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5部分

逆流伐清-第25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夹紧着古道,如果有明军坚守,想要轻而易举地突破并进抵腾冲,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
    虽然意识到此次出征可能会很艰难,但张勇并未悲观失望,更未丧失信心。三路清军攻掠西南,不管是满州兵,还是汉军、绿营,清廷所选的都是精锐之师。既是精锐之师,除了能战斗,还很能吃苦。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清军便遇到过从未有过的困难。当时清军走的是重关高岭,大雨又下了将近半月,泥泞三尺,石径尖斜,人员马匹疲毙倒地者无数。
    进入云南后,丛林密布,山峦起伏,道路崎岖,瘴疠丛生,清军行进打仗,也是处在恶劣的环境之中。所以,张勇坚信他的经过艰若磨练的部下,能够克服千难万险,赢得最后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信,还考虑到粮道漫长,雨季将至,不易补给的问题,张勇没有选择相对稳妥,但耗时要长,路途要远的迂回进攻路线。就是先沿怒江东岸南下,由古驿道老渡口(后惠通桥所在)渡江,过松山,取龙陵,再北攻腾冲。
    由永昌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直取腾冲,这是一条直线,路途最短,合乎吴三桂迅速剿灭的作战意图,也符合张勇在雨季前后速战速决的战前筹划。
    只是,张勇没有想到,几支残破明军仓促会合起来的人马,且没有李定国、白文选这样的名将指挥,却在高黎贡山让他所率领的清军吃尽了苦头。
    战斗没有什么悬念的首先在灰坡展开,此时已经是四月十九,驻扎四川建昌的庆阳王冯双礼已被部将狄三品设计所擒,正不远千里率军进入云南向清军投降,并籍此拉开了四川明军的投降风cháo。
    “举盾前进,前进——”清军将领嘶声喊叫着,指挥着士兵结成盾阵,踩着浮土向上攻山,盾阵后是扛着土袋准备填壕的辅兵,辅兵后则是弓箭手和长枪兵,准备靠近后进行压制和掩护,最后则是冲锋破阵。
    尘土在践踏下飞扬而起,清军将领喊了几声,便觉得嘴里、鼻子里已经全是泥,不得不闭上的嘴巴,心中暗暗咒骂。不时有清兵摔倒,身体砸在浮土上,掀起了更大的灰尘,遮挡了后面士兵的视线。

第四十六章 火枪之威
    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壕沟加木栅的放shè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防御阵地,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
    要有机关枪,全给你们突突喽!朱永兴站在第二道防线的山梁上,举目眺望,虽然距离不远,但灰尘弥漫,他只能看见前几排清军在步步逼近,却看不清楚后面的具体布置。
    第一道防线虽然交给了张光翠指挥,士兵却多是吴三省的人马,其中还有三百训练成军只有半个月的火枪兵。防范是必须的,兵为将有一直是朱永兴深恶痛绝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容易造成将领专横跋扈的军阀作风,而且士兵成为将领的附属品后,往往会被将领视为“何往而不重”的资本,成为其保存实力,甚至转而投降的倚仗。
    因为明军瘴疠和伤病的休整,士兵们的恢复有快有慢,便给了朱永兴打乱编制,重新组合的机会。当然,这种措施是不彻底、不完全的,他还不敢做得过于明显,担心将领们由此而生异心。
    而火枪兵的组建则是出于朱永兴固有的后世思维,热兵器迟早要取代冷兵器,虽然从缅兵手中缴获的火绳枪有种种缺陷,他也绝不会弃之不用。相比于训练出合格的弓箭手,火枪兵的训练则更为快捷。当然,朱永兴不指望这支刚刚成军的火枪兵在野战中取胜,但倚险防守的时候,火枪兵的防护不是太大的问题,可这种较老式的火绳枪的穿透力却能使进攻方的盔甲盾牌成为软弱的东西。
    朱永兴曾经自鸣得意地想训练出三段击或五段击的野战火枪兵,但几次训练后便使他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经过极严格的长期训练,使火枪兵能进行有序的几段击纯粹是扯蛋。
    “各排刚开始shè击的时候,或许只有两三个士兵没有参加齐shè而独自shè击。紧接着队形中就出现一片火海,各排和各列的士兵们混杂在一起,士兵们装好子弹之后就立即自行开火shè击,第一列的士兵们也不再跪着shè击了,虽然他们确实想那么做。到那个候,面对枪声轰鸣的混乱局面,不管是将军还是下级军官,谁也无能为力,只能等待部队自行进退了。”
    没错,这就是朱永兴遇到的情景,与西方一部军事著作中描述的几无差异,而朱永兴刚训练的火枪兵还是在没有敌人冲阵的情况下便犯了这样的错误。
    尽管遇到了挫折,使朱永兴不能象穿越前辈那样轻轻松松地就组建起训练有素的火枪部队,但朱永兴还是想到了解决之法,并决定在阻击战中加以使用。
    没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在现在的形势下先声夺人,振奋军心士气才是最重要的。何况依照现在的火绳枪,凭着刚刚训练出来的火枪兵,朱永兴也不敢把他们当作致胜的杀手锏。因为那根本就不现实。
    仰攻的清军已经接近了壕沟,离木栅栏也不足三十米了,在灰土扬场中,清军将领发出了嘶哑的命令。盾阵后的弓箭手向着前上方仰shè出了一排箭雨,随后扛着布袋的辅兵向前冲去,填塞壕沟。
    “开火!”火枪兵统领何良顺吼叫起来。
    作为先声夺人,首战挫敌的火枪部队,并不归张光翠指挥,这个距离也符合朱永兴要求他们可以开始shè击的条件。
    站在栅栏后面、大半个身子都躲在壕沟里的火枪兵立刻将手中燃着的火绳固定到板机上,把火枪从栅栏缝中伸出去,瞄准,开火。
    随着一阵轰鸣,火光闪现,白色烟雾陡然在栅栏后升起,上百颗弹丸急速飞出,shè向几十米外的清军。
    老式火绳枪因为口径大,笨重,不能代替弩兵或弓箭手为步兵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而被最终淘汰。但它的威力却很大,大型火绳枪常常有开一枪就打死好几个人或好几匹马的记载,而且在长矛兵和堑壕的掩护下组成固定的阵地来对抗敌军也相当有效。
    伴着惨叫和哀嚎,清军的攻击阵列遭到了第一次猛烈的打击,大型枪弹不仅打死了很多填壕的辅兵和暴露身体的持盾兵,连盾牌都被击穿,后面不少清兵莫名其妙地被击中,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火枪兵shè击完毕,立刻取下火绳,将手中的火枪向后一递,火枪被身后的队友接过,另一支装填完毕的火枪塞到了他的手里。
    固定火绳,伸出,瞄准,shè击。一系列的动作迅速而准确,不过十几秒钟的时间,明军火枪兵又发shè出了一轮子弹。
    这就是朱永兴想出来的解决办法,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三个、四个或五个火枪兵排成一列,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然后由第一个火枪兵开火shè击。
    这样一来,不仅发shè速度提高了数倍,而且工作简化,减少了因为紧张而出错的可能。shè击手只要专心shè击,不必因为又要装填,又要注意火绳的位置,大大降低了走火的机率。
    轰鸣声一阵接着一阵,白烟愈加浓密,只听到对面纷乱的惨叫和惊呼,却几乎看不清前方的情况。六轮shè击过后,火枪兵统领何良顺下达了停止shè击的命令,以便观察打击效果。
    硝烟逐渐散去,但灰尘飞扬,依旧看不太清敌军攻击阵列的全部情况,可壕沟前已经是狼籍一片。盾牌、刀枪、尸体,还有倒在地上惨叫哀嚎的伤兵,一副血淋淋的场景呈现在明军面前。
    只是火枪的轮番shè击,便已经打垮了清军的第一次进攻。明军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清军在狼狈逃窜,漫天的黄土飞扬,好象千军万马在下山。

第四十七章 初胜
    原来火枪这么厉害,张光翠张大了嘴巴,仔细观察着。他还根本没有发号施令的机会,清军的第一次进攻便被击退了。盾牌、盔甲在近距离的火枪攒shè下如同虚设,除了增加了士兵攀爬灰坡的难度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作用。
    不对,不是火枪厉害,是殿下的办法厉害。张光翠不由自主地回头望了一下第二道防线的阵地,王旗正昂然矗立,迎风飘扬。他的脸上不由掠过复杂的情绪,明火枪他不是没见过,明清两军都有,除了三顺王手下可能有成建制的火枪兵外,其他部队都是作为可有可无的辅助兵种加以使用,而且在野战中都不重视。
    如此这般的轮番不停地攒shè,再加上地势险要,有壕沟和栅栏阻隔,清军想冲过来,就用无数的尸体来填!张光翠露出了一丝冷笑,替山下的清军感到悲哀。
    “将军。”一个部将凑过来提醒道:“要不要派人出去收首级?”
    啊,张光翠思绪翻腾,竟然忘记了这件事情,他稳了稳心神,威严地挥动手臂下令道:“刀斧手出阵,把敌人的首级全部收回来,点清数目后立刻向殿下禀报。”
    梯子被迅速搭上棚栏,一百多手持刀斧的明军士兵登梯翻过,再越过七八米宽、五六深的壕沟,向着倒地的清军尸体和伤员挥起了兵刃。濒死的、绝望的惨叫和咒骂在刀光血影中响了起来,一颗颗血肉模糊的人头被抓着辫子提了起来,无头的尸身凄惨地或趴或仰,血汩汩流淌,渗入了浮土。
    火枪攒shè打死打伤了两百多清军,竟还有一百多是在陡坡逃窜时被挤倒践踏而造成的伤亡。超过七十度的陡直土路,浮土又厚,使得上山艰难,下山也困难无比。正常情况下需要手杖步步支撑,绷着全身肌肉,脚趾带着全身重量顶在鞋尖最狭小的一面,走不上几步就疼痛难行,疼到每挪一步都几乎要咧嘴大叫。
    清军也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地形地势下作战,缺乏经验,被火枪居高临下的一顿猛轰,前队后退,挤压了后队,在陡直的山路上本来是稍微退却,重新整顿阵势,却立刻引发了挤撞和践踏。在灰土扬场,视线模糊的情况下,竟至完全崩溃。
    尸体和伤兵沿着陡直的山路一直延伸出去老远,尽管脚下艰难,但明军的刀斧手却不想落下一颗首级,用刀尖和斧柄撑持着往下走,毫不留情地收割着血淋淋的人头,剥脱着尚能使用的衣甲和兵器。
    山下,清军经略右标中营游击王进宝正望着山上的王旗咬牙切齿,听着一个灰头土脸的千总在汇报第一次进攻的情况。山路陡峭,浮土扬尘,壕沟阻挡,火枪攒shè这些固然是困难,但一下子死伤了这么多人,还是令王进宝忿恨不已。
    张勇简拔而起的军官中,最出名的当属赵良栋和王进宝,也就是鹿鼎记中韦爵爷的义兄。其中赵良栋已经被提升为云贵总督衙门督标中营副将,离开了张勇的帐下。只剩下王进宝还归属张勇指挥,无疑也是张勇手下最得力的大将。
    如果以谋略来衡量,赵良栋高于王进宝;如果用武力的标准,则王进宝要胜过赵良栋。在战阵厮杀中,王进宝经常身先士卒,手持二钧重(1钧为30斤)铁鞭冲锋陷阵,十分勇猛。
    作为目前张勇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先锋官自然非王进宝莫属,他当然也踌躇满志,渴望着再建军功,高升一步。但首战即遇挫,且败得稀哩哗啦,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