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南战争实录 >

第9部分

越南战争实录-第9部分

小说: 越南战争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坚固,一开始就打高平,不容易取胜。最好是先打位于高平、谅山之间、敌人兵力较少的据点东溪,将四号公路拦腰切断,痛打敌人。然后南下围攻七溪,迫使高平、谅山法军出援,人民军可在中途包围他们,消灭他们。这样最后拿下高平就比较有把握了。

胡志明觉得陈赓意见很有道理,立即主持召开中央常委会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采纳陈赓的作战方案。在作战方案确定之后,陈赓离开太原奔赴边界前线之前,胡志明邀请陈赓到自己的住处共进午餐。两位老朋友边吃边谈,他们共同回忆起大革命时期在广州、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一些往事。交谈中,胡志明对陈赓在制定边界战役作战方案时表现出来的谋略十分赞赏,他顺口吟咏出这样两句诗:“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中英雄来。”以此来比喻他和陈赓的会见,把陈赓称作运筹帷幄的英雄。

战役方针确定后,7月31日陈赓离开太原市,前往高平附近的广渊,同越军总部和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会合,一起制定战役的具体作战计划。当时,越南东北边界地区,敌军共有13个营约11000余人,部署在第四号公路北至高平南至谅山的一条线上。越军集中兵力2万多,其中包括中央根据他的大部分战略机动部队和边界各省的地方游击队。8月16日,胡志明在高平前线召开高级干部军事会议。陈赓应邀在会上作了关于边界战役作战计划的说明和报告。

“边界战役的作战计划,是根据越北战场总的态势和高平、东溪、七溪、谅山、亭立一线的具体敌情以及人民军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了敌方可能的反应和变化而制定的。”陈赓说,“高平地势险要,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事坚固,守敌较多(1000余人),易守难攻,是块硬骨头。进攻高平要渡水作战,而且只能从一面进攻,既要打纵深,还要打增援的伞乓。这对缺乏攻坚作战经验的人民军,困难尤多,容易打成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诚然,乘敌不备,突然进攻,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决战术和技术上的全部困难。”陈赓进一步指出,“首战不胜,对整个战役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最好先不攻打高平,而打高平与七溪之间的东溪据点。东溪守敌只有一个营,设防不甚坚固,而且孤立突出,有利于从南北两面相向合击,取胜把握较大。打下东溪,便把四号公路拦腰斩断,使高平孤立起来。这样就迫使七溪、谅山的敌人可能出援,将为运动中歼灭更多敌人创造有利机会。”

“如果七溪之敌不出援,就在解决东溪后乘胜攻取七溪,最后集中全部主力进攻高平,并力争在运动中将敌聚歼。”陈赓强调说,“进攻东溪,胜利比较有把握,而首战胜利,对整个战役影响很大。便于一口口把敌人吃掉。”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完成,陈赓提出如下的战役指导原则:即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围点打援,争取运动中歼灭敌人;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争取首战必胜。

具体作战部署是:用两个主力团首先进攻第四号公路上的东溪据点(东溪北离高平40公里,南距七溪20公里),从中间突破;3个主力团准备打援;派两个营到七溪以南阻击谅山方面的援兵,留少量地方部队围困和监视高平的敌人。如果七溪之敌出援,就在有利地形歼灭之,然后进占七溪;如果七溪守敌不出援,就在东溪战斗解决后,乘胜全力聚歼之。最后以全部主力进攻高平,也力求诱敌出援,在野战中歼灭之。整个战役预计30到40天完成。

经过讨论,人民军总部领导一致同意了陈赓的意见,胡志明批准了作战计划,并指示:“此次战役只能打胜,不能打败。”他要求陈赓“包下这个战役的胜利”。陈赓表示,一定尽力帮助打好这一仗,但打胜仗主要还靠越南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

边界战役的头一仗按原定计划进行。9月16日,越南人民军向东溪法军据点发起进攻。至18日上午,全歼东溪法军300多,活捉敌指挥官。越南人民军初战告捷,进一步鼓起了全军决战决胜的勇气。

这天下午,正当陈赓思索着下一仗的打法时,胡志明主席来了。他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新作的一首汉文侍,抄赠给陈赓将军:

携杖登高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

义兵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陈赓读着胡志明的诗作,十分高兴地说:”好!胡主席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法国侵略军一个也跑不了!”

人民军攻克东溪,使法军在东北边界的防线被拦腰斩断,高平完全陷于孤立,成了既难固守又难撤退的包袱。河内法军指挥部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很快在七溪集结了4个营,组成机动兵团,由勒巴热中校指挥,伺机向北进犯,以接应高平之敌撤逃。同时,调集5个机动营进犯太原,威胁居于太原、宣光两省交界地区的越南党政军首脑机关,以吸引东溪地区的人民军主力,为高平之敌撤退创造条件。

按照原定计划,人民军在东溪战斗结束后,如援敌不来,便攻歼七溪之敌。但据侦察获悉,七溪守敌已增强4个机动营。在此情况下,乃继续掌握情况,伺机歼敌。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陈赓于9月28日建议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派出第一七四团向七溪以南实施佯动。此举果然奏效。敌人误以为人民军主力南下保卫太原,乃将其预定出援计划付诸实行,遂入圈套。9月30日夜,法军勒巴热兵团从七溪北犯,企图重占东溪,接应将由高平南撤的萨克东兵团。10月3日,高平萨克东兵团弃城南逃,企图在勒巴热兵团接应下摆脱困境。陈赓和军事顾问团领导人研究了战役发展情况,认为当前敌我态势对我十分有利,是非常难得的歼敌良机,必须坚决、彻底、迅速歼灭勒巴热兵团,然后再集中全部主力歼灭萨克东兵团。

这个决心不能有任何动摇,也决不能再出任何差错。为此,陈赓于10月5日致信胡志明,建议鼓励前方指战员,坚持连续作战,要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坚决把勒巴热兵团歼灭在谷社山地区,得手后转移兵力歼灭萨克东兵团,绝不能让这两个兵团会合逃走。

与此同时,陈赓把这一作战计划电报中共中央军委。10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给陈赓的复电中明确指出:

先集中主力歼灭东溪西南被我包围之敌,然后再看情形围歼高平南逃之敌,此种计划是正确的。如果东溪西南之敌能在几天内就歼,高平之敌又被抓住,谅山之敌又不出援,或虽出援而我军能分出一部分予以阻隔,使之不能妨碍我军对东溪、高平两地之作战,则你们可以取得两个胜仗。因此,除对东溪西南之敌必须迅速、坚决、彻底加以歼灭,即使伤亡较大也不要顾惜,不要动摇(要估计到干部中可能发生此种情况)以外,并要对高平逃敌确实抓注,不使逃脱。并要对谅山等处可能出援之敌有所布置。只要上述三点处理恰当,胜利就是你们的。

当胡志明看过毛泽东给陈赓的复电后,断然下决心,亲自命令前线指挥部,以三○八师和二○九团对包围在谷社山地区的勒巴热兵团发动总攻击。他号召全军指战员“忍受疲劳、饥饿,不借任何牺牲,坚决歼灭敌人”;并告诉他们,“我每时每刻都在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指战员们受到很大鼓舞,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紧紧咬住敌人,不让他们逃跑。

在越人民军猛烈的打击和围歼下,勒巴热兵团龟缩在山洞里,弹尽粮绝,用无线电报话机向河内法军指挥部喊话:“伤亡惨重,今晚看来是个悲剧!”河内叫他们逃跑。他们说:“到处是越盟军队,逃不了。你们派几架飞机来,把我们吊走。”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10月7日早晨,越军越过他们背后的“猫耳朵”山头,突然从上面向下猛攻。8日下午,全歼勒巴热兵团,生俘勒巴热及其参谋人员。

且说高平法军司令萨克东上校,10月3日炸毁高平发电厂,率部南撤。闻勒巴热兵团被困在谷社,就烧毁全部汽车和大炮,离开公路,钻进山区,想同勒巴热会合逃命,一路上被越南地方部队截击,每天只能蠕动几公里。

7日,萨克东兵团离勒巴热所在地只有1公里时,胡志明给部队写信说:“抗战以来,我军第一次在运动战中连续战斗几天,这是一次大考验。你们不顾疲劳、饥饿、寒冷,努力歼敌,你们已经勇敢地完成了这次考验的十分之七,你们要努力消灭萨克东兵团。”当日,越军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展开总攻。至下午2时,全歼477高地之敌,生俘萨克东及其参谋人员,高平省伪省长也同时被俘。此次对勒巴热兵团和萨克东兵团作战,共歼俘法军3000多人。这是抗战以来越南人民军打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运动战和歼灭战。

对此,印度支那法军总指挥部十分震惊,慌慌张张地下令撤出一系列据点。

10月10日,进攻太原之敌在损伤600余人之后,被迫撤离太原。人民军在西北前线进行配合行动,也歼敌两个营,并迫使老街、沙巴之敌于11月4日撤离。在平原敌后地区,人民军三○四师配合地方部队,歼敌700余,收复44个据点。和平之敌也仓皇撤退。至此,法军在中越边界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意义重大的边界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中越两党中央共同制定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圆满的实现。战役结束之后,胡志明主席派人将缴获的几瓶法国香摈酒和一封信送给陈赓将军。陈赓将信拆开,原来是胡志明写的一首汉文诗。诗文如下:

香摈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敌人休放一人回。

边界战役是人民军首次大规模的运动战,也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和歼灭战,战果辉煌,共歼敌8个整营,毙俘敌8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收复了5个市,13个县镇,拥有35万人口,长达750公里的边界地区获得解放,越北根据地得到扩大和巩固。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北部战场敌我态势,而且使越南军民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今后军队建设和进一步夺取战争主动权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边界战役之后,越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乘胜向法军发起规模更大的攻击。

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①“大西洋宪章”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1年8月14日,在大西洋的一艘英国战舰上签署的共同宣言。这个宪章规定了美英两国政策中的苦干共同原则,提出了消灭希特勒法西斯制度的必要性;承认民族的自决权,首先是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解除侵略者的武装等等,可是后来美英政府违反了这个宪章的规定。

第五章 再接再厉

初战告捷士气高,连续攻击敌嚎叫;

顾此失波难应付,越北形势好转了。

虽说边界战役解放了中越边境的广大地区,打通了与中国的交通线,打破了法军对越北根据地的包围,使人民军有了较为广阔的回旋地区。但是,从越南全国战争形势来旨,法军仍占有很大优势,控制着整个南部和中部大部地区,在北部依然控制着人口众多的平原产粮区和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两北山区,并加紧拼凑力量,企图夺回失去的土地。

越南人民军,为了扩大边界战役的胜利成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