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

第2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第2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对华贸易长期逆差,而国内工业革命硕果累累,工业品源源不断 产出,亟侍扩张海外市场。英廷及英商,对这种逆差既焦灼,又气恼。      1793年,清皇乾隆80寿辰。英王乔治二世,派遣专使马戛尔尼,前往 京帅祝寿。在热河行宫,马戛尔尼见到中国皇帝。突然,礼部官员走到他 跟前,责令他跪下。马戛尔尼深感奇耻大辱,又不得不委屈求全,屈膝下 跪。乾隆龙颜大悦:此的小小蛮夷,臣服我天朝大国。却不知,蛮夷专使 念过颂辞,提出通商割地等诸多要求。      清政府予以拒绝。      乾隆托马戛尔尼带去致英王的信,信中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的态度,既维护大清王朝的尊严,又表明他对海外贸易的无知。 中国是天朝大国,世界的中心。所有番邦夷闰,只有进贡的份儿,岂能与 天朝平起平坐贸易——夜郎自大,不知“红毛番鬼”已走在中国的前面。     偏见由来已久,历代王朝都恪守闭关锁国。这种国策。造成了中国经 济的滞后。清王朝行将摇摇欲坠,仍安枕无忧,沉睡在天朝美梦中。                                   鸦片战略      正在英政府穷途末路之际,英国医生维廉·渣甸开始了贩卖鸦片的勾 当。在他之前,葡萄牙人、荷兰人已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用于治病,用 量很少,每年输入不及200箱。      鸦片用罂粟花果实提炼而成。罂粟花妖艳之极,其果实含有毒素,鸦 片的毒素就更大。鸦片具有止咳、止泻、镇痛、提神之药效,频繁服用, 即会上瘾,罂粟花原产欧罗巴,经阿拉伯传至南亚、东南亚。18世纪,印 度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及走私基地。      渣甸见利忘义,不再满足鸦片药用。那时的广州街头,常能见到一位 笑容可掬的英国医生,他就是渣甸。渣甸以医学权威的口吻,大肆渲染鸦 片的神奇药效,似乎可包治百病,起死回生。在渣甸的鼓动下,愈来愈多 的中国人买鸦片治病养生。瘾君子愈来愈多,鸦片骤然紧俏,渣甸却溜得 不见人影。     待渣甸重新露面,他已运来整船的鸦片,以满足中国人的嗜好。渣甸 脱下医生的外衣,赤膊上阵,公然贩卖毒害人的鸦片。渣甸赚得盘满钵满, 
… 页面 8…

他喜滋滋说:“鸦片就像罂粟花一样妖艳的美女,中国人人见人爱。”      英国的东方贸易,为东印度公司垄断。渣甸的行径,属走私违法。渣 甸非但未受处罚,还受到殖民官员的褒奖——渣甸为英国打开了一条财路。      英廷于1797年授予东印度公司制售鸦片的特权。这等于是以国家的名 义走私鸦片。虽运力财力雄厚,多年销路不畅。      由于渣甸的诱导式推销,大大刺激了对鸦片的需求。输入量激增,利 润惊人,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由出超转为入超。鸦片战争前的20 年间,流入英国的白银,至少在1亿两以上。      清政府禁烟不力,时紧时松,不少地方官员与英商内外勾结。英商在 珠江口伶仃洋设置趸船,作为鸦片仓库和船商栖息处。一位名叫霍士保的 英国探险家,窜入伶仃洋附近的群岛勘探,惊喜地发现香港这块风水宝地。 尤其是香港岛的大潭湾、石排湾,是天赐的良港。霍士保绘制地形图,向 众英商宣布他的地理新发现。英商对香港,莫不垂涎欲滴。      鸦片的丰厚利润,惹得英国国内的商人分外眼红。1834年,英廷屈服 商会的压力,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英国商人蜂拥赶赴印度, 纷纷加入鸦片走私。      走私鸦片,以英商最多。此外,还有西方各列强的商人。为调解纠纷, 维护英商的利益,英驻华商务监督罗宾臣,竟把他的办公室搬到伶仃洋快 船上。      所有的鸦片商,皆赚得私翼鼓胀,眉开眼笑。鸦片走私始作俑者渣甸 捷足先登,成为鸦片商首富。广州查禁鸦片风声吃紧,渣甸仓皇逃回英国, 受到英雄凯旋般的欢迎。翌年,渣甸因对华贸易“功勋彪炳”,荣任下议院 议员,可谓名利双收,显赫一时。      另一个大鸦片商马地臣,与渣甸不相伯仲。鸦片战争爆发,马地臣衣 锦还乡。英国西海岸有座路易斯岛,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马地臣用手杖 一指,竟把路易斯岛买下。修建别墅,又轻飘飘甩出33万英镑。维多利亚 女王封其为爵士,马地臣住在奴仆成群的海岛,如一方国王。      红光满面的鸦片商身后,是无数的受鸦片毒害的中国人,瘦骨嶙峋, 倾家荡产。中国每年流出的“鸦片白银”,多达500万两,为清廷年收入的 1/10,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一方面,英商为保障鸦片走私的长久利益,希望英国在中国占据一块 永久基地;另一方面,鸦片之灾,在中国肆虐泛滥。朝野禁烟呼声,日益 高涨。                                     辱国条约      1839年6月3日,珠江口海滨,海风徐徐,阳光煦煦。虎门海滩,冲起 一股青褐色浓烟。围观的中国人,人山人海,莫不扬眉吐气,欢呼雀跃。 伶仃洋趸船上的英商,如丧考妣,咬牙切齿。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林则徐将缴获英美鸦片商人的鸦片237万 斤,全部付之一炬,显示了中国人民彻底禁烟的决心。      渣甸、马地臣诸英商,老羞成怒,敦促英廷出兵中国,割据香港,以 维护鸦片走私的暴利。英军多少侵犯珠江口沿岸,均被清军击退。      农历七月七日,九龙的乡民正过七夕节。困在战舰上的英国水兵,闻 
… 页面 9…

到农家飘来的酒肉香气,从尖沙咀登岸,朝村庄晃来。他们闯进一户人家, 见满桌酒菜,高喊“Wine(酒)!”个待主人表示,端起酒碗就喝。      番鬼的无理,引起乡民的义愤。好些个男子汉,围住水兵,忍目而视。 水兵旁若无人,喝光了又到酒坛舀。乡民林维喜怒发冲冠,劈掌击落番鬼 手中的酒碗。众水兵抓往林维喜拳打脚踢,乡民与水兵对打,混战之中, 林维喜被木棒击中头颅,鲜血四溅,昏厥在地。      英国水兵趁乱逃走。林维喜不治身亡。      消息传至林则徐那里。林则徐义愤填膺,传令英方交出杀人凶手,遭 英方拒绝,林则徐下令沿岸不得供应粮食予英船。      9月4日,三艘英舰泊靠九龙口岸,派员进九龙城索取粮食,一无所获。 于是,英舰向九龙山上的清军兵营开炮,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军数次 以炮舰进犯九龙等地,均被清军击退。      19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领48艘炮舰,浩洁荡荡远航中国。 懿律知道广东沿海清兵严阵以待,故而一路北上,英舰炮轰厦门,攻陷定 海,气势汹汹开进天津大沽白河口。      北京天津,近在心咫尺,隆隆的炮声,把道光皇帝从天朝美梦中震醒。 中国皇帝,始知夷国的厉害。泱泱天朝大国,在区区夷兵面前,竟这般不 堪一击。      道光派直隶总督琦善,至白河口与懿律谈判,懿律提出赔款割岛,惩 办林则涂。琦善含糊答应赔款割岛,却态度鲜明地表示:对林则徐“重治 其罪”。条件只有一个,英舰撤回广东。      结果,道光下谕,将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革职,任命琦 善为两广总督,懿律在南航途中生病,返回英国。到任后的琦善,与英国 驻华商务监督查尔士·义律继续谈判。      时至岁末,琦善仍在谈判席上闪烁其辞,令义律大为恼火。为迫使琦 善就范,义律下令炮轰沙角、大角炮台,并将其占领,琦善吓得魂飞魄散, 两股战抖,立即同意义律擅自拟定的《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的核心条款是:割让香港,赔款600万元。琦善心想,600 万元换得国疆平安,不算太亏。就不知这些红毛夷官,哪根神经有毛病, 怎会看上香港这蛮荒小岛,这样倒好。反正是天朝大陆之外的弹丸孤岛, 万岁该不会龙颜大怒。      道光皇帝偏偏龙颜大怒:割地赔款,天朝尊严扫地。道光下令将琦善 革职锁拿,家产充公,对《穿鼻草约》不予承认。      无独有偶,义律落入琦善同样下场。英外交大臣马麦尊,收到 《穿鼻 草约》报告后暴跳如雷,认为英国斩获太少。义律遭革职,接替他的,是 钵甸乍。      1841年8月,钵甸乍到中国,以香港力据点,集结军舰26艘,沿海北上, 再次攻陷厦门、定海,侵占镇海、宁波。次年,大批英国援军从印度开到 中国东南沿海,钵甸乍率兵长驱直入长江,陷上海,夺镇江,兵临南京城 下。      清廷慌了手脚,赶忙派耆英至南京求和。钵甸乍咄咄逼人,声明所开 具的条款,须一字不改全部接受。否则,以武力征服中国。      1842年8月29日,耆英被迫在《南京条约》上签字。该条约的条款,比  《穿鼻草约》要多得多,其中一条是割让香港。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 页面 10…

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英国“对华关系”第一次取得“辉煌胜利”。                                     得寸进尺      然而,欲壑难填的英殖民统治者,岂会就此罢休。他们首先造成占据 南九龙的既成事实,并不断在中国领侮、领土挑衅。      1856年10月,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广州水师侵犯英船亚罗号, 下令英舰炮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年,法国传教士马赖被广西地方官吏处死。法国以此为借口,与 英国组成联军攻打广州。      1857年12月攻陷广州,俘虏两广总督叶名琛。英法联军沿海北上,于 次年5月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威逼天津。清廷慌忙议和,签订了《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得逞南下。      不到一年,英法战舰再次出现在大沽海域,与清军展开激烈炮战,英 法战舰被迫撤离。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援兵增至18000人,再次攻打大沽炮台。不久, 大沽陷落,天津失守,北 京城外枪声大作。      咸丰皇帝方寸大乱,逃在热河,留下弟弟恭亲王与英法议和。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疯狂报复,烧、杀、掠、奸,无恶不作。他们最 大的报复行动是火烧圆明园。他们更以火烧紫禁城为要挟,威逼清廷答应 所有条件。      1860年10月24日,清廷被迫签下《北京条约》,该条约内容广泛,其中 一条是割让南九龙半岛,即今日界限街以南的那片城区。                                     名租实霸      英国得陇望蜀,进而觊觎整个九龙半岛。      1864年,英国少将隆特金,率军占领北九龙深水湾的一片陆地,并在 此修筑军事基地。隆特金奏本英国作战部,要求军事攫取整个九龙半岛。      隆特金的企图与英廷的拓土野心不谋而合,但英廷主张走“外交渠道”, 并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港督罗便臣在发回英廷的报告中说。“我不得不郑 重指出,调整和扩展本殖民地是十分必要的,东方直布罗陀香港,并不像 人们想象中那么安全。”罗便臣还给英国殖民大臣去信,敦促英国攫取整个 九龙半岛。      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 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这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