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河山-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一位神秘的买家出现了。他惊人的分三次吃进了这1。87亿美元的债券,这位出手让人惊艳的买家始终保持着低调和神秘。人们只知道他可能是一位东方人。
当战争打到关键时刻,已经失去了亚洲所有殖民地地英国经济吃紧,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英国政府宣布将对英国国民所持有地美国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英国人立刻贱价出售这些债券。
英格兰银行很快堆满了美国债券。英国政府立刻让他们的美国代理摩根公司将这些美国债券在华尔街足额出售,接着一个名为“友谊投资公司”的全部吃进了这些债券,很快30亿美元的债券变了现,英国又得到一笔巨款来支撑战事。
美国地信贷犹如烈火烹油,战火开始迅速蔓延,战争惨烈程度也急剧上升。仅仅是在马恩河战役,协约国一天就要消耗了20万发炮弹,人类终于见识了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后勤系统之下,如果再有现代化的金融手段,战争将会是何等惨烈,何等旷日持久。
战争使物资消耗达到燃烧的速度,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的向银行贷款。
这时几家神秘的公司横空出世,它们向交战国出售他们想要的一切物资,他们似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们,同盟国和协约国辛苦弄来的钱就这样大笔大笔地流向了他们的口袋里。
没有哪个国家会在乎这些公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从哪里搞来的这些物资,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只有物资才是最主要地。
不过不管是大量收购美国债券的那个神秘人和“友谊投资公司,还是向交战国出售物资的几家公司,它们进行的每一笔交易,每一次行动详尽的报告过不了几天就会地出现在中国最高元首李国勇的办公桌上,然后分批交给财政部、经济建设部和情报部。
中国也开始向同盟国大量贷款,以支持它们将战争进行到底。
欧洲打得不亦乐乎,中国和美国却开始疯狂的发着战争财,都在用最短的时间迅速积累着巨大的财富,有钱谁会去关心那些国家死了多少人,损失的有多巨大。
中国和美国私底下地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变成黄金再运回中国,而那几家公司向欧洲出售的物资一部分也正是从美国中转出去的。
到了1916年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让国人瞩目地大事,“第一届大中华联邦最高领导人会议”将在1月6日在南京召开。
整个亚洲已经全部纳入了“大中华联邦”的体系,亚洲在中国强有力地领导之下空前的团结在了一起,为了这次盛会。中国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帝国的元首下决心要让这些国家看到泱泱中华的强大和繁华。
中国的老百姓对这次盛会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中华盛世,万国来朝的情景几百年都不曾看到过了。在元首的带领下,中国终于恢复了汉唐的风采,那些蛮夷小邦,说地好听点是来南京开会,私底下中国老百姓可都认为它们是来朝拜中国的。
这些小小的国家,哪个不是靠着帝国的帮助才赶走了那些洋毛子的殖民者,它们有什么资格和元首面对面的开会。
从1916年的第一天开始,全国地老百姓都穿上了只有节日里才会穿上的盛装汉服。这些宽袍大袖地衣服,让中国老百姓看起来就透着亲切。
还不光是中国的老百姓,就连爱因斯坦、莱特兄弟大批早就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也一个个都像模像样的穿起了汉服,但一出去总会让中国人乐个不停。
不过也不是谁都满意,起码财政部的部长王清源和经济建设部地部长曾道富就大大的不舒服,为了这次会议,南京的街道都重新整修了一遍。加上会议期间的各种费用,总开始怕会达到50亿中华币之巨。
有这个必要吗?
虽说现在中国经济运转良好,大笔大笔的资金流到了他们的账面上,可富家还得当穷日子过,象元首这么个用法,在两位帝园的财神爷看来。那可就是个标准的败家子。
每次当两个人向元首诉苦的时候,李国勇总是打着哈哈:“面子工程有时候还是必须的,不把中国整得漂漂亮亮,也有损咱们大国的形象是不?”
要是两个人还是不依不饶,元首就会挤兑他们说道:“我这几年可给你们弄到不少钱了,花两个也不必那么心疼吧。”
真正只有天知道了,元首的确弄来不少钱,可这钱也就是在他们账面上转一转手,接着就又投入到了军事上面。
王清源和曾道富也没有办法,元首的脸皮之厚在整个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用钱的时候就能死气白赖的问他们借钱,等钱借到手了,总会想着办法赖得一干二净。
为了让“大中华联邦”的国家见识到中国军人的风采,李国勇几乎召集回了所有的高级将领,准备让那些个国家的领导人看一看,正是这些英武的帝国将军们的辛苦努力,浴血奋战,才打造了一个统一的亚洲。
蔡锷一见到元首,第一句话就是:“元首,您借我的宝刀可以还给我了吧?”
现在的蔡锷也算是开窍了,元首借的东西你就得拼了命的去讨,否则你活着就别想再看到了。
“宝刀,什么宝刀,我问你借过刀吗?”李大元首一脸的无辜:“我又不和别人动手,我要把刀来做什么?”
蔡锷的鼻子都快被气歪了:“元首,可不带你这样的,在海南,你是不是从我这拿走了把刀,那可是我用了积攒了两年的薪水才打造成的,你要不还刀,要不就还我钱。”
“哦,这样啊,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李国勇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松坡啊,这个做人得有个讲究,我记得那把刀明明是你送给我的是不。咱可是堂堂的中华男儿,送人的东西哪能要回来,要钱那就就更加不对了。”
这话听得帝国的元帅蔡锷差点吐血,遇到这样的元首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抢了自己的宝贝还振振有词,好像反倒是自己做错了。
边上吴佩孚大笑道:“我说松坡老弟,咱元首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上次视察军队,看到咱老吴的枪好,连抢带骗的‘借。了去,到今天可从来没有提过半个还字,反正我现在只要来见元首,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一律不带。你问问咱们这些元帅将军谁没有被元首‘借,过东西,又有哪个人被还过?波成人最老实,可也最倒霉,这几年被元首弄去的好东西,就够堆满一屋子了,是不,波成?”
吴佩孚的话引得哄堂大笑,柳波成也笑着连连点头。
李国勇也跟着他们大笑,看着部下们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庞,他忽然有了种无比的满足。也许来到这个世界,他做得最让他值得骄傲的事并不是让中国变得有多么强大,而是他拥有了这样一群热血男儿。
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但在平常却更象是个普通人,可是中国如果没有这些并不普通的普通人,又怎会走到今天的这一步?
“要是韵农现在也在这里就好了。”蔡锷忽然收住了笑容,有些黯然地说道。
笑声一下停顿住了,是啊,国防军的元帅难得的聚在了一起,可张孝淮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在帝国征战的道路,又有多少象张孝淮一样的帝国军人为此而付出了生命。
第三百九十一章 … 尚文王室
蒋百里挥了挥手:“好了,叫你们回来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联邦会议,这和你们的关系毕竟不是很大,主要是讨论下目前战争的态势和我们下一步的准备,子玉,你先说一下你那。”
吴佩孚清了下嗓子,说道:“徐树铮还在那和俄国人耗着,虽然谈判进展不大,不过我们主动做了很多友好的表示,目前俄国人对我们的防备有所松懈。就在我来之前,俄国人已经从边界调动了大约5人的军队支援和德国人的战争,根据俄国国内传来的情报,在未来两个月内,俄国还会从边境撤离大约10万人左右和1000门左右的火炮。而我们正在不断地增兵,目前除了前线的60万部队,我们在乌里雅苏台已经囤积了10万人的军队,已经150辆坦克。”
“准备再给你调拨一批部队。”蒋百里等他汇报完说道:“虽然现在表面上看起来耳鼓军队在前线处处失利,被动挨打,似乎不堪一击,但他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本不属于他们的战争,士兵的厌战情绪加上武器装备的陈旧,让他们完全不是德国人或者奥匈帝国的对手。但是,一旦到了他们真正要为自己家园而战的时候,那时候将激起他们战斗的勇气。俄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还有天气这种天然的武器。当全国万众一心,真正开动起这部战争机器的时候,各位元帅们,我们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战争!”
曾经在欧洲不可一世,多次创造战争神话的拿破仑在俄国的失败就是放在帝国元帅们面前最好的例子。1812年5月9日,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地拿破仑离开巴黎,率领浩浩荡荡的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法军凭借先进的战法、猛烈的炮火长驱直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直捣莫斯科城。然而,当法国人入城之后,市中心燃起了熊熊大火,莫斯科城的四分之三被烧毁1000多幢房屋化为灰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措施,使远离本土的法军陷入粮荒之中,即使在莫斯科,也找不到干草和燕麦,大批军马死亡,许多大炮因无马匹驮运不得不毁弃。几周后。让人恐惧的俄罗斯的天气开始发威,寒冷地空气给拿破仑大军带来了致命的诅咒。在饥寒交迫下”
1812年冬天,拿破仑大军被迫从莫斯科撤退,沿途60万士兵被活活冻死,到12月初60万拿破仑大军只剩下了不到1万人。
“总参谋部已经做出了决定。”蒋百里打断了元帅们的思路:“从现在开始实行对俄作战的‘荣誉计划。“我们将于1916年11月前完成所有战争准备,并于1917年1月底2月初对俄国仝线进攻,战争必须在1917年10月前完成。元帅们,明年不管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同盟国来说,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年,我们有可能面临两线。甚至三线作战,对于我们的国防军来说都是一个巨大地考验。波成,你那的情况怎么样?”
帝国最年轻的元帅柳波成说道:“远征军团从战争爆发后可以说一直在积极备战。目前已经拥有可以投入战场使用的部队150万,一个师已经作为先头部队正驻扎在奥斯曼帝国的边境,我将把他们作为首批投入欧洲战场的军队使用,一切进行的多很顺利。”
柳波成的话从来不多,但他既然说一切都很顺利,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海军呢?”蒋百里将目光投向了海军部长赵灿薛。
“对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作战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英国作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依然拥有着强大地战斗力。”
赵灿薛取下了嘴上的烟斗说道:“德国的陆军可以说是欧洲大陆最精锐的,但是他们在面对英国舰队的时候。却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黑尔戈兰海战、福克兰群岛海战、多格滩海战,英国舰队几乎都是完胜。请大家注意,英国人取得的这些胜利,并不是靠着舰船的如何领先,而是靠着军官优秀地指挥。士兵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几百年中做为海军强国地素质积累而取得的,这一点正是帝国海军所欠缺的。”