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第7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猛听后,点头道:“这个好办,我就有事情找太守大人,然后将他控制起来,再放出张任等人,不就可以了吗?”
“嗯,不过,不可以去太守府,要请太守大人到我们这里来,这样才容易下手。”法正谋划道。
“太守大人怎么会来我这里?”张猛不解地问道。
法正道:“就从张任身上搜出了一封书信,是写给华夏国的,王朗听后,必然会欣然前来。”
“好,我这就去办。”
于是,张猛派出手下亲兵,让他跑一趟太守府,将事情跟王朗了,王朗以为张猛怕不给他功劳,故意留了一手,便带着几名亲兵欣然前来,并且再给张猛做作思想工作。
王朗抵达之后,张猛先是热情款待,然后就在席间将王朗等人拿下,控制住王朗之后,便拿了王朗的腰牌,直接去了地牢,将张任等人放出来。之后,张猛又来到了城门口,以王朗之令,下令让士兵打开城门,是有援军抵达。
城门开后,早早就等候在城外面的高飞、赵云、卞喜等人便策马一起驰入了城中,外面穿的是魏军的衣服,打的是魏军的旗帜,守城士兵也没多疑。
高飞、赵云、卞喜等人进城之后,立刻发难,杀了守城将士一个措手不及,一千飞羽军神威天降,只三两下,便摆平了这拨人,将众人捆绑在一起,锁在了城楼里面。
张猛来到了高飞的面前,禀告道:“皇上,曹魏皇室都在太守府里,由夏侯衡率领一千士兵保卫着。”
高飞当下调度,先不管夏侯衡,先取南郑城的南门,依然扛着魏军的旗帜,穿着魏军的衣服,迅速来到了南门,以王朗之令,抓住了守将,守将通敌卖国,斩首守将之后,便让三百名飞羽军守住南门,让其他兵士回营休息。
至此,高飞等人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南郑城的两座城门,高飞为了不打草惊蛇,便直奔太守府。
916西北起烽烟(48)
南郑城,汉中太守府的门前,高飞带着赵云、卞喜和七百飞羽军的士兵一起进入了太守府,而这个时候,张猛也带着从地牢放出来的张任等人去占领了北门。
太守府里,魏军成队的士兵正在巡逻,高飞等人一脸煞气的冲了进来,一个都尉便上前问道:“来者何人?”
“大胆!”高飞大吼了一声,怒道。
都尉吃了一惊,看见高飞有一种很强烈的气势,而且让他难以抵挡,再看高飞身上穿着的盔甲也都造价不菲,心想是个将军,更以为是曹操派回来的前部,便主动让开了道路,拦都不敢拦。
“夏侯衡在何处?”高飞质问道。
“书房”都尉回答道。
高飞也不再吭声,直接带着人朝书房走去。汉中太守府很大,占地面积广,所以分成东西两处庭院,夏侯衡护卫着皇室住在了东院,所以高飞便朝东院而去。
等到高飞等人全部进了东院,一个士兵便急忙过来问那个都尉,狐疑地道:“大人,那人谁啊,好像没见过啊,为什么就这样放进去了?”
都尉道:“我也没见过,但是此人不怒而威,刚才那一声大胆,叫的我浑身直哆嗦,而他身上的盔甲都造价不菲,非一般军官,怎么能够穿的那么华贵?而且他身后的士兵个个精壮,面色铁青,全部带着一脸的煞气,和陛下身边的虎卫军无疑,可能是虎卫军的什么将军,我拦他的去路,不想活了吗?”
“嘿嘿,还是都尉大人眼光犀利”
这边,高飞一路上走,一路问,问到书房在何处之后,便立刻朝书房去了。
此时,夏侯衡和皇子曹丕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夏侯衡便出来看了看,但见高飞、赵云、卞喜带着七百卫兵将书房堵得水泄不通,身上穿着的是魏军的衣服,便问道:“你们什么人?”
“舅舅?”曹丕从门缝里挤了出来,一眼便看见了高飞身后的卞喜,立刻叫了出来。
夏侯衡听到曹丕这一声叫喊,仔细瞅了瞅卞喜,心中一惊,立刻抽出了腰中佩剑,剑还没完全出鞘,赵云一个箭步便跨了上去,长剑直接架在了夏侯衡的脖颈上,喊道:“动一动,就割破你的喉咙!”
夏侯衡不敢动弹,将武器丢在了地上,反倒是将曹丕拉在了自己的身后,做保护之状,问道:“卞国舅,你这是做什么?当年陛下不杀你,你难道今天要来杀你的外甥吗?”
卞喜看了看在夏侯衡身后探出头的曹丕,脸上一阵羞愧,记得当年自己在魏国做卧底时,如果不是向曹操进献了卞夫人,他也不会混的风生水起。虽然卞夫人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是他救下来的,并且认为义妹,从此兄妹相称。现在看到十岁大的曹丕还依然叫自己舅舅,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亲情。
高飞看出了卞喜的心思,对夏侯衡道:“你放心,朕从来不毁人家室,更不会如同你们的陛下一样任意屠城。不过,凡是也都有个例外。我现在需要借你的一件东西用一用,只要你同意,我保证绝对不会为难其他人。”
夏侯衡听高飞用了“朕”这个字眼,便已经知道了高飞的身份,但是让他吃惊的是,高飞居然会长途跋涉来到了汉中,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他看了一眼背后的曹丕,问道:“你要向我借何物?”
“呵呵,少儿不宜,卞喜,抱着你的外甥走吧,带着三百人去见他的母亲,如果夏侯衡不同意,你知道该怎么做。”高飞笑道。
卞喜“诺”了一声,从夏侯衡的身后一把将曹丕抱走了,带着三百人便离开了。
高飞见卞喜等人走远了,便对夏侯衡道:“夏侯将军,我知道你的父亲是神行将军夏侯妙才,夏侯家一门忠烈,而且你也有好几个年幼的弟弟吧?你也不想整个夏侯家族绝迹吧?只要你按照我的做,我保证不会伤及无辜。如果夏侯将军不愿意的话,保不齐也会向曹孟德学习,来个满城屠戮。城外还有我的十万大军,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试试!”
夏侯衡倒是个识时务的人,当即问道:“我答应你就是了,请问让我做什么事情?”
“让全城士兵全部卸甲,并且让士兵去城外集合。”高飞这次带的士兵较少,飞羽军都是精锐,个个以一敌百,但是如过能不流血就不流血,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夏侯衡道:“好,我照办。”
着,夏侯衡便按照高飞的去做,以大将军的身份命令全城士兵全部穿着便装出城,去北城外面集结。
于是,城中除了北门被擒获的那几百人魏兵之外,所有魏军全部集结在了北门外。
高飞随即让人关上了城门,公开承认自己的华夏军的身份,然后对外面的士兵劝降。
魏军尚在犹豫当中,高飞便让人推出了夏侯衡和王朗,逼他们喊话,对士兵进行劝降。
魏军愿意投降的,只有一半,当即放入了城内,另外一半却仍旧在外面的雪地上冻着。
高飞也不再过问,让人将夏侯衡暂时收押,王朗投降。
第二天,乌力登、滇吾率领西城的大军如约抵达汉中,而那些在城外面冻着的士兵,实在受不了啦,便纷纷表示投降。
于是,和乌力登、滇吾等两万大军一起开进了汉中城。
有了兵马,高飞开始让王朗写檄文,传遍汉中各城,并且分派士兵去抢占险要关隘。特别派遣张任等人率领五千马步军去占领定军山,让赵云率领乌力登、滇吾等五千马步去占领米仓山,遥相呼应。同时,高飞给徐晃发信,让徐晃率领安尼塔帕特里奇、高森以及四万大军前来汉中,留下郭嘉以及剩余的东夷弓箭手镇守秦州。
另外,高飞又派出加急信使,奔赴荆州,让虎卫大将军甘宁、左骠骑将军张郃、右将军陈到带领水陆大军五万,以诸葛亮为军师,开始进攻刚刚灭亡不久的蜀地。
(PS:抱歉,更新晚了,见谅。)
917最后的战役(1)
华夏军经过一个月的苦战,闪电般的袭击了兵力空虚的魏国,完全占领了秦州、凉州以及益州的汉中郡,并且迫使西羌王彻里吉对华夏军称臣,每年进贡羌地特产。
传递消息的信件如同雪花般的飞入了益州,传入了魏国皇帝曹操的耳朵里。可是,由于山河险阻,路途遥远,加上蜀道难行,华夏军进攻华阴关的消息传到成都时,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
而这个时候,秦州已经完全被徐晃攻下了,曹操听到这则消息,不敢相信,华夏军的速度居然如此之快。一方面留下荀彧镇守成都,自己则带着十万大军回师秦州,日夜兼程,紧赶慢赶,才于二月初一赶到了葭萌关。
这边魏国的前部大军刚到,那边又传来了汉中郡失守的消息,让魏国雪上加霜。
魏国在征讨蜀汉刘璋之前,全国总兵力三十万,可谓是雄踞西北。在得知华夏军大举对荆汉的刘备用兵之时,杨修便主动提议,让曹操收取暗弱的益州,以为增强本国实力。
之后,华夏军虚张声势,西北野战军火速出灵州,以试探曹魏国力。曹操看出这是华夏军的计策,便留下夏侯渊镇守凉州,徐庶、程昱为谋士,他自己则秘密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曹操聚集众位大臣一致商讨是否出兵攻打蜀汉的事情,群臣一致决定出兵攻灭蜀汉,最终确定了灭蜀汉的战略方针。他留下曹仁、杨修、陈群、满宠、刘晔共同辅佐太子曹昂,让曹昂监国,自己则带走一半兵马秘密集结在汉中,准备趁华夏军攻打荆汉之时,暂时无暇西顾,借此机会消灭蜀汉。
再后来,在汉中遇到了庞统来投,更加坚定了曹操灭蜀汉的信心,于是在华夏军和荆汉军的战斗爆发之时,便以庞统为前部,对蜀汉不宣而战,计取葭萌关,叩开了蜀汉的大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灭蜀战役。
从整个战略布局来,曹操无错,庞统无错,杨修无错,所有的魏国群臣都没有错,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种机会可谓是机不再失,失不再来。
首先,所有的人都低估了华夏军的作战能力,同时也过于高估了荆汉军的作战能力。荆汉军的军队和魏国不相上下,尤其是水军更是天下无敌,曾经数次突入吴国境内进行抢掠。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早已经布下了一个局,荆汉的十万水军不战而降,华夏军的兵锋也太过迅速,导致荆汉在华夏军和吴军的夹击之下,很快便被灭国了。
其次,曹操为了使得刘璋感到恐惧,老毛病又犯了,大军在兵临梓潼时,梓潼守将拒绝投降,惹怒了曹操,并且想借此机会给刘璋施加压力,最终决定屠城。三万梓潼无辜百姓尽皆被屠杀,虽然这在以后攻打成都时使得刘璋不战而降,但是投降后的蜀汉百姓却对魏军很反感,各地县城发生了不下数十次暴动。
曹操的精力完全集中在了蜀地,并且也没有估算到华夏军在刚刚攻占荆汉不久的隆冬之际,便开始发动了争夺西北的计划,直接导致了秦、凉二州的陷落。
益州,葭萌关的关城里,刚刚接到汉中陷落的消息,曹操便觉得头疼欲裂,长久以来折磨他多时的头风病再次犯了,卧床不起。
神机军师庞统、虎贲将军许褚、大司马夏侯惇、大将军索绪都站立在床前,看到曹操难受的样子,都十分的心疼。
曹操睁着眼睛,望着站在床前的四个贴身近臣,苦苦地道:“朕自斩黄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