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曾经让你们出塞,你们于土默特人为奴,但你们活下来了!这一次汉部的为了再让你们活下来,宁愿让我们陪着你们去死!”
“守住汉寨,直到最后一人!”
“守住汉寨!”汉奴双目泛红,紧随众人之后高喊。他们也许相信这些话,也许不相信,但至少曾经的汉部确实收留了他们。
听见身后的喊声,逢勤不易察觉的皱起眉头,但什么话也没说。他与王义各司其职,坚守汉寨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王义曾担任汉部暗营实际上的掌管人,在汉奴中有不少眼线,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重新入了翟哲的眼。这一次重新担当重任,虽然是最危险的地方,王义很珍惜,他是汉部的元老之一,因为耿光贪污的缘故被牵连,在翟哲入塞后蒸蒸日上时沦落成为边缘人,让他如何能甘心。
“守住汉寨!”王义站在汉奴中挥舞双手。他生出一种预感,此次他若成功了,眼前将是一条坦途。
五千汉奴按照体力和年龄均分成十队,分别由逢勤的亲兵统领,分发刀枪,开始熟悉军中号令。
清虏比想象中来的快,但也比想象中来的少。这一次,打前阵的任然是汉八旗的士卒。皇太极似乎对使用汉卒有些上瘾,损失了他也不心痛。
山下,杜度和耿仲明纵马绕山大半周,暗自心惊,这座山寨不像来的时候想象的那么简单。
杜度马鞭指向山顶,说:“这里曾是土默特汉部的老营,那些人在这里经营了七八年,把这里修的固若金汤。”他的消息来源比耿仲明要多的多,“自从汉部投入大明后,这里就成了土默特汉奴在战乱时的躲藏地!”
“也许山上都是些汉奴!”杜度转脸向一直沉默的耿仲明,“陛下把头功交给你了!”
“要都是汉奴才怪!”耿仲明心中暗骂。土默特都逃入河套了,这些汉奴留在这里哪里会有食物吃。
“攻山!”杜度板起脸下令。耿仲明也被封王,但在他们这些爱新觉罗家族人的眼里什么都不是。
“攻山!”传令兵的战马驰骋,旗号挥舞。
两列汉卒抬着云梯走向通向汉寨的羊肠小道。
“弓箭手!”杜度拍手下令。
一百多镶白旗弓箭排成三列跟在汉卒之后,女真人的箭术远超过汉卒,虽然是让汉卒打头阵,但也不是让他们白白送死。
第一道城墙上的垛口,守军弓箭手猫着腰拉紧手中弓弦,汉寨中优秀的弓箭手不多,好在关口很狭窄,荣不下多人并列。
“射!”垛眼中长箭像长了眼睛一样穿过最前列汉卒的胸口。抬着云梯的步卒动作加快,在这个距离他们只会是守军的靶子。女真弓箭手快步到近前还击,但城墙头的垛口设计的非常巧妙,守军不用露出脑袋便可以向下射箭。
云梯的铁钩刮在城头的及青石上响起刺耳的尖叫,汉卒扶着木梯健步如飞网上攀登。他们被训练出来不久,又是汉卒,所以并没有女真人常备的重甲。
城头露出一群着装混乱的守军,有身穿盔甲的武士,也有衣衫褴褛的难民,刀枪齐下,朝快攀到城头的清虏一顿砍刺。
二流的攻击手碰上二流的守军,逢勤为了让这些汉奴尽早熟悉战场形势,命麾下精锐士卒压阵,又有亲兵参与其中指挥,在第一道城墙头战的煞是热闹。
汉寨山顶,逢勤目不转睛盯着山下的战局。以现在的情形来看,暂时无需使用火器,像鸟铳这样的火器一定要留给值得去对付的对手。
身为炮灰没有炮灰的觉悟,汉八旗步卒攻击了不到半个时辰,溃败而逃。他们还从未给主子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耿仲明连杀了两个人才止住了溃势,否则他担心这些人借此机会一路逃到辽东去。
“废物!”杜度的口中嘀咕,他很反对皇太极组建汉八旗。
“山上有大明的官兵!”耿仲明为自己找了个不错的借口,隔得不是很远,他能看清楚城头的守卒,那些盔甲不是汉奴能拥有的。
“攻山!”杜度没有第二句话。
第307章 诱饵
天气转热,清虏军中斥候沿黄河岸查探水势,两支大军在黄河两岸遥相对峙。
“也许我该考虑派一支骑兵绕过河套,直往漠西。”皇太极站在帷帐下,看对面翻滚的河水。但要那样,他该怎么保证这支奇兵的粮草补给?如果不能顺利从蒙古部落中抢掠到牲畜,那就是一条死路。蒙古轻骑?蒙古人一个也靠不住!
军营南边的方向,四个骑士飞驰而来,请求觐见皇太极。
到了陛下的大帐前,杜度神色有些不好看。侍卫引他入内,杜度先跪拜行礼,强忍着不安禀告:“末将督汉八旗攻击和林格尔山中的汉寨不利,请调集炮营支援。”
“哦!”皇太极这才想起来,他两日前曾让杜度督促汉八旗兵士去攻击和林格尔山区中的一座山寨。在他脑子里,那里不过是一些土默特部落汉贱民。
杜度的脑袋贴着地面,说:“那座山寨中不仅有土默特人的汉奴,还有曾经土默特汉部的人马在那里。”
“土默特汉部!”皇太极的心头一跳。那个传闻中杀死岳托和车臣汗的对手。
杜度有苦说不出,汉寨的坚固不下于大明的任何一座边堡,四周的峭壁光滑如镜,其上有一些树藤也被守军清除干净。这几日,山上的守军像是在逗他玩一般,他督促守军攻击的紧些,山上的抵抗也随之增长。到最后首道关口下留下了三百多具尸体,守军的防御越来越熟练。
逢勤完全是在利用汉八旗的士卒给土默特的汉奴练军,十队汉奴,轮番上阵。他知道这才是这场攻防战的开始,他必须要这些汉奴尽快熟悉战场,等到女真主力来袭时不至于被击溃。
“那个杀死岳托的汉部?”皇太极提高声调,像是在求证似的询问。
“正是!”
半个时辰后,一列骑兵走出联军营地,兵甲在阳光下光彩夺目,这是大清正黄旗的御林军。装备比多尔衮两白旗的白甲兵还要精良。骑兵穿过草原进入丛林,行走的速度不快,一直到半下午光景,皇太极终于看见了杜度口中的那座山寨。
那山像一座石柱拔地而起!
汉八旗兵马举旗前来迎接,山下的草原像炸了锅一般热闹。
汉寨顶部,逢勤听到禀告前来查看,看新来的这支兵马的架势,就知道来了大人物,当然他没猜到会是皇太极亲自来到这里。
“竖起旗帜!”逢勤挥手下令。
王义督促两队士卒在汉寨顶部竖起两个三四人高的木杆,木杆上两面旗帜随风挣动哗啦啦作响。一面浅黄色的布底,上书写一个巨大的“汉”字,那是汉部曾经的标志,另一面是鲜红的布底,上书“岳托”两字,正中划了一个大红叉。
多尔衮的眼神最锐利,先看清楚旗帜,眼神变得像能杀人一般,嘴唇微微颤动。
“陛下您看!”济尔哈朗手指向山顶朝皇太极示意。再往前走了三四百步,皇太极才完全看清楚山顶的情形。
“欺人太甚!”身后的几位贝子七嘴八舌,小声议论。
皇太极捻须半晌,神情不变,语气不急不缓朝杜度下令:“三日内攻下此山,一个不留!”喜怒不形于色,但并不表示身边的人感受不到他情绪。
汉寨就是那个诱饵,既然难逃被清虏攻击的命运,翟哲决定把这个诱饵做的更大一点,大到皇太极即使知道这里是个诱饵也要把它吞下去,这是翟哲的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汉寨被攻破,他自认失败,但攻下这座坚固的山寨,想必皇太极付出的代价不会小。若逢勤守住了汉寨,这里会把清虏大军的锐气消磨的干干净净。水路的优势能让汉寨有一条撤退之路,即使失败也不会要了逢勤的性命。
大清这些年受多了若奉承和臣服,铁蹄践踏之下全是敌人的身躯,何曾受到过这般羞辱。皇太极以为岳托和车臣汗复仇的名义起兵,如今正儿八经的仇敌就在眼前,他若弃之不顾,如何面对蒙古诸部?再加上去年多尔衮寇明的无功而返。声望这个东西很奇妙,有的时候能给你带来敌人,有的时候能给你带来朋友。
“大戏就要开演了!”看着山下的那列骑兵头也不回的远去,逢勤小声嘀咕了一声。有人说宠辱不惊和临危不惧是要走过世间的起起落落才能达到的境界,但对于逢勤来说,这一点像是天生的,当然他付出的代价也不菲。他现在拥有一千两百成熟的士卒,三百新兵和五千土默特汉奴,和可以支撑三个多月的粮食以及数不清的火药兵器。
一夜无话。
次日大清早,拖着铁炮的马车出现在汉寨瞭望的士卒眼中,这些人连夜从大营赶路到此。此次西征蒙古,皇太极没想着要攻打坚城,只带出来的六门铁炮。
到达山下后,孔有德来不及休息,领军中炮手查看地形。汉寨的第一道关口正对面是平坦草原,火炮找准位置很容易攻击到。但第二道关口在一道蜿蜒的山道之后,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悬在半空中的楼阁,火炮无能为力。
观察了一刻钟左右,孔有德将军情禀告给杜度。
杜度沉吟半天,下定决心:“先攻下第一道关口再说。”皇太极命令之下,他的压力骤增,军中弓箭手和火炮营任由其调配,三天后攻不下这座山寨麻烦可就大了。
炮手忙碌标定距离和位置,赤膊的力士抬起铁炮到达预定地点。
逢勤在山上看见山下的动静,迅速调兵遣将,命山口的守军退回一半,又调集老兵前去搭配,令三成老兵配备七成新兵躲在关口的巨石后。虽然他重点防御第二道关口,但山门不能随便丢失,这关系到士气。
“轰!”一颗铁球炮口飞出,在半空中化出一道弧形曲线击中半山脚的山崖。
逢勤感觉脚底有些细微的颤动。这是在试炮!
山寨中人皆色变,王义的山羊胡子好似都翘起来了。崇祯三年,察哈尔精骑攻初立的汉寨,他在这里,但从未没见过铁炮的威力。
“守备大人有令,军中士卒大声喧哗者斩,乱跑乱动者斩,临阵畏缩者斩!”号令兵举令箭在汉寨中穿梭呼喊,五支二十人一队的兵丁在各处巡逻,安汉奴之心。
“轰!”山下又是一阵硝烟弥漫。铁球落在关口前二十步左右的草地上,嵌入泥中。
关口的城头不见一人,一面孤零零的“汉”字旗帜垂落在旗杆上。
陆陆续续的铁球飞舞不停,孔有德花了半个时辰调准铁炮的角度和位置。山上早已人心惶惶,只有那个瘦小的身影才能给众人带来一份心安。
巳时光景,杜度督促攻山的兵马做好准备,抬着云梯的步卒和弓箭手整齐排列。
“开炮!”孔有德憋足气吼叫。
“轰”六声巨响并为一声。
六颗铁球连珠炮一般击打在关口的敦实的土墙上,土渣和碎石乱飞,躲在城墙下是士卒一阵骚乱。“不准喧哗,不准乱动!”老兵抽出长刀,危险和粗暴的眼神瞄向身边的汉奴,让人毫不怀疑自己要是不遵守命令会被砍掉脑袋。
孔有德毫不吝啬弹药,铁球如雨,木制的大门被轰的稀巴烂,砸的堵在里面的巨石翻腾。
鬼使神差,一刻铁球飞行的轨迹恰巧与木门中原本留下的通道重叠,砸透里面堵上的土石,滚在关后的道路上。
“啊!”两边的汉奴疯狂的喊叫,驱散心中的恐惧。
“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