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听听?”李鸿章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一丝坏笑,心里大概有一种“阳光少年也阴险”的感觉,不由得“老怀大畅”。
“皇上不是想‘照镑加税’(中国当时未能收回关税自主权,清廷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打算要求各国将关税改为用金镑征收)么?就把这个也写到条约中来,一起解决了,”孙纲说道,“晚辈想,咱们这么提条件,他们这个咱们全都给他改一改,这个第一条,咱们来他个限定国家对象,即大清和日本一旦发生战事,俄国可以暗中援助大清或者保持中立,而俄国一旦同英国发生战事,大清可以暗中援助俄国或保持中立,至于别的国家咱们就敬谢不敏了。这个第二条就是一旦互相援助条件成立,双方援助由暗中变成公开后,方能成立,一方若想议和,必须征得援助的另一方同意。这个第三条吗,战时开放港口仅限于一处,而且由战时双方商定具体地点,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呵呵。至于第四条吗,修建铁路可以,咱们大清目前经费紧张,如果俄国同意咱们‘照镑加税’,咱们就有钱修铁路了,而且修筑铁路的经营权和管理权都在咱们手里,但是‘借地修路’为他国所无,不能贻别国口实,为两国与友邦敦睦起见,可先修赤塔至哈尔滨一线,两国各自在境内修筑,最后在边境接通,至于通到海参崴吗,留待后议。”
信手之间,他就把《中俄密约》给改了个面目全非,如果那位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大人知道了,非气傻了不可。
宁可让俄国人认为自己是成心搅局来了,也不能按他们的意思签!
正文 (一百零八)让《密约》变味儿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25 本章字数:3486
来了彼得堡才知道,现在,这里居然是个没有夜晚的城市。
彼得堡是世界上少数的“不夜城”之一,每年的5月份到8月份,几乎没有黑天,孙纲在“白夜”时望着窗外蔚蓝色天空中缎带一样的北极光,感觉仿佛就是在做梦一样。
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城市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大弟子使徒彼得,1712年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都城,自彼得大帝在此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并随后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俄罗斯人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通向西方的入海口,在南方,在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持续争夺中,在黑海方向也夺得了出海口,而在遥远的东方,俄国一步步征服西伯利亚汗国,最终获得了太平洋方向的出海口,现在,他们差的就是不冻港了。
孙纲知道,俄国人的目标,就是他现在的家的所在地,旅顺和大连。
李鸿章已经把他们商量好的那个“变了味儿的《密约》”和罗丰禄等人仔细研讨了一番后,给俄国人送回去了,俄国人目前还没有任何回复,孙纲和李鸿章他们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孙纲用手机把彼得堡好一通“狂拍”后,继续乘专列前往莫斯科。
仿佛上帝特意在和这位刚登基不久的沙皇过不去,5月14日在莫斯科开始加冕典礼,接下来是二十天的隆重庆典活动,结果5月18日这天就出了意外,年轻的尼古拉二世沙皇决定在这一天莅临霍顿卡广场,并举行游乐大会,分发皇家馈赠的点心及礼品,为了亲眼目睹沙皇陛下的“尊容”并得到一份纪念品(孙纲打听了,面包香肠水果糖口杯之类的东西,没一样值钱的,和他原来银行招揽客户弄的那些“礼品”都差不多),早上天还没亮,小小的广场就挤进来将近50万人(银行那天来了好上千号人,差一点就没能营业,东西方的老百姓在这一点的思维上没什么差别)!过了中午时居然达到了100万人,结果发生了踩踏事件,大约5000人被踩死,受伤致残的差不多将近5万人!惨案震惊了莫斯科,沙皇的朝臣们全都吓傻了,这时候,前来道贺的久经“考验”的中堂大人给俄国人出了个“馊主意”,他老人家是这样对俄国官员说的,“你们的官员太没经验了,这样的事怎么能如实禀报呢?皇上知道了一旦动怒怎么办?皇上就是皇上!干嘛一定要让皇上知道那么多的细节,我们治下的老百姓死了好多这样的坏消息让皇上知道了,对皇上的心情和对我们这一干大臣都没有什么好处啊!”中堂大人一方面介绍经验,一方面还安慰惨案的责任人,首席典礼官:“区区‘小事’,放宽心些。”,仅此一举,李鸿章便赢得了沙皇大臣们极大的好感(都是些什么鸟人?)。当时财政大臣维特的评论是:“绝顶聪明的老人”,“卓越的政治家”,“善解人意,乐于为人出谋划策。”
中堂大人弄的这个听起来并不怎么好笑的“笑话”却给孙纲提了一个醒,让他意识到,无论古今中外,有些“政治游戏”的“潜规则”都是一样的,从中国的韩非子到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很快,真刀真枪的谈判就开始了。
这位沙皇的财政大臣孙纲这两天已经认识了,和马玥给他看的照片没有什么两样,只是那双眼睛让他想起了詹淑啸。
狼一样的眼睛。
这位维特大人刚一开始没把他这个年轻人当回事,认为很可能是随李鸿章出来游山玩水的皇室纨绔子弟,等知道了他的谈判副使的身份之后才吃了一惊,当他明白了中国人提出来的这个“修改方案”还是出自这个年轻人之手时,立刻换了态度,让孙纲感觉暗暗好笑。
“贵方的修改方案我已经呈给尊敬的陛下看过了,陛下认为,我方的提案相当的公允,贵方的提案与我方也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我认为没有修改的必要。”维特看着李鸿章和孙纲,彬彬有礼地说道,
老狐狸的目光似乎被议事大厅里的华美陈设吸引住了,听到维特的说话,他才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道,“不然,里面可以说明的问题很多,”他向孙纲示意了一下,“敬茗,你给维特大人解释一下。”
孙纲看着维特,平静地说道,“贵方的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有一定的问题,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比如说大清一旦同时和数个欧洲强国开战的话,俄国为了援助大清,势必会卷入和多个国家的全面冲突中去,我想,贵国皇帝陛下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吧?”
维特紧紧地盯着孙纲,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他的意图,孙纲面不改色地迎上了他灼灼逼人的目光,从上次和日本人的谈判,他已经学会了不少的东西。
“阁下考虑的是很周到,我同意按贵方的提案修改第一条和第二条。”维特想了想,说道,“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很好。”孙纲点头说道,他知道,俄国人也不想冒着为了承担保护中国的义务和多个国家开战的危险。
“关于第三条,我有个疑问,想请孙大人给我们解释一下,”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问道,“一旦发生战争,贵我双方海军利用两国港口,互相支援,可以说是军事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可贵方的修改方案中规定只限于一处,而且还需要在战时商定,我们非常的不理解。如果按贵方的提案,双方的海军根本无法协同作战,这一条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战时开放港口确为制敌之良策,”孙纲笑了笑,说道,“但有利亦有弊,我大清海港众多,全部向贵国开放,难保不为他国所忌惮,到时候他们害怕贵我两国联手威胁到自己,必当合力以图我二国,举我二国之海军与全球相抗,恐事难为也。”
洛巴诺夫听了翻译的转述,一时间瞪大了眼睛作声不得,维特想了想,又说道,“贵国提出的两国分别修筑赤塔至哈尔滨一线铁路,暂不通符拉迪沃斯托克(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沙俄。1862年,沙俄政府正式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控制东方’),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了?”
孙纲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借地修路’,万国公法所未有,此铁路一通,英国人和日本人都不是傻子,立刻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恐怕此铁路一修,战火亦随之而起。”
维特有些吃惊地看着他,李鸿章没有说话,只是用赞许的目光点了点头。
“我们需要时间向陛下当面陈述,并提请陛下召开御前会议讨论一下,”维特看了看这一老一少两只“狐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露出了一个“甜蜜”的笑容,说道,“可能会需要些时间,中堂大人和孙大人这些天不妨好好享受一下俄罗斯人的热情好客和莫斯科的美丽风光,希望能给尊贵的客人留下难忘的回忆。”
“那就太谢谢你们了。”李鸿章很开心地呵呵笑道,这个“变了味儿的《密约》”会不会让俄国人坏肚子,可是很耐人琢磨滴。
孙纲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如果他没猜错,这个俄国人的“热情”可是不那么好消受的。
正文 (一百零九)就这样“失身”了?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25 本章字数:3933
“大人总呆在房间里,不出去走走吗?到底是俄国的都城啊。”林文昊对孙纲说道,这是一个高大英武的年轻人,属于加长版的“肌肉男”,据詹淑啸介绍说他原来是徐邦道的部下,武艺极高,因为躲避仇家才当了兵,身世有些神秘,但这个人作战勇敢,而且好象信佛(信佛还当兵?!),对有生命的东西特别爱护,金州之战日军不敌,抢了他借住的一家百姓的骡子撤退,他愣是单枪匹马追了上去,杀了六个日本兵,把骡子给抢了回来(也没管杀日本人算不算“破戒”),徐邦道知道后大怒,正好詹淑啸说起孙纲想要有“特殊技能”的人,他就被徐邦道给踢到特攻队来了。
“再美也比不上自己的家乡。”孙纲望着窗外,说道,“你们俩谁觉得闷就换着出去逛逛。”此时他的心已经飞回了祖国,飞到了爱妻的身边,只有身在异国,此时才能体会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我们的职责是保护大人,詹大人再三嘱咐过的。”戴雄飞按着腰刀说道,这个人正好相反,文文静静的,是一个典型的“秀才”,听说原来是北洋护军的文书兼会计,詹淑啸说他功夫也很好,而且枪法奇准,可孙纲观察了半天,确实没看出来这个人哪里象“狙击手”。
“对了,大人,临行前夫人要我把这个给大人。”林文昊打开了箱子,取出了一个漂亮的手套,只是手套的腕处有一个金属盒样的东西,让他感觉很奇怪。
等他把手套戴上,闻到了上面爱妻那熟悉的味道,让他眼泪差一点没掉下来,手套肯定是她亲手织的,但当他的手碰到了那个硬硬的金属盒,却吓了一跳。
“每一次装弹六发,一次是两发齐射,可以连续打三次,”林文昊在一帝解释道,“是夫人特意让赵师傅给大人设计的,听说叫‘腕枪’。”
“我的老天,亏她想得出来。”孙纲冷不丁从“温馨回味”状态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