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勣及其他诸将商议,这次关系到我大军这次出征能否最终平定高丽,因此朕不敢有片刻的耽搁!”
“陛下,臣明白了,臣马上就去安排!”长孙无忌说着,马上站了起来,作礼后出了去。
在李世民严令下,御驾车队只停留了一个时辰左右,就连夜急进,这样急速赶路的结果也使得御驾车队比原先估计的提早了一天半抵达辽东城下,与李世绩、李道宗所领的大军会合。
李世勣、李道宗在接到传报后,率领手下将领一部将领迎出去十里。
李世民的御驾抵达辽东城下,扎好大营后,也没顾得休息,马上召集诸将商议军情。
李世勣和李道宗将他们所部人马在前面这段的征战情况都非常详细地向李世民报告了。
“诸将好样的,数战都轻松战胜高丽军队,朕甚是欣慰!”满脸疲惫之『色』的李世民,在听到这番不的战绩汇报后,也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新城、玄菟城、盖牟城、白岩等城被轻松拿下,如今四万高丽援军也被全歼,我军的伤亡才几千人,从这几场战役上来看,高丽军队的战力完全不能和他大唐军队比。出征高丽的数场战役胜得如此轻松,让急速行进而来,满身疲惫的李世民,也觉得身上的疲劳感觉少了很多。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道,附和道陛下,臣闻临敌将战,必先观士卒之气,臣刚刚行经诸营,见士卒闻高丽十五万援兵将至,皆喜形于『色』,拔刀作势,此必胜之兵也。陛下年轻的时候,亲自指挥作阵,凡战都是出奇制胜打败对手,陛下之谋略,实是臣等万分不及,有陛下在此亲自坐镇指挥,众位将领只是按着陛下所谋行事,何有不胜之理?”
长孙无忌这记非常及时的马屁让李世民很受用,呵呵笑着道此都是李大总管临机决断英明,诸将齐心协力所故,朕希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各将能再立新功,此战定将高丽平灭!”
“末将谨尊陛下令!”诸将齐声高吼。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诸将安静,“如今辽东城还在高丽人手里,辽东守军有三万余众,依坚城而守,如何取之,是我们要细细考虑的,如今高丽援军一部已经被歼,高延寿、高惠真所领的十五万人还有几天的行程,诸位觉得先将辽东城攻取,还是先迎击高丽援军?”
“陛下,臣觉得,一定要先将辽东城攻下,再考虑后续行动才可,”这一路行来已经胆战心惊的岑文本首先站了出来,发表意见,“辽东城地位险要,扼守进出高丽的要道,并可影响附近几城,臣觉得,必要将辽东城攻取,我军完全控制辽东城后,才可考虑下一步行动!高丽后续的援军还有奔驰辽东的路上,离此还有三四天的行事,我军正可趁高丽援军未至之时,将辽东城攻取!”
“陛下,臣也觉得,应该将尽取辽东诸城,再往高丽内地推进,方为稳妥!”右卫将军左黑达随后站了出来,发表他的意见。
见两人都提这样的意见,王易忍不住了,在左黑达说完后,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反对此议!臣以为,先攻取辽东诸城,再攻取平壤,必定要延误战机!高丽倾其国力所有来拒王师,先四万兵马援辽东城,后面还有十五大军往辽河一线,其数十万大军皆聚集在辽东一线,就是想将我大军拖在辽东这一带,不让我军攻入其内地,待几个月后天气冷了,我们不得不撤走!我们不应该按泉盖苏文所想的这样做,而要出奇兵,从泉盖苏文没有想到的方向打,才有可能在天冷之前平灭高丽!这么多的高丽军队驰援辽东,臣想平壤的守卫一定很空虚,此时趁虚将平壤攻取,一定是不难,若能取平壤,则覆高丽之根本,辽东数十万高丽大军可不战而降!如今我大军已经过辽河,臣以为,我们可以先弃辽东剩余的诸城,避过高丽援军,快速挺进至平壤一线,与平壤道大军一起攻击平壤,若是攻陷平壤,那这场战事就基本可以结束了!”
“陛下,不可!”见王易如此说,吏部尚书杨师道马上站了出来,“天子亲征,不可冒险侥幸,臣以为,我军必应先取辽东城、安市城、建安城,待消灭了辽东这些城池所有高丽的高丽军队后,方可再攻击平壤,若直趋平壤,则建安、安市等诸城高丽大军必将跟吾后,我方有腹背受敌之忧,我军集全部人马也不到十万,而几路高丽大军有数十万,此乃陛下亲征,若万一有失,那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在犹豫了一下,也站出来发表与杨师道相似的意见陛下,臣也认为接下来要谨慎,高丽人在其本土作战,各种物资补给来得容易,而我军虽然取得了辽东诸城的粮草,只是这一带有辽河相隔,物资运输不方便,我军所需的火『药』等物无法及时送达,若我大军长驱直击平壤,粮草供应如何保证?若战事进展不利,在高丽大军的优势兵力合击下失势,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陛下,臣觉得王将军所言极是,高丽大军尽援辽东,我们应该趁平壤一带空虚,挥一师直击平壤,与平壤道大军一道,将平壤城攻取!”李道宗站出来支持王易,“陛下若觉得大军全部进入高丽腹地不妥,可以以大部兵马攻击辽东诸城,只遣一部突袭平壤,高丽人措人不及,我军的攻击行动也有可能成功!而且,高丽人闻知我大军急袭平壤,一定回救的,那我辽东的大军压力一定会减小的!”李道宗说着上前一步,大声地说请命道,“陛下,臣愿领五千士卒,进击平壤!”
五千士卒就想取平壤?李道宗这话让许多人感动震惊
第九十二章争论
第九十二章争论。。。
第九十三章 朕一定要让他做出尽快选择
第九十三章朕一定要让他做出尽快选择
不过对李道宗话惊异的只有那些随驾的文臣,已经获取了数场胜利的其他领军将领,自信心膨胀到了空前的地步,对李道宗所说的并没意外。在这几场已经的战役中,我军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大部的领军将领都极其看轻高丽军队,认为他们不堪一击,他们觉得以自身五千兵马,抗击数万高丽军队一定不在话下的,甚至打到平壤也不是没有可能。
得到李道宗支持的王易马上站出来,大声请命,“陛下,臣也愿领军进击平壤!”
“陛下,臣也愿意领军奔袭平壤!”接着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还有阿史那社尔、程名振等一群将领都先后站出来,表示愿意领一部军士,长途奔袭平壤。
李世民却没发表看法,神『色』也很平静,眼睛不时地在诸将脸上扫描。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李世勣开口了陛下,臣觉得,进击平壤与否,或者分不分兵,还是待攻取了辽东城再议为好,辽东城有守军数万,还有南侧建安城的近两万守守,再加上来援的高丽大军共还有二十余万人,若我军无法有效击败这几部军队,将辽东城攻取,那进击平壤实是有风险!”
听李世勣如此说,李世民似很是意外地愣了一下,接着又是一副有所悟的样子,“李大总管此说有理,后续的攻击行动如何展开,还是待取了辽东城,击败这十五万高丽援军后再议!”
见李世民如此决定,非常意料的王易不由的大急,再次站了出来,“陛下,辽东城已经被我大军包围,城内守军龟缩在城里不敢有丝毫动作,若陛下现身于城下,高丽守军一定不敢再抵抗,会马上献城投降的,因此臣觉得,必须要做好奔袭平壤的准备,给予高丽人措手不及的打击!”
出征前王易在长安时候,与李世民聊得好好了,李世民也认可遣一军从陆路奔袭平壤,与水路行进的平壤道大军携手攻取平壤,但为何现在又改变主意了?
李世勣这样说,王易并不意外,到底李世勣是一道大军的大总管,要从全盘考虑事情,再者,李世民这位皇帝在这里,与王易心思完全不同的李世勣,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护李世民的安全。若李世民出点意外,即使此战完全取得了胜利,高丽被灭了,那负责整道大军的李世勣,还是难辞其咎的。换一种说法,如果李世民安好,此战不能全功而还,李世勣当然不会受到处责的!
但王易觉得李世民不应该这么想啊,在出征前一道聊这场战事的情况时候他可是很认可奔袭平壤的计划,而李靖也曾向李世民建议过的!这位皇帝也我大军一直与辽东城内的守将保持联络,准备策反守城的主将,而守城的主将所行的事也表明他们在做献城投降的准备,李世民为何就不考虑进击平壤的决定呢?这是为啊?他很是失望,有点担心一切如原来历史那般发展了!
一旁希望李世勣支持进击平壤的李道宗,还有契苾何力、程名振等人,听了李世勣这般说,还有皇帝的最终表态后,脸上『露』出一副失望的表情。
但李世民应王易的话却让在场的诸臣们吓了一跳,“王爱卿,你千万别着急,朕自有定数!立即传朕命令,令各路军,准备攻辽东城,并令后卫军士,撤除辽河上所有的浮桥,不取辽东所有地,不将平壤攻取,朕誓不归朝!”
李世民这话让所有人惊异异常,所有浮桥都撤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断了我军的归路,辽河水流湍急,水深也没过顶,没有桥,基本不可能过得了河,如此行为可以称之为背水一战,虽然说以高丽人的战力,我军被击败的可能『性』不大,但战场上的事,谁也不能预料。
亲征的皇帝,敢做出如此的决定,当然吓坏了一大群人,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李世勣等重量级的大臣马上站出来劝谏,表示不能断了的后路,但不被李世民所采纳。
“朕决定,亲自劝降辽东城的高丽守将,若其不愿意献城投降,马上开始攻城!”李世民威严地喝令后,也表现出其干脆利落的一面,没再征询诸将的主意,而是亲自布置了攻城的安排。
对此很是不可理解的王易,没有机会再提的疑『惑』,只得遵照执行。
第二天一早,辽东城下,李世民带着李世勣、李道宗、长孙无忌等重臣查看战场的情况。
王易和多位总管级的将领也都随行,跟着李世民走到靠近辽东城很近的地方。
“陛下,不能再往前了!”跟在李世民身边的长孙无忌胆战心惊地说道。
其他随行的大臣们也跟着劝。
李世民身边只有数百名护卫人员,已经行至离辽东城不过几百步远的距离,视野里,辽东城头上守军的面貌都可以看清楚了,但肯定还在城上箭弩的『射』程之外的。
李世民自然清楚城内守军的箭和弩都『射』不到他身上,并没理会长孙无忌的请求,继续在有我重兵数层围困着的辽东城外巡视。
今天是个阴天,一早起来太阳就没『露』过脸,天看上去阴暗沉闷,感觉随时要下雨,数万大军忙碌一段后,在皇帝巡视时,一切攻城的准备都已经做好,只等着皇帝下命令。
一身戎装的皇帝在城下巡视,让准备攻城的唐军将士很是惊喜,如此远离京城的辽东前线,将要暴发激烈战事的辽东城下,竟然看到皇帝与他们一道,这让这些平时极少能见到皇帝的将士们意外之下又非常的受鼓舞,军士们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几乎是连片地大喊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