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和弟兄们瞅冷子干掉了他们几个,”戴雄飞答道,“真是痛快!”
刚才那个朝鲜士兵的话却给了孙纲一个灵感,他略一思索。立刻有了计较,对刘铭传等人说道。“有办法了,他们不是没有东西吃吗?咱们给他们送东西吃!”
“何解?”刘铭传问道,好多将领也都看着他,不知道他又想出了什么好主意。测试文字水印8。
“咱们是仁义之师,不能眼看着他们挨饿呀,”孙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恶毒”的笑容,“准备吃的同时。给他们的热豆,也得让他们一并收下才是。”
看大家都不太明白,他就给大家详说了一下,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饥肠辘辘地日本人面前“有意无意”的摆些好吃地,日本人想要去吃。嘿嘿。监视在附近随时准备开火的清军和朝鲜军队的“狙击手”就有活干了,这帮人可都是清一色的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的猎户啊。
而且据清军士兵说的,日军的冷枪总爱往清军“官阶高”地人身上招呼,孙纲对此也制定了一个十分有“针对性”的计划,就是,把抓来的日军俘虏和“韩奸”“日探”换上清军军官的衣帽。让他们出现在日军这帮专打冷枪的家伙们出没的地方,后面则是悄悄跟着地清军和朝鲜军队地“猎手”,只要日本人一开枪,不管打没打中,肯定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这时“猎手”们就可以打回去了,日本人只要暴露了目标。想要逃命。同时面对数支专门“打猎”的狙击枪,相信他们的感觉一定是非常“美妙”滴。
至于那些可怜的“诱饵”。如果没被打中,就算他们命大,这对大家来说都有好处,对他们本人的好处是,又可以多活一会儿了;而对清军和朝鲜军队来说,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也是一件好事,当然了,除了日本人地枪法臭,还得“诱饵”的命不是一般的“硬”才行。
当孙纲向大家解释完了自己这个“引蛇出洞”的“创意”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北洋船政大臣,而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听了则是一副大喜过望,跃跃欲试的样子。
“论智计百出,孙大人当为第一。”刘铭传感叹道,“刘某带兵多年,用兵常以不拘泥成法称,比起孙大人,还是自叹不如。”
“此等战法,恐违天和,”吴大成也叹息了一声,说道,“不过,日人挟持妇孺在先,为解韩民倒悬,也只好如此了。”
既然计划已定,清军和朝鲜军队立刻以“百倍地热情”投入到了战斗中去,在这帮人看来,这可比进山“打猎”要“刺激”太多太多了。
孙纲在喝着吴大成招待他地上等好茶,那边平壤城里时不时的枪声开始爆豆般地响了起来。
“如果顺利,用不了多久,平壤城就能安静了。”刘铭传说道,凤翔那里传来了消息,已经全歼逃敌,除了散在平壤城内地这些零星日军,平壤外围日军已经全部肃清。
孙纲让人大概统计了一下战果和伤亡情况,平壤战役,共消灭日军9000余人,俘虏12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3门,各类枪械566支,清军阵亡326人,伤817人,朝鲜军队阵亡916人,伤542人,海军方面则是零伤亡。
从战略意义上讲,平壤战役彻底改变了中日陆路战场的形势,刘铭传发动这次战役的“毕全功于一役”的目地已经达到,龟缩在汉城等地的日军覆灭的日子也不远了,如果说中国海军在海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已经注定了日本失败的命运,那么这次平壤战役的结果最终打消了日本任何取胜的可能,他们的可耻失败已经无可避免。从战术角度上讲,中**队通过这次战斗,学会了集中使用火炮和“弹幕徐进”这种全新的炮步协同战术,而且获得了许多宝贵的野战攻城经验,同时也认识到了“海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此次战役,如果没有海军的全力配合,想要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这么巨大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
另外,狙击作战和特种作战也开始崭露头角,让中**队知道,战争,居然还可以用这种“啼笑皆非”的方式进行。
经过几天的“打猎行动”,清军和朝鲜军队用“分片包干”(就是划分好战区分工清理)的办法,终于肃清了平壤城内的残敌,孙纲和清军众将帅终于可以放心的呆在平壤城里庆功了。
这些日子的“打猎行动”成效桌著,共击毙日军824人,俘虏32人,清军和朝鲜军队也付出了牺牲57人的代价,在“打猎行动”中,用作“诱饵”的俘虏一共被打死609人,不能不说日本人的枪法还是蛮不错的,但也不排除这些“诱饵”当中的某些人命太好,清军士兵甚至在行动前为这些“诱饵”设了赌局,赌这些幸存的“诱饵”哪个运气最好,听说有个日本俘虏居然创下了连续参加行动十次“没事”的最高“纪录”!让孙纲着实佩服这个“冠军”的运气(可惜最后还是把命丢了“打猎行动”也暴露出了清军军服上的一些问题,清军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号衣不但不利于隐蔽,而且前胸那个绘着“兵”“勇”汉字的大圆成了日军最容易辨认的标识,从好多阵亡的清军士兵没有被敌人“爆头”,而是因为被射中了胸前的“靶心”而丧命就可以知道,后来的许多士兵干脆不穿号衣投入战斗,战场的生存机会因此大大提高,刘铭传知道后随即下令在北洋陆军中取消传统号衣,改为利于隐蔽的灰布军衣。中国的军服因此发生了变化,也是让孙纲始料未及的(英国人的红色军服也是在后来的布尔战争中吃了大亏后才改了颜色的)。
还有就是,由于清军对隐藏在墙壁夹层里的日军十分头痛,在清军中的外**医都来帮忙了,他们赶制了一批简易“听诊器”给清军将士,让清军士兵贴着墙就可以听到躲藏日军发出的微小声音,以此辨别日军的藏身之处,“士卒以之定倭兵藏匿方位,再以枪攒射,倭兵多死”,这种“听敌器”由此成了清军士兵们的宝贝,“我兵每隔墙射杀敌兵,韩民则争睹为快,孩童咸拊掌嘻笑,以为神技”(吴大成《渡辽平倭日记》),后来这种由“听诊器”发明的东西就成了清军士兵的“标准装备”,也是让孙纲根本意想不到的。
吃过庆功宴,刘铭传和吴大成因为这些日子太累了,宴会结束后就休息去了,段祺瑞的兴致却一直很高,象有一肚子话要和孙纲说,孙纲本也有些疲倦,但看他这么高兴,不忍心扫了他的兴,两个人找了间屋子秉烛长谈,孙纲这才知道了段祺瑞的身世。
正文 (一百八十二)德国人来了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33 本章字数:4122
段祺瑞是农家出身(根正苗红哈),父亲是个老实诚朴的农民,8岁时段祺瑞随祖父段佩前往江苏“铭军”卫所,从那时起他开始习惯并喜欢上了军旅生活,14岁时因家道中落,段祺瑞揣着一块银元去威海投奔在那里驻军当管带的族叔段从德,17岁时父亲遇害,18岁时母亲去世,接连失去双亲的悲痛并没有将他打倒,段祺瑞此后独自撑起了抚养三个幼年弟妹的重担,他20岁考入天津武备学堂,后来又去德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历任北洋军械局主事,北洋陆军炮术教习,甲午战争中,他随军作战,屡立战功,在营口之战中,清军在日军猛攻之下节节败退,段祺瑞收拢败兵,带着两门大炮,20名炮兵和100多名步骑兵,愣是夺回了由近千名日军防守的一处叫三台子的村落,一共打死日军八百多人,解救了数千没有来得及撤退的百姓,这是甲午战争中很少见的一次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功劳后来好象还算到别人头上了),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并没有引起孙纲太多的注意,可当他知道这场战斗的指挥者居然是段祺瑞时,确实十分吃惊。
“段兄快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孙纲吃惊地问道,一百多残兵败将一下子消灭了八百多敌人,这仗是怎么才能打出这种结果的?这也太强了吧?
“说穿了也没什么,”段祺瑞一边用桌子上的茶碗给他演示,一边对他说道,“就是交叉前进攻击,一门炮前进时,另一门炮进行掩护,当两门炮都靠近后,全都开始以最大射速轰击,步队和马队借着炮火掩护。这时候开始发起攻击,日本人当时立足未稳。根本没法子抵挡,人又都聚在一起,被我们一打死一大片,又被步队和马队用刀砍翻了不少,那天我都亲手剁了一个日本兵呢,现在想起来,这手还哆嗦呢。”
孙纲的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苦笑。听他这么一说,他也能想象到当时是怎么样一种场面,到底人家是“炮兵专家”“职业军人”,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半吊子军人弄的那个敌后登陆作战可就没法子和人家比了,人家打死了数倍于几的敌人而自己毫发未伤。而且战术十分简单有效。测试文字水印1。自已那回越想简单越弄得复杂无比,死了不少人不说,最后差点没把自己也陷入绝境,还美其名曰“获取战场经验值”,如果不是韩版美女秘书舍身相救,他自己说不定就不能在这儿坐着了。
“敬茗老弟何故发笑?”段祺瑞看着他一脸苦笑。不由得奇怪地问道,两人现在已经亲热得以兄弟相称了。
“早见到芝泉兄就好了,我也不会损失了那么多弟兄,自个儿还差点丢了性命。”孙纲对段祺瑞讲了自己“深入敌后去战斗”的“光辉经历”,并向他请教了一些战斗方面的细节,段祺瑞听得两眼放光,淫浸于炮兵战术中的他对这种敌后袭扰作战还不是太懂。但他从自己所了解的层面给孙纲分析了一下。说得却也极有道理。
段祺瑞认为,孙纲率军登陆时虽然遭到了日军地阻击。但因为有巡洋舰和炮舰舰炮的支援和掩护,成功地压制了日军地炮火,所以没受什么损失,但是一旦脱离了舰炮的掩护,情况立刻就变得危机四伏,好在部队行动迅速,因而没有遇到太大的危险,但日军最后终于追了上来围攻他们,而且也是先用炮轰他们,这就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不是孙纲想法子炸掉了那两门炮,可能他们的牺牲还会更大。
“老弟的特攻队如果能带上两门炮的话,局面应该就不一样了,”段祺瑞说道,“不过,炮又太沉了,带炮走地话,再加上弹药,部队的行进速度肯定会放慢,又容易被日本人追上,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要是能有一种轻快些的炮就好了。”
段祺瑞这一句话让孙纲激灵打了一个冷战,轻点的炮?可以迅速带着走的轻型火炮?
孙纲在脑子里快速“搜索”着自己从后世带来地各种军事知识,自己以前总在船身上打主意,怎么把“陆战之王”地火炮给忘了!
符合这种条件的,应该是无后座力炮和迫击炮!
单兵用的火箭筒也很好用!
怎么没想起来这个!
自己的北洋船政局下面就有法国加纳公司帮着建立的制造和维护火炮的工厂车间,再集中一下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地技术力量,不行再想法子从克虏伯弄些技术过来,能不能把这些武器弄出来?
段祺瑞看着他一脸兴奋的样子,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