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南战争实录 >

第12部分

越南战争实录-第12部分

小说: 越南战争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驳厍慕ァ�

人民军各路部队,捷报频传。奉命开赴下寮的人民军一○一团先遣营,于1954年1月31日向芒买省会发起攻击,歼敌1个营并占领阿速坡。下寮守敌仅指挥官是法国人,其余都是老挝伪军,战斗力极弱。人民军乘胜前进,迅速解放了芒买全省和沙拉湾省大部地区,约占下寮总面积的2/3,与越南五联区新解放的西原北部地区联成一片,形成极为有利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越南人民军西北部队进军丰沙里,于1954年2月中旬全部解放了丰沙里省。至此,上寮解放区扩大了1万平方公里,与越南西北解放区联成一片。奠边府之敌更加孤立了。

就这样,越南人民军在老挝人民武装的配合下,向上中下寮和西北部地区的攻势获得了很大成功,这就完全打乱了纳瓦尔的战略部署,迫使他不断分散机动兵力,被动应付,疲于奔命,其气势汹汹的所谓解决印支问题的军事计划成为泡影。这对人民军夺取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在战略上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六章 奠边府大捷

奠边府城传捷报,敌人哭来人民笑;

钢铁堡垒无所惧,奋勇杀敌尽英豪。

面对着越南人民军的猛烈进攻,法军加紧收缩兵力,以集中对分散,妄图以加紧建立集团据点群的办法来维持对越北和上中寮的控制。其中,奠边府是法军在印度支那北部最强大的据点。

奠边府位于越南西北部,紧靠上寮,是块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6至8公里的盆地平原。法军集团据点群就设在这块小平原上,其北面、东面的据点构筑在山头或高地上,西面、南面的据点构筑在平原上,共有49个据点,分为8个据点群,3个防御分区。其中芒清中心分区为法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它的炮兵阵地、后勤仓库、主要机场和2/3的兵力都集中在这里;北分区包括芒清北面和西北面的独立高地和板桥两个据点群,与芒清中心分区东北之兴兰据点群构成奠边府北面的屏障;芒清以南约5公里的航岗地区为南分区,设有机场和炮兵阵地,担负从南面阻挡人民军进攻的任务。法军在每个据点群都建有多层火力配系,挖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据点周围设有40至200米障碍区,区内设有多层铁丝网、电网和埋有稠密的地雷。

至3月初,法军兵力增至近两万人,除配有步兵、伞兵外,还有两个105榴炮营,1个155榴炮连,两个120迫击炮连,1个工兵营和1个坦克连,1个空军飞行队。法军每天使用100至200架次飞机向奠边府空运150至300吨物资。法、美一些高级将领都曾视察过奠边府,称之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是“东南亚的凡尔登”,凭其坚固的工事和众多的精锐部队,认为越南人民军不敢向它进攻。印支法军总指挥纳瓦尔将军扬言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个据点”,要在奠边府“碾碎越盟”部队。

面对法军如此强大的集团据点群,敢不敢打?怎样打才能取胜?这是摆在人民军领导和高级干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为了拔除这一钉子,越南人民军曾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其经过可追溯到1952年冬。西北战役后期,法军在那产集中10个营,形成集团据点群,人民军攻击未果,部队伤亡较大。这一事实使中国顾问团认识到,越南人民军的战斗力尚难以攻克敌设防坚固的集团据点群,而法军今后可能利用其空军优势,并以集团据点群来对付人民军的进攻。因此,必须研究解决攻打集团据点群的办法。

中国军事顾问团认为,在对付法军集团据点群的问题上,人民军的主要弱点是攻坚战术素质差,再加上炮兵火力不足,缺乏大口径火炮和高炮,无法压制敌炮火和对付敌飞机。针对上述情况,顾问团与越方研究后,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加强炮兵建设。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在中国境内为越南人民军装备和训练榴弹炮、高炮和高射机枪部队,以增强地面炮兵和对空射击的火力。二是加强对部队攻坚战术的训练,提高军事素质。这两项措施在西北、上寮战役后,即已开始陆续讨诸实施。

1954年1月上、中旬,越南人民军增调的三一二师和三○四师的两个团,在中国境内装备、训练刚刚完毕的榴炮、高炮和高射机枪部队,以及人民军原有的炮兵、工兵部队,陆续抵达奠边府周围。中国军事顾问团负责人韦国清、梅嘉生率部分顾问和工作人员随人民军指挥部同时抵达前线。由于前往奠边府的路段尚未修通,部队不得不边开路边拉炮。重炮一时无法进入预定射击阵地,加之敌兵力续增,人民军须作更加充分的准备,指挥部决定推迟原定一月下旬对敌发起攻击的时间。

根据敌人屯集重兵、防守严密的特点,人民军前指研究决定,变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由外围而纵深,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歼敌,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总攻。这种打法可使人民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较有胜利把握,也符合中共中央军委对军事顾问团的指示精神。

195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在致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的电报中指出:“攻击奠边府时,首先不要四面围攻,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分割包围的办法,一股一股地歼灭敌人。”1月27日,在复韦国清关于改变对奠边府打法的报告的电报中再次指出:“对奠边府的攻击,应采取分割包围、一股一股地歼敌,每次大约歼敌一个营左右。只要能全歼敌四五个营,奠边府敌可能发生动摇,或向南撤逃,或继续增援。两种情况均于我有利。”实践证明,这种稳扎稳打、逐步歼敌的战法,是符合奠边府战场敌我情况的。这种战法被形象地叫做“剥竹笋”,一层一层地剥,一口一口地吃,最后全歼敌人。

为了统一作战思想,提高胜利信心,人民军前指于1954年1月24日和2月18日两次召开战前干部会议,传达和讨论作战计划。武元甲、黄文泰两将军先后作了报告,中国军事顾问团负责人韦国情和梅嘉生应邀分别在这两次会上讲话。他们以充分的事实说明敌人不断失败,人民军日益强大;说明越南劳动党中央和总军委的作战决心、战役计划是有充分根据的,是完全正确的,人民军有条件有能力夺取这一空前规模的攻坚战役的胜利;鼓励各级干部克服一切困难,打好这一硬仗,使人民军大大前进一步。

奠边府战役初期,越南工兵在距离前线200公里的地段上,负责修路和排雷工作,他们在弹雨和烈火中奋战了上百个日日夜夜。为了破坏战役的进行,法国飞机几乎天天进行狂轰滥炸。他们先扔几批触发炸弹,炸毁观察台,破坏道路,把路面炸松。然后扔定时炸弹,让它们深深地埋藏在松土层里。最后扔蝴蝶弹,使清除炸弹和修复道路的工作更加危险。

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为了保证军事物资和大炮尽快地运到前线去,工兵们不避艰难险阻,及时地排除了一个一个的定时炸弹。负责在哥内岔道口执勤的工兵班,在他们的工作日记上曾记下了如下的数字:

1953年12月24日14时,法机B—26四架,投触发炸弹20枚,定时炸弹13枚。我全班完成任务。

1953年12月25日13时30分,法“鹅颈式”飞机4架,B—26飞机两架,扫射公路两侧,投定时炸弹6枚,母蝴蝶弹1枚。在探测定时炸弹时误触蝴蝶弹,一战士负重伤,全班完成任务。

1953年12月26日15时,法机B—26两架轰炸岔道口,投触发炸弹20枚,定时炸弹14枚。全班完成任务。

1953年12月27日9时,B—26式飞机7架,进行狂轰滥炸,敌机投弹命中观察台,值勤副班长英勇牺牲,有一支步枪被砍断了半截枪筒。接着一颗颗炸弹像惊雷似的炸开了。路面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过了一个多小时敌机又来了。这一回敌机分3架一组,l架一批,前一批扔完炸弹飞走了,后一批又来接替,一直骚扰破坏到太阳落山。触发炸弹、定时炸弹、重磅炸弹、子母弹像滂沱大雨直往路面倾泻。整段公路在雷电中,在一团又一团的连绵不绝的滚滚浓烟中消失了。

英雄的工兵战士们,他们的眼睛被硝烟熏得辣痛,但仍牢牢盯住每次掉下来的炸弹。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设法消灭那些埋伏在路面底下的“钢铁敌人”。他们拿着铁锤、钳子,起卸定时炸弹上的雷管。这一夜,他们一共挖出了33枚定时炸弹,保证了大路的畅通。

在部队进军的路上,到处是衣衫褴楼的从敌占区逃出来的难民。他们面容苍白,伤痕斑斑,在洪勒林口的一群难民是刚从芒清逃出来的。法国鬼子拆毁了他们的房子,铲平了他们的村寨,构筑了据点。许多人被枪杀,尸体漂满了诺仑河面。所有的水牛、黄牛、鸡、猪都被抢光了。为了便于控制,法军还把邻近几个村寨的居民都赶到龙崖寨集中起来,然后用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把这个寨子围住,并在四周布下地雷网。

法军军官和外籍雇佣兵整天冲进寨子去拷打青年,强奸妇女。凡被发现是干部、游击队员或是参加过原有的各种爱国团体的人,都被抓去或当场枪杀。那些表示反抗或发点牢骚的人也都立刻被铐上手铐脚镣或被处决,敌占区的人们实在太苦了,许多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冲过布雷区到山里去找人民军部队和游击队。

在进军途中战士们还看到一幅幅怵目惊心的景象:田野上有相当多的谷囤子被敌人焚毁了;有些囤子还红通通的,就像是一个大火盆,矗立在黑夜里。(按当地居民习惯,人们收割后便把谷子筑成囤了放在田野上,不收回家。)在这些被烧掉了的谷囤子里,有没有刚刚从虎口逃出来的这些难民的谷囤呢?在这万分惊慌的情况下,他们来不及辨认了。他们只知道使尽全身力气,尽快地跑进林子里和躲到山脚下。就在这次外逃中,一个老大爷的儿子、儿媳统统被法军枪杀了。老人抱着还不会说话的小孙子泣不成声。人民军看到这般情况,个个义愤填膺,他们愤怒地唱道:

农民们起来,把革命的旗帜高高举起!

多少年啊,仇恨的火焰在我们心里燃烧

我们来到这遥远的地方杀敌,

是为了报答祖国——伟大母亲的深厚爱情。

越南人民积极支持解放奠边府的斗争,他们自动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随军前进。新解放的苗族聚集区左亭塘乡的人民说,只要打下奠边府,人民军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他们高兴地唱道:

多少年苗家人在痛苦中煎熬,

法国鬼子抢牲畜毁坡田又烧掉了村寨。

胡老像太阳照耀四方,

派部队把法国鬼子赶走。

胡老又送来了刀子让我们开荒耕地,

送来了盐巴,送来了花衣裳。

苗家人吃饱穿暖。

世世代代感谢胡老的恩情。

一位老大娘,听说要打奠边府,特意给部队送来了1只小鸡和10多个鸡蛋。她握着一位战士的手说:“孩子们,我什么人都没有了。法国鬼子把我的家人和东西全抢光了。家里只有一头小猪,太小啦,不能吃,还有只正下蛋的母鸡留着做种。我等到今天,积攒了 这几个鸡蛋,给你们哪一个生病的吃了好早点儿把病养好,好为咱老百姓报仇。你们参加部队辛苦啦,我真疼你们。我有个儿子在莱州参军,他带回来了一位京族战士。土司叫法国鬼子把他们俩抓走,把他们俩一块儿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