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埔军校-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甲车队全部拨给以共产党人和黄埔毕业学生为骨干成立的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担任先锋,攻城略地,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建立了巨大的功绩,被誉为“铁军”,成为真正的“国民之武力”。
独特的“军人魂”佩剑精神教育(1)
黄埔军校学生毕业时,校方除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外,还特别赠予每位学生一把礼仪装饰佩剑,作为毕业纪念。颁发佩剑时,军校常举行专门的隆重仪式,并作为对全体师生进行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颁剑仪式上,先由校领导讲话,对毕业生提出勉励;继由毕业学生代表领剑,进行慷慨激昂的宣誓。整个会场庄严肃穆,未毕业的在校学生目睹这一场景,也深受感染和影响,期待着本人毕业领剑那一天的到来。
按国际惯例,佩剑以校长身份颁发。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字“中正”,因此剑体上刻写的是“蒋中正赐”字样,故这种剑得名“中正剑”,在军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进而成为其正式名称。另外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又因这种剑多为黄埔军校毕业生拥有,所以又通常称为“黄埔剑”。第1至第18期的毕业学生,都持有一把这样的佩剑。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有意不再兼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他也想到了这种已经成为精神化身的黄埔生佩剑不应刻上别人的名字,于是自1945年10月第19期学生毕业时及以后各期停止发放此剑。这种毕业纪念佩剑,后成为早期黄埔军校的标志之一。
“中正剑”除颁发给黄埔学生外,蒋介石还赠给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所以,这种随身短剑多为黄埔系的军事将领及政要、少数军人因功获得。在20年代至40年代,持有“中正剑”进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荣耀象征。后因北伐、反共,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的战役中,部分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此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并产生其附加的精神教育功能。
中正剑黄埔军校发放毕业佩剑,其军事教育和精神鼓舞作用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对于黄埔军校学生、教官及官佐来说,获赐此剑是人生经历中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对有条件地、奖励性的发给少数官佐和广大军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剑体上书有“蒋中正赐”几个大字,可以说发此剑也包含了蒋介石为个人树立权威的目的。
从“中正剑”剑体上都有“黄埔军校第×期”字样看,说明此种剑的发放对象仅限于黄埔军校内。军校学生每期都不同,而教官和管理官佐不可能每期都换,所以剑应该主要是发给毕业学生的。从被采访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的回忆看,当时凡是在校的毕业生都领取到了“中正剑”,仅是个别在毕业前被派出的学生未能领到。
黄埔剑的长短形制,比较整齐划一。剑鞘、剑柄合拢总长40.5~41.5厘米,剑全长39厘米,剑柄长11.2厘米,剑柄宽3厘米;护手厚度为0.3厘米;剑鞘长27.5厘米,鞘口宽3厘米;尾宽2.2厘米。
剑鞘由竹(木)片削制拼合而成,外面全部用黄铜皮包紧。剑鞘分成鞘帽、鞘身、鞘靴3个部分。鞘身一面中部有一长方形框,框内有竖向“校长蒋中正赐”或“校长蒋中正赠”6个大字,“校”字上端有国民党党徽;鞘身另一面有沿鞘身横向龙戏珠图案。鞘靴两面都有“效忠党国”4个小字,分列两竖行。
剑柄由黄铜铸成,工艺较粗糙。木质剑柄,涂黑色或棕色漆。剑柄顶及竖向中部由黄铜皮包紧。剑柄一面竖向铜皮有竖写的“校长蒋中正赐”或“校长蒋中正赠”字样,另一面竖向铜皮上有竖写“黄埔军校第壹(或贰、叁、肆、伍等)期”大字,字右边有竖向“成功1925”或“1926成仁”小字,剑柄底有环包铜皮,环包铜皮一面中间有一个小按钮,用作卡住下面的剑鞘。有些黄埔毕业生在日后成为高级将领时,对佩剑格外珍惜,不惜重金对这把剑的剑柄特别进行装饰加工,分别由珍贵的玳瑁(一种龟类海生动物)与鲛鱼皮等材料包装制成,剑柄两面的中央部位及柄头换包装成镀金的铜制材料,并镌刻镶嵌上精妙奇绝的花纹。
剑柄以下的剑身一面有国民党党徽,下有“成功”、“成仁”4个字,成两竖行分列左右;另一面有的无字,有的刻“军人魂”3个竖排字。
独特的“军人魂”佩剑精神教育(2)
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的佩剑,剑身上的字是刻的,后几期的剑柄、剑身、剑鞘上的花纹、图案和字都不是刻的,也不是压制的,是用贴纸的方法,经化学工艺处理后而形成的花纹。黄埔第1期至第5期毕业生的“中正剑”材质,在制式、花纹、图案及字的内容和排列方式上都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规定,但不同学期、不同毕业生的剑仍有明显差别。
黄埔第1期:剑柄涂黑漆。剑身一面的党徽和下面的“成功”、“成仁”及另一面的“军人魂”是刻上的。
黄埔第2期:剑柄涂黑漆。从现见到的黄埔第2期毕业生的剑身字体和布局看,又有所不同:有的剑身一面为国民党党徽,徽下右竖写“成功”,左竖写“成仁”;有的剑身一面也是党徽下有竖写的“成功”、“成仁”字,但“成功”字在左侧,“成仁”字在右侧;剑身另一面深色框内有竖写“军人魂”字。第8期的剑柄、剑鞘材质、花纹及字样设计与此基本相同。
黄埔第3、第4、第5期:剑把涂漆为棕色。所见多把剑的剑身字体和布局也不同。
黄埔第1至第5期“中正剑”在材质、制式、花纹、图案及字的内容和排列上有基本的规定,但不同的剑体仍有不少差别,说明剑不是机器生产线制造,而是作坊式生产,工艺水平不高。因为黄埔第1至第5期是在广州举办,当时广州商业比较发达,但工业生产水平比不上南京、武汉等地,剑的制造工艺水平也相应比较落后,并且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政府只是以广东为根据地,用于这方面的经费有限。在发放时间上,黄埔第1期1924年底毕业,1925年初发放毕业证书,剑柄上书的是“1925”;黄埔第2期1925年8月毕业,是年底发放毕业证书,剑柄上书的是“1926”;黄埔第3期、第4期、第5期都与1926年有关,所以剑柄上都书写“1926”(第3期1924年冬招生,1926年1月毕业;第4期1926年1月进校,10月毕业;第5期1926年3月将原已编入第4期而未升学的入伍生改为第5期学生,后再补充学生,1927年8月在南京举行毕业典礼)。
黄埔第6期:与第1至第5期的剑样式不同。剑柄、剑身、剑鞘的材质以钢为主,外形也比较精致,工艺接近现代水平,工厂机器生产。黄埔第6期时,国民政府已经过北伐,在南方各省掌权,财力大增。黄埔军校在南京、武汉、南昌、长沙设立了分校,而武汉等地的工业在当时已有较高水平,尤其是钢铁冶炼和兵工生产更发达,因此本期“中正剑”的材质和工艺水平都有相当的提高,外观也有很大的不同,更为精致。
在目前所见“中正剑”中,最为名贵的是一柄将军佩剑,为黄埔军校第9期毕业生缪鼎勋(毅夫)将军佩剑。缪鼎勋毕业后,曾任南京国防部第3厅少将处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处长。该剑系在军校原发“中正剑”基础上更加美观的装饰加工,也可见主人对这把剑倍加珍惜和爱护。剑柄由珍贵的玳瑁材料包装制成,剑柄两面的中央部位及柄头均包有一层镀金材料,上面镌刻着3朵工艺精湛的梅花图案。剑柄与剑鞘上镌刻的绝妙花纹,其精细程度比头发丝还要细致,工艺精度之高,叹为观止。
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黄埔第17期:剑的质地为铜,剑鞘的顶端和尾梢刻有精美的花纹,正反两面都刻有字,一面刻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毕业纪念”,另一面刻有“校长蒋中正赠”。剑身长34厘米,刻有本人的姓名及“成功成仁”等字样。2003年4月,时已70多岁高龄的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生叶春叙老人,得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征集黄埔军校文物后,主动捐赠出了他所拥有的毕业纪念物——佩剑。叶是浙江龙游县人,他回忆说,这把“中正剑”在他1941年毕业后就一直放在亲戚希唐村的七奶奶家,他自己则跟随部队辗转各地。1949年,他回老家务农,忘了这把佩剑,七奶奶则将佩剑放在自家房屋的顶梁上,直到去世都没告诉叶春叙。20世纪70年代末,七奶奶家修房子时,这把佩剑才重见天日。
独特的“军人魂”佩剑精神教育(3)
黄埔军校各地分校也发佩剑。1926年武汉分校佩剑:存世实物发现有“武汉分校成立纪念”的“中正剑”,印证了当时在分校成立时存在制作赠剑的情况。此剑上刻有“673”的序号,为剑的编号,可见当时其制造量在1000把以下,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十分珍贵。1936年广州分校佩剑:剑鞘、剑柄共长40厘米,剑柄为玳瑁壳包木,再以包铜护壳,长12。5厘米。剑刃钢质长24。7厘米,鞘铁包铜长27。5厘米。剑为半机器半手工制造,设有剑机,拔剑须按下剑机。其剑柄铜套两面各铸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成立纪念”及“校长蒋中正赠”字样,剑刃两面刻有“成功成仁”等字样。
另外,此时期的国民党军院校,如炮兵学校、军需学校、辎重兵学校、通信兵学校、宪兵学校、防空学校、特种兵联校等,也给本校的毕业学生颁发过佩剑,但其剑的价值则比黄埔剑逊色多了。
“军人魂”短剑是国民党军官列装的物件,民国期间曾经风行于军队中,而得以保存到今日的“军人魂”剑已是百不存一,稀如凤毛麟角。新中国成立以来,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加之“文化大革命”,对本已稀少的“军人魂”剑,无疑是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可以想象,仅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些短剑大多化作炉中铁水。如今,仅在一些大的博物馆,或收藏者手上,时有散见一两柄。
2004年黄埔军校80周年校庆时,在黄埔军校的故乡——广州,一大批黄埔军校将士所颁佩剑,在经历了数十年风雨与数十年沉寂之后,以“集团军”的面目列剑阵展出。持剑者是广州市五羊新城的李姓夫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他们夫妇耗费了10余年的时间,奔波于陕西西安、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各个地方进行收集,耗费了不少资金和精力,他们收集到的短剑数量多达180余柄。其中有不少是在广州本地收集到的。为研究上个世纪民国时期的社会、人文、美学、军事、历史,提供了极具历史意义的物证。
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时的蒋介石标准照在这180余柄短剑中,黄埔剑是一个大宗,有110多柄,形成了3个基本系列:各期毕业学生佩剑;军官训练班学生佩剑;黄埔各分校佩剑。其中有黄埔第1期毕业生,后为国民党悍将的宋希濂、关麟徵、黄维等人的佩剑。还有蒋介石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至40年代末期给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国民政府要员的赠剑,如张治中、杨虎城、孔祥熙、何应钦、韩复榘、顾祝同、阎锡山、何键、刘湘、陈仪、刘建绪、曾养甫等,他们都是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此耳熟能详的名字,常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