万,在这火把照耀之下,犹如火龙,无穷无尽,声势煞是惊人,大夏的兵士一见,顿时慌了,幸亏这一批战士久经战场,才没有自乱阵脚。
  猛将董立诚虽然对于战略把握不是很好,但对于战术的把握却具有敏锐的触觉。见敌人来得如此之快,且人数又如此之多,知道如果在旷野上硬拼,恐怕尚未等到友军来援,自己的轻步兵就已经被击溃了。
  因此他把大军中的一万骑兵分成两队,明灯亮火,作为详动部队,吸引住敌军注意,自己亲率剩下的四万步兵就匆匆赶往城外三里处的一处高地,他明白,只有占领了高地,才可以护住城门,支撑到城内友军的到来,方可避免被敌人歼灭的情况发生。
  董立诚的两支详动部队主动出击,试图打乱敌人的部署,但匈奴在左贤王的指挥下,并没有上当,他只派出了相应的骑兵前去迎击,其余骑兵有条不紊的展开包围行动,兵马一到离库斯城五里处就自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