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人,和以前的三个营组建成了两个团,而团属汽车连和电话通讯连及炮营也在这次的扩编行动中组建起来。
而在镇压了百色的几个地主大户和几个顽冥不明的死硬分子之后,百色的新政终于顺利的开展起来,土地被重新分配到了农民的手中,一些借着新水渠、新公路要经过自己土地闹事索要天价赔偿的滋事者也被强制拘留扣押,段国学虽然感觉到自己和后世的一些人的做法一样,但在大部分人的利益面前,这些小部分人的利益自然成为了忽略和放弃的对象。不过好在段国学掌握着舆论这一有利的工具,将这些人漫天要价,刻意刁难的行径一曝光,民众自然在有心的引导下将指责的矛头对向了这些对立分子。
不过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这么顺利的,因为上次在纸盒厂中毫不留情地训斥了昝志同,这小子第二天就收拾行装回去了,斯月菲在经过两天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乡,段国学看到女孩那伤感而又无助的眼光感觉自己很无能,可自己确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来挽回。伤心之下,段国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去,他要用无休止的工作来忘记这些让他伤痛的事。
有疯狂的付出必然有丰厚的回报,在段国学和几个科研组的努力下,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投入生产使用,两千吨级的水压机的成功投产解决了一直困扰着的大型机械设备轴承等关键零件一直不过关的难题,而有了大吨位的水压机的帮助一些中型水利电站的电机组也得以顺利投产,解决了电力负荷的拦路虎各个工厂终于再次能全力开工生产。
钢铁厂在组成技术攻关组和段国学在经过两个月的艰苦研究,达到后世二十时机末期的高品质钢材也顺利生产出来,有了优质的钢材,一些长期无法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可以进入到量产阶段,第一批采用优质钢材的产品是十八门75毫米榴弹炮,这批榴弹炮的射程大大越了目前同口径榴弹炮只有8公里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5公里射程,而射程在29公里的125毫米榴弹炮也将在半年后投入生产。
3oo匹马力的大功率柴油机虽然在后世并不算什么高功率,但是放在载重量5吨的越野卡车上却是让民团的机动型有了质的飞跃,批2o辆在半开通的百色——平果的公路上不仅加了道路的建设,同时也震撼了不知修路为何的乡邻百姓。
优质的特种钢材使航空动机的重量和耗油量降低了下来,输出功率却成倍地向上增长,新研出来的48o匹马力航空动机和新设计生产出的飞的更快更远的战斗机开始让更多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优先填写了飞行员。
更让段国学感到高兴的是在百色地区现了一处油田,虽然蕴藏量不大,但对于油料一直来源于海外的段国学来说却是一件另人兴奋不不已的喜事。相应的炼油厂及连带的工厂等一系列的工业建设也开始进行投资。
在民生方面,一边是下牢入狱外加没收财产的铁血的大棒,一边是各种优惠投资政策,很多还对改革新政持以抵制的地主信心开始动摇,而一些略有眼光的地主阶级转卖出自己的土地开始在兴民公司的引导下投资建厂,而在尝到甜头后言传身教加上现实的利益驱动下,更多的地主开始转卖出自己的田地。土地的分配和农业粮食的基础就这样良好的建立起来。
教育方面由于段国学开始兴建乡级基础学校,虽然大大缓解了自立学校的压力,但却也给段国学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不过好在兴学助教在百姓们眼中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也没有太多的曲折生,倒是在女孩子同样入学读书的这个条令让一些人有些莫明其妙和不理解,但是在监牢和重罚面前倒也没有人敢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对抗。
在军政方面,不定期、小规模的派出班、排、连级军队对走私马帮和土匪进行伏击和清剿,这其中和段国学恩怨很深的黑头岭成为了第一个被清剿的对象,在出动了暗影特种部队和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打击下,黑头岭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随着86毫米迫击炮的炮击瞬间化为一片废墟,而敢于组成敢死队想杀出条血路的土匪在撕裂式机枪那高的射击中迅变成了喷射着鲜血的筛子,固守在最后工事、溶洞里的土匪头目也被精确的枪榴弹和手榴弹给清除,一时间,原来在这几个县猖獗一时的走私马匪和土匪纷纷改道和逃离这一死亡地区,还有些在段国学的高压政策下选择了投降政府,逐渐好转的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让老百姓认同了段国学和他的政府,同年在百色取得的粮食大丰收也让段国学的新政在推广时底气十足。
同时走私马匪和土匪的歼灭也使段国学统治区内鸦片价格暴涨,段国学顺势对从上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的这一毒瘤进行了清扫,贩卖鸦片这个在其他地方能获得到暴利的东西在这里触碰那就是严厉到极致的处罚。
到1922年,段国学的实际统治地盘已经扩张至隆林、南丹桂黔交界一带,而在处理当地的少数民族问题时,由于段国学已经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在一系列的新法律出台后很多原先对少数民族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随着几次杀鸡敬猴的震慑后也逐渐消除,在甘富林的老爸带领下最先尝到和段国学友好合作的寨子最先品尝到了丰硕的果实。高产的稻谷、读书入厂工作的高收入,能开着不用吃草的大怪物拉上万斤东西满地跑,更有人可以开着叫什么飞机的东西回到自己的寨子上投下家书,这一切真实的事情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放下了对外面汉人的戒心,慢慢地走出了大山,去了解这些新事物,同时也逐渐地认可了越来越多的外人以探矿、开路的原由进入到以前禁止他们进入的山区里。
但192o年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在段国学的组织下,中国人民民族产业振兴党成立了,简称:民业党。
第六十三章 通海口岸
1924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展,段国学已经完全地掌握了广西的西南的几个县,这里的民众除了段国学的政令谁都不鸟,虽然这几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生了很多的事,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上场,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多少的腥风血雨,但段国学本着两耳不闻区外事,一心只做本地活,不管外面生什么,只是埋头致力于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
现在,段国学的实力已经和4年前有了飞跃性的展壮大;工业产值已经由原先的182万元增长到了1743万元,这其中大量的洗水、祛痘霜等高档产品借着韦伯斯特、弗纳尔的外国洋行销售到了欧美等地,虽然这些暴利性的产品收益占据了公司收入的62%,但由于段国学的产品更多的是向国外销售,对国内的冲击并不是很大,以至于国人在段国学刻意地隐瞒下对这个新兴的政权和企业知之甚少。
全地区种植新型水稻已经占耕地67%,粮食这一困扰老百姓几千年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在很多地方,一些村民不认识段国学也不认识什么政府和兴民公司,但只要是佩戴着代表兴民公司,代表着百色政府颁的金黄色五角星的人就可以受到村民热情的款待,他们知道这些佩戴着五角星的人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实惠。
高产粮食的和富足工业收入让段国学有了殷实的家底,而经过几年的系统教育,用王水林的话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知识人才雪崩的时期,段国学咬着牙勒紧裤腰带强制适龄儿童读书的规定初显成效,大批经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一批批地毕业,每没一批都能给工厂、军队输送数千名人才,有了大量的优秀技工、工程师也为各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民团虽然还是顶着让人看不起的民团帽子,而且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虽然段国学放缓了军队建设的度,但军队的素质却有着不成比例地提高。内部的人知道,民团军队现在可以随时横扫广西。经过实战的检验,段国学更改了部分民团的编制,使得更符合目前的战术需求。
一个班1o人,每个班1o人,配6枝98式步枪和一枝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另有3人配散弹枪进行近距离火力掩护。每三个班组成一个排,加正副排长共32人;
三个标准步兵排组和通讯班、火力排、卫生班、侦察班、炊事班及连级机构人员组成一个连168人,火力排32人装备有4挺撕裂式机枪,2枝狙击步枪和2枝15毫米口径的大威力反器材狙击步枪,还有4具38毫米单管榴弹枪。
三个标准连和通讯排、卫生排、侦察排、火力连658人组成一个营。这样的一个营段国学敢和现在国内的所有军阀、政府军的一个团抗衡。
更重要的是,这些士兵都是经历过实战的老兵,虽然剿个土匪打个马匪的伏击不算什么大场面,但却培养出一大批心理素质良好,作战灵活多变优秀的基层军官。
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基层军官,段国学23年初不再小规模的扩编军队,而是一口气就扩编了两个师两万多人,空军的建设也从这时开始从小规模实验性的展进入到批量、成建制的建设。
不过段国学这么大的军队建设就和他的行政建设一样,多做、少说。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民团征兵,但更多的人一直认为民团的兵力也就是五千多人。
而经过几年地休生养息。1924年初冬。在民团地作战室里。硕大地沙盘旁围绕着兴民公司还有民团地几个大佬们。段国学看着沙盘上表示着不同势力颜色地小旗子好一会。深叹口气。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总指挥。你决定往哪打了吗?不管你是往哪个方向进攻。我们民团敢保证。3天之内突进1oo公里。1周之内这1oo公里范围内你将看不到其他地任何势力。”唐毕强信心满满地介绍着。
“你们觉得往哪里打好。”没有理会唐毕强。段国学目光转向阳桂平、孙立达等非军事官员。
“在你一贯低调地作风前提下。我认为往西。向云南、贵州进行扩张比较好。占领这些地方不仅简单容易。同时也不会在国内引起什么动静。符合你目前地行动准则。”阳桂平边说边从唐毕强手中抢过他刚点燃地香烟狠狠地掐灭在烟灰缸里。
“我倒认为往西扩张不是什么好主意。虽然经过我们一年多地渗透和宣传。如果要占领收为我们地地盘不是什么难事。可关键是这里实在是太偏僻太贫穷太多山了!虽然资源丰富但却没有我们缺稀地矿藏需要。而且山多石硬。修建公路地成本实在是高!而且人际稀少。对于我们地战略展不是很有利。我建议往北。北边有着我们需要地铁矿和大量地人口。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地资源。”孙立达搬着手指头一边心算着投入和产出地收益比一边说到。
“我赞同,老是钻山沟打土匪这些小仗,我感觉自己都成了山猴子了。”熊普亮在旁边着牢骚,这几年因为种是打连、排级的这种小规模的战役,熊普亮空有一个师近万人的兵力却不能让他过过大兵团作战的瘾,实在是把他给憋的慌。而旁边的几个军事主官也不由自主认同地点着头。
“我也赞同往北,桂北的基础教育做的好,学生好学。”王水林也捻着蓄起的几根胡子慢悠悠地说着。
“还有呢?”
“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